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隨息居飲食譜》~ 穀食類 (1)

回本書目錄

穀食類 (1)

1. 穀食類

秈米,甘平。宜煮飯食。補中養氣、益血生津、填髓充肌,生人至寶。量腹節受,過飽傷人。凡患病不飢,婦人初產,感證新愈,並勿食之。磨粉蒸糕,松而不韌,病人弱體可作點心。飯露生津,補虛療膈。

秈種甚多,有早、中、晚三收,赤、白二色,以晚收色白者良。凡不種秔之處,皆呼秈為秔,湖州蒸谷,或炒谷而藏之,作飯尤香。早收者性溫,不耐久藏。

汪謝城曰:凡八谷一類之中,必皆有大小、早晚、黏不黏各種。如稻為一谷,其黏者為糯,不黏者為秔,而秈又秔之別種。呼秈為秔,猶呼穬為大麥,未為大誤。吾鄉蒸谷、炒穀米,用米少而得飯多,不但取其香也。鄭元慶《湖錄》論之甚詳。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秔米(亦作粳),甘平。宜煮粥食,功與秈同。秈亦可粥而糯較稠,秔亦可飯而秈耐飢。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強食亦能致病伐生。《易》云:節飲食。《論語》云:食無求飽。尊生者,能繹其義,不必別求他法也。惟患停飲者不宜啜粥,痧脹霍亂,雖米湯不可入口,以其性補,能閉塞隧絡也。

故貧人患虛證,以濃米飲代參湯,每收奇績。若人眾之家,大鍋煮粥時,俟粥鍋滾起沫團,醲滑如膏者,名曰米油,亦曰米油。撇取淡服,或加煉過食鹽少許服亦可,大能補液填精,有裨羸老。至病人、產婦,粥養最宜,以其較秈為柔,而較糯不黏也。亦可磨粉作糕。而嘉興人不善藏谷,收米入囤,蒸罨變紅,名曰冬舂米,精華盡去,糟粕徒存,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瀉者忌之。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又有一種香秔米,自然有香,亦名香珠米,煮粥時,稍加入之,香美異常,尤能醒胃。凡煮粥宜用井泉水,則味更佳也。

糯米(一名元米,亦名占米),甘溫。補肺氣,充胃津,助痘漿,暖水臟。釀酒熬餳,造作餅餌。若煮粥飯,不可頻餐,以性黏滯難化也。小兒、病人尤當忌之。凍米(冬月所制。)性不黏滯,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食傷津。

脾虛泄瀉,糯米炒黃磨粉,加白沙糖調服。

虛寒多溺,糯米飯杵為糍,臥時煮熱,細嚼食之。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諸米泔(第二次者清而可用。),清熱止煩渴。

諸禾稈,甘溫。煎汁飲,治寒濕發黃,停食腹脹,消牛肉積。作薦禦寒,暖於棉絮。挼穰籍靴鞋,暖足去濕。燒灰淋汁,冷服解砒毒。

(稀者為飴,乾者為餳,諸米皆可熬,以糯米熬者為勝。),甘溫補中,益氣養血,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中滿吐逆、疸瘧、疳膨、便閉、牙痛、水腫、目赤等證,皆忌之。

魚臍疔、瘭疽、瘑瘡,並用飴糖塗。

稻芒、魚骨鯁喉,及誤吞竹、木、錢、釵,中天雄、附子、草烏毒,並宜頻食飴糖。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解銀黝毒,日用飴糖四兩作小丸,不時以麻油吞下,須服過百日外,方無慮。

火燒成瘡,餳糖燒灰傅。

粟米(色有青黃,粒有粗細,種類不一,亦名粱,俗呼小米),功用與秈、秔二米略同,而性較涼,病人食之為宜。糯者亦名秫。

汪謝城曰:粱之黏者,固可稱秫,而實非治不寐之秫。

黍米(北人呼為黃米,以其色黃也,然亦有赤者。)功與秈似,厥性較溫,南方所無也。

稷米(一名高粱,俗呼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者名秫,治陽盛陰虛,夜不得寐,及食鵝鴨成癥。凡黍、稷、粟之糯者,皆可釀酒造餳。而南方稷米,但有不黏者耳。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汪謝城曰:前人本草,分別多誤,惟程氏《九穀考》所辨為是。《本草綱目》以黏不黏分黍稷,是分一谷為二谷也。

小麥面,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力。北產重羅者良。造為掛麵,可以致遠,病人食之甚宜。南方地卑,麥性黏滯,能助濕熱,時感及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諸病並忌之。新麥尤甚。惟單酵水造為蒸餅,較不助病,且可入藥。

跌打挫朒,白麵同梔子搗勻,水調塗。

遠行腳研成疱,白麵水調塗。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大衄血出,飛羅面入鹽少許,冷水調服三錢。

大便久瀉,飛羅麵炒熟,每晨加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麥皮也),凡患身體疼痛及瘡瘍潰爛沾漬,或小兒暑月出痘,潰爛不能著席者,並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洵妙法也。

麵筋(麩入水中,洗揉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人宜煮食之,但不易化,須細嚼之。誤吞錢者,以麵筋放瓦上炙存性,研末,開水調服。在喉者即吐出,入腹者從大便下。

麥粉(麩洗面筋澄出之漿,濾幹成粉,俗呼小粉),甘涼。可為粢餌、素食、漿衣之用。陳久者炒焦,以醋熬成膏,治一切癰瘍、湯火傷。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大麥(一名麰麥,一名穬麥。),種類不一,方土不同,今人罕食。藥肆以造麥糵,金華人以之飼豬,故其肉最佳,而造為蘭熏,甲於天下也。

汪謝城曰:麥為小麥,牟為大麥,穬麥一名⿺辶𦵺麥,則大麥之別種。南方無牟,即呼穬為大麥,實則同類而異種也。大麥須有消腫之功,穬麥須亦可用。

荍麥(亦作蕎,俗名烏麥。),甘溫。羅面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御風寒,煉滓穢,磨積滯。與蘆菔同食良。以性有微毒,而發痼疾,蘆菔能制之也。而易長易收,尤為救荒極品,各處皆宜廣種為是。另有一種味苦者,雖不堪食。亦可濟荒。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小兒丹毒、熱瘡,荍麥面,醋調塗。白濁白帶,脾積久瀉,休息痢,並宜食此面。

痢疾,炒熟荍麥二錢,砂糖湯調下。

絞腸痧痛,荍麥炒焦,開水調服。

湯火傷,荍麵炒黃,水和傅。

玉蜀黍(一名玉高粱,俗名苞蘆,又名紆粟,又名六穀),嫩時採得去苞須,煮食味甚甜美。老則粒堅如石,舂磨為糧,亦為救荒要物。但粗糲性燥,食宜半飽,庶易消化。至東廧穇子,各種雜糧,及黃精、玉竹之類,並可充飢作食,造酒濟荒,茲不備載。

苡米,甘平。健脾益胃,補肺緩肝,清熱息風,殺蟲勝濕。故治筋急拘攣,風濕痿痹,水腫消渴,肺痿吐膿,咳嗽血溢,肺、胃、腸癰,疝氣五淋,乾溼腳氣,便瀉霍亂,黃疸,蛔蟲諸病,並煮湯飲,亦可蒸食,煮粥煮飯,無不宜之。脾約便艱,不宜多食。性專達下,孕婦忌之。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黑大豆,甘平。補脾腎,行水調營,祛風邪,善解諸毒。性滯壅氣,小兒不宜多食。服厚朴者忌之。服蓖麻子者,犯之必死。小者名穭豆,品較下,僅堪餵馬,故名馬料豆。俗謂功勝黑大豆,殊失考也。

辟穀救荒,黑豆(淘淨,蒸極透,曬乾,如是三次,九次更妙。)磨細末,柿餅(煮爛去蒂、核。)與豆末等分搗丸,雞子大,每細嚼一丸,津液嚥下,勿用湯水,可終日不飢。遠行攜帶甚便,且可任吃諸物,略無所忌。又能滋補脾腎,而治噎食、便瀉等病。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闢疫稀痘,解諸藥毒。黑大豆(二合),甘草(一錢),煎汁頻飲。

黑大豆皮,入藥止盜汗。

大豆黃卷(即黑大豆為糵也),治濕痹、筋攣、膝痛,消水病脹滿,非表散藥也。

黃大豆,甘平。補中解毒。宜煮食,炒食則壅氣。浸罨發芽,摘根為蔬,味最鮮美。肺癰痧氣,生嚼不腥,疑似之間,試之甚驗。

痘後癰毒,嚼生黃豆塗之,即潰。浸胖,搗塗諸癰瘡亦妙。

青大豆,甘平。補肝養胃。嫩時剝而為餚,味極鮮美。鹽水煮而烘之,可以久藏致遠。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諸豆有早、中、晚三收,以晚收粒大者良。並可作腐、造醬、榨油。惟青豆性較軟,更為食品所宜,莢闊粒扁者尤佳。

兵荒救飢,豆(青黃隨用)。七斗,芝麻(黑白不拘)。三斗,並淘淨即蒸,蒸過即曬,曬乾去殼,再蒸再曬,凡三次,搗極熟,丸胡桃大,每細嚼一丸,津液嚥下,可三日不飢。諸無所忌。所費不多,一料可濟萬人。

白豆,豆具五色,功用略同。惟白者夏熟早收,故粒小而性溫,能發病也。

赤豆,甘平。補心脾,行水消腫,化毒排膿。多食耗液。蛇咬者百日內忌之。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其稍大而鮮紅淡紅色者,止為食用,故本草以赤小豆名之。後人以廣產木本、半紅半黑之相思子,亦有紅豆之名,遂致誤用。亦猶黑大豆,有緊小為雄一言,而昧者訛為馬料豆也。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水腫腳氣,赤小豆一斗,煮極爛,取汁五升,溫漬足膝,兼食小豆,勿雜食。

水鼓腹大,動搖有聲,皮膚黑者,赤小豆三升,白茅根一握,水煮食豆,以消為度。

乳汁不通,赤小豆煮汁飲,或煮粥食。

諸般癰毒,赤小豆生研,入苧根杵勻,雞子清調傅。

丹毒如火,赤小豆末,雞子清稀調塗之。

綠豆,甘涼。煮食清膽養胃,解暑止渴,潤皮膚,消浮腫,利小便,已瀉痢,析酲弭疫。浸罨發芽,摘根為蔬,味極清美。生研絞汁服,解一切草木金石諸藥、牛馬肉毒。或急火煎清湯冷飲亦可。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綠豆皮,入藥,清風熱,去目翳,化斑疹,消腫脹。

綠豆粉,宜作糕餌素饌,食之清積熱,解酒食諸毒。新汲水調服,治霍亂轉筋,解砒石、野菌、燒酒及諸藥毒。

暑月痱瘡,綠豆粉、滑石和勻撲。

打撲損傷,綠豆粉炒紫色,新汲水調傅,以杉木皮縛定。杖瘡疼痛,綠豆粉炒研,雞子清和塗。

一切癰腫初起,綠豆粉炒黃黑色,牙皂一兩同研,米醋調傅,皮破者油調之。

外腎生瘡,綠豆粉、蚓糞等分研塗之。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蠶豆(以其熟於蠶時,故名蠶豆,一名佛豆),甘平。嫩時剝為蔬饌,味甚鮮美。老則煮食,可以代糧,炒食可以為餚。性主健脾快胃,浸以發芽,更不壅滯,亦可煮糜作糕餌。肆中磨細,攙入小粉,亦可燙皮搓索以混綠豆粉。

豌豆(粒圓如珠,《爾雅》名戎菽,《管子》作荏菽,《本草》名胡豆,《唐史》作畢豆,《遼志》作回回豆,俗呼淮豆,亦曰寒豆),甘平。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氣,通乳消脹。研末塗癰腫,擦面去䵟𪒟亦可作醬用。

豇豆,甘平。嫩時採莢為蔬,可葷可素。老則收子充食,宜餡宜糕。頗肖腎形,或有微補。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扁豆,甘平。嫩莢亦可為蔬,子以白者為勝。去皮煮食,補肺開胃,下氣止嘔,清暑生津,安胎去濕。治帶濁時痢,解魚酒藥毒。炒熟則溫,健脾止瀉。患瘧者忌之。

赤白帶下,白扁豆為末,米飲下,每服二錢。

毒藥傷胎,腹痛口噤,手強頭低,自汗,似乎中風,九死一生,人多不識,若作風治,必死無疑。生白扁豆末,米飲服方寸匕,或濃煎汁亦可。亦解輕粉毒,宜冷飲。

霍亂轉筋,生白扁豆末,冷水和,少入醋服,或以藤葉搗汁服。

砒石、諸鳥獸肉毒,生白扁豆末,冷水和服。

扁豆花,治痢疾崩帶,解諸藥毒。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

刀豆,嫩莢可醬以為蔬,蜜以為果。子老入藥,甘平下氣,溫中止噦。

薯蕷(一名山藥),甘平。煮食補脾腎,調二便,強筋骨,豐肌體,闢霧露,清虛熱。既可充糧,亦堪入饌,不勞灌溉,廣種為宜。子名零餘子,功用相同。腫脹、氣滯諸病均忌。

噤口痢,山藥半生半炒,研末,米飲下二錢。

諸腫毒,山藥搗爛塗,即散。

甘藷(一名番薯,一名地瓜,亦名山薯),甘溫。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種類不一,以皮赤、無筋、味純甘者良。亦可生啖。凡渡海注船者,不論生熟,食少許即安。磽瘠之地,種亦蕃滋,不勞培壅,大可救飢。切而蒸曬,久藏不壞。切碎同米煮粥食,味美益人。惟性大補,凡時疫、瘧痢、腫脹、便秘等證,皆忌之。

白話文:

秈米

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具有補中氣養氣、益血生津、填骨髓充實肌肉的功用,是滋補身體的良藥。根據食量調整食用量,過量食用可能傷身。生病時沒有食慾、婦女剛生產完、病後康復時,都不宜食用。磨成粉做成糕點,鬆軟而不粘,適合體弱病人食用。煮粥能生津止渴,補虛調理胸膈。

秈種種類繁多,分為早、中、晚三季收穫,有赤、白兩種顏色,以晚收獲、色白的品種較好。不種植秈米的地方,都把秈米稱為「秔」,湖州將榖蒸熟或炒熟後儲藏起來,煮粥時特別香。早收的秈米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所有穀類中,必定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品種。例如稻作為穀類,黏的稱為糯,不黏的稱為秈,而秈又分為許多品種。把秈米稱為「秔」,就像把大麥稱為「穬」,並非大錯。我們家鄉將穀物蒸熟或炒熟後,用少量米就能煮出大量粥,不只是為了香氣而已。鄭元慶在《湖錄》中論述得很詳細。

秔米

也稱為粳米,甘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秈米相同。秈米也可以煮成粥,但糯性較稠,秔米也可以煮成飯,但秈米較耐飢餓。粥飯是世上最滋補的食物,強行進食也可能致病傷身。《易經》說:「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過飽。」重視養生的人,能體會其意義,不必另外尋求方法。只有患有食滯的人不宜喝粥,霍亂痢疾時,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其滋補的性質會塞住身體管道。

因此,窮人虛弱時,用濃米湯代替參湯,常有奇效。如果家中人口眾多,煮粥時,等到粥鍋中冒出泡沫團,濃稠滑溜就像膏油一樣,稱為「米油」。撇出來後稀釋飲用,或加入少量煉過的鹽食用也可以,能夠很好地補液養精,對虛弱年老的人有益處。對於病人和產婦來說,粥最適合滋補,因為它比秈米柔軟,又比糯米不粘。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地區的人不善於儲存穀物,將稻米放入囤中儲藏,蒸煮後變紅,稱為「冬舂米」,精華盡失,只留下糟粕,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然香,但性燥助火,不宜中寒下瀉者食用。

另外有一種香秈米,天然帶有香味,又稱為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就能讓粥變得香美異常,尤其能醒胃。煮粥時宜用井水或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

也稱元米或佔米,甘溫。補肺氣,益胃津,助痘漿,暖水臟。可以釀酒熬餳,製作餅餌。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頻繁食用,因為糯米黏膩不易消化。小孩子和病人尤其應避免食用。凍米(冬月製作)性不黏膩,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吃會傷津。

脾虛腹瀉,將糯米炒黃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多尿,糯米飯搗成餈粑,睡前煮熱,細嚼食用。

各種米洗米水(第二次的較清澈可使用),清熱止煩渴。

各種稻桿,甘溫。煎汁飲用,治療寒濕黃疸,食滯腹脹,消解牛肉積聚。做成蓆子可以防寒,比棉絮更暖和。將稻桿燒成灰,用灰水淋灑,可以解砒霜毒。

稀的稱為飴,稠的稱為餳,各類米都可以熬製,以糯米熬製的最好。甘溫補中,益氣養血,還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是腹脹反胃、疸瘧、疳膨、便祕、牙痛、水腫、目赤等症狀,都忌食飴。

魚臍疔、瘭疽、瘑瘡,都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裡,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釵子,中毒後服用天雄、附子、草烏毒,都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不時用麻油吞服,須服用超過一百天才無憂。

火灼傷口,餳糖燒成灰後敷抹。

粟米

顏色有青黃,顆粒有粗細,品種不一,也稱為粱,俗稱小米,功效與秈、秔二米略同,但性較涼,病人食用較宜。糯米的粟米也稱為秫。

汪謝城說:粱的黏性品種,當然可以稱為秫,但實非治療失眠的秫。

黍米

北方人稱為黃米,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但也有紅色的。功效與秈米相似,性較溫,南方沒有。

稷米

也稱為高粱,俗稱蘆穄,甘涼清胃、補氣養脾。糯黏的稱為秫,治療陽盛陰虛、夜不能寐,以及食用鵝鴨後導致中毒。凡黍、稷、粟的糯米品種,都可以釀酒製作醪糟。但南方稷米的糯性品種,只有不黏的。

汪謝城說:前人的本草綱目,分辨多有錯誤,只有程氏的《九穀考》所辨別的是正確的。《本草綱目》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稷,就是把一種穀物分為兩種穀物。

小麥麵粉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骨。北方產的重羅小麥麵粉品質最好。製作成掛麵,可以長途保存,病人食用很適宜。南方地勢低,小麥麵粉黏膩,能助濕熱,時感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等疾病時都忌食。新麥尤其嚴重。只有用單純酵母發酵製成的蒸餅,比較不助發病,而且可以入藥。

跌打損傷,白麵粉與梔子搗勻,用水分調和後敷抹。

遠行腳部磨出水泡,白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抹。

大量鼻血流出,將飛羅麵粉加入少量鹽,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大便長期腹瀉,將飛羅麵粉炒熟,每天早上加入白砂糖或炒鹽調服。

也稱為麥皮,凡是身體疼痛、瘡瘍潰爛沾染,或小孩子在炎熱的夏季出痘,潰爛無法臥牀者,都可用夾褥裝麩藉臥,性涼而軟,是很好的方法。

麵筋

將麩放入水中洗滌揉搓而成。性涼解熱,止渴消煩,勞熱者宜煮食,但不易消化,須細嚼。誤吞錢幣,將麵筋放在瓦片上炙烤至熟,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喉嚨中的會吐出,進入腹中的會從大便排出。

麥粉

將麥麩中的麵筋澄出後的液體,濾乾後製成的粉,俗稱小粉。甘涼。可以製作糕點、素食、漿衣等。陳舊的麥粉炒焦,用醋熬製成膏,治療各種癰瘡、燙傷。

大麥

也稱為麰麥或穬麥,品種不一,地區不同,現今的人很少食用。藥房用來製作麥糵,金華人用來餵豬,因此金華豬肉品質最佳,用來製作蘭燻,獨佔天下。

汪謝城說:麥是小麥,牟是大麥,穬麥也稱為⿺辶𦵺麥,是大麥的一種品種。南方沒有牟,就把穬稱為大麥,實際上是同類但不同的品種。大麥必須有消腫的功效,穬麥應該也可以使用。

荍麥

也稱為蕎麥,俗名烏麥。甘溫。將麵粉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