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醫案》~ 卷上 (1)
卷上 (1)
1. 卷上
【氣鬱食滯】 一武官江馬氏直番江都。忽聞在鄉老母病篤,焦慮太甚,夜不成眠,飲食減少,面色慘然。官暇不打話,只打瞌睡。乞診於予。診之,左沉滑右沉緊時一止。予問曰:「曾調理乎?」答曰:「已服友菊拙齋二醫商榷之歸脾湯將百帖矣。服之不驗,更請太醫見教。太醫亦勸我多服前藥,只令加半夏、陳皮二種耳。」予曰:「此正是嚴用和治思慮過制變生諸症之妙劑。後薛立齋加遠志、當歸以充腎氣,與心血也。且胃氣不和,加半夏、陳皮之良法也。然以脈論之,良因遙憶令堂病篤,心脾鬱結不暢;官事猶冗,不免強飡而應役,早晚不自覺加飡,以故胃有食滯,氣不暢達而不能化也。法曰:『傷食惡食。是以惡食而食減少矣。』且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右脈沉緊,亦是食滯於胃也。法當先以香砂平胃散倍加母姜煎成,日飲數次,以至不惡食氣乃停服。晬時然後須以歸脾、六君子輩補益庶可也。」渠中心病快然從之。遂用前法,不月告瘳。或稟上某侯。
侯召愚問曰:「下藥相同,治病有此大異,何也?」愚對曰:「歧伯曰:『治病先其藏府,誅其小過,後調其氣。盛者寫之,虛者補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樂,定乃取之。』」侯曰:「善!」
【好酒失眠】 鮑肆一價年壯好酒。一日感冒,得藥而解。後不得臥,醫用溫膽湯及酸棗仁湯出入。三十多夜,不能瞑目。家人㥬惶,求治於予。診之,弦滑。予雲:「須以內經半夏湯調其陰陽可也。」價曰:「願聞其方。」予曰:「伯高曰:『其湯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葦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半,去其滓。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為度。故其病新發者,覆杯則臥,汗出則已矣;久者三飲而已也。』」渠請藥,遂命徒依法而與之。果然,一飲而知,三飲而已矣。妙哉聖方!有此立驗也。後治數人,亦見大效。
但不先以火煮沸其水,而後置藥於沸湯之中;及不多揚其水,只以生水煎成,則無斯大驗矣。籲!常見市井老婆嗜飲煎茶者,亦知擇其水沸其湯;況臨病時,其可鹵莽乎?其藥分數,學醫者所必準則也。茲不及下注腳。
【卒中險症】 隱士彥阪一竿夏四月,陪大阪布政司某侯於天王寺僧坊午齋。齋罷,回到稅官平九郎第中,乃覺心腹不佳,吐出痰涎及所飡齋蔬。忽爾手足戰嚲,昏不知人。命醫工谷村昌安治藥,越重召青木老醫辭不下藥。夜將二更,請予至第診之。十二經脈並絕,四末稍厥,唯臍間動氣應手而已。
稅官請治。予曰:「此險症也。雖有治法,不知應否。」稅官云:「子固辭而不藥,再敲他門移時也。醫及至,病人必絕矣。且自午後用藥,至今重病變危,危而至險,唯待盡之命乎?」予是其言,乃曰:「汝家藏有人參一根,重五七錢者麼?」稅官曰:「吾從來未蓄珍藥,由醫士不我教也。」
白話文:
[卷上]
氣鬱食滯
一位武官江馬氏,在江都當差。突然聽說鄉下的老母親病危,焦慮過度,夜不能寐,食慾減退,面色慘白,休假時也不說話,只打瞌睡。於是求我診治。我診了他的脈,左脈沉滑,右脈沉緊,時而停頓。我問他:「你之前有沒有調理過?」他回答:「已經服用過友人菊齋、拙齋兩位醫生商議後開的歸脾湯,將近一百帖了,但效果不顯著。又請太醫指點,太醫也勸我繼續服用之前的藥,只是增加半夏和陳皮兩種藥材而已。」我說:「這正是運用和治思慮過度而導致各種疾病的妙方。後來薛立齋又加了遠志和當歸,以補益腎氣和心血。而且胃氣不和,加半夏陳皮是好的方法。但是從脈象來看,是因為你思念母親病危,心脾鬱結不通暢,加上公務繁忙,不得不勉強吃飯應付公務,早晚不自覺地多吃,所以胃裡有食物積滯,氣機運行不暢,無法消化。
治法是:傷食會導致食慾不振,所以他食慾減退了。而且《內經》說:胃不和則臥不安。右脈沉緊,也是胃裡積滯的表現。應該先用香砂平胃散,加倍的生薑煎服,每天喝幾次,直到食慾恢復,氣機通暢後再停藥。等病好轉後,再用歸脾湯、六君子湯等補益脾胃的藥物,這樣就可以了。」他聽了我的話,很高興地照做。不久就痊癒了。後來他向某侯稟報此事。
侯召見我詢問說:「藥方相近,但治病效果卻如此不同,這是為什麼呢?」我回答:「《內經》說:治病要先調理臟腑,去除小的毛病,然後再調理氣機,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一定要先了解病人的形體和精神的苦樂,才能對症下藥。」侯爺說:「妙啊!」
好酒失眠
鮑肆,年輕力壯,嗜酒。有一天感冒了,吃了藥就好了。但後來卻睡不着覺。醫生用溫膽湯和酸棗仁湯治療,三十多個晚上都無法入睡,家人非常著急,於是求我診治。我診了他的脈,是弦滑脈。我說:「要用《內經》中的半夏湯來調節陰陽。」鮑肆說:「我想聽聽這個方子。」我說:「伯高說,這個湯方要用八升來自千里之外的流水,揚起萬遍,取其清澈的五升,煮沸。用蘆葦柴火煮沸,放入一升秫米,五合半夏,慢慢熬煮到只剩下一升半,去掉渣滓,每次飲一小杯,一天三次,逐漸增加用量,根據病情而定。如果是新發的病,喝完一杯就能入睡,出汗就好了。如果是久病,喝三次就可以了。」他請求我開藥,我就讓徒弟按照這個方法配藥給他。果然,喝一次就見效,三次就好了。妙啊,聖人的方子,有如此顯著的療效!後來我又用這個方子治療幾個人,也都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如果不先把水煮沸,再把藥放進沸水中,而且水的多少也需要注意,不能只用生水煎藥,就沒有這麼好的效果。唉,我經常看到市井裡的老婆們喜歡喝煎茶,都知道要選水,把水煮沸,何況是治病的時候呢,怎麼能這麼草率呢?藥物的劑量,是學醫的人必須遵守的準則,這裡就不再詳細註釋了。
卒中險症
隱士彥阪,夏四月的一天,陪大阪布政司某侯在天王寺僧坊吃午飯。飯後,回到稅官平九郎家中,忽然感到心腹不適,吐出痰涎和剛吃的齋飯菜蔬。突然手腳抽搐,昏迷不醒。請來了醫生谷村昌安治病,又請來了青木老醫生,但他們都拒絕用藥。到了晚上將近二更天,稅官請我到他家診治。病人十二經脈都絕了,四肢冰冷,只有肚臍周圍還能感覺到氣息。
稅官請求我治療,我說:「這是危急的病症,雖然有治療方法,但不知道能不能治好。」稅官說:「您要是拒絕治療,再等其他的醫生來,病人恐怕就沒命了。而且從下午開始用藥,到現在病情更加危急,危急之中又加危險,只能聽天由命了。」我聽了這話,就說:「你家裡有沒有人參,大概五七錢重的一根?」稅官說:「我平時從來沒有儲備珍貴藥材,都是因為醫生沒有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