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臨證醫案》~ 卷之四 (20)
卷之四 (20)
1. 幼科門
李,胎驚之病,得之於母腹胎孕之後,其母有所大驚,氣應於胎,驚氣入肝,故數月嬰孩即有胎驚之患,往往不能愈。姑擬一方備採。
羚羊角,天竺黃,陳膽星,石菖蒲,大黃
共研末。或竹油或鉤鉤湯調服五分。
許,音啞喘咳,痰聲嗘咯。風痰襲肺,肺脹夾驚險候。
麻黃,杏仁,射干,桔梗,桑白皮,菖蒲,枳殼,前胡,白前,紫菀,白蘿蔔汁(沖服)
朱,痧後夾積,移熱於大腸。腹中熱痛,每交寅卯二時則痛甚。擬開肺金之郁,仿丹溪論參越桃意。
高良薑,桔梗,川連,通草,滑石,焦山梔,山楂炭,焦六曲,砂仁
又,痧後腹痛,甚於黎明。陽氣為陰寒凝遏,欲升而不得升,故痛甚於黎明也。前用溫寒並進見效,今仍前法加減。
桂枝,炮姜,吳茱萸,木香,延胡索,香附,山楂炭,花檳榔,赤苓,焦山梔,白蔻仁
方,痧後肺火不清,移熱於大腸之絡。腹痛便溏,手腕內外腫痛。防發痧毒。治以清解。
升麻,葛根,赤芍,焦山梔,甘草,高良薑,丹皮,桔梗,忍冬藤
淵按:此方非夷所思。庸者必與清肺健脾、化積解毒套劑矣。
又,前方已效,輕減其制。
防風,焦楂肉,銀花,砂仁,桔梗,甘草,陳皮,赤芍
仁淵曰:幼兒不能明告病情,脈亦難憑,雖以一指按寸口,惟得浮沉遲數大略而已,故稱啞科。四診只得其二,惟察聲望色,詢之乳母,得其梗概,最為難看。而難中亦有易焉。易者何?乃三因之中絕少內因,大都外感六淫、內傷乳食而已。即有內傷,亦因病致虛,非七情六慾因虛致病者可比。
苟仔細詳審,不難得其要領。近世風氣之最壞者,莫若挑驚。不問外感內傷,概以驚風呼之,非推即挑,繼以牛黃、腦、麝香開之藥。明理之家亦蹈此習,不知冤殺多少嬰兒矣。夫驚病偶亦有之,兒體脆弱,魂魄未堅,猝見異言異服及奇怪之物,驚恐惶駭,此必有因。須將驚風二字拆開,驚自驚,風自風,斷不可混治。
夫驚乃驚駭受病,風為溫熱所化,或感觸風邪,治判天淵。喻氏云:幼科與大方一理,苟請傷寒名家視之,斷無錯誤。此乃見道之言。夫六淫之邪,皆能化火。幼兒病熱者多,病寒者少,由陰氣未充,生陽正旺,化火尤易耳。為父母者,每未寒先衣,未飢先食,食不化即變為痰,痰與風熱相併,最易痙厥,俗醫即呼為驚風,病家亦認為驚風,非一日矣。吾願同志大發慈悲,相與挽此頹風,功德無量。
白話文:
[兒童科領域]
李,胎驚這種疾病,源自母親懷孕後遭遇了重大驚嚇,這股驚嚇的氣影響到了胎兒,導致驚嚇之氣進入胎兒的肝臟,因此,即使在幾個月大的嬰兒身上也會出現胎驚的問題,且往往難以痊癒。下面提供一個治療方案供參考。
主要成分包括:羚羊角、天竺黃、陳膽星、石菖蒲、大黃。這些成分需共研磨成粉,可以用竹油或者鉤鉤湯來調和五分服用。
許,聲音嘶啞、喘息咳嗽、痰聲重。這是因為風痰侵襲肺部,造成肺部脹滿且伴有驚險症狀。
主要成分有:麻黃、杏仁、射干、桔梗、桑白皮、菖蒲、枳殼、前胡、白前、紫菀、白蘿蔔汁(需沖服)。
朱,痧症後期伴隨積食,熱氣轉移到大腸。腹部會感到熱痛,特別是在寅卯兩個時辰痛感更甚。此方案旨在打開肺部鬱結,參照丹溪理論的參越桃意。
主要成分有:高良薑、桔梗、川連、通草、滑石、焦山梔、山楂炭、焦六曲、砂仁。
另一方案,痧症後期腹部疼痛,尤其在黎明時分疼痛更劇烈。這是因為陽氣被陰寒凝滯,想上升卻無法,所以黎明時分疼痛更嚴重。之前使用溫寒並進的方式見效,現在此基礎上進行加減。
主要成分有:桂枝、炮姜、吳茱萸、木香、延胡索、香附、山楂炭、花檳榔、赤苓、焦山梔、白蔻仁。
另一方案,痧症後期肺火不清,熱氣轉移到大腸的血管。腹部疼痛,排泄稀軟,手腕內外腫痛。預防痧毒爆發。治療方式以清解為主。
主要成分有:升麻、葛根、赤芍、焦山梔、甘草、高良薑、丹皮、桔梗、忍冬藤。
淵按:此方案非一般人所能思考得出。一般醫生可能會直接使用清肺健脾、化解積食、解毒的常規藥方。
另一方案,在之前的方案已經有效的基礎上,進一步輕減藥量。
主要成分有:防風、焦楂肉、銀花、砂仁、桔梗、甘草、陳皮、赤芍。
仁淵說:幼兒無法清楚表達病情,脈象也不易掌握,就算只用一根手指按住脈搏,也只能得到大致的浮沉緩急情況,因此,這一科常被稱為「啞科」。四種診斷方法中,我們只能用到兩種,只能通過觀察聲音和麪色,詢問保母,才能得到病情的大致輪廓,是最難處理的。然而,在難度中也有簡單的地方。簡單在哪裡呢?那就是在病因中的內因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外感六淫或內傷乳食。即便有內傷,也是因為生病導致虛弱,與因虛弱導致疾病的七情六慾完全不同。
只要仔細審查,不難找到核心問題。近來最糟糕的風氣莫過於對驚嚇的誤解。不論是外感還是內傷,都統稱為驚風,不是推拿就是刮痧,再用牛黃、腦、麝香等開竅藥物。即使是明理的家庭也跟隨這種習慣,不知道害死了多少嬰兒。驚嚇病偶爾確實會發生,嬰兒身體脆弱,魂魄尚未堅固,突然看到奇怪的人或物,受到驚嚇,必然是有原因的。必須把驚風二字拆開來理解,驚嚇就是驚嚇,風就是風,絕對不能混為一談。
驚嚇是由驚嚇導致的疾病,風是由溫熱變化而來,或是受到風邪影響,治療方式天差地別。喻氏曾說:兒童科與成人科的原理是一樣的,如果請來傷寒專家來看,絕對不會出錯。這是一個明智的觀點。六淫之邪都能化為火氣。兒童患病多為熱病,少為寒病,這是因為陰氣尚未充足,而陽氣正在旺盛,轉化為火氣更容易。作為父母,往往未冷先添衣,未餓先餵食,食物不消化就會變成痰,痰與風熱合併,最容易引起痙攣,民間醫生就稱為驚風,病人家屬也認同這是驚風,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很久了。我希望同行們能發起慈悲之心,共同努力扭轉這種風氣,功德無量。
2. 外瘍門
吳,足大趾屬厥陰肝經,太陰脾經由此起。今足大趾干爛,乃肝經血枯,脾經濕熱也。延及數月,防成脫疽。兼上唇麻木,亦脾虛風動。殊非易治。
萆薢,當歸,牛膝,枸杞子,苡仁,丹參,川斷,茯苓,桑枝
孫,痧回熱減,溫邪初退之餘,咽喉反腐,虛火又從而起。良由久患喉痹,陰虛火亢,熱淫搖動,亢焰復張。用方最宜加謹,過清恐傷脾胃,早滋恐戀餘邪。姑擬甘涼平調肺胃,冀其上焦清肅。
鮮石斛,大貝母,元參,生甘草,丹皮,沙參,羚羊角,扁豆,穭豆衣,雪梨
劉,偏腦疽自右延及於左,三候有餘。偏右穿潰膿少,偏左木腫未腐,頭頂平塌,根腳散蔓。此氣虛不能引血化腐成膿,托毒外出,高年殊慮內陷。至舌苔白膩,大便閉結,在瘍科指為火毒內閉,濕熱上蘊,而用內疏黃連等法。閱倪先生方案,謂內夾雜氣,邪伏膜原,引用達原、三消數劑,異想超出尋常。
今大便已通,舌苔稍化,然右脈軟弱,胃氣殘憊,瘍不甚腫,色不甚紅,深恐陽變為陰。大凡外瘍起發膿腐,須賴元氣承載。所謂元氣者,衛外捍禦之氣、胃中衝和之氣、三焦升降之氣也。虧則膿腐不克依期,從此生變。故黃耆為外瘍托毒之聖藥,即兼別症,再參他方。古法有攻補兼施、補瀉同用者。
拙見欲托毒,必扶正。
生黃耆,當歸,赤苓,陳皮,藿梗,法半夏,香附,穀芽
又,腦疽將四候,起發膿俱遲。欲問真消息,陰陽各半推。陽多方是吉,陰長便生危。頂不高兮根不束,皮不腐兮膿不足。凡此皆因氣血衰,順逆安危有結局。乃若瘡流鮮血,即為變陷之端;況夫年逾六旬,尤宜加謹為要。茲當補托,佐以疏通。補其正而托其毒,疏其氣而通其壅。俾脹滿寬而加谷,期陽毒化而收功。聊以解嘲,非敢說夢。
黃耆,當歸,制殭蠶,皂角刺,陳皮,川樸,赤苓,法半夏,香附
某,暑邪熱毒,走入營中。遍身紫黑爛斑,鼻血齦腐。此發斑牙疳之險症也。倘至壯熱神昏,不可挽矣。
犀角地黃湯加羚羊角、連翹、鮮石斛、黑山梔、銀花、淡黃芩、蘆根。
某,瘧久陰傷,項發痰核,頭傾不舉,腹中有塊。年逾二八,天癸未通。慮延勞損。
大生地,制首烏,茯苓,丹皮,懷山藥,軟柴胡,白芍,當歸,陳皮,十大功勞
某,肝經鬱火,乘犯陽明,牙齦癢痛出血而發牙疳。舌紅碎裂,頭眩心煩,營陰內虧。而納穀氣撐,又屬脾氣虛也。猶喜大便燥結,可用清滋,先平其炎上之火。
羚羊角,鮮生地,鮮石斛,元參,麥冬,茯苓,石決明,女貞子,棗仁
某,陰虧火亢,繞頸生痰,寒熱似瘧,而實非瘧也。少陰水虧不能涵木,少陽火亢更來灼金,金木交戰,乃生寒熱,飲食少,脾胃弱,慮延勞損。
白話文:
[外瘍門]
吳某,腳大拇指潰爛,這是肝經血虛,脾經濕熱所致。持續數月,需預防發展成脫疽。同時上唇麻木,也是脾虛風動的表現,治療不易。 處方:萆薢、當歸、牛膝、枸杞子、薏苡仁、丹參、川斷、茯苓、桑枝。
孫某,痧疹退熱後,咽喉又出現腐爛,是因久患喉痹,陰虛火旺,餘熱未清所致。用藥需謹慎,過於清涼恐傷脾胃,過早滋補恐戀邪氣。方擬甘涼平調肺胃,以清利上焦。處方:鮮石斛、大貝母、玄參、生甘草、丹皮、沙參、羚羊角、扁豆、扁豆衣、雪梨。
劉某,偏頭痛疽從右側蔓延到左側,已持續三候(約十天)。右側潰爛,膿液較少;左側腫脹,尚未潰爛,頭頂扁平塌陷,病灶蔓延。這是氣虛導致血液運行不暢,無法化腐為膿,排出毒邪,老年人尤需警惕內陷。舌苔白膩,大便秘結,瘍科稱之為火毒內閉,濕熱上壅,內治宜用黃連等疏泄之法。參考倪先生的方案,認為夾雜風邪,邪氣伏於膜原,使用達原、三消等方劑,想法異於常人。目前大便已通,舌苔略好轉,但右側脈象軟弱,胃氣虛弱,瘡瘍腫脹程度和顏色都不重,擔心陽氣轉為陰虛。外瘍發病化膿,需要元氣的承載,所謂元氣,即衛外、消化、氣機升降之氣。元氣虧虛,則膿瘍不能按期癒合,從而發生變化。因此,黃耆是外瘍托毒的良藥,即使兼有其他症狀,也應考慮使用。古法有攻補兼施、補瀉同用的方法。我的看法是,欲托毒外出,必先扶正。處方:生黃耆、當歸、赤苓、陳皮、藿香梗、法半夏、香附、穀芽。
又,某人腦疽將近四候,膿瘍形成緩慢。判斷病情吉凶,需觀察陰陽盛衰。陽氣盛則吉,陰氣盛則危。頂部不隆起,根基不紮實,皮膚不潰爛,膿液不足,皆因氣血衰弱所致。若瘡瘍流出鮮血,就是病情加重的徵兆;尤其年過六旬,更需謹慎。當補益正氣,並輔以疏通,補益正氣以托毒外出,疏通氣機以利邪氣排出,使腫脹消退,待陽毒化解而痊癒。以上只是個人淺見,不敢妄言。處方:黃耆、當歸、制僵蠶、皂角刺、陳皮、川樸、赤苓、法半夏、香附。
某人暑邪熱毒入侵營衛,全身出現紫黑色斑點,鼻衄,牙齦腐爛,這是發斑牙疳的危重症狀,如出現壯熱神昏,則難以挽回。處方:犀角地黃湯加羚羊角、連翹、鮮石斛、黑山梔、銀花、淡黃芩、蘆根。
某人瘧疾久治未愈,陰氣受損,頸部出現痰核,頭部傾斜不能抬起,腹部有包塊。年過二十八歲,天癸(月經)未行,擔心病情加重。處方:生地黃、制何首烏、茯苓、丹皮、淮山藥、柴胡、白芍、當歸、陳皮、十大功勞。
某人肝經鬱火犯於陽明,牙齦腫痛出血,出現牙疳。舌紅裂,頭暈心煩,營陰虧虛,且食慾不振,脾氣虛弱,大便秘結,可用清熱滋陰的藥物,先平肝火。處方:羚羊角、鮮生地黃、鮮石斛、玄參、麥冬、茯苓、石決明、女貞子、酸棗仁。
某人陰虛火旺,頸部生痰,寒熱如瘧,但並非瘧疾。少陰經水液虧虛不能滋養肝木,少陽經火旺更灼傷肺金,金木相戰,故而出現寒熱,飲食減少,脾胃虛弱,擔心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