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臨證醫案》~ 卷之四 (15)
卷之四 (15)
1. 婦人門
王,經後少腹痛連腰股,肛門氣墜,大便不通,小便赤澀熱痛。擬宣肝經之鬱熱,通絡脈之凝澀。
柴胡,川楝子,焦山梔,郁李仁,延胡索,新絳,旋覆花,歸尾,龍膽草,青蔥管
淵按:此經未盡而行房過度所致,乃經血乘虛入絡,衝任入脈受傷也。
張,形壯,面色紫黑,經事或數月或數十日而後來,來亦色淡不多。今經行後少腹攻痛,痛在左則左股酸而無力,痛在右亦如之。兼有淋帶如膏,此瘀凝化濁,衝任失調也。通絡泄濁治之。
五靈脂,香附,丹參,金鈴子,延胡,當歸尾,冬葵子,吳茱萸,旋覆花,新絳,青蔥管
何,漏下淋瀝不斷,少腹板痛,微寒微熱,口渴不欲飲。此有瘀血著於臍下,擬化瘀生新法。
小生地,當歸,丹參,桃仁泥,澤瀉,延胡,旋覆花,柴胡,大黃炭(酒炒),地鱉蟲(酒浸)
又,漏下淋漓,少腹板痛。化瘀和營,未能奏效。食少無力,微寒微熱。治在肝脾,緩之調之。
柴胡,當歸,丹參,茯苓,澤瀉,赤芍,白朮,香附,地鱉蟲,山楂炭
某,寒熱無序,脈促數,下有淋帶,上則心跳,又少腹痛,大便堅,面色萎黃,血瘀之候也。慮延勞損。
大生地,桃仁,茯苓,冬葵子,當歸,柏子仁,丹參,白芍,穭豆衣,玫瑰花
王,向有淋帶,月前血崩,崩止淋滯不斷,少腹板痛,脈象細數,身發寒熱,脾胃大虛。此血瘀未盡,復兼肝氣夾寒也。法當通補。
鮮生地渣(薑汁炒焦),當歸炭,荊芥炭,杜仲,陳皮,生薑渣(鮮地汁炒焦),香附炭(醋炒),香穀芽
淵按:鮮地、生薑互炒,名交加散,能通瘀調氣,和寒熱,而不傷血耗氣,女科之妙方也。
陳,經行作嘔,血虛肝旺也。嘔止而腹中結塊,經事四、五月不來,當臍跳動,疑為有孕。恐其不然,想由瘀凝氣聚與痰涎互結成塊耳。《內經》腸覃、石瘕二證,狀如懷子,病根皆在乎血。雖不敢大攻,當氣血兼理,仿婦科正元散法。
黨參,白朮,川芎,茯苓,陳皮,半夏,當歸,砂仁,木香,枳殼,香附
有孕無孕,最難辨別。此症斷乎非孕。服此二十餘帖,至八九月而經始行。
李,婦人之病,首重調經。經事初起不來,狀如懷子。以後來而略少,但腹漸大,三載有餘。尚疑有孕,豈非癡人說夢耶?《內經》謂腸覃、石瘕皆腹大如懷子,石瘕則月事不來,腸覃則月事仍來,而提其要曰: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夫豈徒有虛文而無斯症哉!余曾見過下紅白垢汙如豬油粉皮樣者無數,調理得宜,亦有愈者。藉曰不然,則天下盡有高才博學之醫,就有道而正焉,無煩余之多贅也。
大黃䗪蟲丸每朝三十粒,炒大麥芽泡湯送下。
蘇,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此段經文明指石瘕一症,由於寒氣瘀凝夾阻而成。今腹痛泄瀉食少,脾胃虛寒,肝木橫逆,病延半載,元氣已衰,理脾胃,兼溫中下,尚恐莫及。備候主裁。
白話文:
婦人門
王某,月經後下腹部疼痛,疼痛感延伸至腰部和股部,肛門有下墜感,大便秘結,小便排尿困難,尿液顏色深紅,灼熱疼痛。考慮是肝經鬱熱,經脈氣血凝滯不通。處方藥物包含柴胡、川楝子、焦山梔、郁李仁、延胡索、新絳、旋覆花、當歸尾、龍膽草、青蔥管。
淵按:此症是因房事過度,導致經血虛損,衝任脈受損所致。
張某,體格健壯,面色紫黑,月經週期不定,有時數月才來一次,有時則數十天才來,月經量少,顏色淡。月經後下腹部劇烈疼痛,疼痛在左側則左側大腿酸痛無力,疼痛在右側則右側大腿也同樣酸痛無力。同時伴有白帶增多,如同膏狀。此為瘀血阻滯,衝任失調所致,需疏通經絡,排除濕濁。處方藥物包含五靈脂、香附、丹參、金鈴子、延胡索、當歸尾、冬葵子、吳茱萸、旋覆花、新絳、青蔥管。
何某,陰道持續不斷地漏下,下腹部疼痛,時而微寒時而微熱,口渴但不想喝水。考慮是瘀血停滯在下腹部,需化瘀生新。處方藥物包含生地黃、當歸、丹參、桃仁泥、澤瀉、延胡索、旋覆花、柴胡、酒炒大黃炭、酒浸地鱉蟲。
另一位何某,陰道持續漏下,下腹部疼痛,化瘀和營的治療方法無效,食慾不振,體力虛弱,時而微寒時而微熱。此症應從肝脾入手,緩慢調理。處方藥物包含柴胡、當歸、丹參、茯苓、澤瀉、赤芍藥、白朮、香附、地鱉蟲、山楂炭。
某某,寒熱交替,脈搏快速而數,陰道有白帶,心悸,下腹部疼痛,大便秘結,面色萎黃,皆為血瘀的症狀,需考慮久病耗損。處方藥物包含生地黃、桃仁、茯苓、冬葵子、當歸、柏子仁、丹參、白芍藥、赤小豆衣、玫瑰花。
王某,之前就有白帶,月經來潮前出血不止,出血停止後白帶仍然持續不斷,下腹部疼痛,脈搏細數,身體時冷時熱,脾胃虛弱。此為瘀血未盡,又兼夾肝氣寒邪。需同時疏通和補益。處方藥物包含薑汁炒焦鮮生地黃渣、當歸炭、荊芥炭、杜仲、陳皮、鮮生地汁炒焦生薑渣、醋炒香附炭、香穀芽。
淵按:鮮生地黃和生薑一起炒製,稱為交加散,具有活血化瘀、調和氣血、寒熱的功效,且不傷血氣,是婦科良方。
陳某,月經來潮時嘔吐,為血虛肝旺所致。嘔吐停止後腹部出現腫塊,月經四五個月沒來,肚臍附近跳動,懷疑懷孕。但考慮並非懷孕,可能是瘀血、氣滯、痰飲凝聚成塊。《內經》中所述的腸覃、石瘕兩種疾病,症狀如同懷孕,病根都在於血瘀。雖然不敢大力攻治,但應同時調理氣血,仿照婦科正元散的方劑。處方藥物包含黨參、白朮、川芎、茯苓、陳皮、半夏、當歸、砂仁、木香、枳殼、香附。懷孕與否最難辨別,此症斷定非懷孕。服用此方二十餘劑後,到八九月才來月經。
李某,婦科疾病首要調理月經。月經初起不來,症狀如同懷孕。後來月經來了但量少,腹部逐漸增大,持續三年多。還懷疑懷孕,豈非癡人說夢?《內經》說腸覃、石瘕都會腹部增大如同懷孕,石瘕則月經不來,腸覃則月經仍來,其要點是:都發生在女子身上,可以引導排出。這豈是空穴來風?我見過無數排出紅白垢汙,如同豬油粉皮一樣的病人,調理得當,都能痊癒。如果不信,天下那麼多醫術高明的大夫,自有公道,我就不多說了。處方藥物為大黃䗪蟲丸,每次服用三十粒,用炒麥芽水送服。
蘇某,胞宮內有石瘕,寒邪入侵子宮,子宮閉塞,氣血不通,瘀血停滯不排,日積月累,腫大如孕。此段經文明確指出石瘕的病因是寒邪與瘀血阻滯。現症狀為腹痛、腹瀉、食慾不振,脾胃虛寒,肝氣逆亂,病程半年,元氣已衰,需調理脾胃,溫中下焦,但效果仍難預料,需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