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王旭高臨證醫案》~ 卷之三 (2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0)

1. 痰飲門

人參鬚,黃耆,大熟地(附子三分,煎汁炒),川芎,茯苓,半夏,白芍(肉桂一分,煎汁炒),蓯蓉,炙甘草,麥冬,冬朮(土炒),歸身,金橘餅

又,肝虛無直補之法,補腎即所以補肝;中虛有兼補之方,補火而更能生土。前投十四味建中,兩建其脾中腎中之陰陽。證既大虛,藥宜加峻。虛能受補,便是生機。

人參鬚,黨參,黃耆,炙甘草,大熟地(附子一分拌炒),肉桂,麥冬,歸身,冬朮,枸杞子,半夏,茯苓,棗仁,山萸肉(酒炒),蓯蓉

單,痰飲久留,咳喘不已。痰多黏膩,脾腎兩虧。脾虛則痰不化而食減,腎虛則陽氣衰而水泛,以致腹滿足腫面浮,病成溢飲。《金匱》云: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小青龍湯主之。然脈細陽衰,便難液涸,腎氣久虛,何堪更投發泄耗陰傷陽之劑!擬進附子都氣丸,裁去熟地者,以其痰多痞塞也。

淡蓯蓉,枸杞子(青鹽炒),茯苓,澤瀉,半夏,五味子,製附子,牛膝炭,胡桃肉

孫,風邪久戀肺中,寒飲停留胃脘。風能化熱,咳久傷陰。積飲生痰,胃陽失布。肺之子,腎也。胃之妻,脾也。肺傷腎亦虧,胃虛脾亦弱。脾弱故便泄,腎虧故左尺脈弦而大也。咳將一載,雖曾吐血,而時嘔清水,其為寒飲無疑。今從飲門例治。

大熟地(海浮石拌),麥冬(元米炒),生苡仁,五味子,陳皮,焦六曲,茯苓,半夏,乾薑,紫石英,細辛,沉香

吳,喘咳多年,近加咳嗆,形消肉瘦,正陰大虧。雖有痰濁,法當補納。

大熟地,黨參,半夏,陳皮,牛膝,款冬花,麥冬,茯苓,紫石英,五味子,胡桃肉

許,痰飲流落心中,心痛徹背,大便乾燥,飲食哽嗌。腸胃液枯,法當溫潤。

淡蓯蓉,麥冬,茯苓,桂木,薤白頭,枸杞子,半夏,陳皮,栝蔞霜,白蔻仁

淵按:積飲久而傷胃,將成噎膈。桂、蔞、薤白治痰飲,亦可治噎膈。蓋二證皆上中焦陽微不化所致。

範,寒痰留於胃,則脘痛而吐清水;入於肺,則咳嗽而多白沫。宜仿小青龍法,辛溫開達上焦。

淡乾薑,茯苓,白芍,細辛,橘紅,桂枝,半夏,五味子,款冬花,杏仁

顧,嗜酒多濕,濕蘊生痰。體質陰虛,煩勞傷氣。去冬咳嗽,須微帶血,行動氣升,至今不愈。診脈虛小,恐加喘急。茲以金水六君煎加味。

大熟地,半夏,陳皮,茯苓,款冬花,杏仁,蛤殼,五味子,麥冬,胡桃肉

另:金水六君丸,每朝服三錢,淡鹽花湯送下。

金,痰飲停胸,清陽失曠,咳嗽眩悸,與苓桂朮甘湯加味。

茯苓,桂枝,白朮,炙甘草,紫石英,五味子,陳皮,半夏,蛤殼,胡桃肉

方,向有心痛嘔吐之病,得食則安,明系中虛而有痰飲伏留於心下也。上年春季,頭痛寒熱,從此咳嗽喉有痰聲。當時設遇明眼,用小青龍發汗散水,表邪與痰飲悉解,何至淹纏不愈耶!迨至酷暑,邪郁化熱,咳嗽帶臭,肺氣受傷。交白露節,秋金得令,肺氣清肅而後漸愈。

白話文:

痰飲門

第一方:人參鬚、黃耆、大熟地(用附子三分煎汁炒)、川芎、茯苓、半夏、白芍(用肉桂一分煎汁炒)、蓯蓉、炙甘草、麥冬、冬朮(土炒)、益母草、金橘餅。

第二方:針對肝虛不能直接補,應補腎來間接補肝;針對身體虛弱,應補益元氣,使脾土更強健。上方十四味藥物,可健脾益腎,調和陰陽。若病情嚴重,藥物劑量可適當增加。若身體能吸收藥力,則預示病情好轉。 藥方:人參鬚、黨參、黃耆、炙甘草、大熟地(用附子一分拌炒)、肉桂、麥冬、益母草、冬朮、枸杞子、半夏、茯苓、棗仁、山萸肉(酒炒)、蓯蓉。

第三方:針對痰飲久留,咳嗽喘息不止,痰多黏稠,脾腎兩虛的情況。脾虛則痰液難以化解,食慾減退;腎虛則陽氣衰弱,水液代謝失常,導致腹部脹滿、面部浮腫,病情加重形成溢飲。雖然《金匱要略》記載溢飲需發汗治療,但脈象細弱,陽氣衰微,難以承受發汗耗損陰陽之劑,故採用附子理氣丸,去除熟地黃(因痰多阻塞)。藥方:淡蓯蓉、枸杞子(青鹽炒)、茯苓、澤瀉、半夏、五味子、製附子、牛膝炭、胡桃肉。

第四方:針對風邪久留肺中,寒飲停滯胃脘的情況。風邪化熱,久咳傷陰,積飲生痰,胃陽失調。肺與腎互為表裡,胃與脾互為表裡,肺傷則腎虛,胃虛則脾弱,脾弱則大便稀溏,腎虛則左尺脈弦大。咳嗽一年,曾吐血,時有清水嘔吐,為寒飲無疑,故從飲門治療。藥方:大熟地(與海浮石拌)、麥冬(與米炒)、生苡仁、五味子、陳皮、焦六曲、茯苓、半夏、乾薑、紫石英、細辛、沉香。

第五方:針對多年喘咳,近期加重,形體消瘦,陰虛嚴重的情況。雖然有痰濁,但應以補益為主。藥方:大熟地、黨參、半夏、陳皮、牛膝、款冬花、麥冬、茯苓、紫石英、五味子、胡桃肉。

第六方:針對痰飲停留在心中,心痛徹背,大便秘結,飲食哽咽的情況。腸胃津液枯竭,應溫潤治療。藥方:淡蓯蓉、麥冬、茯苓、桂枝、薤白頭、枸杞子、半夏、陳皮、栝蔞霜、白蔻仁。

淵按:積飲日久傷及胃部,將發展成噎膈。桂枝、栝蔞、薤白能治療痰飲,也能治療噎膈,因為兩者都是由於上中焦陽氣不足所致。

第七方:針對寒痰停滯胃部,則脘腹疼痛並吐清水;寒痰停滯肺部,則咳嗽並吐白色泡沫。宜仿效小青龍湯,用辛溫藥物宣通上焦。藥方:淡乾薑、茯苓、白芍、細辛、橘紅、桂枝、半夏、五味子、款冬花、杏仁。

第八方:針對嗜酒濕盛,濕邪蘊結化痰,體質陰虛,勞累傷氣,冬季咳嗽,痰中帶血絲,活動則氣喘,至今未愈。脈象虛弱,恐加重喘息,故在金水六君湯基礎上加味。藥方:大熟地、半夏、陳皮、茯苓、款冬花、杏仁、蛤殼、五味子、麥冬、胡桃肉。另:金水六君丸,每日早晨服用三錢,淡鹽水送服。

第九方:針對痰飲停滯胸部,清陽之氣失調,咳嗽、眩暈、心悸,在苓桂朮甘湯基礎上加味。藥方:茯苓、桂枝、白朮、炙甘草、紫石英、五味子、陳皮、半夏、蛤殼、胡桃肉。

第十方:患者有心痛嘔吐病史,進食後症狀緩解,表明是中氣虛弱,並有痰飲停滯於心下。去年春季,頭痛發熱,繼而咳嗽,喉嚨有痰音。當時若及時用小青龍湯發汗散水,表邪與痰飲即可消除,不致於久病不愈。直到酷暑,邪氣鬱結化熱,咳嗽帶臭味,肺氣受損。直到白露節氣,秋令肅殺,肺氣清肅後才逐漸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