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王旭高臨證醫案》~ 卷之三 (2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4)

1. 痰喘門

高,寒入肺底,久而化熱,同一痰喘,先後不同矣。初病在肺,久必及腎,虛實不同矣。補腎納氣,清金化痰,是目下治法。

大熟地(海浮石拌),麥冬,川貝,蛤殼,五味子,牛膝,杏仁,沙參,地骨皮,枇杷葉,雪梨皮

盧,腎司納氣,開竅於二陰。病發每因勞碌之餘,先頻轉矢氣,而後氣升上逆,短促如喘,飲食二便如常。其病在少陰之樞,宜補而納之。

六味地黃合生脈散,加青鉛。

陸,喘哮十二年,三瘧一載。瘧止復來,喘發愈勤。中虛痰飲不化,雖痰中帶血,而不可以作熱治也。擬六君子加杏仁、旋覆、薑桂方法。

六君子湯加杏仁、旋覆花、桂枝(細辛同炒)、乾薑(五味子同打炒)。

淵按:痰中見血,仍用薑、桂,非老手不辨。

馮,年逾七旬,伏暑挾濕,濕能生熱。病起微寒微熱,咳嗽痰稠,曾經吐血。今血雖止而咳仍然,脈澀而數,舌苔灰白而渴,乃濕熱痰濁戀於肺胃。病將匝月,元氣大傷。脾胃不醒,穀食少進。初起大便堅,今則軟而帶溏矣。病在肺脾胃三經,治在化痰、降氣、和中。

甜杏仁,茯苓,款冬花,蛤殼,沙參,紫菀,川貝母,苡仁,陳皮,雪羹

另:用人參、珠子、血珀、沉香、礞石,研細末,勻和一處,再研極細。分四服,日一服。

又,夫咳嗽痰喘之病,淺則在肺胃,深則屬肝腎。凡用方之法,由淺而深。按脈察色,知其虛中挾實。實者,痰濁也,故先以化痰、降氣、和中為法。兩劑,咳嗽稍平,惟氣之喘而短者有出多納少之意,則其本虛矣。左脈細微,肝腎之虛大著。雖舌苔黃濁不化,亦當以攝納為要。且額上汗冷,胃泛不納,將有虛脫之慮。

人參(一錢五分),五味子(八分),麥冬(錢半,元米炒),山萸肉(二錢),澤瀉(一錢),大熟地(六錢,附子三分煎汁,浸片時,炒成炭),懷山藥(五錢,炒),茯苓(二錢),紫石英(三錢),懷牛膝(三錢),紫衣胡桃肉(不去皮,二個)

另:用好肉桂(三分),上沉香(三分,)坎炁二條。

上三味,各研末,和一處,再研細,分作二服。今晚一服,燕窩湯調下。明日再進一服。若得額汗收斂,左脈稍起,猶有生機可理。若不應手,難為力矣。

杜,咳嗽有年,每遇勞碌感寒即發。並無痰涎,此屬氣喘。據述病起受寒,早用麥冬清滋之藥,遂至邪戀於肺,曾服麻黃開達見效。然病根日久,肺氣日虛。虛而不治,累及子母。今三焦並治,乃肺脾腎三臟兼顧也。

杜蘇子,淡乾薑(五味子合搗),甜杏仁,橘紅,半夏,款冬花,炙甘草

早服附桂八味丸一錢,金水六君丸三錢,開水送。

又,久咳,肺脾腎交虛,前用溫納相安。今交夏令,腎氣丸中桂、附嫌剛,改用都氣丸可也。

白話文:

痰喘門

寒邪侵入肺部深處,久而化熱,因此同為痰喘,但病程不同,初期病在肺,日久必及腎,虛實亦不同。治療當以補腎納氣,清金化痰為主。

藥方一:大熟地(用海浮石拌炒)、麥冬、川貝、蛤殼、五味子、牛膝、杏仁、沙參、地骨皮、枇杷葉、雪梨皮。

腎主納氣,其氣開竅於二陰。此症多因勞碌過度引起,初期頻頻放屁,之後氣逆上衝,呼吸短促喘息,飲食二便如常。病在少陰之樞,當補益並使其氣降。

藥方二:六味地黄湯合生脈散,加青鉛。

十二年喘哮,一年瘧疾,瘧疾痊癒後喘息加劇。體虛痰飲不化,雖痰中帶血,但不可用溫熱之法治療。

藥方三:六君子湯加杏仁、旋覆花、桂枝(細辛同炒)、乾薑(五味子同炒)。

痰中帶血仍用薑、桂,非經驗豐富者不易判斷。

七十多歲,伏暑夾濕,濕邪化熱。起初微寒微熱,咳嗽痰稠,曾吐血。現血已止,但咳嗽持續,脈澀數,舌苔灰白而口渴,屬濕熱痰濁阻滯肺胃。病程近一月,元氣大傷,脾胃不健,食慾不振。初起大便乾燥,現則軟稀。病在肺、脾、胃三經,當以化痰、降氣、和中為主。

藥方四:甜杏仁、茯苓、款冬花、蛤殼、沙參、紫菀、川貝母、薏苡仁、陳皮、雪羹。

藥方四另加:人參、珍珠、血珀、沉香、礞石,研末混合,再研細,分四服,每日一服。

咳嗽痰喘,淺則在肺胃,深則屬肝腎。用藥應由淺入深,根據脈象和面色判斷虛實。實則為痰濁,先以化痰、降氣、和中為主。兩劑後咳嗽略減,但氣喘仍短促,出氣多吸氣少,則為本虛。左脈細弱,肝腎虛衰明顯。雖舌苔黃濁,仍以益氣攝納為要。額頭出冷汗,胃部不適,有虛脫之慮。

藥方五:人參(一錢五分)、五味子(八分)、麥冬(一錢五分,用糯米炒)、山茱萸肉(二錢)、澤瀉(一錢)、大熟地(六錢,先用附子三分煎水浸泡藥片,再炒炭)、淮山藥(五錢,炒)、茯苓(二錢)、紫石英(三錢)、懷牛膝(三錢)、紫衣胡桃肉(不去皮,兩個)。

藥方五另加:肉桂(三分)、沉香(三分)、坎炁(二條)。上三味研末混合,再研細,分二服,今晚服一服,用燕窩湯送服,明日再服一服。若額汗收斂,左脈稍強,尚有生機;若無效,則難以挽回。

多年咳嗽,勞累或受寒即發,無痰涎,屬氣喘。據說病初受寒,曾用麥冬滋陰清熱,導致邪氣留戀於肺,曾用麻黃宣肺,有所好轉。但病根日久,肺氣虛損,不治則累及其他臟器。現需治療三焦,兼顧肺、脾、腎三臟。

藥方六:杜仲子、淡乾薑(與五味子共搗)、甜杏仁、橘紅、半夏、款冬花、炙甘草。

早服附桂八味丸一錢,金水六君丸三錢,開水送服。

久咳,肺脾腎三臟虛弱,之前用溫補之法,效果尚可。現值夏季,腎氣丸中桂枝、附子過於溫燥,改用都氣丸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