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臨證醫案》~ 卷之三 (10)
卷之三 (10)
1. 脘腹痛門
稼穡味甘,今胃不能化,木乘其勝,而齊木之味,化而為酸,齊膽火之味,化而為苦。木氣衝逆,泛嘔不已,久久積飲成囊,亦生癖塊。由餐涼而起者,尚可治;由七情而起者,每成噎膈。蓋憂思既久,中陽受傷,嘔多胃汁槁枯,始則陽氣傷,繼則陰津竭,營衛少生化之源,胃管幹癟,腸液不充矣。徒恃醫藥無益,須怡神靜養。
治法喻氏進退黃連湯,最有深意,辛以化胃,苦以降逆,所謂能變胃而不受胃變也。羅謙甫治中湯亦合,用金以制木。若南陽之栝蔞薤白等,或辛或苦,或通或潤,皆可用,務在通中焦陽氣,使脾胃之陰凝開,肝木之鬱結達,其痛自已。若腹痛須分部位,當臍太陰,臍旁少陰,少腹厥陰。
尤宜辨寒熱虛實,大抵寒多熱少,虛多實少,熱者多實,虛者多寒。《內經·舉痛論》:寒者八九,熱者一二,須從脈證細辨焉。濕鬱之年,亦多是證,亦脾胃為寒濕所郁,陽氣不得宣化耳。
白話文:
胃腹疼痛
農作物滋味甘甜,但現在胃無法消化,木氣過盛,將甘味轉化為酸味,膽火之味則轉化為苦味。木氣上逆,持續嘔吐不止,久而久之積聚成包塊,也可能產生癖塊。因飲食生冷引起的,尚可治療;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引起的,往往會導致噎膈症。因為憂思過久,陽氣受損,嘔吐過多導致胃液枯竭,一開始是陽氣受損,接著陰液耗盡,氣血生化之源減少,胃管萎縮,腸液不足。單靠藥物治療無效,必須調養精神,靜心休養。
喻氏的進退黃連湯的治療方法很有道理,辛味可以化解胃氣,苦味可以降逆氣,所謂能改變胃氣而不被胃氣所改變。羅謙甫治療胃病的方劑也適用,利用金來克制木。像南陽地區的栝樓、薤白等藥物,或辛或苦,或通或潤,都可以使用,目的在於疏通中焦的陽氣,使脾胃的陰寒凝滯得以舒解,肝木的鬱結得以疏通,疼痛自然就會消失。如果腹痛需要區分部位,例如肚臍周圍的太陰經、肚臍旁的少陰經、下腹部少腹的厥陰經。
尤其應該辨別寒熱虛實,大多數是寒證多於熱證,虛證多於實證,熱證多為實證,虛證多為寒證。《內經·舉痛論》說:寒證佔八九成,熱證只佔一二成,必須從脈象和症狀仔細辨別。潮濕鬱結的年份,也多見這種病症,也是脾胃受到寒濕鬱結,陽氣無法宣通散發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