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醫案》~
1. 附錄
2. 大明獨立老人用藥方
老人治一老父。形瘦患疸。某曰。是血燥發黃症也。譬如秋燥之令一行。萬樹萎黃。其用藥之始末錄之也。
八月八日,脈左寸沉數。關尺沉帶細澀。右手三部沉而數。寸猶數大。老人云。熱鬱於中不上散。胃中火滯而然。脈見乎上。是以上部多見色黃。
地骨皮,知母,連翹,枳殼(各三分),黃芩(四分),山梔子(二分),薄荷葉(半分)
上三劑分二貼。作四次。日夜服。
九日,脈同前(但左寸些浮而和),本方,去薄荷,加當歸,防風,秦艽(各三分)
十日,脈左尺沉弱而安。右手機神動盪。不似昨朝脈之沉澀矣。尺微弦。
瓜蔞根(八分),知母,連翹,枳殼,地骨皮,黃芩(各六分),黃柏,白芍藥(各四分),防風,甘草(各二分)
上分二貼。作四次。日夜服。
前八日云寸脈數大。熱鬱於中不上散。胃中火滯云云。因用薄荷防風之品。十日夜。鬱火升動。肌膚有熱。日夜不退。火炎則水乾。故陰熱將發也。燥萬物者。莫甚乎火。故羸瘦不生肌肉。火甚則速於傳化。故善谷不宜嗜食熱燥。此劑苦寒甘涼方也。苦能瀉火。火去而陰自生。陰生則肌肉自長。寒能勝熱。熱退而燥自潤。燥潤而黃自退也。
十一日,脈氣漸浮。熱鬱自得升動。但脈氣浮。不無熱動。此正治耳。
玄參,白芍藥,連翹,知母,瓜蔞根,地骨皮(各三分),黃芩(四分),黃柏(二分),甘草(一分),上劑分二貼溫服。
十二日,脈(失錄)熱申時發至亥時。
黃連,白芍藥,玄參,黃芩,知母,枳殼,瓜蔞根(各三分),黃柏,牡丹皮,地骨皮(各二分),甘草(一分)
十三日,脈(失錄)六日夜。大便燥結。因加桔梗。謂其氣少升。則大便通矣。
前方,加桔梗梢(二分)
十四日,脈(失錄),前方,因數日便結。制通大便方。
萊菔子(七分),枳殼(四分),知母(五分),桔梗(二分)
上煎湯生搗瓜蔞根(五錢)取自然汁。投入湯藥中。再加蜂蜜一匕拌溶。重湯溫服。至夜半後。寅初刻。大下燥尿。糞後下些黃汁如豆淋者。其後自止。次晨胸膈涼快。腸胃寬快。濁滯不下。則清氣不升。陰陽之道也。小人不退。則正士難進。家國之道也。故燥熱日久。里積燥糞。燥糞不去。則脾胃愈積。故假此而推之。治病之道也。
十五日,脈六部些數而和。但兩尺沉澀。右寸弱。
白芍藥,黃芩,知母(各二分),石斛(五分),牡丹皮,生地黃(薑汁炒各三分),枸杞子(五分),陳皮(三分),甘草(一分)
上劑分二貼。作四次溫服。是日晡熱又來。飲食少進。氣色怡惓。經曰。一水不勝五火。故此劑以瀉五臟之火也。燥熱之藥。久服致脈數雖和。沉而無力。此幾而無水。故瀉火以存水矣。用陳皮甘草以養胃氣。石斛等物。清肺源矣。
同晚,脈(失錄),陰時作熱。由邪所至。便通漸能止也。但得脈神旺長。不為澀滯乃佳。是在調其氣而和之云云。
廣陳皮(五分),石斛(七分),桔梗(一分半),白芍藥(三分制),香附子(五分酒製),白茯苓(五分),甘草(一分半),縮砂仁(四分為細末)
上劑水煎熟。投砂仁末。作二次服。
十六日晨,脈六部和帶少弱之意。
前方,減茯苓三分。用二分。加黃耆二分。
十七日晨,脈左和。右寸關澀。恐是胃口閉郁。
前方,去茯苓,加枳殼(二分),連翹(三分)
同晚,脈(失錄)申時熱發。胸膈煩熱。咳嗽。
立師曰。前方加香附子砂仁者。止下之用也。下止可去矣。今朝速欲去之。恐未盡矣。今晚脈沉而致嗽。宜去香砂耳。
前方,去香附,砂仁,加黃芩,知母,地骨皮(各三分)
十八日晨,脈右寸關浮大帶澀。
黃芩(四分),枳殼,白芍藥,防風,柴胡(各三分),黃柏(二分,腎無實不可泄今在尺脈沉火不息故暫用矣),甘草(一分),知母,貝母(各五分為末),調前湯送下。
同晚,脈左三部和。右寸浮數。或曰。浮脈應秋。肺金獨旺。恐伐和平之氣歟。曰然。用枳柴發動右陽。二母以潤肺金。是所以也。然藥力未行矣。須用二貼而知之。明早脈得和。喘少熱微。氣色和怡。
十九日晨,脈六部和而斂。昨脈右寸關浮數減大半而斂。
前方,去柏芍柴,加桔梗(二分),椒目(五分)
或問症得之燥熱。用芍藥酸寒收斂。是法也。今去何為。曰芍藥雖治土之熱。實治左關藥也。右關土位脈弦。乃泄土中之木。今脈和故去之。
二十日早,脈左三部如無力。右上部始得平和。嗽止夜熱退。小便些淡。
黃芩,椒目,天門冬(各三分),知母(四分),貝母,沙參(各五分),當歸,枳殼,白芍藥,連翹(各二分),甘草(一分)
同晚,或問燥症發熱是常。而反惡寒何也。曰六脈無寒熱之至。此因燥見陰血之虛矣。
前方
二十一日晨,脈六部和而弱。
沙參,貝母(各五分),當歸,連翹,柴胡,黃芩,知母(各三分),黃柏,防風,白芍藥(各二分),甘草(一分)
同晚,晡時熱。至夜不退。
同方,去防風
二十二日晨,脈左寸發動。關尺沉。右寸關沉澀。其中如有物應指。尺沉數。或問累日下藥。熱不即退。症得之金燥火鬱。倍用潤劑何如。曰。雖然今晨之脈。右手俱沉應指。如有物。想是燥屎也。宜推下之。
前方,去柴歸翹,加檳榔子,枳實(各五分),山楂(三分)
上煎午未時服一貼。申時下燥屎一顆。如羊糞而堅者。復下腸垢些些。
二十二日夜,熱退。戌時再進一貼。至夜半又下燥屎二顆。如前者。丑時微熱似不覺。
二十三日晨,脈右關浮澀。顏色輕和。
前方,加黃連(二分半)
二十三日晚,脈兩寸實數。微熱而嗽。曰寸熱而發於夜。宜降陰耳。
生地黃,山梔子,枳殼(各三分),黃芩(四分),牡丹皮,白芍藥(各二分),甘草(一分)上煎服。
二十四日晨,脈左三部沉而緩。寸些大。右寸關大。
前方,加黃柏(二分),倍生苄,黃芩(各一分)
上煎服。小便些清而多。熱不大退。微微而熱。
二十四日晚,脈左三部沉中些數帶弦。右寸關大。而衝上。其中應指如有物。或議用推而下之。曰。左脈不浮泛。所以熱不易退。高年病久。不宜重加寒降。重之。則生氣不達。愈見其熱。宜和之以少甘溫之味。則生氣生達。而脈浮泛。若胃有遺屎未盡。後再推下之。未為遲也。
生地,黃芩(各四分),牡丹皮(二分),當歸(三分),白芍藥(二分),枳殼,檳榔子,神麯(各五分),黃連(一分),甘草(二分)
二十五日晨,脈左三部俱平。右上部些數。下部平然。大抵共見緩弱。故用補劑。
當歸(二分),生地,牡丹皮,沙參,神麯,廣陳皮,黃芩(各三分),甘草,炒黑乾薑(各一分)
二十五日晚,脈左三部數沉中有生動之機。右寸關數有泛發之氣。尺澀。(北政之年太陰司天右尺不應連日不論右尺是不應故也)
前方,去歸姜陳,加玄參,地骨皮(各三分)
二十六日,脈左上部數有浮泛之氣。下部起動似數。右寸平。關平而長。尺似澀。
羌活,地骨皮,知母,玄參,黃芩,神麯,葛根,犀角(各三分為末),黃柏(二分),甘草(一分),牡丹皮(二分)
上劑煎熟。入犀角末一沸。溫服。
同晚,脈左上部和。尺弦數。右寸關和。尺些數。
立師曰。左尺弦數。而起腎熱見矣。右部寸關今日熱退。而尺猶屬腎經氣分。兩尺熱見。法當治以辛苦涼。辛以散。涼以潤。苦以降。是曰全治耳。
黃柏,知母(各四分),地骨皮,澤瀉,玄參(各三分),栝蔞根(七分),山梔子(二分),甘草(一分)
二十七日晨,脈左三部平少數。尺有生髮之氣。右寸緩。關長。尺澀。帶緩。
前方,加枳殼(二分)
同晚,脈左寸平。關數些大。尺平。有根起浮之形。右寸平。關長而大。尺平。大約六部雖平。有數脈之形。
立師曰。今晚兩關脈大。
前方,去枳殼,加山楂(二分)
二十八日晨,脈同。但右關些長。
前方
同晚,脈左上部些數。尺沉闊。右寸關大。尺闊大低。六部些數之形。
栝蔞根(七分),生知母,地骨皮,山楂子(務五分),生黃柏,天門冬,山梔子(各三分),燈心(二十條)
二十九日晨,脈左寸關些數。尺數而沉細。右寸些數而些大。關數而大。尺平。大抵六部些數。隱隱有上升之氣。
前方,倍門冬(六分),減山楂(三分),加神麯(三分)
同晚,脈左寸關些數而和。尺有斂起上行之意。右寸平些數。關大尺平。
前方,去燈心,減栝蔞根二分。作五分。
三十日晨,脈左三部平和有圓活之意。右寸和。關尺數中有動動之意。
前方,加生茅根汁(二匕),上煎半熟。投入茅根汁服。
同晚,脈左三部平不泛起於上。而中體大。右上部數中衝動少和。
枸杞子(七分),人參(一分半),知母,地骨皮,天門冬,山楂(各五分),沙參(三分),甘草(一分)
九月朔日晨,脈左上部平和。尺中有發動圓活之意。右寸關些數而大。尺中少動。
前方,倍枸杞三分。作一錢。
同晚,脈左上部數。尺有圓活利動之機。右上部些數。關數而些大。尺微。
前方,加生酸棗仁(三分)
二日晨,脈左三部微。右關微數。寸尺微。大抵六部微有些些數意。曰脈微氣微。所以氣急。由不能上下之意。兩尺之微。有以見之補下。則寸關之數自息。
枸杞子(一錢),沙參,地骨皮,天門冬,黃耆(各三分),五味子(三粒),人參(二分),山楂(五分),甘草(一分)
同晚,脈左三部些數中有圓活升降之意。右寸圓活。開數而虛大。尺平。
前方
三日晨,脈左三部和平之意。但少力。右三部圓活。關些些數。
前方,倍門冬二分。
同晚,脈左三部圓活有生氣。尺脈自診二十餘日。未嘗得如此之機神也。右關些數。寸尺似沉澀而微。
前方,倍人參五釐。加連翹。尖檳榔。各二分。
四日晨,脈左三部和緩。尺些弱。右寸沉而緩。關些大數。尺沉而弱。
前方,去檳榔,倍黃耆二分。作五分。
同晚,脈左上部和。右關大些數。兩尺活動而和。
前方,去連翹,加神麯(五分),桔梗(一分),枳實,檳榔子(各三分)
胃口閉塞。有噯氣而胸前少熱。然小便些淡。曰飲食入胃。上口承之。胃氣不運。積而成滯。滯久化火而不下。此清氣怫鬱於下。濁氣填塞胸中。法當推而下之。上下之用。必在一提挈之功。則清而自上。濁而自下。滯氣自消矣。又曰。食而作酸。俱在胃上口。酸久積。上則化火矣。
所以吞酸初發為寒。寒者物也。久則化熱。熱久則積成之非散莫能去之。推者下散。提者上散。一提一推。和氣乃見。
五日晨,脈左三部融和。尺有生氣。右寸和。關尺旺。六部有圓活之機。
構杞子(一錢),天門冬,山楂子(各五分),黃耆(四分),人參,地骨皮(各三分),北五味(三粒),沙參(三分),甘草(一分)
同晚,脈和如早脈。但右關長。尺寸和。
同方
六日晨,脈左三部如綿裹石。隱隱有生活衝動之氣。右寸關些大而和。
尺沉弱。或診六脈弱而不旺。補以斂氣。而益其神。則旺自得矣。
枸杞子(八分),人參,沙參,地骨皮,黃耆,杜仲(各三分),五味子(二粒),山楂子,神麯(各五分),甘草(一分)
按早脈如綿裹石而生活動。右關既旺。何故□□日晡熱至。
同晚,脈左上部衝動流利。下部旺動。右三部活動。六部動且大而數。
前方,減參耆各半,加枳殼,黃芩,穀芽(各三分)
七日晨,脈左上部旺而有力。尺有活動之機。右寸雖和少定神。關大些數。尺有生活。
厚朴,白芍藥,神麯,地骨皮(各三分),枳殼,山楂(各五分),黃芩(四分),甘草(半分)
同晚,脈左關些大而數。寸尺和而緩,右關大數。寸尺和弱。
前方,去枳殼,加人參,穀芽(各二分),知母,天門冬(各三分)
按前用耆參十餘貼。各三錢余。至初六晚。脈神大旺。故停一伏時。脈神又弱。再加之以助脈神矣。
八日晨,脈左三部和。右寸和。關數。尺沉。
厚朴,栝蔞根,白芍藥,神麯,地骨皮,知母,天門冬(各三分),黃芩(四分),山楂(五分),穀芽(二分),甘草(半分)
同晚,脈左關些數。寸尺些數。而和。右關滑數而短。寸尺數中和。
前方,去蔞根穀芽,加青皮(三分),胡黃連(二分)
九日晨,脈左三部緩小而和。右寸小而和。關些數。更有升動之氣。尺和。
前方,減厚朴青皮各一分。
同晚,脈左關數。寸尺些數而和。右三部平。但關少數而弱。俱得活動之體。曰左三部沉中見數體。而不見弦。現而平沉。則熱在內。所以不伶利也。按先治其數。後補其弱。謂實者先瀉之。虛者後補之。是此歟。
生地黃,龍膽草,枯黃芩,玄參(各三分),柴胡,白芍藥(各二分),黃連(一分),山楂(五分),甘草(半分)
上水煎臨服調犀角(末二分),牛黃(末二釐),作三次溫服。
十日晨,脈左三部和中有活動之氣。兼弱。右關些數。而往來明白。寸尺和而少數。
前方,去柴胡,龍膽草,牛黃
上補瀉兼行也。
同晚,脈力少而弱。宜大補陰血。以燥自潤矣。左三部些數中似弱而少力。右三部平和而些數。
當歸身(三分),熟地黃(五分),五味子(五粒),枸杞子(七分),溲人參(三分),乾山藥(五分),山茱萸(二分)
十一日晨,脈六部沉而無力曰緩。曰老人脈緩。是病之常。但未能亟起矣。
前方,加地骨皮(三分),金毛狗脊(五分)
後日脈左寸關和有圓活之意。尺弱右寸平。關些數無力。尺弱。
前方,去地骨皮,全毛狗脊,倍加溲人參。二百餘貼。諸症全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