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醫案》~ 卷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5)

1. 卷上

使小子通身流汗也。其過且置,望先生垂教而改之。予曰:「錢氏白朮散何如?」曰:「中有木香,未審可乎?」曰:「此正是張易水教李東垣調中益氣方中橘皮之下有云:『如腹中氣不轉運,加木香一分者是也。』大夫於今惡食氣,唯飲湯者,由腹中氣不運也。藉藿香之芬芳,與木香乾旋同功。」

則思食而不惡也。曰:「若氣轉而思食,則不用木香而加陳皮何如?」予嘉之曰:「舉一反三者,子之謂也。然方中人參鬚倍用之,才當矣。所以然者:曾聞前醫調治,或用柴平,或小柴胡,或截瘧飲,或養胃湯,各有人參在乎方中矣;且又別煎獨參湯,而間服矣。然則不倍黃參,恐保中氣之力弱矣。」

順庵然其言,即撮白朮散加倍人參,其木香只用一分許懷之。至病家而易自攝之前藥云:「服三貼,粥飲進;五貼後,頗知穀味。至第三夜有少煩熱。次晨又請予議藥。」順庵曰:「夜來之煩,莫非木香之咎乎?」予曰:「脈無變易,非藥之為也。但多日不食,恐一時喜食,食氣浹洽而致然乎?」

東垣所謂:「若喜食,一二日不可過食,恐損胃氣而生熱也。須薄味之食,或美食助其藥力,益升浮之氣,而滋其胃氣也。」然論雖如是,退煩之物,不可不備也。子將加酒芩乎?抑加黑梔乎?順庵擬議。予解頤曰:「子平日強記本草,何不應此期會乎?」順庵默然。予曰:「久病未復,脾氣未充,

苦寒之物,絕不可餌。唯一味竹葉甘寒可充,五七葉清其胃氣可也。」順庵大悅,手搭席曰:「利名共得者,謂斯事也。」如前法出入,謂養五十餘日,諸見症平復,六脈和順,而右關弦脈尚在。予曰:「須加芍藥可也。」順庵曰:「當歸、芍藥,曾用數回矣。」予曰:「何不用酒以砂鍋炒香?」

曰:「何也?」曰:「用酒炒香而用土器,則理脾而伐肝,能退土中之木也。」曰:「唯然。」他日,加納氏令椿一遊翁特差使致謝云:「嗣子此番沉痼,遙聞先生用意居多,所以百死之中而得一生,所謂絕後更蘇者也。此恩此德,難以補報者,由先生賜嗣子於老夫,而為送老之樂也。」

【飧泄】癸丑春仲,小徒元貞報曰:「有一野夫,年三十歲許,自天明至門,自訴親父為患泄瀉,五十餘日。先發寒熱,不食,日夜泄五七度。因請醫士調治二十日許,熱雖退,而進些粒食,則完穀不化,泄出原物,日將十次,或帶血絲,或如泔漿。因求一醫,又加腹痛,四體消瘦,

不能起坐。又請一老醫診視。醫曰:『痢疾也。』『泄瀉變痢,在法難治。』固辭而云:『舉鄉期之必死。』茲因母氏痛哭云:『嘗聞紀州伯父僧某極言門下起死回生之盛德多多。』以故母氏流涕云:『你為人子,豈無請醫救親之念乎?』某云:『苟有可為,捨身何惜?』母云:『你忘卻伯師常舉當時明醫乎?』」

某聞之,魂不附體,放下諸事,連夜飛跑。既至潭府,又無申訴之緣,坐以待旦,直至門開而已。且自因由,乞憐於小子輩耳。予聞之曰:「就你之言,病乃重耳。吾當撥暇便去。」

白話文:

卷上

一個年輕醫生(小子)讓病人全身冒汗,效果不好。他請教一位資深醫生(先生)。資深醫生詢問年輕醫生是否使用了錢氏白朮散,年輕醫生說方劑中含有木香,不知道是否合適。資深醫生解釋說,這是張易水教李東垣的調中益氣方加減的,橘皮下面註明:如果腹中氣機不運轉,可以加木香一分。現在病人惡心、食慾不振,只喝湯,就是因為腹中氣機不運造成的。藿香的芳香氣味與木香乾旋(即同等功效)相同,能使病人想吃東西而不惡心。

資深醫生接著說,如果氣機運轉,想吃東西了,那就不用木香,改加陳皮如何?資深醫生稱讚年輕醫生舉一反三。但是方劑中的人參鬚量要加倍。因為以前治療這種病,有人用柴胡桂枝湯、小柴胡湯、截瘧飲、養胃湯等等,這些方劑裡都有人參,有的病人還會另外煎服獨參湯。所以如果不加倍人參,恐怕難以扶持中氣。

年輕醫生按照資深醫生的話,將白朮散中的人參加倍,木香只用一分,然後去病人那裡,把之前用的藥換掉。病人服用三帖藥後,粥飲,五帖藥後,開始能感覺到食物的味道。第三夜,病人略微煩熱,第二天早上又來請教資深醫生。年輕醫生問,是不是木香引起的煩熱?資深醫生說脈象沒有變化,不是藥物引起的,只是病人很久沒吃東西了,突然想吃,食物中的氣血充盈,所以導致煩熱。

李東垣說,如果想吃東西了,一兩天內不可多吃,以免損傷胃氣,引起發熱。應該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或者用美味的食物來幫助藥力,增強上升的陽氣,滋養胃氣。雖然如此,但退熱的藥物還是要準備。你打算加黃連還是梔子?年輕醫生猶豫,資深醫生笑著說:你平時很努力記藥材,為什麼到關鍵時候卻想不到呢?年輕醫生沉默了。資深醫生說:久病未愈,脾胃虛弱,苦寒的藥物絕對不能服用,只有竹葉,性味甘寒,可以清熱解毒,五到七片竹葉就能清胃氣。

年輕醫生很高興,連忙道謝。他說,名利雙收,大概就是指這種情況吧!按照之前的治療方法繼續治療五十多天,各種症狀都消失了,脈象也恢復正常,但右關脈弦細,資深醫生說需要加芍藥。年輕醫生說,當歸芍藥散已經用了好幾次了。資深醫生說,為什麼不用酒炒香,然後用砂鍋煎?年輕醫生問為什麼。資深醫生說,用酒炒香,再用砂鍋煎,可以健脾疏肝,能消除肝木克脾土的現象。

後來,年輕醫生的病人康復後,派人來向資深醫生致謝。病人說:這次重病,多虧了先生的精心治療,才能死裡逃生。您的恩情,我無法報答,多虧先生讓我的父親得以安享晚年。

【飧泄】

癸丑年春天,一個年輕的學生(元貞)來報告說,有一個農民,大約三十歲,一大早來求醫,說他父親患泄瀉已經五十多天了,先開始發熱,不吃東西,每天晚上泄瀉五七次。他請了醫生治療二十多天,雖然退燒了,但是一吃東西,飯就消化不了,原樣排出來,一天十幾次,有時帶血絲,有時像淘米水一樣。他又找了一個醫生,還加重了腹痛,四肢消瘦,不能坐臥。後來又請了一位老醫生診斷,老醫生說是痢疾,泄瀉轉變為痢疾,很難治療,說這個病在當地肯定會死。

農民的母親哭著說:我聽說紀州的伯父(僧某)的醫術高明,救活了很多病人,所以她哭著求兒子去請醫生。兒子說:如果能治好,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母親說:你忘了伯父常提起的當時名醫了嗎?

兒子聽了,嚇壞了,放下所有事情,連夜趕路。到了資深醫生家,不敢直接訴說病情,只好等著開門。然後把事情經過告訴了年輕醫生。資深醫生聽後,把他叫進來,看到他衣衫褴褛,手腳肮脏,穿着粗麻裤,拿着短刀,跪在地上,慢慢地講述病情。資深醫生聽完後說:這個病很嚴重,我稍後就去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