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臨證醫案》~ 卷之一 (4)
卷之一 (4)
1. 溫邪門
肉桂五苓散,送下金匱腎氣丸三錢。
淵按:須此方解下焦之圍,再佐蔥、鹽按摩更妙。
又,通陽泄水,與病相投,雖未大減已奏小效。腹中覺冷,中陽衰弱顯然。
照方加木香、炮姜。
尤,症交十二日,目赤耳聾,舌白煩渴,脈洪大而汗出。當辛涼以徹氣分之熱邪,甘涼以救肺胃之津液。
北沙參,麥冬,知母,竺黃,元參,生石膏(薄荷同打),滑石,竹葉,蘆根
又,目張不語而神慧,與湯則咽,身能轉側。舌苔灰白,脈形洪滑。並非邪閉心包,乃肝陽夾痰火阻塞清明之府。勿再芳香開達,開則邪反內陷矣,慎之!
羚羊角,川貝,鬱金,茯苓,膽星,石決明,遠志,鮮斛,竹油,薑汁,北沙參
淵按:清火熄風,豁痰通竅,絲絲入扣。惟沙參可斟酌,以其補肺也。舌苔灰白,痰火徵兆。
又,目張不語,多汗脈大。陽盛陰虛,防其厥脫。急救其陰,希圖萬一。
生洋參,石決明,沙參,茯神,麥冬,川貝母,五味子
又,目已能合,口已能言,但舌蹇而言澀。汗多稍收,脈大稍斂,似有一線生機。所嫌兩臂動強,恐其發痙。擬存陰熄風法。
羚羊角,鮮地,生地,洋參,沙參,石決明,麥冬,鉤鉤,蔗汁
淵按:幾乎類中。大抵平素肺腎陰氣不足,肝陽有餘,年過四十者,每有是證。
華,溫邪八日,神識模糊,斑色紅紫,脘腹拒按,結熱旁流。舌紅乾燥,目赤唇焦,而又膚冷汗出,脈伏如無。邪熱內閉,陰津外泄,頗有內閉外脫之慮。勉進黃龍湯法。
大生地,參鬚,生軍,枳實,連翹,天竺黃,元參,菖蒲,鮮斛
淵按:膚冷、汗出、脈伏,非虛象,乃閉象也。從斑色紅紫上看出。參鬚可斟酌。
某,久病元氣未復,又感濕溫,已愈旬日。解表、疏中、通下之藥,皆已服過。現脈仍數,舌白膩。頭汗多,身熱不解,咳嗽不揚,小溲不爽。且以分泄三焦,再看轉機。
豆卷,杏仁,赤苓,腹皮,川樸,桔梗,蔞皮,蘇梗,澤瀉,滑石,通草
高,舌白,口渴,咽痛。濕溫化熱,症方四日。年高正虛,勢防戰汗。冀其無變為佳。
薄荷,桔梗,射干,滑石,牛蒡子,橘紅,杏仁,枳殼,蔻仁,蘆根
又,溫邪挾積化燥。昨服藥後戰汗不透,大熱雖減,裡熱仍熾。舌黴邊白,脈形不顯。高年恐其內陷。
大力子,香豉,鮮斛,連翹,黑梔,薄荷根,滑石,枳實
又,胸脘板痛拒按,此屬結胸。舌心燥邊白,此挾痰水,挾氣積。症交七日,溫邪內伏,將燥未燥,將陷未陷。昨午投生津達邪一劑,今結胸症已具。勢不容緩,再進小陷胸法。
川連,半夏,枳實,蔞仁,香豉,黑梔
淵按:仲景小陷胸以枳實佐川連,栝蔞佐半夏,苦泄辛潤,開中焦之痞,以化痰水熱邪。方名陷胸,與諸瀉心湯出入,並非下劑。今人以蔞、枳為通腑之藥,殊屬可笑。
白話文:
溫邪門
第一個病例:用肉桂五苓散瀉下,再服用三錢金匱腎氣丸。 需用此方解除下焦的阻塞,再配合蔥、鹽按摩效果更好。 此方通陽泄水,與病情相符,雖然症狀未明顯減輕,但也已見到些許效果。腹部感覺寒冷,中焦陽氣衰弱很明顯,因此需在原方基礎上加入木香、炮姜。
第二個病例:症狀持續十二天,眼睛紅腫耳聾,舌苔白膩口渴,脈搏洪大並伴有汗出。應該使用辛涼藥物來消除氣分中的熱邪,用甘涼藥物來補充肺胃津液。 處方:北沙參、麥冬、知母、天竺黃、玄參、生石膏(與薄荷一起研磨)、滑石、竹葉、蘆根。
第三個病例:眼睛睜大不說話,但神智清楚,喝藥時能吞咽,身體可以翻身。舌苔灰白,脈搏洪大滑利。這並不是邪氣閉阻心包,而是肝陽夾痰火阻塞了清竅。不要再使用芳香開達的藥物,否則邪氣會反倒內陷,需謹慎!處方:羚羊角、川貝母、鬱金、茯苓、膽星、石決明、遠志、天麻、竹瀝、薑汁、北沙參。 此方清火熄風,豁痰通竅,藥物配合恰當。只是沙參用量需斟酌,因為它有補肺的作用。舌苔灰白是痰火表現。
第四個病例:眼睛睜大不說話,多汗脈搏洪大。這是陽盛陰虛,要預防厥脫。應急救其陰氣,希望能有一線生機。處方:生西洋參、石決明、沙參、茯神、麥冬、川貝母、五味子。
第五個病例:眼睛已經可以閉合,嘴巴已經可以說話,但舌頭仍僵硬且說話困難。汗出減少,脈搏洪大也略微收斂,似乎有一線生機。但擔憂兩臂動作有力,恐其發作痙攣,擬採用滋陰熄風的方法。處方:羚羊角、鮮生地黃、生地黃、西洋參、沙參、石決明、麥冬、鉤藤、甘蔗汁。 此症狀與其他病例很相似。大多數是平素肺腎陰氣不足,肝陽過盛,四十歲以上的人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第六個病例:溫邪八天,神志模糊,皮膚出現紅紫斑點,脘腹拒按,熱邪外散。舌頭紅而乾燥,眼睛紅腫嘴唇乾燥,但皮膚卻冰冷並伴有汗出,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這是邪熱內閉,陰津外泄,有內閉外脫的危險,應努力嘗試黃龍湯的方法。處方:生地黃、黨參鬚、生薑、枳實、連翹、天竺黃、玄參、菖蒲、天麻。 皮膚冰冷、汗出、脈搏微弱,並非虛證,而是閉證,從紅紫斑點可以看出。黨參鬚用量需斟酌。
第七個病例:久病元氣未復,又感受濕溫,病癒十多天。解表、疏通、通下的藥物都服用過了。目前脈搏仍然數促,舌苔白膩。頭部汗多,身熱不退,咳嗽無效,小便不利。應當分利三焦,再觀察變化。處方:豆豉、杏仁、赤小豆、豬苓、川樸、桔梗、蔞仁、蘇梗、澤瀉、滑石、通草。
第八個病例:舌苔白膩,口渴,咽喉疼痛。濕溫化熱,病程四天。年紀大且正氣虛弱,應預防戰汗。希望沒有變化為好。處方:薄荷、桔梗、射干、滑石、牛蒡子、橘紅、杏仁、枳殼、肉蔻、蘆根。
第九個病例:溫邪夾雜積滯化燥。昨天服藥後戰汗不透,雖然高熱減退,但裡熱仍然熾盛。舌苔中間黴垢邊緣白膩,脈搏不顯。年紀大擔心邪氣內陷。處方:大力子、香豉、天麻、連翹、黑梔子、薄荷根、滑石、枳實。
第十個病例:胸脘部疼痛拒按,這是結胸。舌頭中間乾燥邊緣白膩,這是夾雜痰水、氣滯積聚。病程七天,溫邪內伏,將要化燥但未完全化燥,將要內陷但未完全內陷。昨天中午服用生津達邪的藥物一劑,今天結胸症狀已經出現。情況緊急,再服用小陷胸湯。處方:川連翹、半夏、枳實、蔞仁、香豉、黑梔子。 仲景的小陷胸湯用枳實配伍川連翹,用栝蔞配伍半夏,苦寒瀉下辛溫潤燥,開通中焦的痞塞,化解痰水熱邪。方名陷胸,與諸瀉心湯略有出入,並不是瀉下之劑。現代人把蔞仁、枳實當作通腑藥物,實在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