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王旭高臨證醫案》~ 卷之三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8)

1. 痰飲門

徐,痰飲伏於胸中,遇寒則咳而喘,心嘈氣塞,頭眩腰痠。年逾五旬,天癸當去而不去,是氣虛不能攝血也。夫氣本屬陽,陽氣日衰,痰飲日盛。法當通陽氣以祛水飲之寒。仲景云: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是也。

二陳合苓桂術甘,加款冬、杏仁、蛤殼、沉香。朝服都氣丸二錢,腎氣丸一錢,開水送下。

秦,痰飲咳喘,脘中脹滿,時或微痛。雖肺胃腎三經同病,而法當責重於脾。蓋脾得運而氣化,則痰飲有行動之機也。

半夏,陳皮,澤瀉,茯苓,杏仁,川樸,補故紙,乾薑(五味子同研),胡桃肉

淵按:痰飲病輕則治肺脾,重則治腎。數方皆治飲正軌。

又,痰飲停於心下,上則喘咳,下則脘脹。多由清陽失曠,痰濁內阻。轉胸中之陽以安肺,運脾中之陽以和胃,咳喘與脹滿當松。

栝蔞皮,茯苓,陳皮,薤白頭,川樸,半夏(薑汁炒),乾薑,澤瀉,枳實(麩炒)

胡,痰飲久留於肺胃,或咳,或喘,或脹滿,皆痰氣之為病也。化胃中之痰宜苓、半,化肺中之痰宜橘、貝,從此擴充以立方。

茯苓,橘紅,桂枝,紫菀,白朮,半夏,川貝,炙甘草,杏仁,蛤殼

顧,閱病原,知由痰飲久留,肺脾腎三臟交傷,下則腎虛不能納氣,中則脾虛不能運氣,上則肺傷不能降氣。由是咳喘不得臥,肢腫腹膨,神氣疲憊,虛亦甚矣。治上無益,當治中下。

大熟地(海浮石拌炒),五味子(炒),補故紙(鹽水炒),牛膝(鹽水炒),蛤殼(打),沙苑子(鹽水炒),紫石英(煅),懷山藥(炒),麥冬(元米炒),茯苓

黑錫丹,每朝服三錢,淡鹽湯送下。

淵按:治下固是,然五味無干薑、熟地,牛膝無肉桂,肺腎之氣仍不能納降。賴有黑錫丹主持,可以取效。

秦,懸飲踞於脅下,疼痛,嘔吐清水。用仲景法。

芫花,甘遂,大戟,吳茱萸,白芥子(各二錢)

將河水兩大碗,入上藥五味,煎至濃汁一碗,去渣,然後入大棗五十枚,煮爛,俟干。每朝食大棗五枚。

淵按:此五飲之一,乃實證也。用之得當,其效如神。

趙,寒入肺底,咳喘而嘔,水飲停於心下也。腰脅痛而經停,肝腎已虛。擬開上、溫中、補下。

麻黃,細辛,淡乾薑,五味子,茯苓,陳皮,杏仁,炙甘草,大熟地(海浮石拌),半夏,沉香,枇杷葉

又,痰飲咳嘔清水,而致停經發熱,帶下淋漓,營陰虛而肝腎虧矣。脘中脹滿,大便偶利則脹覺鬆,仍是飲邪見症。夫痰飲宜溫宜化,而陰虛宜補宜清。所慮熱久停經,恐成乾血勞損。

半夏,陳皮,茯苓(細辛拌炒),生地(薑汁炒),乾薑(五味子同炒),沙苑子,白芍,當歸,川芎,款冬花

淵按:經停發熱,未必即屬虛證;惟帶下過多,營液虛矣。脘脹便通則松,乃肺脾氣分不化也。

白話文:

痰飲門

徐某,痰飲停滯於胸中,遇冷則咳嗽氣喘,心窩部嘈雜氣悶,頭暈腰痠。年過五十,月經該停卻未停,這是因為氣虛無法攝血。氣屬陽,陽氣日衰,痰飲日盛。治療應當溫通陽氣,以驅除水飲的寒邪。仲景曰:「治療痰飲,當用溫藥調和」,正是此意。

處方:二陳湯加減,加款冬花、杏仁、蛤殼、沉香。早起服用都氣丸二錢,腎氣丸一錢,溫開水送服。

秦某,痰飲導致咳嗽氣喘,心窩部脹滿,時有輕微疼痛。雖然肺、胃、腎三經皆病,但應重點治療脾臟。因為脾臟運化正常,則痰飲才能得以運化排出。

處方:半夏、陳皮、澤瀉、茯苓、杏仁、川樸、補骨脂、乾薑(與五味子共研)、胡桃肉

淵按:痰飲病輕則治肺脾,病重則治腎。以上幾方都符合治療痰飲的正軌。

另,痰飲停滯於心窩部,向上則喘咳,向下則脘腹脹滿。多因清陽之氣不足,痰濁內阻所致。需溫通胸中陽氣以安撫肺氣,運化脾中陽氣以調和胃氣,則咳嗽氣喘和脹滿可緩解。

處方:栝蔞皮、茯苓、陳皮、薤白頭、川樸、半夏(薑汁炒)、乾薑、澤瀉、枳實(麩炒)

胡某,痰飲久滯於肺胃,或咳嗽,或氣喘,或脹滿,皆因痰氣所致。化解胃中痰飲宜用茯苓、半夏;化解肺中痰飲宜用橘紅、川貝,以此為基礎擴充組方。

處方:茯苓、橘紅、桂枝、紫菀、白朮、半夏、川貝母、炙甘草、杏仁、蛤殼

顧某,觀察病情,得知是因痰飲久滯,導致肺、脾、腎三臟受損,下焦腎虛不能納氣,中焦脾虛不能運化,上焦肺傷不能降氣。因此咳嗽氣喘,無法平臥,肢體腫脹,腹部膨隆,精神疲憊,虛證甚重。治療上焦無益,當治中下焦。

處方:熟地黃(用海浮石拌炒)、五味子(炒)、補骨脂(鹽水炒)、牛膝(鹽水炒)、蛤殼(打碎)、沙苑子(鹽水炒)、紫石英(煅燒)、淮山藥(炒)、麥冬(用糯米炒)、茯苓。

黑錫丹,每日早起服用三錢,淡鹽湯送服。

淵按:治療下焦固然重要,但方中缺乏乾薑溫補腎陽,熟地黃滋陰,牛膝補肝腎,而缺乏肉桂溫通心陽,肺腎之氣仍不能很好地納降。幸而有黑錫丹主導,方能奏效。

秦某,懸飲停滯於脅下,疼痛,嘔吐清水。用仲景法治療。

處方:芫花、甘遂、大戟、吳茱萸、白芥子(各二錢)

取河水兩大碗,放入上述五味藥煎煮至濃縮成一碗,去渣,然後加入大棗五十枚,煮爛,待其乾燥。每日早飯後服用大棗五枚。

淵按:這是五種治療懸飲的方劑之一,屬實證。使用得當,療效神奇。

趙某,寒邪侵入肺部,咳嗽氣喘並嘔吐,水飲停滯於心窩部。腰脅疼痛,月經停止,肝腎已虛。擬定升提陽氣、溫中、補益下焦的治療方案。

處方:麻黃、細辛、乾薑、五味子、茯苓、陳皮、杏仁、炙甘草、熟地黃(用海浮石拌炒)、半夏、沉香、枇杷葉

另,痰飲導致咳嗽嘔吐清水,並致月經停止、發熱,帶下量多,營陰虛損,肝腎虧虛。心窩部脹滿,大便偶爾通暢則脹滿感減輕,仍是痰飲邪氣的表現。痰飲宜溫化,陰虛宜補清。擔心熱邪久留導致月經停止,恐成乾血勞損。

處方:半夏、陳皮、茯苓(用細辛拌炒)、生地黃(薑汁炒)、乾薑(與五味子同炒)、沙苑子、白芍、當歸、川芎、款冬花

淵按:月經停止、發熱,未必一定是虛證;但帶下過多,則營液已虛。脘腹脹滿,大便通暢則緩解,這是肺脾氣分不化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