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臨證醫案》~ 卷之一 (5)
卷之一 (5)
1. 溫邪門
顧,溫邪得食則復。舌心尖焦黃而干,邊苔白膩,心胸痞悶,此挾積,挾氣,挾痰,挾水。大便已十二日不通,其勢不得不下。
半夏,茯苓,澤瀉,川連,枳實,川樸,蔞仁,大黃,元明粉
楊,胸悶頭痛,寒熱往來。邪在少陽,有汗而熱不解,是傷於風也。舌薄白,邊色乾紅。陰虧之體,邪未外達,而津液暗傷,漸有化燥之象。症交七日,中脘拒按,似欲大便而不得出,少陽之邪傳及陽明,胃家將燥實矣。防其譫語,擬少陽、陽明兩解法。
柴胡,淡芩,半夏,枳實,甘草,香豉,黑梔,蔞仁,桔梗,滾痰丸(錢半)
淵按:從大柴胡、陷胸變化,不用大黃、黃連,以陰虧液傷,拒按在中脘,不在大腹也。借滾痰丸以微通之,心靈手敏。
又,得汗得便,邪有松機,是以胸悶、心跳、煩躁等症悉除,而頭痛略減也。雖自覺虛餒,未便多進穀食,亦未可就進補劑,但和其胃,化其邪可耳。
香豉,豆卷,半夏,川貝,赤苓,陳皮,鬱金,川斛,通草,竹茹
又,用和胃化邪法,一劑頗安,二劑反劇。良以畏虛多進穀食,留戀其邪,不能宣化,鬱於心胸之間,濕蘊生痰,熱蒸灼液,煩躁、噁心、錯語。兩手寸關脈細滑數,兩尺少神,舌邊乾紅,心苔黃膩,皆將燥未燥,將陷未陷之象。擬導赤瀉心各半法,生津化濁,和胃清心。
犀角,川連,鮮斛,枳實,半夏,赤苓,連翹,黑梔,橘紅,生甘草,通草,鬱金,竹茹,蘆根
萬氏牛黃清心丸(五分)。
淵按:陽明痰熱未清,遽進穀食,致有下文如是大變。宜仿仲景食服法,佐大黃以微下之。
又,症交十三日,身熱不揚,神昏,舌短苔黴。邪入膻中,閉而不達。急急清泄芳開,希冀轉機。
犀角,連翹,枳實,竺黃,蘆根,菖蒲,黑膏,牛蒡,元參,薄荷根,鬱金,鮮斛
紫雪丹五分,另調服。
又,神情呼喚稍清,語仍不出,邪欲達而不達。胸脅紅點稍現,跡稀不顯,斑欲透而不透。口臭便秘,時覺矢氣,陽明燥實復聚。舌短心焦邊絳,膻中之火方熾。芳開清泄之中,參以生津蕩實。
前方加沙參、細生地、磨大黃。
又,口臭噴人,胃火極盛。斑疹雖見,透而未足。目赤神糊,脈洪口渴。急急化斑為要。古法化斑,以白虎為主。今仍參以犀地清營解毒,再復存陰玉女煎。
犀角,黑膏,麥冬,竺黃,大生地,知母,沙參,洋參,菖蒲,人中黃,蘆根,石膏(薄荷打)
淵按:前方未知下否。若未通,可再下之,所謂急下以存陰也。有犀地、白虎清營救液,見證有實無虛,不妨放膽。
又,目能識人,舌能出口,症漸有生機。當大劑存陰,冀其津回乃吉。
大生地,鮮石斛,麥冬,洋參,元參,生甘草,鮮生地,石膏,犀角,沙參,蔗汁
白話文:
溫邪門
病人因溫邪受邪後進食,病情反复。舌尖焦黃乾燥,舌邊苔白膩,心胸痞悶,這是兼夾積滯、氣滯、痰濁、水飲。大便已停滯十二日,情況危急,必須通便。
處方:半夏、茯苓、澤瀉、川連、枳實、川樸、蔞仁、大黃、元明粉
病人胸悶頭痛,寒熱往來。邪氣在少陽經,雖然有汗但熱度不退,這是風邪所傷。舌苔薄白,舌邊乾燥發紅。病人體質陰虛,邪氣尚未完全外達,但津液已暗傷,漸有陰虛燥熱的徵象。病程七日,中脘部按壓疼痛,想要大便卻排不出,少陽經的邪氣已傳至陽明經,胃部將要燥熱實證。需預防病人神志不清,擬定少陽、陽明兩經同治的方法。
處方:柴胡、黃芩、半夏、枳實、甘草、香豉、梔子、蔞仁、桔梗、滾痰丸(半錢)
按語:此方從大柴胡湯、陷胸湯變化而來,不用大黃、黃連,是因為病人陰虛津液受傷,按壓疼痛在中脘部,不在腹部。用滾痰丸略微通利,需醫生細心診斷。
病人服藥後,得汗得便,邪氣有所緩解,因此胸悶、心悸、煩躁等症狀都消失了,頭痛也減輕了。雖然病人自覺虛弱飢餓,但還不宜多吃食物,也不宜馬上進補,只需調理脾胃,化解邪氣即可。
處方:香豉、豆卷、半夏、川貝母、赤小豆、陳皮、鬱金、川貝母、通草、竹茹
病人用和胃化邪的方劑,一劑見效,二劑病情反而加重。原因是病人害怕虛弱而多吃食物,使邪氣停留不去,不能宣洩化解,鬱積於心胸之間,濕邪凝聚成痰,熱邪蒸灼津液,導致煩躁、噁心、言語錯亂。寸脈細滑數,尺脈弱,舌邊乾燥發紅,舌苔黃膩,都顯示病人處於將要燥熱,將要陷下的狀態。擬定導赤瀉心兼顧的療法,以生津化濁,和胃清心。
處方:犀角、黃連、石斛、枳實、半夏、赤小豆、連翹、梔子、橘紅、生甘草、通草、鬱金、竹茹、蘆根、萬氏牛黃清心丸(五分)
按語:陽明經的痰熱未清,病人匆忙進食,導致病情加重。應該仿效仲景的飲食療法,佐以少量大黃通便。
病人病程十三日,身熱不退,神志昏迷,舌短苔黑。邪氣入侵膻中,閉塞不通。需緊急清熱瀉火,打開閉塞,希望能有轉機。
處方:犀角、連翹、枳實、鬱金、蘆根、菖蒲、黑膏藥、牛蒡子、玄參、薄荷根、鬱金、石斛、紫雪丹(五分),另調服。
病人精神狀態略有好轉,能應答呼喚,但仍然不能說話,邪氣欲出而不出。胸脅部出現少許紅點,斑點稀少不顯著,似欲透發卻未完全透發。口臭便秘,偶爾感覺到脹氣,陽明經燥熱實證再次出現。舌短,舌尖焦黃,舌邊紫紅,膻中之火正盛。在清熱瀉火解毒的基礎上,加入生津、瀉實的藥物。
前方加沙參、生地黃、磨製大黃。
病人口臭難聞,胃火極盛。斑疹雖然出現,但尚未完全透發。目赤神昏,脈洪數,口渴。緊急化斑為要務。古代化斑的方法以白虎湯為主,現在加入犀角地黃湯清營解毒,再佐以玉女煎以滋陰。
處方:犀角、黑膏藥、麥冬、鬱金、生地黃、知母、沙參、西洋參、菖蒲、人中黃、蘆根、石膏(薄荷打)
按語:前方藥物是否已通便尚不清楚。如果尚未通便,可以再用通便藥物,這就是所謂的急下以存陰。有犀角地黃湯、白虎湯清營救液,證明病情有實無虛,可以大膽用藥。
病人能識別他人,能說出話來,病情漸有好轉。應當大量服用滋陰藥物,希望津液恢復,預後良好。
處方:生地黃、石斛、麥冬、西洋參、玄參、生甘草、鮮生地黃、石膏、犀角、沙參、蔗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