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臨證醫案》~ 卷之三 (1)
卷之三 (1)
1. 積聚門(附蟲積)
孫,厥陰寒氣乘胃,直犯中州,蟲動不安,腹痛如刀之刺,口吐酸水清涎。法宜辛溫,佐以酸苦,泄之通之。
川楝子,延胡索,川連,青皮,吳茱萸,川椒,焦楂炭,烏藥,使君子,竹二青
金,少腹兩旁結塊,漸大漸長,靜則挾臍而居,動則上攻至脘,旁及兩脅,已八九年矣。據云始因積經半載,疑其有孕,及產多是汙水,後遂結塊。想是水寒血氣凝聚而成。
甘遂(麵包煨,三錢),香附(鹽水炒,一兩),三稜(醋炒,一兩),蓬朮(醋炒,一兩),桃仁(炒,五錢),肉桂(另研,一錢),川楝子(五錢,巴豆七粒合炒黃,去巴豆),五靈脂(醋炒,五錢),地鱉蟲(酒浸,炙,二十一個)
白話文:
孫氏的病症是厥陰寒氣侵入胃部,直接犯了中焦,導致蟲動不安,腹痛如刀刺般劇烈,口吐酸水和清涎。治療方法宜用辛溫的藥物,輔以酸苦藥物,以達到瀉氣通便的效果。
藥方如下:川楝子、延胡索、川連、青皮、吳茱萸、川椒、焦楂炭、烏藥、使君子、竹二青。
金氏的病症是少腹兩旁出現結塊,逐漸增大,靜止時靠近臍部,活動時向上攻至心窩,並波及兩側肋骨,已經持續八九年。據說病症起因是積聚經期半年,懷疑懷孕,生產後出現大量污水,之後便形成結塊。推測是寒濕水氣與血氣凝聚而形成。
藥方如下:甘遂(麵包煨,三錢)、香附(鹽水炒,一兩)、三稜(醋炒,一兩)、蓬朮(醋炒,一兩)、桃仁(炒,五錢)、肉桂(另研,一錢)、川楝子(五錢,巴豆七粒合炒黃,去巴豆)、五靈脂(醋炒,五錢)、地鱉蟲(酒浸,炙,二十一個)。
共研為末,煉白蜜搗和為丸。每服十丸,日三服。
淵按:水寒血氣凝聚衝脈之分,果是實證,此方必效。
金,臍以上有塊一條,直攻心下作痛,痛連兩脅,此屬伏梁,為心之積,乃氣血寒痰凝聚而成。背脊熱而眩悸,營氣內虧也。法當和營化積。
當歸,半夏,瓦楞子,香附,丹參,茯苓,陳皮,木香,延胡索,川楝子,砂仁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煉好的白蜜,混合成丸。每次服用十丸,一天服用三次。
水寒導致血氣凝結,阻塞衝脈,如果是實證,這個方子一定有效。
如果在肚臍以上有塊狀物,直通心窩疼痛,疼痛還連帶兩肋,這就是伏梁,屬於心積,是由氣血寒痰凝結形成。背部發熱頭暈心悸,是營氣內虛。應該採取調理營氣、化解積聚的方法。
淵按:眩悸亦寒痰為患,未必即是營虛,否則背脊之熱何來。
又,投化積和營,伏梁之攻痛稍緩,背脊之熱亦減,仍從前制。
前方去茯苓、瓦楞子、木香,加茯神、玫瑰花。
王,腹中癖塊,漸大如盤,經事不來,腰痠帶下。此屬營虛氣滯,瘀積內停。近日水瀉,傷於暑濕。當先治其新病。
平胃散去甘草,加芍藥、香附、吳茱萸、焦六曲。
又,腹塊如覆盤,上攻則痛,下伏則安。足跗浮腫,時時沃酸。從肝脾胃三經主治。
白話文:
淵按
眩暈和心悸,也可能是寒痰作祟,不一定就是氣血虛弱。否則,背脊的熱從哪裡來呢?
又
投用化積和補益氣血的藥物後,肋骨部位的疼痛有所緩解,背脊的熱也減輕,但仍舊維持之前的狀態。
王某,腹部有塊狀物,逐漸增大如盤子,經期不來,腰痠背痛,白帶增多。
這是由於氣血虛弱,氣機阻滯,瘀血停積在內。近來因為水瀉,又受暑濕侵襲。應該先治療新發生的疾病。
又
腹部的塊狀物如覆蓋盤子一般,向上則疼痛,向下則安穩。足部踝骨處浮腫,時常分泌酸液。這需要從肝、脾、胃三經的角度來治療。
川楝子,延胡索,吳茱萸,川椒,木香,蓬莪朮,制香附,陳皮,茯苓,川連(薑汁炒)
又,腹中結塊,內熱微寒,四肢無力,口沃酸水。肝脾氣鬱,營衛兩虧,勞損之象。
黨參,香附,當歸,丹參,川楝子,川椒,延胡索,冬朮,乾薑,青蒿梗,神麯,大棗
淵按:內熱微寒,乃肝脾鬱結,肺金治節不行,營衛不調也。宜參逍遙、左金法。
丁,肝之積,在左脅下,名曰肥氣。日久撐痛。
川楝子,延胡索,川連,青皮,五靈脂,山楂炭,當歸鬚,蓬莪朮,荊三稜,茯苓,木香,砂仁
白話文:
藥方一
川楝子、延胡索、吳茱萸、川椒、木香、蓬莪朮、制香附、陳皮、茯苓、川連(薑汁炒)
症狀
腹中結塊,內熱微寒,四肢無力,口吐酸水。肝脾氣鬱,營衛兩虧,勞損之象。
藥方二
黨參、香附、當歸、丹參、川楝子、川椒、延胡索、冬朮、乾薑、青蒿梗、神麴、大棗
淵按
內熱微寒,乃肝脾鬱結,肺金治節不行,營衛不調也。宜參逍遙、左金法。
症狀
丁,肝之積,在左脅下,名曰肥氣。日久撐痛。
藥方三
川楝子、延胡索、川連、青皮、五靈脂、山楂炭、當歸鬚、蓬莪朮、荊三稜、茯苓、木香、砂仁
藥方一
川楝子、延胡索、吳茱萸、川椒、木香、蓬莪朮、制香附、陳皮、茯苓、川連(用薑汁炒過)
症狀
腹部有腫塊,身體感覺發熱但又伴隨寒冷,四肢無力,嘴巴裏吐出酸水。這是因為肝脾氣滯,氣血運行不暢,長期勞損導致的。
藥方二
黨參、香附、當歸、丹參、川楝子、川椒、延胡索、冬朮、乾薑、青蒿梗、神麴、大棗
淵按
身體出現內熱微寒的症狀,是肝脾氣鬱結,肺部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順暢造成的。可以參考逍遙散和左金丸的方劑。
症狀
肝臟積聚了氣血,在左邊肋骨下方形成一個腫塊,稱為肥氣。長時間下去就會感到疼痛。
藥方三
川楝子、延胡索、川連、青皮、五靈脂、山楂炭、當歸鬚、蓬莪朮、荊三稜、茯苓、木香、砂仁
註解
- 以上藥方及症狀描述僅供參考,具體情況需要請專業的中醫師診斷治療。
- 文中部分藥材名稱已用現代標準名稱標注,方便理解。
- 淵按:指的是古籍中的注解,通常由作者或後人所寫。
又,左脅之痛已緩。夜增咳嗽,寒痰走於肺絡。宜肺肝同治。
旋覆花,杏仁,川楝子,荊三稜,茯苓,款冬花,半夏,新會皮,蓬莪朮,新絳,青蔥管
蔣,少腹結塊,漸大如盤。此屬腸覃,氣血凝滯而成。擬兩疏氣血。
香附,五靈脂,紅花,當歸,澤蘭,桃仁,延胡索,丹參,陳皮,砂仁
大黃䗪蟲丸,每服二十粒,開水送。
金,氣從少腹上衝咽嗌,則心中跳,脅中痛,初起寒熱而嘔,此奔豚氣之挾肝邪者也。半月以來,寒熱雖止,氣仍上逆。脈沉弦小。宜宗《金匱》法。
白話文:
金姓患者,氣從下腹部往上衝到咽喉,導致心慌、肋骨疼痛,初期出現寒熱交替和嘔吐,這是奔豚氣夾帶肝臟邪氣所致。半個月以來,寒熱症狀雖然停止了,但氣還是往上衝。脈象沉而弦細。應該參考《金匱要略》的治療方法。
註
- [ ] 中的文字為中藥名稱。
- “蔣”和“金”可能是患者的姓氏。
- “奔豚氣”是一種中醫病症,表現為氣往上衝,類似現代醫學的“反流性食道炎”。
- 《金匱要略》是中醫經典著作之一。
大棗去甘草,加當歸、白芍、吳茱萸、香附、川樸、檳榔、蘇梗、沉香、薑汁、東行李根。
又,奔豚之氣漸平,脘中之氣未靜。當從肝胃求治。
淡吳萸,半夏,香附,川楝子,延胡索,茯苓,焦六曲,陳皮,白芍,蔻仁
丁,久患休息痢,止數日後氣攻胸脘板痛,上下不通,幾至發厥,須大便通始減其痛。匝月大便僅通三次。板痛者聚而成塊,偏於右部,是脾之積也。脈沉緊而細,當與溫通。
熟附子,淡乾薑,川樸,陳皮,茯苓,香附,大腹皮,延胡索,沉香化氣丸,東垣五積丸
白話文:
把大棗去甘草,加上當歸、白芍、吳茱萸、香附、川樸、檳榔、蘇梗、沉香、薑汁、東行李根。
另外,奔豚之氣漸漸平息,但脘中之氣尚未安定,應該從肝胃著手治療。
用淡吳萸、半夏、香附、川楝子、延胡索、茯苓、焦六曲、陳皮、白芍、蔻仁。
病人長期患有休息痢,止痢數日後,氣攻胸脘板痛,上下不通,幾乎要昏厥,只有大便通暢後疼痛才會減輕。一個月來只解過三次大便。板痛部位聚集成塊,偏向右邊,這是脾積。脈象沉緊而細,應該用溫通之法治療。
用熟附子、淡乾薑、川樸、陳皮、茯苓、香附、大腹皮、延胡索、沉香化氣丸、東垣五積丸。
米,右關尺牢弦,腰腹有塊攻痛,是肝腎之積在下焦也。用緩消止痛法。
肉桂,雄黃,尖檳榔
共研細末,用獨頭蒜搗丸。早晚服各五丸,開水送。
淵按:雄黃散結,檳榔破滯,肉桂溫散下焦沉寒痼冷,又能溫脾疏肝。丸以獨蒜,以濁攻濁,深得制方之妙。
唐,經停十月,腹微滿,脈沉細澀,臍上心下塊長數寸,是屬伏梁,因七情恚怒氣鬱痰凝所致。經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潔古謂:養正積自除,不得過用克伐。今擬開鬱正元散法,理氣行血,和脾化痰,寓消於補之中。
白話文:
如果肚子右側關元、尺澤穴附近感到疼痛,而且腰腹有塊狀物伴隨疼痛,可能是肝腎積聚在下焦造成的。可以用緩消止痛的方法治療。
將肉桂、雄黃、檳榔研磨成細粉,用獨頭蒜搗成丸狀。早晚各服用五丸,用溫水送服。
這個方子用雄黃散結,檳榔破除積滯,肉桂溫暖下焦,散寒去冷,還能溫脾疏肝。用獨頭蒜做丸劑,以濁攻濁,是制方的高明之處。
如果經期停止了十個月,肚子微微發脹,脈象沉細澀,肚臍上方心臟下方有一塊長數寸的腫塊,這是屬於伏梁,是因七情鬱結、怒氣上衝、痰凝所致。經書上說,積聚過大,不可強攻,要消減大半即可。潔古說:養護正氣,積聚自然消除,不要過度使用克伐之法。現在準備用開鬱正元散的方法治療,理氣行血,和脾化痰,在補中寓消。
二陳湯加歸身、川芎、冬朮、山楂炭、延胡索、香附、麥芽、蘇梗、砂仁、茺蔚子。
錢,少腹有塊,痛則經來如注,氣升如喘。衝脈久傷,肝木肆橫。
香附(醋炒),紫石英,當歸,白芍(酒炒),木香,三稜(醋炒),大熟地,牛膝,小茴香(鹽水炒),青皮(醋炒)
某,前年秋季伏暑症中,即結癥瘕,居左脅下。春來下午必發微熱,晨必吐痰,食麵必溏泄。此當時熱邪未清,早進油膩麵食,與痰熱互相結聚於肺胃之絡,當以攻消為主。
白話文:
二陳湯加入歸身、川芎、冬朮、山楂炭、延胡索、香附、麥芽、蘇梗、砂仁、茺蔚子。病人腹部有硬塊,疼痛時經血如注,氣往上衝像喘不過氣。衝脈受損已久,肝氣橫逆。
使用香附(醋炒)、紫石英、當歸、白芍(酒炒)、木香、三稜(醋炒)、熟地、牛膝、茴香(鹽水炒)、青皮(醋炒)。
某人兩年前秋季中暑後,就出現結塊腫瘤,位於左脅下。春天來臨,下午必發微熱,早上必吐痰,吃麵食必腹瀉。這是當時暑熱未清,早早進食油膩麵食,導致痰熱結聚於肺胃經絡,應該以攻消為主。
柴胡(三錢,酒炒),青皮(一兩,巴豆五錢同炒;去豆),三稜(五錢,醋炒),蓬朮(五錢,醋炒),雄精(一兩),大黃(一兩,皂莢子三粒,合炒去皂莢子)
上藥為丸,每服一錢。下午服六君子丸三錢。
淵按:柴胡、青皮疏肝膽而升清,莪、稜破滯氣而消塊,大黃攻熱積,巴豆逐寒積,皂子去油膩之積,雄精開結化痰也。無堅不破,無攻不利,正氣不虛者可用。
陳,病起逢食則呃,食入則脹。今臍上至心下一條脹痛,坐久則知飢,行動則飽脹,此屬伏梁。胃為心之子,故胃亦病也。仿東垣五積治例。
白話文:
柴胡三錢,用酒炒過;青皮一兩,和巴豆五錢一起炒,炒完後去掉巴豆;三稜五錢,用醋炒過;蓬朮五錢,用醋炒過;雄精一兩;大黃一兩,與皂莢子三粒一起炒,炒完後去掉皂莢子。
將以上藥材混合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一錢。下午服用六君子丸三錢。
淵按:柴胡、青皮疏通肝膽,向上升發清氣;莪、稜破除阻塞之氣,消散腫塊;大黃攻治熱積,巴豆驅除寒積,皂子去除油膩之積,雄精開通結滯,化解痰液。此方藥性強勁,無堅不摧,無攻不克,只有正氣不虛的人才能使用。
陳氏患病,每當進食就會打嗝,食物進入胃中就感到脹滿。如今臍上到心口之間有一條脹痛,坐久了反而覺得飢餓,行動起來就感到飽脹,這是屬於伏梁之症。胃是心的子臟,所以胃也生病了。此方仿效東垣五積治例。
川連,吳茱萸,乾薑,陳皮,香附,半夏,茯苓,丁香,延胡索,五靈脂
淵按:所謂食呃也,病在腸胃。
錢,脈微細,陰之象也。少腹有塊,上攻及脘,自脘至嗌一條氣塞,發作則大痛欲厥,頭汗如雨。用方大法,固宜以溫通為主矣。惟舌有黃膩濁苔,便泄臭穢,必兼濕熱,而塊痛得按稍減,中氣又虛,方法極難周顧,尚祈斟酌是荷。
川楝子,烏藥,肉桂,烏梅,木香,淡吳萸,澤瀉,延胡索,茯苓,川連(酒炒)
又,下焦濁陰之氣,上干清陽之位。少腹胸脅有塊,攻撐作痛,痛甚發厥。昨用溫通,病勢稍減,脈仍微細,泄仍臭穢,惡谷厭納,中氣大虧,陰氣凝結,當臍硬痛。恐屬臟結,攻之不可,補之亦難,誠為棘手。
白話文:
川楝子、吳茱萸、乾薑、陳皮、香附、半夏、茯苓、丁香、延胡索、五靈脂這些藥材,是針對食呃症的方劑。食呃症的病症在於腸胃。患者脈象微細,是陰氣不足的表現。少腹有硬塊,向上攻至胸口,從胸口到咽喉有一條氣堵住,發作時劇痛欲昏厥,頭部汗如雨下。治療方法應以溫通為主。但患者舌苔黃膩濁,大便稀薄臭穢,顯然還有濕熱,且硬塊按壓略減,中氣又虛,治療方法需要兼顧多方面,希望你仔細斟酌。
川楝子、烏藥、肉桂、烏梅、木香、淡吳萸、澤瀉、延胡索、茯苓、川楝子(酒炒)這些藥材,也是針對食呃症的方劑。病因是下焦濁陰之氣上犯清陽之位。患者少腹和胸脅有硬塊,脹痛難忍,痛到極點就昏厥。昨天使用溫通的方法,病症略有減輕,但脈象仍然微細,大便仍然臭穢,惡心厭食,中氣嚴重虧虛,陰氣凝結,肚臍附近硬痛。這可能屬於臟腑瘀結,攻之不可,補之亦難,確實棘手。
肉桂,吳茱萸,炮姜,枸杞子,烏藥,木香,延胡索,金鈴子,白芍,茯苓,澤瀉,萱花,金橘餅
丁,小腸遺熱於大腸,為伏瘕,腹中微痛。用巠濟檳榔丸。
檳榔(炒),桃仁,當歸(酒炒),青皮(酒炒),沉香,火麻仁,黨參(元米炒),茯苓(烘),木香(烘),烏藥(烘),大熟地(砂仁拌炒),白芍(酒炒)
上藥為末,用神麯三兩,煮糊為丸。每朝三錢,開水送。
伍,胸脘有塊,大如碗,每午後則痛,甚於黃昏,連及背脹,時沃清水,諸藥無效。
白話文:
肉桂、吳茱萸、炮姜、枸杞子、烏藥、木香、延胡索、金鈴子、白芍、茯苓、澤瀉、萱花、金橘餅。
小腸的餘熱進入大腸,形成伏瘕,腹部會輕微疼痛。可以用檳榔丸來治療。
檳榔(炒)、桃仁、當歸(酒炒)、青皮(酒炒)、沉香、火麻仁、黨參(元米炒)、茯苓(烘)、木香(烘)、烏藥(烘)、熟地黃(砂仁拌炒)、白芍(酒炒)。
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神曲三兩,煮成糊狀,製成丸藥。每天早上服用三錢,用開水送服。
胸口和胃脘有塊狀物,大小如碗,每到下午就疼痛,黃昏時更加劇烈,並連帶着背部脹痛,時常想喝清水,各種藥物都無效。
枳殼(九枚,納入阿魏三錢,炙焦),牡蠣(二兩),肉桂(三錢),白螄螺殼(二兩)
共炙為末。每痛發時服一錢,開水送。
淵按:枳殼破氣。阿魏佐肉桂散寒,以濁攻濁。牡蠣軟堅。白螄螺殼始用於丹溪,云化伏痰,消宿水。
周,食填太陰,肝氣欲升而不得,胃氣欲降而不能,氣塞於中,與食相併,脘脅疼痛,氣攻有塊,湯飲輒嘔,上不得納,下不得出,法當疏運其中。
半夏,橘紅,青皮,萊菔子,川樸(薑汁炒),吳茱萸,赤苓,白蔻仁(研沖)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用於治療因脾胃虛弱、飲食積滯導致的脘脅疼痛、氣機鬱結、嘔吐等症狀。
- 枳殼和阿魏能疏通氣機,化解積滯。
- 牡蠣能軟化堅硬的腫塊。
- 白螄螺殼能化解痰濕,排除體內積水。
- 其他藥材則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分別具有理氣、消食、化痰、健脾等功效。
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選擇合适的藥材組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另:蘇梗、枳殼、檳榔,三味摩沖。
丁,脈遲細,脘中有塊,納食撐脹,腹中漉漉作聲,噯腐吞酸,大便堅結。此脾胃有寒積也。當以溫藥下之,仿溫脾法。
附子(制),乾薑,枳實,大黃,桂木,陳皮,半夏
洪,結癖累累,久踞腹中。年逾六旬,元氣下虛,中氣已弱,肝氣肆橫,腹漸脹滿。脈沉弦細,細而沉為虛為寒,沉而弦為氣為郁。病關情志,非濕熱積滯可比,攻消克伐難施。擬商通補。補者補其虛,通者通其氣。
六君子湯加、蘇梗、肉桂、香附、川樸(薑汁炒)、白芍、生薑。
白話文:
另外,蘇梗、枳殼、檳榔,三味藥磨成粉末沖服。
脈象遲緩細小,胃脘中摸到硬塊,吃東西就覺得撐脹,肚子裡咕嚕咕嚕作響,噯氣泛酸,大便乾燥。這是脾胃寒積的症狀。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瀉下,仿照溫脾法。
附子(炮製過),乾薑,枳實,大黃,桂枝,陳皮,半夏。
脈象沉而弦細,細而沉代表虛寒,沉而弦代表氣鬱。病症與情志有關,不能與濕熱積滯相比,用攻消克伐的方法治療難以奏效。應該考慮疏通補益。補指的是補虛,通指的是通氣。
六君子湯加上蘇梗、肉桂、香附、川樸(薑汁炒)、白芍、生薑。
馮,脈右關滑動,舌苔黃白而膩,是痰積在中焦也。左關弦搏,肝木氣旺,故左肋斜至臍下有梗一條,按之覺硬,乃肝氣入絡所結。尺寸脈俱微緩,泄痢一載,氣血兩虧。補之無益,攻之不可,而病根終莫能拔。根者何?痰積,濕熱,肝氣也。夫濕熱、痰積,須借元氣以運行。
潔古所謂養正積自除,脾胃健則濕熱自化,原指久病而言。此病不謂不久,然則攻消克伐何敢妄施。茲擇性味不猛而能通能化者用之。
人參,茯苓,於朮,青陳皮,炙甘草,澤瀉,枳殼,神麯,茅朮,當歸(土炒),黃耆,白芍(吳萸三分,煎汁炒),防風根
白話文:
脈象分析
馮氏的脈象,右關脈滑動,舌苔黃白而膩,這是痰積在中焦的表現。左關脈弦搏,顯示肝木氣旺盛,因此左肋斜至臍下有一條硬塊,按壓時感覺堅硬,這是肝氣入絡而結聚造成的。寸口脈和尺脈都微緩,泄瀉已有一年,氣血雙虧。補益無效,攻伐也不可行,而病根終究無法拔除。
病根分析
病根是什麼呢?就是痰積、濕熱和肝氣。濕熱和痰積需要藉助元氣來運化。
治療原則
潔古先生所說「養正積自除」,脾胃健壯則濕熱自然化解,這指的是久病而言。馮氏的病症不算久,因此不應輕易使用攻消克伐的方法。
處方
現在選擇性味不猛烈,又能通利化濕的藥物來治療。
藥物
人參、茯苓、於朮、青陳皮、炙甘草、澤瀉、枳殼、神麯、茅朮、當歸(土炒)、黃耆、白芍(吳萸三分,煎汁炒)、防風根。
又,丸方:製半夏三兩,分六分。一分木香(二錢,煎汁拌炒);一分白芥子(二錢,煎汁拌炒);一分烏藥(三錢,煎汁拌炒);一分金鈴子(三錢,煎汁拌炒);一分豬苓(二錢,煎汁拌炒);一分醋拌炒。炒畢,去諸藥,僅以半夏為末,入雄精三錢,研末,射香一分,獨頭蒜三個,打爛,用醋一茶杯,打和為丸。每晨服一錢五分,開水送。
淵按:製法極佳,通化肺脾之痰,疏理肝膽之結,丸法亦有巧思。諸凡與此證相類者,皆可用之。
曹,寒飲痰涎氣血凝結成癖,踞於脘肋,下及腰間,久必成囊而為窠臼。如賊伏於隱僻之處,一時難以攻搗。昔許學士有此論,法當內和脾胃,外用攻消,今仿其意。
白話文:
此外,丸藥的製作方法如下:將半夏三兩分成六份。一份用木香(二錢,煎煮後拌炒);一份用白芥子(二錢,煎煮後拌炒);一份用烏藥(三錢,煎煮後拌炒);一份用金鈴子(三錢,煎煮後拌炒);一份用豬苓(二錢,煎煮後拌炒);一份用醋拌炒。炒完後,去除所有藥材,只留半夏磨成粉末,加入雄精三錢,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射香一份,獨頭蒜三個,搗爛,用醋一茶杯,混合在一起做成丸藥。每天早上服用一錢五分,用開水送服。
淵註:這個製作方法非常好,可以通暢肺脾的痰濕,疏理肝膽的鬱結,丸藥的製作方法也很巧妙。凡是與這種症狀類似的,都可以使用這個丸藥。
曹氏說:寒飲、痰涎、氣血凝結在一起形成癖塊,停留在胸腹部,往下延伸到腰部,時間長了就會形成囊腫,成為空洞。就像賊人藏在隱蔽的地方,一時難以攻擊。以前許學士有這種論述,認為應該內調脾胃,外用藥物消散癖塊,現在我仿照他的意思。
半夏,茯苓,烏藥,白芥子,當歸,青皮,澤瀉,吳茱萸,延胡索,桂枝,杜仲(薑汁炒),生木香,生熟穀芽
華,脾虛胃弱,則濕熱不運而生痰。痰停中脘,則食不化而成積。胃脘結塊,按之則痛,面色青黃,木乘中土。飲食少納,慮延脹滿。
黨參(薑汁炒),半夏,陳皮,川樸,茯苓,白芥子,山楂肉,砂仁,六曲,雞內金
丁,血虛木橫,兩脅氣撐痛,腹中有塊,心蕩而寒熱。病根日久,損及奇經。經云:衝脈為病,逆氣裡急,任脈為病,男疝女瘕。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合而參之,謂非奇經之病乎?調之不易。
白話文:
半夏、茯苓、烏藥、白芥子、當歸、青皮、澤瀉、吳茱萸、延胡索、桂枝、杜仲(薑汁炒)、生木香、生熟穀芽,這些藥材用於治療脾虛胃弱所導致的濕熱不運、痰濕積聚的症狀。這種情況下,痰會停留在中脘,導致食物消化不良,形成食積。胃脘會出現結塊,按壓時疼痛,患者面色青黃,這是木氣乘克中土的表現。飲食難以進食,常有腹脹、飽滿感。
黨參(薑汁炒)、半夏、陳皮、川樸、茯苓、白芥子、山楂肉、砂仁、六曲、雞內金,這些藥材用於治療血虛、肝氣鬱結導致的兩脅疼痛、腹部有塊、心悸、寒熱交替的症狀。這種疾病久病不治,會損害奇經八脈。經書記載:衝脈病變會出現逆氣裡急,任脈病變會導致男子疝氣、女子癥瘕。陽維病變會出現寒熱交替,陰維病變會出現心痛。綜合這些症狀來看,這正是奇經病變的表現,治療起來比較困難。
黃耆,黨參,茯神,白薇,枸杞子,沙苑子,白芍,當歸,陳皮,香附,紫石英。
又,和營衛而調攝奇經,病勢皆減。惟腹中之塊未平。仍從前法增損。
前方去枸杞子,加砂仁、冬朮。
孔,病由肝氣橫逆,營血不調,腹中結瘕,脘脅攻痛,漸致食減內熱,咳嗽痰多,當臍動跳,心悸少寐,口乾腸燥,而顯虛勞血痹之象。極難醫治,姑仿仲景法。
黨參,茯苓,棗仁,乳香,沒藥,桃仁,當歸,川貝,香附,白蜜,地鱉蟲(酒炙)
白話文:
黃耆、黨參、茯苓、白薇、枸杞子、沙苑子、白芍、當歸、陳皮、香附、紫石英。
此外,調和營衛、調理奇經,病況都減輕了。唯獨腹中腫塊尚未消退,繼續用前方的藥方,增減藥物。
先前的藥方去除枸杞子,加入砂仁、冬朮。
此病症源於肝氣橫逆,導致營血不調,腹中結塊,脘脅疼痛,逐漸導致食慾不振,內熱,咳嗽痰多,臍部跳動,心悸失眠,口乾腸燥,呈現虛勞血痺的症狀。治療極為困難,姑且仿效仲景的治療方法。
黨參、茯苓、棗仁、乳香、沒藥、桃仁、當歸、川貝、香附、白蜜、地鱉蟲(酒炙)。
又,前方養營化瘀,下得血塊兩枚。腹滿稍軟,內熱咳嗽未減。今且和營啟胃,退熱止咳,再望轉機。
西黨參,茯苓,丹參,廣皮,血餘炭,川貝母,杏仁,當歸,阿膠,地鱉蟲
又,氣滯血瘀,腹滿有塊攻痛,內熱已減,咳嗽未平。擬兩和氣血方法。
黨參,香附,鬱金,茯苓,山楂肉,延胡索,當歸,杏仁,阿膠,桃仁,沉香,血餘炭
又,咳嗽不止,腹仍滿痛。肝肺同病,久延不已,終成勞損。
桃杏仁,車前子,川貝,當歸,丹皮,阿膠(蒲黃炒),旋覆花,蘇子,茯苓,新絳
白話文:
此外,先前治療已經化解瘀血,排出兩枚血塊。腹部雖然稍微柔軟,但內熱咳嗽仍然沒有減輕。現在要繼續調理氣血,開胃健脾,退熱止咳,期望病情轉好。
藥方如下:黨參、茯苓、丹參、廣皮、血餘炭、川貝母、杏仁、當歸、阿膠、地鱉蟲。
另外,患者氣血運行不暢,腹部脹滿有塊狀物,按壓疼痛,內熱已經減輕,但咳嗽還沒有好轉。打算採用兩種方法調理氣血。
藥方如下:黨參、香附、鬱金、茯苓、山楂肉、延胡索、當歸、杏仁、阿膠、桃仁、沉香、血餘炭。
再次,患者咳嗽不止,腹部仍然脹痛。肝肺同時患病,久治不愈,最終會造成身體虛弱。
藥方如下:桃仁、杏仁、車前子、川貝、當歸、丹皮、阿膠(蒲黃炒)、旋覆花、蘇子、茯苓、新絳。
許,腹痛,大便泄出細蟲,延來日久,中氣漸虛,此胃中寒積也。法當溫中補中。
川連(鹽水炒),炮姜,木香,白芍,白朮,使君子,吳茱萸,烏藥,川椒,伏龍肝(煎湯代水)
某,閱病源是屬蟲病無疑。蟲由濕熱所化,脾土不運而生。其發於月底之夜,原有脾胃虛寒。寒屬陰,故夜發也。寒久化熱,土虛木強,其發移於月初,必嘔吐胸熱,兩乳下跳,蟲隨酸苦痰涎而出,多寡不一,或大便亦有,腹中微痛,雖口渴甚,不能咽水,水下復嘔,嘔盡乃平,至中旬則康泰無恙矣。所以然者,月初蟲頭向上,且病久嘔多,胃陰虧,虛火上炎,故胸中覺熱。
白話文:
病人
肚子痛,大便裡排出來很多細小的蟲子,已經持續很久了,現在感覺中氣越來越虛弱。
醫生
這是胃中寒積引起的。治療方法應該溫中補中。
藥方
- 川連(鹽水炒):川楝子,鹽水炒製。
- 炮姜:炮製過的生薑。
- 木香:木香。
- 白芍:白芍。
- 白朮:白朮。
- 使君子:使君子。
- 吳茱萸:吳茱萸。
- 烏藥:烏藥。
- 川椒:川椒。
- 伏龍肝:伏龍肝(用來煎湯代替水)。
某
我仔細觀察這個病症,應該是蟲病無疑。這些蟲子是由濕熱化生而來,脾土運化功能失調而導致。
病症分析
- 病人是在月底的晚上發病,說明原本就存在脾胃虛寒,寒屬陰,所以夜晚容易發病。
- 寒氣久而化熱,脾土虛弱,木氣過盛,所以病症轉移到月初,就會出現嘔吐、胸熱、兩乳下跳的症狀。
- 蟲子隨著酸苦痰涎從口中吐出來,數量多少不一,也可能從大便中排出。
- 肚子微微疼痛,雖然口渴得厲害,但喝下去的水卻無法順利吞咽,水往下流之後又會嘔吐出來,嘔吐完畢後才會舒服。
- 到中旬病症就會完全康復。
病症原因分析
- 月初的時候蟲頭向上,病症持續久了,嘔吐得比較多,胃陰虛損,虛火上炎,所以胸中會感覺到熱。
虛里跳動,中氣虛也。中氣者,胸中大氣,脾胃沖和之氣,皆歸所統。脾胃中氣虛甚,故跳躍也。病延一載有餘,蟲屬盤踞,未易一掃而除。圖治之法,和中調脾,杜生蟲之源;生津平肝,治胸熱口渴;化濕熱,降逆氣,以治嘔吐。久服勿懈,自可見功;欲求速效,恐不能耳。
川楝子,蕪荑,黨參(元米炒),白朮,青皮,製半夏,白芍,茯苓,焦六曲,乾薑,陳皮,榧子,蔻仁,使君子肉
淵按:病從脾胃寒濕而來,濕鬱生熱,熱鬱生蟲,變成本寒標熱。本寒則藏真傷而氣結生積,標熱則濕熱阻而蟲屬內踞。
白話文:
虛里跳動,中氣虛也。
脈搏跳動虛弱,說明身體的中氣不足。
中氣者,胸中大氣,脾胃沖和之氣,皆歸所統。
中氣是指胸腔中的元氣,包含了脾胃運化產生的精氣,統攝著全身的氣機。
脾胃中氣虛甚,故跳躍也。
脾胃中氣嚴重虛弱,所以才會出現脈搏跳動虛弱的現象。
病延一載有餘,蟲屬盤踞,未易一掃而除。
病症已經持續一年多,蟲積盤踞在體內,難以一下子就完全清除。
圖治之法,和中調脾,杜生蟲之源;生津平肝,治胸熱口渴;化濕熱,降逆氣,以治嘔吐。
治療方法如下:
- 和中調脾,杜絕生蟲的根源: 調理脾胃,使之恢復正常的運化功能,從根本上防止蟲積的產生。
- 生津平肝,治胸熱口渴:滋陰生津,平肝清熱,緩解胸中熱氣和口渴症狀。
- 化濕熱,降逆氣,以治嘔吐:化解濕熱,降逆止嘔,治療嘔吐的症狀。
久服勿懈,自可見功;欲求速效,恐不能耳。
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不要半途而廢,才能看到療效。想要快速見效,恐怕不容易。
川楝子,蕪荑,黨參(元米炒),白朮,青皮,製半夏,白芍,茯苓,焦六曲,乾薑,陳皮,榧子,蔻仁,使君子肉
這是治療此病的藥方,包含川楝子、蕪荑、黨參(用元米炒)、白朮、青皮、製半夏、白芍、茯苓、焦六曲、乾薑、陳皮、榧子、蔻仁、使君子肉等藥材。
淵按病從脾胃寒濕而來,濕鬱生熱,熱鬱生蟲,變成本寒標熱。本寒則藏真傷而氣結生積,標熱則濕熱阻而蟲屬內踞。
這段文字分析了病因,指出病症是由於脾胃寒濕引起的。濕氣郁結生熱,熱氣郁結生蟲,最終演變成本寒標熱的狀態。本寒是指脾胃虛寒,導致真氣受損,氣機瘀滯,形成積聚。標熱是指濕熱阻滯,導致蟲積內踞。
吳,喜食生米,積聚生蟲。腹痛面黃,口流涎沫,蟲之見症無疑。先擬健脾化蟲。
茅朮(米泔水浸),青皮,鶴蝨,榧子(炒打),蕪荑,尖檳榔,陳米(炒黃)
共研為末,每朝調服三錢,略用砂糖少許。
馬,心之積,名曰伏梁。得之憂思而氣結也。居於心下胃脘之間,其形豎直而長。痛發則嘔吐酸水,兼夾肝氣、痰飲為患也。開發心陽以化濁陰之凝結,兼平肝氣而化胃之痰飲。
桂枝,石菖蒲,延胡索,半夏,川連,吳萸(炒),茯苓,川楝子,陳皮,蔻仁,鬱金,瓦楞子
朱,久有伏梁痞痛嘔酸之患,是氣血寒痰凝結也。自遭驚恐奔波,遂至脘腹氣撐,旁攻脅肋,上至咽嗌,血隨氣而上溢,甚至盈碗盈盆。兩載以來,屢發屢止,血雖時止,而氣之撐脹終未全平。近來發作,不吐酸水而但吐血,想久伏之寒化而為熱矣。立方當從氣血凝積二字推求,備候商用。
白話文:
吳這個人,喜歡吃生米,導致積食生蟲。肚子痛、臉色發黃、流口水,這些都是蟲症的明顯表現。我打算先用藥方健脾化蟲。
用茅朮(用米泔水浸泡)、青皮、鶴蝨、榧子(炒熟後打碎)、蕪荑、尖檳榔、陳米(炒至黃色)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天早上服用三錢,加少許砂糖調服。
馬這個人,心臟積聚了痰飲,叫做伏梁。他因為憂思過度,導致氣結而形成的。伏梁位於心臟下方、胃脘之間,形狀像一根直立的長條。發作時會嘔吐酸水,並伴隨著肝氣不舒、痰飲積聚的症狀。要治療的話,需要用藥方來疏通心陽,化解濁陰凝結,同時還要平息肝氣,化解胃中的痰飲。
用桂枝、石菖蒲、延胡索、半夏、川連、吳萸(炒熟)、茯苓、川楝子、陳皮、蔻仁、鬱金、瓦楞子這些藥材。
朱這個人,長期以來患有伏梁痞痛、嘔吐酸水的症狀,這是由於氣血寒痰凝結所致。他曾經遭遇驚恐奔波,導致脘腹氣撐,疼痛蔓延至脅肋,甚至上至咽喉,血隨氣而上溢,甚至滿碗滿盆。兩年以來,反复發作,雖然血止住了,但氣的撐脹一直沒有完全消失。最近又發作,沒有吐酸水,只吐血,可能是長期積聚的寒氣化為熱氣了。我需要根據氣血凝積的病症,擬定藥方,再跟您商量使用。
鬱金,香附(醋炒),丹參,茯苓,炒黑丹皮,蘇梗,延胡索(醋炒),韭菜根汁(一酒杯,沖),童便(沖),鮮藕
另:用雲南黑白棋子二枚,研細末。用白蜜調,徐徐嚥下。
淵按:血從驚恐而來,所謂驚則氣亂,恐則氣下。氣亂血逆,必然之理,棋子治何病未詳。
又,肝鬱化火,胃寒化熱,氣滿於腹,上攻脘脅,則血亦上出。前方疏理氣血之壅,病情稍效。今以化肝煎加減。蓋肝胃之氣,必以下降為順,而瘀凝之血,亦以下行為安。氣降而血不復升,是知氣降而火降,瘀化而血安,必相須為用也。
白話文:
鬱金、香附(醋炒)、丹參、茯苓、炒黑丹皮、蘇梗、延胡索(醋炒)、韭菜根汁(一酒杯,沖)、童便(沖)、鮮藕,再加上研細的雲南黑白棋子二枚,用白蜜調和,緩慢吞服。
肝氣鬱結化火,胃寒化熱,導致氣體充盈腹部,向上衝擊胸脅,進而引起血往上衝。這方子主要是疏通氣血的阻塞,可以暫時緩解病情。現在可以考慮用化肝煎加減。因為肝胃之氣必須下降才順暢,而瘀凝的血液也應該往下流動才安定。氣降則血不再上升,因此氣降火降,瘀化血安,必須相互配合才能奏效。
鬱金,三稜(醋炒),延胡索,川貝,青皮,桃仁,澤瀉,焦山梔,茯苓,蘇梗,絲瓜絡,鮮藕,鮮苧麻(連根葉)
範,素有肝胃氣痛,兼挾寒積。脘腹脹滿,痛及於腰,咳不可忍,舌苔白膩,渴不欲飲,大便似利不利,脈沉弦而緊。恐屬臟結,頗為險候。非溫不能通其陽,非下不能破其結,仿許學士溫脾法。
製附子,乾薑,肉桂,川樸(薑汁炒),生大黃,枳實
淵按:咳不可忍,上焦之氣亦閉矣。所謂五實證非耶?
又,脘腹脹滿,上至心下,下連少腹,中橫一紋,如亞腰葫蘆之狀。中宮痞塞,陰陽結絕,上下不通,勢瀕於危。勉進附子瀉心一法,溫陽以泄濁陰,冀其大便得通。否則恐致喘汗厥脫,難以挽回。
白話文:
患者素來有肝胃氣痛,並伴隨寒積。肚子脹滿,疼痛蔓延至腰部,咳嗽難忍,舌苔白膩,口渴卻不想喝水,大便時瀉時不瀉,脈象沉而弦緊。這可能是臟腑積結,情況相當危險。必須用溫熱的方法疏通陽氣,用下瀉的方法消除積結,仿效許學士的溫脾法治療。
方劑中使用製附子、乾薑、肉桂、川樸(薑汁炒)、生大黃、枳實等藥材。
作者認為,咳嗽難忍,上焦之氣也阻塞了,符合五實證的表現。
此外,患者脘腹脹滿,上至心窩下至小腹,中間有一條橫紋,如同繫著一個葫蘆,中宮痞塞,陰陽氣機阻隔,上下不通,情況危急。建議使用附子瀉心法,溫陽泄去濁陰,希望能使大便通暢。否則恐會出現喘汗厥脫,難以挽救。
製附子,川連(薑汁炒),川樸(薑汁炒),生大黃(酒浸)
長流水煎。再服備急丸七粒,砂仁湯送下。
又,兩投溫下,大便仍然不通。胸腹高突,湯水下咽輒吐,肢漸冷,脈漸細,鼻煽額汗,厥脫可憂。按結胸、臟結之分,在乎有寒熱、無寒熱為別。下之不通,脹滿愈甚,乃太陰脾臟受戕,清陽失於轉運。崔行功有枳實理中一法,取其轉運中陽,通便在是,挽回厥脫亦在是,惟高明裁酌之。
此證死。
仁淵曰:五積六聚,積屬臟而不移,聚屬腑而無定。又曰癥瘕,癥者,真也,其塊不散;瘕者,假也,聚散不常。夫五積雖分屬五臟,不過分其部位病形,使學者有所遵循耳。究在臟腑之外,乃寒痰汁沫瘀血凝結於膜壑曲折之處,因臟氣不能運化,積年累月,受病非一途。
白話文:
製作附子,川連(用薑汁炒過),川樸(用薑汁炒過),生大黃(用酒浸泡)。用長流水煎煮。再次服用緊急丸七粒,並用砂仁湯送服。
如果進行了兩次治療後,大便仍然無法排出。胸部和腹部會出現隆起的情況,飲食或湯水一進入就會立刻嘔吐,四肢逐漸感到寒冷,脈搏逐漸變得細弱,鼻孔張開且額頭出汗,這種情況令人擔心。按照結胸和臟結的區分,主要在於是否有寒熱之分。如果下藥後仍不見排便,且腹脹加重,這表明脾臟受到侵害,清氣的運轉功能失衡。崔行功提出使用枳實理中法,此法能夠轉動中焦之陽氣,有助於通便,也能輓回厥脫的危機,但需要根據情況靈活應用。
這個症狀預示著死亡。
仁淵說:五積六聚,積指的是屬於臟器且不易移動的病態,聚則指的是屬於腑而沒有固定位置的病態。此外,還包括癥瘕,其中癥是指固定的病竈,其塊狀物不會散去;瘕則是指聚散不定的病竈。即使五積分別屬於五臟,也只是為了區分病變的位置和形狀,讓學習者有所遵循。然而,這些病竈實際上是在臟腑之外,由於寒痰、黏液、瘀血等物質在膜腔的曲折處凝結,導致臟腑的運化功能受阻,長期累積,受病的原因多樣。
先宜觀其虛實,即形氣實者,亦不可專於攻伐,況夫虛多實少!且痞氣、肥氣、多於奔豚、伏梁。即今之癖塊居脘脅之下,因久瘧而生者十七八,又名瘧母。由服藥不當,或早用堵截,或飲食不節,致濕熱痰濁漫無出路,鬱於膜原之分,中氣不化,日久成積。初宜開化其邪,兼調營衛。
中虛者,先調其中,濕熱化而塊自消,中氣和而塊亦消,養正逐邪,各有分寸。六聚較積輕淺,病在氣分,營衛不和,氣聚有形,必挾肝邪,疏肝和脾以調氣機,自效。積聚之證,大抵寒多熱少,虛多實少,桂枝、肉桂、吳茱萸為積聚之要藥,能溫脾疏肝,使氣機通暢故也。蓋氣溫則行,血寒則凝,運行其氣,流通其血,為治積第一法。
白話文:
首先應該觀察病情是虛還是實,即使是身體強壯的人也不能一味地攻擊治療,更何況虛弱的人更多。而且脾胃問題、肥胖等症狀通常與胃結石、腹部腫瘤有關。現在的胃結石大多出現在胸腔下方,其中有17-8例是由長期發燒引起的,又被稱作「癥瘕」。這可能是因為服用過量的止痛藥或者飲食不規律導致溼熱痰液無法排出,堆積在腸壁之間,造成中焦功能失常,長時間下來形成腫瘤。初期可以使用清熱解毒的方法來消除這些邪氣,同時調整血液循環系統。
如果患者屬於虛弱型,首先要調整他的中焦,讓溼熱得以化解,這樣纔能夠自然地消除腫瘤。另外,保持中焦平穩也能夠幫助消除腫瘤。通過滋補正氣、排除邪氣的方式進行治療,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的限度。六聚相對於其他疾病來說比較輕微,主要影響的是呼吸系統,由於血液循環不良,會出現氣聚集在一起的情況,並且常常伴隨著肝臟疾病的發生。因此,疏通肝經、調理脾臟能夠改善這種情況,效果顯著。對於胃結石和腹部腫瘤這樣的病症,一般來說冷症比熱症多,虛症比實症多,桂皮、肉桂以及吳茱萸都是治療這些病症的重要草藥,它們具有暖脾疏肝的作用,可以使氣流更加順暢。因為氣溫高就會流動,血液寒冷就容易凝固,所以促進氣流的運動、加速血液的循環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方式。
有熱再佐連、柏之類,參以活變。若蟲積乃由濕熱食滯而生,或寒邪郁其濕熱,腸胃之氣不化,而九蟲生焉。《千金方》分屬五臟,不過分病形以定治法耳,未免鑿空。蓋無論何蟲,不過伏在腸胃曲折之處。如果伏於五臟,必然五臟被咬,其人尚能生乎!蟲積既從濕熱食滯而生,固多實證,治無補法。即久虛亦必先去其蟲而後調補之,不可泥養正積除之說也。
白話文:
如果有熱症可以再加上蓮子和柏子等藥物,並根據病情變化來調整用藥。如果是因為溼熱食物堆積所產生的寄生蟲,或者因寒冷邪氣阻礙了溼熱,導致腸胃功能失常,就會出現各種寄生蟲。《千金方》把寄生蟲分成五種不同的類型,只是按照病症表現來確定治療方法而已,但這種做法有些過度主觀臆斷。不管什麼樣的寄生蟲,都只會藏匿在腸胃彎曲的地方。如果真的存在於五臟之中,那麼五臟肯定已經受到損傷,那個人還怎麼能夠生存呢?既然寄生蟲是因為溼熱食物堆積而產生的,所以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實症,沒有使用滋補的方法進行治療的必要。即使患者長期身體虛弱也需要先把寄生蟲去除掉然後才能進行調理和滋補,不能死板地遵循「養正積除」這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