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醫案》~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卷上

後遂與閻氏和中散,去黃耆加陳皮。每貼一錢許,加薑棗各三分。煎成日服一貼,至五百餘日,脈和而不促,乃止藥。或問小兒用藥,將及一年有半,無乃過多乎?予曰:「三部九候論曰:先去後調,無問其病,以平為期。」由斯言之,更服百日,未為多也。此兒蓋因屢服退疹、驅痰、止喘雜霸之藥多年,故體亦不能長,費調理也。如此焉停藥,後身長體胖,日愈一日,一年間,裁縫衣著者三,以至施加首服之時焉。

【瘧疾傷胃斷食】一大夫加納氏,王牛秋杪於江府患虐。某府侍醫酒井三伯與岡本友菊商治,或清或攻,或用獨參出入,五十日余,寒熱似退,四體羸尪,不能起於眠褥,大小便時令侍士數輩舁出於圊室,又慮風濕再襲,用紙屏圍之,勞神也多矣,且惡食氣,不食完穀,口舌煩燥,而又吐涎,只飲湯水者十日余矣。其親友中川氏素知醫事,乃問於三伯曰:「加納氏沉疾將兩月矣,日重一日,且又斷食,未知安否,其脈色何如?」三伯曰:「外候乃眾士目擊,其疾沉篤,不在言也。論其脈,弱甚,蓋脾胃絕症也。」中川氏錯愕日:「胃氣絕,難再生也,易他醫如何?」伯曰:「一任加納氏之意矣。」於是與在府親戚諸士商議,別請他醫。眾士一齊原請予下手。中川氏曰:「此舉是也。吾欲再舉一醫為之副,何如?」眾親士曰:「敢問其舉?」中川氏曰:「吾所舉者,只園順庵也。順庵常以師長待北山氏,而北山氏亦以友弟視順庵也。今大夫病危,非日夜診視、臨時處置,則失機宜,若再一變,則無起日矣,且二人之見,或勝一人之識,未可料也。使順庵把匕副之,北山氏直言正之,乃一舉兩得之謀也。」眾從其言,乃稟某侯臨危換醫之事,侯然之,遂命召二人同診。臨夜至邸診之,左微弱,右弦弱。予曰:「今夜只用參湯補接,待來晨再診,而後相議藥方可也。」

眾從之。於是翌早天光時候,再到而診視。時順庵侍某侯夫人直邸,路遙來晏。適予有某邸之行,日㽷回寓,順庵乃待予回於寓,曰:「向診大夫之脈,與昨無異,乃因日夜闕服,朝來大夫請藥甚急,親士議曰:暫撮一貼先煎,待先生回時領教未遲,以故從眾撮一貼,而付之也。」

予曰:「是何藥劑歟?」曰:「六君子湯加麥門白豆蔻耳。」予良久大笑曰:「吾由子能解內經,能辨本草,將謂良材矣,臨病必也能幹,元來只如此耶?」曰:「請大教。」曰:「吾為子述子之臆度可乎?」曰:「諾。」曰:「脾胃怯弱,不能起居,主用四君;吐涎似痰,主用二陳;口舌乾燥,潤以麥門;惡聞貪氣,醒以豆蔻。且夫六君、豆蔻,薛己以後,名醫藉此補益脾胃,醫案多多,故效顰也。」順庵曰:「實如先生之說,未審有何不是?」曰:「子於端午見俗繪紙旗上的橋辨度乎?」順庵罔措。予笑曰:「牛若子右手揚刀,左手舉扇,腳穿木履,且踏欄杆,未審都能成功乎?」順庵頗解其事,曰:「每聞先生戲論。」

白話文:

[卷上]

後來便和閻氏一起,用中散去黃耆加陳皮的方子治療。每帖藥加一錢左右的生薑、大棗各三分。煎好後每日服用一帖。持續服用五百多天,脈象平和不急促,才停藥。有人問到小孩用藥將近一年半,是不是太多了?我說,《三部九候論》說,先治本後調理,不論什麼病,以恢復平穩為目標。根據這個說法,即使再服藥百日,也不算多。這個孩子是因為長期服用許多治療疹子、驅除痰液、止咳平喘的藥物,所以身體發育不良,需要費力調理。這樣的情況怎麼能停藥呢?後來孩子長高了,身體也胖了,一天比一天好。一年內,換了三次衣服,直到施加首服藥物的時候。

某大夫加納氏,王牛秋末在江府患瘧疾。某府侍醫酒井三伯和岡本友菊商量治療,時而清熱,時而攻邪,時而用獨參湯出入。五十多天後,寒熱似乎退了,但四肢瘦弱,無法下床,大小便都需要幾個侍從抬到廁所。又擔心風寒再次襲擊,用紙屏風圍起來,操勞過度。而且厭食,不吃米飯,口乾舌燥,還吐口水,只喝湯水十多天了。他的親友中川氏平素懂得醫事,便問三伯說:加納氏重病將近兩個月了,一天比一天重,而且不吃飯,不知道情況怎麼樣?脈象顏色如何?三伯說:外在症狀大家都能看到,病情嚴重程度不必多說了。脈象非常微弱,這是脾胃嚴重虧損的症狀。中川氏驚訝地說:胃氣很難恢復啊!換個醫生怎麼樣?三伯說:一切聽憑加納氏的意思吧。於是和府上的親戚朋友商量,另請醫生。大家一致請求我診治。中川氏說:這樣做很好,我想再請一位醫生輔助,怎麼樣?眾人說:請問您要請誰?中川氏說:我推薦順庵,順庵一向尊師長北山氏,而北山氏也把順庵當成弟弟一樣看待。現在大夫病危,非要日夜診察,隨時處置,才能把握時機。如果再換醫生,就沒有起色了。而且兩個人的見解,可能比一個人的見識更全面,很難預料。讓順庵輔助,北山氏直接糾正,這樣就能兩全其美。眾人同意他的意見,便向某侯稟報臨危換醫之事。侯爺同意了,於是命令召見兩人一同診治。晚上到府上診治,脈象左邊微弱,右邊弦細微弱。我說:今晚只用參湯來調理,明天早上再診治,然後再商量藥方。

眾人同意了。第二天黎明時分,再次診治。這時順庵侍候某侯夫人在別府,路途遙遠,來晚了。我正好要去某府,傍晚才回到住處。順庵等到我回到住處,說:剛才診了大夫的脈,和昨天沒什麼不同。因為日夜沒有吃藥,早上大夫急需藥物,親友們商量:先臨時抓一帖藥煎了,等先生回來後再請教也不遲。因此,大家就抓了一帖藥,給他服用了。

我問:這是什麼藥方?他說:六君子湯加麥冬、白豆蔻。我大笑很久說:我以為你能理解《內經》,能辨別《本草》,認為你是個好苗子,臨症也能應付自如,沒想到竟然如此!他說:請您指教。我說:我可以幫你分析你的想法嗎?他說:可以。我說:脾胃虛弱,不能起居,主要用四君子湯;吐口水像痰,主要用二陳湯;口乾舌燥,用麥冬潤燥;厭食,用豆蔻醒脾。況且,六君子湯加豆蔻,從薛己以後,名醫都用它來補益脾胃,醫案很多,你這是效仿啊!順庵說:的確像先生您說的一樣,不知道還有什麼不妥?我說:你見過端午節畫在紙旗上的橋能走人嗎?順庵不知所措。我笑着說:如果一個人右手拿刀,左手拿扇子,腳穿木屐,還踩在欄杆上,你覺得他都能成功嗎?順庵明白了我的意思,說:每次聽先生您戲謔地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