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王旭高臨證醫案》~ 卷之四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7)

1. 產後門

丁,因瘧小產,瘀凝未盡,衝任受傷,少腹結瘕,上攻疼痛,大便常溏,內熱不已,迄今半載。不渴不嗽,病在下焦。通補衝任、和營化瘀,不越產後治例,與陰虧勞損有歧。

當歸(小茴香炒),川楝子,延胡,香附,肉桂心(研,沖),白芍(吳萸炒),紫石英,砂仁,茺蔚子,玫瑰花

淵按:從瘧而起,脾氣先傷,大便常溏,即其徵據,徒治下焦血分無益。

又,產後蓐勞,已經八月。內熱瘕痛,病在衝任。

當歸(酒炒),白芍(桂枝三分炒),桃仁泥,丹參,黨參,炒丹皮,穭豆衣,廣皮,玫瑰花

張,寒氣客於下焦,瘀凝停於小腹中央,乃膀胱之部也。寒氣瘀凝,阻塞胞門,膀胱陽氣失化,以致癃閉。產後八日而小溲不通,脈細肢寒,腹中覺冷,恐其氣逆上攻發厥。法以溫通下焦,化瘀利水。

全當歸(八錢),川芎(四錢),山楂炭(五錢),炮姜(五分),桃仁(三錢),車前子(五錢)

益母草湯、陳酒各一碗煎藥。另研桂心五分,血珀五分,甘遂三分,為末,藥汁調下。

淵按:從生化湯加通瘀祛寒藥,可法。

又,小溲癃閉已通,惡露瘀凝未下,少腹板痛。再以溫通。

肉桂,延胡索,紅花,桃仁,丹參,歸尾,山楂炭,牛膝,炮薑炭,冬葵子,兩頭尖,車前子

張,產後營虛發熱,已經數月。多汗心跳,營陰大虧也。

大熟地,黨參,黃耆,茯神,歸身,酸棗仁,冬朮,陳皮,玉竹,白芍,砂仁

某,產後營虛,內熱日久,近感風邪,發熱更甚,胸悶心跳。氣滯血虧,顯然可見。

香豆豉(炒),黃耆,防風,全當歸,白芍,白朮,棗仁,茯神,玉竹,桑葉

淵按:虛多邪少,從補營方中加輕散藥一二味,即可祛邪。重加發散,邪轉不服,反多變證。

趙,病後小產,產後感邪咳嗽,寒熱似瘧。服解散疏和藥五六劑,邪退未盡,夜猶微熱。然頭暈心跳,寐則驚惕,虛象見矣。擬養營化邪法。

四物湯合二賢,加蘇子、蘇梗、蘇葉、川貝、杏仁、枳殼、茯苓、款冬花。

用三蘇、二賢、四物,意在泄血分之風,和血中之氣。加化痰止咳藥,佐使之耳。

又,補肺阿膠合金水六君,去半夏,加川貝、款冬花。

某,左脈細數,營陰虧也;右脈細軟,脾氣虛也。產後不能安息,反加勞碌,氣血傷而不復,致身常內熱,心蕩若嘈,久延慮成勞損。人參養營湯加減。

黨參,大熟地,冬朮,白朮,丹參,香附,遠志(甘草湯制),砂仁,歸身(酒炒),陳皮,茯神,棗仁

孫,前年小產,惡露數日即止,因而腹中作痛結塊,心神妄亂,言語如癲。此謂血風病也。胞絡下連血海,上繫心包,血凝動火,火熾生風,故見諸症。診脈弦搏,肝陽有上亢之象,防加吐血。為治之法,當以化瘀為先,清火化痰為佐。

白話文:

產後門

丁某,因瘧疾而小產,瘀血未完全排出,衝任二脈受損,下腹部結塊疼痛,大便溏瀉,內有餘熱,持續半年。不口渴也不咳嗽,病在小腹。治療需調補衝任二脈,和合營血,化解瘀血,但需注意與產後一般治療方法有所不同,與陰虛勞損的治療也有區別。 處方:當歸(小茴香炒)、川楝子、延胡索、香附、肉桂心(研末沖服)、白芍(吳萸炒)、紫石英、砂仁、茺蔚子、玫瑰花。

淵按:由瘧疾引起,脾氣首先受損,大便溏瀉便是徵兆,單純治療下焦血分無益。又,產後勞累,已持續八月。內熱、腹痛,病在衝任二脈。處方:當歸(酒炒)、白芍(桂枝三分炒)、桃仁泥、丹參、黨參、炒丹皮、穭豆衣、廣皮、玫瑰花。

張某,寒邪入侵下焦,瘀血停滯在下腹部中央,即膀胱部位。寒邪瘀血阻塞胞門,膀胱陽氣受損,導致小便不通。產後八日小便不通,脈象細弱,肢體冰冷,腹部感覺寒冷,擔心寒邪上逆而導致厥症。治療方法應溫通下焦,化瘀利水。處方:全當歸(八錢)、川芎(四錢)、山楂炭(五錢)、炮薑(五分)、桃仁(三錢)、車前子(五錢),另用益母草湯、陳酒各一碗煎藥服用。另將桂心(五分)、血珀(五分)、甘遂(三分)研磨成末,用藥汁送服。

淵按:在生化湯的基礎上加入通瘀祛寒藥物,方法可行。又,小便不通已痊癒,惡露瘀血未排出,下腹部板狀疼痛。需再次溫通。處方:肉桂、延胡索、紅花、桃仁、丹參、歸尾、山楂炭、牛膝、炮薑炭、冬葵子、兩頭尖、車前子。

張某,產後營氣虛弱導致發熱,已持續數月。多汗、心跳加快,營陰嚴重虧損。處方:大熟地、黨參、黃耆、茯神、當歸尾、酸棗仁、白朮、陳皮、玉竹、白芍、砂仁。

某某,產後營氣虛弱,內熱久治不愈,近期感受風寒,發熱加重,胸悶心跳。氣滯血虛,症狀明顯。處方:香豆豉(炒)、黃耆、防風、全當歸、白芍、白朮、酸棗仁、茯神、玉竹、桑葉。

淵按:虛證較重,邪氣較輕,可在補益營氣的方劑中加入一兩味輕微的發散藥物,即可祛除邪氣。如果大量使用發散藥物,邪氣反而難以去除,反而會導致病情變化。

趙某,疾病後小產,產後感受外邪咳嗽,寒熱似瘧疾。服用疏散解表藥五六劑,邪氣未盡清除,晚上仍有微熱。但頭暈、心跳、睡眠時驚惕,已出現虛弱症狀。擬定養陰化邪的治療方法。處方:四物湯合二賢湯,加蘇子、蘇梗、蘇葉、川貝母、杏仁、枳殼、茯苓、款冬花。使用三蘇(蘇子、蘇梗、蘇葉)、二賢(黃耆、白朮)、四物湯,目的是疏散血分中的風邪,調和血中的氣機。再加入化痰止咳藥物,輔助治療。又,補肺阿膠湯加減金水六君湯,去半夏,加川貝母、款冬花。

某某,左脈細數,營陰虧損;右脈細軟,脾氣虛弱。產後不能安靜休息,反而勞累,導致氣血受損而不能恢復,經常感到內熱,心神不寧,久而久之形成勞損。 處方:人參養榮湯加減:黨參、大熟地、白朮、白朮、丹參、香附、遠志(甘草湯製)、砂仁、當歸尾(酒炒)、陳皮、茯神、酸棗仁。

孫某,前年小產,惡露幾天就停止,因此腹部疼痛並結塊,心神恍惚,言語異常。這是血風病。胞絡下連血海,上繫心包,血瘀生熱,熱盛生風,因此出現這些症狀。脈象弦數有力,肝陽上亢,需預防吐血。治療方法應以化瘀為主,清熱化痰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