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臨證醫案》~ 卷之一 (25)
卷之一 (25)
1. 痢疾門
馬,高年下痢,一日夜百餘次。舌苔白掯,身熱噁心,診脈細,飲食不納,痢下五色,皆為忌款。敗毒散法初起的是,然須人參扶正和胃。若喻氏痢疾門中,五色噤口,不治者多。尚祈商政是荷。
參鬚,敗毒散,陳米(荷葉包),石菖蒲
苗,濕傷於下,風傷於上,熱處於中。濕夾熱而成痢,痢下紅血,濕熱傷血分也。風夾熱而咳嗽,痰稠舌白,風熱傷氣分也。從手太陰、陽明,一臟一腑立法。
豆豉,荊芥炭,黃芩,薄荷,焦六曲,桑葉,黑山梔,杏仁,桔梗,薤白頭,赤芍,通草
孫,濕溫邪陷厥陰,下痢色紫後重,左脈沉小,右脈弦大,舌黃,晡熱,是陽明積熱內戀,而木來乘土。高年體虛神怯,防其厥脫。
沙參,川連,白頭翁,升麻,淡芩,焦六曲,川樸,通草,楂肉,秦皮,葛根,金銀花,白芍,砂仁
又,前方升陽明,泄厥陰,以提下陷之邪。今改用敗毒法,祛其邪,從表解,即喻氏逆流挽舟之意也。
人參敗毒散去薄荷、生薑,加神麯。陳米煎湯代水。
又,舌苔灰黃,腹痛下痢,是陽明濕熱積滯。而倦怠音低,正氣大虛,飲食不納,慮延噤口重症。仍以苦辛寒化腸胃之濕熱,而開通其氣,冀其谷進、熱和、痢減為妙。
北沙參,川石斛,川連,木香,石菖蒲,川樸,枳實,滑石,白芍,淡芩,焦楂肉,陳皮,荷葉,鮮藕
又,下痢不減,胃氣略開。病將半月,高年元氣內虧,濕熱未化,深恐生變。
沙參,淡芩,川連,川樸,枳實,白芍,廣木香,木瓜,西洋參,茯苓,通草,荷梗
又,痢將半月,色如敗醬,腹痛後重,舌苔灰黃。濕熱膠滯,腸胃不和,納穀殊少。高年防其虛脫。
西洋參,川連,陳皮,六神麯,穀芽,青皮,當歸,白芍,地榆炭,淡芩,砂仁,茯苓皮
又,考治痢方法,因於暑濕熱阻滯腸胃者,不出苦辛寒藥疏通理氣。若胃不納者,謂之噤口痢,九死一生。今高年體弱,胃不納穀,舌色灰黃,身熱腹痛,既不可補,又難用攻,只得宣通化滯,開其胃氣。
白頭翁湯加枳實、紅曲、白芍、青皮、楂肉炭、木香、荷葉蒂、茉莉花蒂、砂仁(半生半熟炒研)、稻葉。
某,紅痢日久,脾氣必虛,營氣必耗。前方理中湯下駐車丸,頗驗。奈輕聽人言,服紅曲、滑石末,致痢復劇。脈遲緩而澀,舌薄白而底絳。渴不貪飲,口惡甜味。素體多濕,今脾陽失運,濕又動於中矣。徐靈胎云:血痢挾濕者,胃風湯最妙。《醫歸·痢疾門》亦採是法。
八珍湯去地、草,加肉桂、升麻、粳米。
淵按:理中湯溫運中陽,駐車丸分導濕熱,從脈象遲澀看出。紅曲、滑石適與相反。
李,久吃洋菸,脈沉而細。病方三日,微寒微熱,頭略脹痛,晝不痢,痢在夜,是屬寒邪;而反色赤者,寒傷營也。當以和營散寒、溫通陽氣為法。勿與常痢同治。
白話文:
痢疾門
一個老年人患痢疾,一天一夜拉肚子一百多次。舌苔白膩,身體發熱噁心,脈搏細弱,吃不下東西,拉出來的糞便顏色各異,情況危急。初期可以用敗毒散治療,但需要人參來扶正固本,調理脾胃。如果像喻氏《痢疾門》中描述的那樣,拉肚子且顏色各異,拒絕進食,死亡率很高。恳请各位专家指教。
處方:人參、敗毒散、陳米(用荷葉包裹)、石菖蒲
這個病例,下焦受濕邪侵害,上焦受風邪侵害,中焦有熱邪。濕邪夾雜熱邪導致痢疾,糞便帶血,說明濕熱傷及血分。風邪夾雜熱邪導致咳嗽,痰稠舌苔白,說明風熱傷及氣分。治療需從手太陰經與陽明經入手,針對臟腑立法。
處方:豆豉、荊芥炭、黃芩、薄荷、焦六曲、桑葉、黑山梔、杏仁、桔梗、薤白頭、赤芍、通草
一位患者,濕溫邪氣入侵厥陰經,拉肚子糞便呈紫色,里急後重,左脈沉細,右脈弦大,舌苔黃,午後發熱,這是陽明經積熱內蘊,木氣乘克土氣所致。老年人體虛神弱,需預防厥脫。
處方:沙參、川連、白頭翁、升麻、淡黃芩、焦六曲、川樸、通草、山楂肉、秦皮、葛根、金銀花、白芍、砂仁
之前的治療方案是升提陽明經之氣,泄瀉厥陰經之邪,以提舉下陷的邪氣。現在改用敗毒法,祛除邪氣,從體表疏解,這符合喻氏“逆流挽舟”的治療理念。
處方:人參敗毒散(去薄荷、生薑),加神麴。用陳米煎湯代替水。
患者舌苔灰黃,腹痛下痢,這是陽明經濕熱積滯。患者倦怠、聲音低弱,正氣大虛,吃不下東西,擔心病情發展成拒食重症。治療需用苦寒辛涼的藥物化解腸胃濕熱,疏通氣機,希望患者能進食、退熱、減輕腹瀉。
處方:北沙參、川石斛、川連、木香、石菖蒲、川樸、枳實、滑石、白芍、淡黃芩、焦山楂肉、陳皮、荷葉、鮮藕
患者腹瀉未減,但胃氣略有好轉。病情持續半個月,老年人元氣虧虛,濕熱未解,擔心病情變化。
處方:沙參、淡黃芩、川連、川樸、枳實、白芍、廣木香、木瓜、西洋參、茯苓、通草、荷梗
患者腹瀉持續半個月,糞便顏色像腐敗的醬汁,腹痛里急後重,舌苔灰黃。濕熱膠著,腸胃不和,食慾極差。老年人需預防虛脫。
處方:西洋參、川連、陳皮、六神麴、穀芽、青皮、當歸、白芍、地榆炭、淡黃芩、砂仁、茯苓皮
治療痢疾的方法,對於因暑濕熱邪阻滯腸胃引起的痢疾,常用苦寒辛涼的藥物疏通理氣。如果胃納不佳,則稱為噤口痢,病死率很高。現在這位老年人體弱,胃納不好,舌苔灰黃,身熱腹痛,既不能補益,又不能攻邪,只能用藥宣通化滯,開通胃氣。
處方:白頭翁湯加枳實、紅曲、白芍、青皮、焦山楂肉、木香、荷葉蒂、茉莉花蒂、砂仁(半生半熟炒研)、稻葉。
某患者,紅痢久治不愈,脾氣必然虛弱,營氣必然耗損。之前用理中湯加駐車丸治療,效果不錯。但是聽信他人之言,服用紅曲、滑石粉,導致痢疾加重。脈搏遲緩而澀,舌苔薄白,舌底紅絳。口渴但不願飲水,口中感覺甜膩。此人素體多濕,現在脾陽運化失常,濕邪又內生。徐靈胎說:血痢夾濕者,胃風湯最妙。《醫歸·痢疾門》也採用此法。
處方:八珍湯(去地黃、生地黃),加肉桂、升麻、粳米。
按語:理中湯溫運脾陽,駐車丸分利濕熱,從脈象遲澀可以看出。紅曲、滑石與病情相悖。
李某,長期吸食鴉片,脈搏沉細。疾病發病三日,時而微寒時而微熱,頭部略微脹痛,白天不腹瀉,晚上腹瀉,這是寒邪侵襲;而糞便顏色卻是紅色,這是寒邪傷及營氣。治療應以溫補營氣、散寒、溫通陽氣為法。不要與一般的痢疾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