王旭高

《王旭高臨證醫案》~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卷之四

2. 咳嗽門

卜,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蓋因風溫襲肺,引動心包之火上逆,故治法仍宜宣散肺經風邪,參入寧心緩火之品。仲景方法,略示其端,但語焉而未詳,後人未細審耳。

前胡,杏仁,象貝,桔梗,射干,遠志(甘草湯制),麥冬,沙參

小麥一兩煎湯代水。(微妙在此一味。)

淵按:非深入仲景堂奧不能道。用宣散肺金風溫之方,加小麥一兩,清心熱,即補心虛,何等靈敏。

胡,咳嗽嘔吐,痰濃頭痛,風熱上蘊,肺胃失降。

前胡,杏仁,蘇子,橘紅,款冬花,桑白皮,防風,桑葉,冬瓜子

丁,形寒飲冷則傷肺,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為咳嗽。自秋冬歷春夏,每每夜甚,氣升不得臥。近來吐血數口,是伏寒化熱,而陽絡受傷矣。祛其伏寒,退其伏熱,必兼降氣化痰。

紫菀,杏仁,款冬花,橘紅,川貝,茯苓,桂枝,淡黃芩,桔梗,半夏,桑白皮,枇杷葉

胡,肺有風邪則咳,胃有濕痰則滿。腎虛則腰痛,肝虛則目花。既不可徒散,亦未可徒補,擬兩顧法。

蘇子降氣湯去桂枝,加茯苓、玉竹、穭豆衣、桑葉、胡桃肉、枇杷葉。

某,素有寒嗽,時發時止。上年歲底發時,寒熱六七日方止。至春初,喉痛三日,聲音遂啞,而咳嗽作。總因風溫襲於肺部。宜宣邪降氣,冀免喘急。

旋覆花,荊芥,杏仁,款冬花,前胡,蘇子,枳殼,川貝,川芎,桔梗,蛤殼,枇杷葉

許,寒嗽交冬則發,兼患頸項強急。

大熟地(六錢,麻黃一錢煎汁浸,炒鬆),茯苓(三錢,細辛五分煎汁浸,炒),胡桃肉(四錢),五味子(八分,淡姜一錢同炒),陳皮(二錢,鹽水炒),半夏(錢半,炒),川貝(三錢),款冬花(三錢),苡仁(四錢),杏仁霜(三錢),歸身(三錢,酒炒),黨參(三錢,元米炒)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每晨開水送下三錢。

淵按:久嗽宜此方。若頸項強急,未免有外風襲三陽經也,何不以湯劑兼治之。

僧,咳嗽七八年,咳甚必汗出。近半年以來痰中見血兩次,肺氣腎陰虧損矣。慮加內熱,延成勞怯。

大熟地,歸身,蛤殼,北沙參,麥冬,川貝,甜杏仁,蘇子,桑白皮,炙甘草,枇杷葉

又,久嗽肺腎交虛,猶幸胃氣尚旺。法以金水同治,冀精氣漸生。

大熟地,歸身,炙甘草,潞黨參,桂枝,款冬花,炮姜,麥冬,半夏,阿膠,蛤殼

此方炙甘草合麥門冬湯。病由寒伏肺底,致成咳嗽,日久傷及精氣,故於滋補中兼化痰。

又,久嗽汗出,諸藥不效。用寧肺散。

粟殼(一兩六錢,醋炒),炙烏梅肉(四錢)

共研末,每服三錢,下午開水調服。朝服金水六君子丸四錢,開水送下。

張,十年前三瘧之後,盜汗常出,陰津大傷。去秋咳嗽氣升,痰中帶血。至今行動氣喘,內熱多汗,食少無力,脈虛細數,勞損根深。

白話文:

咳嗽門

卜:咳嗽時心痛,喉嚨有異物感,像梗塞一樣,嚴重時咽喉腫痛。這是因為風溫侵襲肺部,引起心包的火氣上逆,所以治療方法還是要宣散肺經的風邪,同時加入寧心降火的藥物。張仲景的治療方法,只略微點到為止,沒有詳細說明,後人也沒有仔細研究。

藥方:前胡、杏仁、象貝、桔梗、射干、遠志(甘草湯制)、麥冬、沙參,小麥一兩煎湯代水(藥效關鍵在此)。

淵按:若不深入了解張仲景的醫理,就無法理解此方。用宣散肺部風溫的藥方,加入小麥一兩,能清心熱,又能補心虛,效果非常靈敏。

胡:咳嗽嘔吐,痰濃稠且頭痛,是風熱之邪鬱積在上,肺胃氣機失調。

藥方:前胡、杏仁、蘇子、橘紅、款冬花、桑白皮、防風、桑葉、冬瓜子。

丁:因為受寒飲冷傷了肺,内外皆受寒邪侵襲,導致氣逆而咳嗽。從秋冬到春夏,咳嗽晚上尤其嚴重,氣往上衝,無法平臥。最近還吐了幾口血,這是寒邪化熱,陽氣通道受損。治療必須祛除伏藏的寒邪,退去伏藏的熱邪,同時還要降氣化痰。

藥方:紫菀、杏仁、款冬花、橘紅、川貝、茯苓、桂枝、淡黃芩、桔梗、半夏、桑白皮、枇杷葉。

胡:肺有風邪則咳嗽,胃有濕痰則胸悶。腎虛則腰痛,肝虛則眼睛模糊。治療不能單純祛風散寒,也不能單純補益,需兼顧兩方面。

藥方:蘇子降氣湯去桂枝,加茯苓、玉竹、扁豆衣、桑葉、胡桃肉、枇杷葉。

某:素有寒咳,時發時止。去年年底發作時,寒熱交替六七天才好。到春天,喉嚨痛了三天,聲音就啞了,然後咳嗽就開始了。總體來說是風溫侵襲了肺部。治療宜宣散邪氣,降逆氣,避免喘息加劇。

藥方:旋覆花、荊芥、杏仁、款冬花、前胡、蘇子、枳殼、川貝、川芎、桔梗、蛤殼、枇杷葉。

許:寒咳冬天發作,還伴有頸項強直。

藥方:大熟地(六錢,用麻黃一錢煎水浸泡,炒至鬆軟)、茯苓(三錢,用細辛五分煎水浸泡,炒)、胡桃肉(四錢)、五味子(八分,與淡姜一錢同炒)、陳皮(二錢,鹽水炒)、半夏(錢半,炒)、川貝(三錢)、款冬花(三錢)、薏苡仁(四錢)、杏仁霜(三錢)、熟地黃(三錢,酒炒)、黨參(三錢,米炒)。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每天早晨用溫水送服三錢。

淵按:久咳宜用此方。如果頸項強直,可能是外邪侵犯了三陽經,可以用湯劑同時治療。

僧:咳嗽七八年了,咳嗽厲害時必定出汗。近半年來痰中出現血兩次,肺氣和腎陰虧損了。擔心加重內熱,發展成虛弱的慢性病。

藥方:大熟地、熟地黃、蛤殼、北沙參、麥冬、川貝、甜杏仁、蘇子、桑白皮、炙甘草、枇杷葉。

又:久咳導致肺腎兩虛,所幸胃氣尚好。治療方法是用金水同治的原則,希望精氣能夠慢慢恢復。

藥方:大熟地、熟地黃、炙甘草、潞黨參、桂枝、款冬花、炮姜、麥冬、半夏、阿膠、蛤殼。 此方是炙甘草湯合麥門冬湯的變方。病情是由於寒邪伏在肺部,導致咳嗽,時間長了傷及精氣,因此在滋補的基礎上,還要化痰。

又:久咳出汗,其他藥物無效。用寧肺散。

藥方:粟殼(一兩六錢,醋炒)、炙烏梅肉(四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下午用溫水沖服。早晨服用金水六君子丸四錢,溫水送服。

張:十年前得了三次瘧疾後,經常盜汗,陰津受損嚴重。去年秋天咳嗽,氣往上衝,痰中帶血。至今活動就氣喘,內熱多汗,食慾不振,體力不足,脈象虛弱細數,勞損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