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王旭高臨證醫案》~ 卷之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4)

1. 積聚門(附蟲積)

淵按:製法極佳,通化肺脾之痰,疏理肝膽之結,丸法亦有巧思。諸凡與此證相類者,皆可用之。

曹,寒飲痰涎氣血凝結成癖,踞於脘肋,下及腰間,久必成囊而為窠臼。如賊伏於隱僻之處,一時難以攻搗。昔許學士有此論,法當內和脾胃,外用攻消,今仿其意。

半夏,茯苓,烏藥,白芥子,當歸,青皮,澤瀉,吳茱萸,延胡索,桂枝,杜仲(薑汁炒),生木香,生熟穀芽

華,脾虛胃弱,則濕熱不運而生痰。痰停中脘,則食不化而成積。胃脘結塊,按之則痛,面色青黃,木乘中土。飲食少納,慮延脹滿。

黨參(薑汁炒),半夏,陳皮,川樸,茯苓,白芥子,山楂肉,砂仁,六曲,雞內金

丁,血虛木橫,兩脅氣撐痛,腹中有塊,心蕩而寒熱。病根日久,損及奇經。經云:衝脈為病,逆氣裡急,任脈為病,男疝女瘕。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合而參之,謂非奇經之病乎?調之不易。

黃耆,黨參,茯神,白薇,枸杞子,沙苑子,白芍,當歸,陳皮,香附,紫石英。

又,和營衛而調攝奇經,病勢皆減。惟腹中之塊未平。仍從前法增損。

前方去枸杞子,加砂仁、冬朮。

孔,病由肝氣橫逆,營血不調,腹中結瘕,脘脅攻痛,漸致食減內熱,咳嗽痰多,當臍動跳,心悸少寐,口乾腸燥,而顯虛勞血痹之象。極難醫治,姑仿仲景法。

黨參,茯苓,棗仁,乳香,沒藥,桃仁,當歸,川貝,香附,白蜜,地鱉蟲(酒炙)

又,前方養營化瘀,下得血塊兩枚。腹滿稍軟,內熱咳嗽未減。今且和營啟胃,退熱止咳,再望轉機。

西黨參,茯苓,丹參,廣皮,血餘炭,川貝母,杏仁,當歸,阿膠,地鱉蟲

又,氣滯血瘀,腹滿有塊攻痛,內熱已減,咳嗽未平。擬兩和氣血方法。

黨參,香附,鬱金,茯苓,山楂肉,延胡索,當歸,杏仁,阿膠,桃仁,沉香,血餘炭

又,咳嗽不止,腹仍滿痛。肝肺同病,久延不已,終成勞損。

桃杏仁,車前子,川貝,當歸,丹皮,阿膠(蒲黃炒),旋覆花,蘇子,茯苓,新絳

許,腹痛,大便泄出細蟲,延來日久,中氣漸虛,此胃中寒積也。法當溫中補中。

川連(鹽水炒),炮姜,木香,白芍,白朮,使君子,吳茱萸,烏藥,川椒,伏龍肝(煎湯代水)

某,閱病源是屬蟲病無疑。蟲由濕熱所化,脾土不運而生。其發於月底之夜,原有脾胃虛寒。寒屬陰,故夜發也。寒久化熱,土虛木強,其發移於月初,必嘔吐胸熱,兩乳下跳,蟲隨酸苦痰涎而出,多寡不一,或大便亦有,腹中微痛,雖口渴甚,不能咽水,水下復嘔,嘔盡乃平,至中旬則康泰無恙矣。所以然者,月初蟲頭向上,且病久嘔多,胃陰虧,虛火上炎,故胸中覺熱。

虛里跳動,中氣虛也。中氣者,胸中大氣,脾胃沖和之氣,皆歸所統。脾胃中氣虛甚,故跳躍也。病延一載有餘,蟲屬盤踞,未易一掃而除。圖治之法,和中調脾,杜生蟲之源;生津平肝,治胸熱口渴;化濕熱,降逆氣,以治嘔吐。久服勿懈,自可見功;欲求速效,恐不能耳。

白話文:

積聚門(附蟲積)

淵按:這個藥方製作精良,能有效化解肺脾之痰,疏通肝膽鬱結,丸劑的製作方法也很巧妙。凡是與此症狀相似的疾病,都可以使用這個藥方。

曹氏所論:寒邪、飲邪、痰涎、氣血凝結在一起,形成癖塊,堵塞在胃脘和肋骨之間,向下延伸到腰部,時間久了就會形成囊腫,像窩一樣。如同賊人躲藏在隱蔽的地方,一時難以攻破。以前許學士有這樣的論述,治療方法應當內調脾胃,外用攻邪消腫,現在仿照他的意思來治療。

藥方組成:半夏、茯苓、烏藥、白芥子、當歸、青皮、澤瀉、吳茱萸、延胡索、桂枝、杜仲(薑汁炒)、生木香、生熟穀芽

華氏所論:脾虛胃弱,就會導致濕熱不能運化而產生痰濕。痰濕停滯在中脘(胃的中央),就會造成食物消化不良而形成積聚。胃脘部出現結塊,按壓會疼痛,面色青黃,木氣克制土氣(肝氣犯脾)。飲食減少,擔心會導致脹滿。

藥方組成:黨參(薑汁炒)、半夏、陳皮、川樸、茯苓、白芥子、山楂肉、砂仁、六曲、雞內金

丁氏所論:血虛肝氣橫逆,兩肋脹痛,腹部有腫塊,心慌伴有寒熱。病情日久,損傷了奇經八脈。《經絡》記載:衝脈生病,會出現逆氣、裡急後重;任脈生病,男性會疝氣,女性會瘕聚;陽維脈生病,會感到寒冷和發熱;陰維脈生病,會感到心痛。綜合這些經絡的症狀,可以看出,這不是一般的奇經八脈疾病,調治起來不容易。

藥方組成:黃耆、黨參、茯神、白薇、枸杞子、沙苑子、白芍、當歸、陳皮、香附、紫石英。

另:調和營衛之氣,調理奇經八脈,病情都會減輕。只是腹部的腫塊尚未消平,仍需根據之前的藥方增減藥物。

前方去枸杞子,加砂仁、白朮。

孔氏所論:疾病由肝氣橫逆、營血失調引起,腹部形成腫塊,胃脘和脅肋部疼痛,逐漸導致食慾減退、內熱、咳嗽痰多、肚臍跳動、心悸失眠、口乾舌燥,呈現虛勞血痹的症狀。極難治療,姑且仿照仲景的治療方法。

藥方組成:黨參、茯苓、棗仁、乳香、沒藥、桃仁、當歸、川貝、香附、白蜜、地鱉蟲(酒炙)

另:前方藥方養陰化瘀,排出兩枚血塊。腹部脹滿略微減輕,內熱咳嗽未減。現在先調和營衛之氣,啟發胃氣,退熱止咳,再觀察病情變化。

藥方組成:黨參、茯苓、丹參、廣皮、血餘炭、川貝母、杏仁、當歸、阿膠、地鱉蟲

另:氣滯血瘀,腹部脹滿有腫塊且疼痛,內熱已減,咳嗽未平。擬定兩種調和氣血的藥方。

藥方組成:黨參、香附、鬱金、茯苓、山楂肉、延胡索、當歸、杏仁、阿膠、桃仁、沉香、血餘炭

另:咳嗽不止,腹部仍然脹滿疼痛。肝肺同時患病,久治不愈,最終導致勞損。

藥方組成:桃仁、杏仁、車前子、川貝、丹皮、阿膠(蒲黃炒)、旋覆花、蘇子、茯苓、新絳

許氏所論:腹部疼痛,大便排出細蟲,時間久了,中氣漸虛,這是胃中寒邪積聚。治療方法應當溫中補氣。

藥方組成:川連(鹽水炒)、炮姜、木香、白芍、白朮、使君子、吳茱萸、烏藥、川椒、伏龍肝(煎湯代水)

某氏所論:觀察病情,病因是蟲病無疑。蟲子是由濕熱化生而來的,脾土運化失常而產生。蟲症在每月底的晚上發作,原本就有脾胃虛寒。寒屬陰,所以晚上發作。寒邪久了化為熱邪,脾土虛弱肝氣旺盛,發病時間移到月初,就會嘔吐、胸悶發熱、兩乳下方跳動,蟲子隨著酸苦的痰涎排出,多少不一,或者大便中也有,腹部輕微疼痛,雖然非常口渴,但喝不下水,水喝下去又會嘔吐,嘔吐乾淨後就平靜了,到月中就康復了。所以這樣的原因是,月初蟲子頭向上,而且病情久治嘔吐多,胃陰虧虛,虛火上炎,所以胸中感覺發熱。

虛里跳動,是中氣虛弱的表現。中氣是指胸中之氣,脾胃之氣互相調和,都歸中氣統攝。脾胃中氣虛弱嚴重,所以才會跳動。疾病延續一年多,蟲子盤踞在體內,不容易清除乾淨。治療方法是:調和脾胃,杜絕蟲子滋生的根源;滋陰降火,治療胸熱口渴;化解濕熱,降逆氣,治療嘔吐。長期服用不要間斷,自然會見到效果;如果想快速見效,恐怕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