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息居飲食譜》~ 前序
前序
1. 前序
嗚呼!國以民為本,而民失其教,或以亂天下;人以食為養,而飲食失宜,或以害身命。衛國、衛生,理無二致,故聖人疾與戰並慎,而養與教並重也。《中庸》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夫飲食為日用之常,味即日用之理。勘進一層,善頤生者,必能善教民也,教民極平易,修其孝、悌、忠、信而已。
頤生無元妙,節其飲食而已。食而不知其味,已為素餐,若飽食無教,則近於禽獸。余嘗曰:子、臣、弟、友,聖人之道學也,孝、悌、忠、信,王者之於城也。聖賢書具在,小子何敢贅焉!惟飲食乃人之大欲所存,易為腹負,故大禹菲飲食,而武候甘淡泊也。今夏石米八千,斤齏四十。
白話文:
哎!國家以人民為根本,而人民如果沒有教化,可能會擾亂天下;人以飲食為養生,而飲食不當,可能會危害生命。治理國家和養生,道理是一樣的,所以聖賢既重視武力,也重視教化和養生。《中庸》說:人人都會飲食,但很少有人能懂得其中的道理。飲食是每天都做的事,道理就是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道理。進一步說,那些善於養生的人,一定也能善於教化人民,教化人民很簡單,只要培養他們的孝、悌、忠、信就可以了。
養生沒有什麼玄妙,節制飲食就可以了。吃飯卻不知道味道,已經是白吃一頓了,如果吃飽了飯卻不教化,那就和禽獸差不多了。我曾經說過:子、臣、弟、友,是聖人教導學生的道理,孝、悌、忠、信,是君王治理國家的城牆。聖賢的書已經都寫好了,我這個小輩怎麼敢再說什麼呢!只是飲食是人的一大慾望所在,容易讓人貪圖口腹之慾,所以大禹不注重飲食,而諸葛亮甘於清淡。現在石米八千斤,酒糟四十斤。
茫茫亂世,尋求救助無門。呂君慎庵知道我馬上就要成為餓殍了,邀請我遊覽梅涇,住在廣川的梅不窺園,無所事事,無路可走,漫漫長夜,飢腸轆轆,無聊至極。乞討到枯道人的一支禿筆,畫餅思梅,寫成了這本書稿,題名為《飲食譜》。徵求懂飲食道理的人指點,也許不會因為我考慮小節而忽略大局,而能教化我。
鹹豐十一年辛酉秋七月,睡鄉散人寫於隨息居
茫茫浩劫,呼籲無門。呂君慎庵,知我將為餓殍也,招遊梅涇,寓廣川之不窺園,無事可為,無路可走,悠悠長夜,枵腹無聊。丐得枯道人禿筆一枝,畫餅思梅,纂成此稿,題曰《飲食譜》。質諸知味者,或不賤其養小失大而有以教我也。
咸豐十一年辛酉秋七月睡鄉散人書於隨息居
白話文:
哎!國家以人民為根本,而人民如果沒有教化,可能會擾亂天下;人以飲食為養生,而飲食不當,可能會危害生命。治理國家和養生,道理是一樣的,所以聖賢既重視武力,也重視教化和養生。《中庸》說:人人都會飲食,但很少有人能懂得其中的道理。飲食是每天都做的事,道理就是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道理。進一步說,那些善於養生的人,一定也能善於教化人民,教化人民很簡單,只要培養他們的孝、悌、忠、信就可以了。
養生沒有什麼玄妙,節制飲食就可以了。吃飯卻不知道味道,已經是白吃一頓了,如果吃飽了飯卻不教化,那就和禽獸差不多了。我曾經說過:子、臣、弟、友,是聖人教導學生的道理,孝、悌、忠、信,是君王治理國家的城牆。聖賢的書已經都寫好了,我這個小輩怎麼敢再說什麼呢!只是飲食是人的一大慾望所在,容易讓人貪圖口腹之慾,所以大禹不注重飲食,而諸葛亮甘於清淡。現在石米八千斤,酒糟四十斤。
茫茫亂世,尋求救助無門。呂君慎庵知道我馬上就要成為餓殍了,邀請我遊覽梅涇,住在廣川的梅不窺園,無所事事,無路可走,漫漫長夜,飢腸轆轆,無聊至極。乞討到枯道人的一支禿筆,畫餅思梅,寫成了這本書稿,題名為《飲食譜》。徵求懂飲食道理的人指點,也許不會因為我考慮小節而忽略大局,而能教化我。
鹹豐十一年辛酉秋七月,睡鄉散人寫於隨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