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王旭高臨證醫案》~ 卷之二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2)

1. 虛勞門

洋參,甘草,川連,生石膏,蛤殼,知母,麥冬,阿膠,大生地

黃柏末,豬膽汁丸三錢。每朝開水送下一錢。

淵按:胃氣未敗,可任苦寒咸潤,直折其炎上之火,然亦須防胃敗。虛損之所以難治者,大都如此。

金,骨胳瘦小,先天元氣不足。夏秋寒熱,至今不已。脈細數弱,氣血兩虧。頭不痛而但身疼,或口沃清水,此胃氣虛寒也。當商溫補,仿東垣法。

黨參,茯苓,陳皮,桂枝,柴胡,黃耆,半夏,神麯,當歸,乾薑,砂仁

淵按:中氣虛寒,少陽膽木之氣抑遏,故寒熱糾纏。升陽益胃湯恰合,尤妙在加乾薑。

又,補中益胃,溫衛氣,開腠理,諸恙皆減,仍從前法。

前方去神麯、乾薑,加白朮、白芍。

張,勞碌內傷脾,倦怠而無力。凜凜畏寒頻,淅淅盜汗出。咳多痰帶紅,食少身無熱。土衰金不生,衛虛營不攝。延來半載余,勞損難調適。

炙甘草,當歸,白芍,冬朮,黨參,懷山藥,黃耆,麥冬,茯神,五味子,紅棗

淵按:此非勞倦傷中,乃勞損傷精也。所因不同,見證亦異,勿得混治。

又,益元氣,補脾土。土旺而金自生,氣足而力自足。

前方去甘草,加陳皮、生熟穀芽。

陳,先後天俱不足。痰多鼻血,陰虧陽亢之徵;納少腹疼,土衰木橫之兆。是以年將弱冠,猶然幼稚之形;面白無華,具見精神之乏。治先天當求精血之屬,培後天須參穀食之方。

黨參,茯苓,冬朮,陳皮,黑芝麻,懷山藥,白扁豆,炙甘草,砂仁,建蓮肉,粳米

上藥為末,米飲湯調服,加白糖少許。棗湯調服亦可。

附丸方,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當求精血之屬,治其腎也。

熟地,菟絲子,牛膝,白芍,鹿角霜,山藥,五味子,歸身,川柏,杜仲,茯苓,甘杞子,澤瀉,天冬,龜板,丹皮,山萸肉

上為末,用鮮紫河車一具,洗淨,煮爛,將上藥末杵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朝鹽花湯送下三錢。

溫,衛氣虛則洒洒惡寒,營氣虛則蒸蒸發熱。營衛並出中焦,總以脾胃為主。補脾胃則金有所恃,不必治肝而肝自馴矣。

黨參,冬朮,當歸,川貝,玫瑰花,黃耆,茯苓,白芍,陳皮

某,咳嗽發熱日久,前投補益脾胃之藥六、七劑,穀食加增,起居略健。但熱勢每交寅卯而盛,乃少陽旺時也。少陽屬膽,與肝相為表裡。肝膽有鬱熱,戕伐生生之氣,肺金失其清肅,脾胃失其轉輸,相火日益熾,陰津日益涸,燎原之勢,不至涸竭不止也。其脈弦數者,肝膽鬱熱之候也。

刻下初交夏令,趁其胃旺加餐,擬進酸苦益陰和陽,清徹肝膽之鬱熱。考古有柴前梅連散,頗有深意。

柴胡(豬膽汁浸炒),白芍,烏梅,黨參,炙甘草,淡秋石,前胡,麥冬,川連,薤白頭

徐,肺脾兩虛,心營虧損。咳嗽氣塞,骨蒸夜熱,脈形軟數,面白無華。勞損根深,夏至防劇。

白話文:

虛勞門

第一則:治療方劑包含西洋參、甘草、川連、生石膏、蛤殼、知母、麥冬、阿膠、生地黃、黃柏粉末,以及豬膽汁丸(三錢)。每日清晨服用一錢,以開水送服。 胃氣未虛損者,可服用苦寒鹹潤的藥物,以直接消除體內上火的症狀,但也要注意避免傷及胃氣。虛損難治,多半是因為這個原因。

第二則:患者症狀:骨骼瘦小,先天元氣不足,夏秋季節反覆寒熱至今未癒,脈象細弱,氣血兩虛,頭不痛但身體疼痛,或口中感覺乾燥需喝水,這是胃氣虛寒的表現。治療應以溫補為主,參考李東垣(醫家)的治療方法。 治療方劑包含黨參、茯苓、陳皮、桂枝、柴胡、黃耆、半夏、神麴、當歸、乾薑、砂仁。 中氣虛寒,少陽膽木之氣受阻,所以寒熱交替出現。 升陽益胃湯很適合,尤其加入乾薑更妙。 繼續溫補中氣、溫養衛氣、疏通肌膚經絡,各種症狀都會減輕,仍沿用上述方法。 前方藥方去除神麴、乾薑,加入白朮、白芍。

第三則:患者張某,因勞碌導致脾胃內傷,倦怠無力,經常怕冷,盜汗,咳嗽痰多且帶血,食慾不佳,身體不發熱。 脾土虛弱導致金不生,衛氣虛弱導致營氣不能收攝,病症持續半年多,勞損難以痊癒。 治療方劑包含炙甘草、當歸、白芍、白朮、黨參、山藥、黃耆、麥冬、茯神、五味子、紅棗。 這不是勞累傷及中氣,而是勞累傷及精氣,病因不同,症狀也有差異,不可混淆治療。 治療應益補元氣,補益脾土。脾土旺盛,則金氣自生,元氣充足,則體力自然充沛。 前方藥方去除甘草,加入陳皮、生熟穀芽。

第四則:患者陳某,先天後天元氣皆不足。痰多鼻出血,是陰虛陽亢的徵兆;食慾不振腹痛,是脾土虛弱,肝木過盛的表現。 年近弱冠,卻依然形似幼童,面色蒼白無光澤,精神萎靡。 治療先天不足,應注重補益精血;調理後天不足,則需參考穀物食療的方案。 治療方劑包含黨參、茯苓、白朮、陳皮、黑芝麻、山藥、白扁豆、炙甘草、砂仁、蓮子肉、粳米。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可加少量白糖;用棗湯調服亦可。 附丸藥方:精氣不足者,需補益精血,治療腎臟。 丸藥成分包含熟地、菟絲子、牛膝、白芍、鹿角霜、山藥、五味子、當歸尾、側柏葉、杜仲、茯苓、枸杞子、澤瀉、天冬、龜板、丹皮、山茱萸。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與洗淨煮爛的鮮紫河車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日清晨服用三錢,以鹽湯送服。

第五則:患者溫某,衛氣虛則怕冷,營氣虛則發熱。營衛之氣都源於中焦,脾胃為根本。補益脾胃,則肺金有所依託,不必專門治療肝臟,肝臟自然會好轉。 治療方劑包含黨參、白朮、當歸、川貝母、玫瑰花、黃耆、茯苓、白芍、陳皮。

第六則:患者某人,久咳發熱,之前服用補益脾胃的藥物六七劑,食慾有所增加,起居也略微好轉。但發熱症狀每到寅卯時(凌晨三點到五點)加重,這是少陽經旺盛的時候。少陽屬膽,與肝臟互為表裡。肝膽鬱熱,損傷生機之氣,肺金失去清肅的功能,脾胃失去運化功能,相火(心火)日益旺盛,陰津日益枯竭,如同星火燎原,如果不加以控制,將會造成極大的損害。 脈象弦數,是肝膽鬱熱的表現。 目前正值夏季初期,趁著胃氣旺盛時增加飲食,打算服用酸苦味藥物以益陰和陽,清除肝膽鬱熱。 參考古代醫方柴前梅連散,頗有道理。 治療方劑包含柴胡(用豬膽汁炒制)、白芍、烏梅、黨參、炙甘草、淡秋石、前胡、麥冬、川連、薤白頭。

第七則:患者徐某,肺脾兩虛,心營虧損。咳嗽氣喘,骨蒸潮熱(盜汗),脈象軟弱而數,面色蒼白無華。勞損日久,夏天要格外注意病情變化,防止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