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王旭高臨證醫案》~ 卷之一 (2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8)

1. 痢疾門

邢,休息痢必有積,延來兩月,近今發熱,濕熱鬱蒸於腸胃,痢色或白或赤。化濕熱以運中州,疏積滯以和氣血。勿以為日既久,遽投固澀也。

白朮,川連,白芍,木香,當歸,茯苓,廣皮,楂炭,升麻,澤瀉,防風

另:資生丸,補中益氣丸、駐車丸等分,相和一處。每朝服三錢,開水送下。

徐,紅痢匝月,仍腹痛後重。據云,先曾發熱三次。此屬中虛表邪傳裡。現今脈細肢寒,太陰陽氣已弱;小便艱難,膀胱氣化又鈍。擬開其中焦,化其濕熱,兼升陽解表,亦表裡雙解之法也。

柴胡,桂枝,茯苓,澤瀉,川連,木香,白朮,黨參,砂仁,炮姜,炙甘草

張,瘧後勞碌感寒,瘧邪復發,更加紅痢後重,此中虛氣陷,濕熱未楚也。用敗毒散。

活人敗毒散加神麯、楂炭、陳皮。

許,熱伏營中,久痢純血,腰疼腹痛。舌苔薄白,底絳,兼有紫點。此屬濕熱挾瘀之候。病將一載,法以鹹苦通澀兼施。

杜仲(鹽水炒),阿膠(川連炒),川斷(鹽水炒),黃柏(鹽水炒),地榆炭,白芍,防風根,炙升麻,當歸,生熟砂仁

又,投鹹苦通澀之劑,諸恙皆減,仍宗前法增損。

原方去黃柏、防風,加熟地、淡芩(醋炒)、荷葉蒂。

高,三瘧汗少,邪不外達,飲食不節,變增泄瀉。今竟下痢紅白黏膩。自來體質氣虛多濕,最怕淹纏。急宜忌口為要。

羌獨活,柴胡,前胡,川芎,花檳榔,萊菔子,陳皮,炙甘草,茯苓,山楂炭,焦六曲,木香,砂仁

金,紅痢三年,腹左結塊板硬不移,按之則痛,漉漉作聲,即便下痢。此瘀凝寒積,久留於腸腑。當以溫藥下之。

蒼朮炭,川熟附,枳實炭,地榆炭,茯苓,當歸,通草,桃仁(炒黑研),大黃(酒炒)

仁淵曰:潔古芍藥湯亦治痢要方,濕熱積鬱結腸胃甚者,宜通下以開壅塞,使邪不久留,正氣不致大傷,何數十證無一及之者,或未遇此等耳。夫痢疾古名腸澼,夏秋濕熱居多。邪壅腸胃重而經絡輕者成痢,腸胃輕而經絡重者為瘧疾、伏暑。亦有經腑同病,寒熱痛痢並作者,初宜苦辛芳淡通而化之。

挾表則活人敗毒散。積重痛甚者,因而竭之,潔古芍藥湯。病有寒熱虛實,藥有補瀉溫涼,非一法所能概也。若噤口不納者難治。乃濕熱傷胃,邪勢捍格,絕不思谷,治法雖多,須中氣尚有根柢,猶或可治。煙痢亦難治,因久吸洋菸,腎精脾氣先已告困,迨痢疾一發,勢即不支,故諸藥不效耳。

初起視其正尚可支,急為逐邪,切勿彷徨。輾轉三五日後,臟真傷而津氣竭,欲攻不能,欲補不可,即棘手矣。若邪正並急,尤宜舍邪顧正,或溫補脾胃,或清補氣液,佐徹邪一二味,能受即是生機。否恐邪未化而正已脫,但不可早用兜澀,無益而害之。蓋兜澀莫過洋菸,洋菸不靈,豈禹糧、石脂、訶、粟、榴皮能為力乎?苟元氣津液可恃,邪不自容,痢中自有去邪,邪化痢止,必然之理。虛不受補者死,且胃氣亦不可恃。

白話文:

痢疾門

邢氏病例:長期痢疾必定有積滯,持續兩個月,近期發熱,濕熱鬱積在腸胃,痢疾糞便顏色時白時赤。治療方案:化解濕熱以調理脾胃,疏通積滯以調和氣血。切勿因為病程已久,就急著使用收澀止瀉的藥物。處方:白朮、川連、白芍、木香、當歸、茯苓、廣皮、楂炭、升麻、澤瀉、防風。另:資生丸、補中益氣丸、駐車丸等量混合,每日早晨服用三錢,溫水送服。

徐氏病例:紅痢持續一個月,仍腹痛里急後重。據說,之前曾發三次熱。此屬體虛,外邪侵入內裡。現脈象細弱,肢體冰冷,太陰陽氣已虛弱;小便困難,膀胱氣化功能減退。治療方案:調理中焦,化解濕熱,同時升陽解表,兼顧表裡雙解。處方:柴胡、桂枝、茯苓、澤瀉、川連、木香、白朮、黨參、砂仁、炮姜、炙甘草。

張氏病例:瘧疾痊癒後勞累受寒,瘧疾復發,又併發紅痢里急後重,這是因為體虛氣陷,濕熱未消。治療方案:使用活人敗毒散。處方:活人敗毒散加神麴、楂炭、陳皮。

許氏病例:熱邪深入營分,長期痢疾排出純血,腰痛腹痛。舌苔薄白,舌底紅絳,並有紫點。這是濕熱夾瘀的表現。病情持續一年,治療方案:採用鹹寒苦味通利澀藥兼用的方法。處方:杜仲(鹽水炒)、阿膠(川連炒)、川斷(鹽水炒)、黃柏(鹽水炒)、地榆炭、白芍、防風根、炙升麻、當歸、生熟砂仁。病情好轉後,原方去黃柏、防風,加熟地、淡芩(醋炒)、荷葉蒂。

高氏病例:三次瘧疾後汗少,邪氣未透,飲食不節,導致泄瀉加重,現下痢紅白黏膩。患者體質氣虛多濕,最怕病情纏綿。治療方案:急需忌口。處方: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花檳榔、萊菔子、陳皮、炙甘草、茯苓、山楂炭、焦六曲、木香、砂仁。

金氏病例:紅痢三年,腹部左側有結塊,堅硬不移,按壓則痛,有咕嚕聲,同時下痢。這是瘀血寒積,長期滯留腸胃。治療方案:應用溫藥攻下。處方:蒼朮炭、川熟附子、枳實炭、地榆炭、茯苓、當歸、通草、桃仁(炒黑研)、大黃(酒炒)。

仁淵按:潔古芍藥湯也是治療痢疾的重要方劑,濕熱積滯鬱結腸胃嚴重者,宜用通下之法以開通壅塞,使邪氣不長期停留,避免正氣受損,為何許多病例中沒有提到此方?或許是未曾遇到此類情況。痢疾古稱腸澼,夏秋濕熱盛行。邪氣壅塞腸胃較重,經絡較輕者為痢疾;腸胃較輕,經絡較重者為瘧疾、伏暑。也有一些經絡和腑臟同時患病,寒熱痛痢並發的病例,初期宜用苦辛芳香平和的藥物通利化解。

如果兼有表證,則用活人敗毒散。積滯嚴重疼痛劇烈者,則用潔古芍藥湯攻下。疾病寒熱虛實不同,藥物也分補瀉溫涼,並非單一方法所能解決。如果患者拒食,則難以治療。這是濕熱傷胃,邪氣阻礙,完全不想吃東西,治療方法很多,但必須中氣尚存,才有治療的可能。煙痢也很難治癒,因為長期吸食鴉片,腎精脾氣已經受損,一旦發生痢疾,病情就容易危急,因此藥物往往無效。

痢疾初期,如果正氣尚可支持,應立即驅逐邪氣,切勿猶豫不決。拖延三五天後,臟腑受損,津液枯竭,想攻邪不能,想補益也不行,就非常棘手了。如果邪正都非常危急,更應該捨棄攻邪而保衛正氣,可以溫補脾胃,或清補氣液,輔助使用一兩味攻邪的藥物,只要能被身體接受,就是生機。否則,恐怕邪氣未化而正氣已衰竭,但不能過早使用收澀藥物,這樣無益反而有害。因為收澀藥物中,鴉片是最厲害的,如果鴉片都無效,更不用說禹糧、石脂、訶子、粟米皮、石榴皮等了。如果元氣津液充足,邪氣就不能肆虐,痢疾中自有驅邪的機制,邪氣化解,痢疾自愈,這是必然的道理。如果虛弱不能接受補益的,則會死亡,而且胃氣也不可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