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隨息居飲食譜》~ 飲食譜題辭 (3)

回本書目錄

飲食譜題辭 (3)

1. 飲食譜題辭

壬戌嘉平仁和世晚徐嗣元起庵

海上重尋我友王,新編著述富琳瑯。泉源善導皆滋養,頑梗能安即秀良。(譜以水始,以蝗終,謂魚子得水,可不為蝗,猶莠民向化可不為盜,寓意深厚,獨具苦心。)日用尋常真學問,致知格物大文章。卻求韜隱無容隱,一枕酣恬託夢鄉。(君字近改夢隱。)

靜掩雙扉遠俗塵,名言析理務推陳。篋中剩有攜歸硯,(已刻之書十餘種,劫後僅《歸硯錄》四卷倖存。)指下全無不活人。(客臘余久患喘渴,腫脹腹瀉,無眠,服君方三劑,諸恙遂減,十劑而霍然。殆今之仲景也。)潑甕香醪剛報熟,登盤早韭快嘗新。(時將往泰州兼承飲餞。)那堪驪唱匆匆別,悵望天涯益愴神。

癸亥春王仁和世晚許之棠培之

人以飲食生,亦以飲食死,飲食有何常,死生亦偶耳。昂藏七尺軀,大地可小視,俯仰適其適,何悲復何喜。藜藿與鼎鍾,吾心祗如是,首陽儻無稱,孤竹自脫屣。後車數十乘,永懷子輿氏,一醉方獨醒,誰識其中旨?狂病不可藥,問君奈何爾?王君丈人行,狂言幸無訾。耳名逾十年,跡還知我否?君今隱於醫,我但鑽故紙。

不知蠹食靈,聊為爵飲洗,滌吾腸胃間,有如水清泚。

今天下之病亟矣,元氣耗竭,而外邪益熾,吾謂縱有醫國手,亦將聽之天命而已。然中外諸公,方且徐徐焉起而圖之。夫飲食之道貴以需,剝極而復,尚可須臾緩邪。顧及是而謀所以復元氣者,則亦仍求之飲食之道可矣!今有病者於此,原其受病之始,必曰飲食不節,究其養病之端,亦必曰飲食必調。知曏者之受病,即可知今日治病之所在。

夫治病於今日者,培其本,節其流,兩言盡之矣。不見夫病起者之調養得宜,未幾而瘠者肥,弱者強,或且有倍勝於前者,飲食之義大矣哉!頃讀《飲食譜》大略,已覺津津有餘味。竊意此書出,非僅膾炙人口,將使知味者因是而洗滌腸胃,含茹性情,則先生噓枯起廢之功,蓋不啻遍飲食之矣。複製蕪詞以申讚頌:

天一生水,人心之精,仁發於知,鑿通乎耕。飲且食焉,遊神太清,道味世味,辨逾淄澠。淡而彌永,元酒太羹,觀象山雷,頤貞則吉。蒙養以需,有孚斯實,不浚其源,其流乃窒。天君泰然,百體受職,身之肥也,肥家肥國。

癸亥孟春秀水教侄張王熙欣木

從來仙佛最多情,名利悠悠兩不縈。一片深心惟濟世,教人隨意學長生。

醫國醫人理本同,能因物性即為功。東南民力瘡痍遍,也在調元贊化中。

餘杭姻家愚弟褚維奎星艖

夢隱先生,通儒也。軫念民艱,慨然有救世之志,談窮檐疾苦,懾焉失氣,或扼腕而籲,乃遁跡於醫。性耽著書,下筆數千言,近鬚髯半霜雪,猶竭毣毣之思,撰述不倦,作《飲食譜》。自水穀至鱗介覙縷如列眉,箋註簡當,尤切日用。雖然懸壺末伎也,生人之意靡窮,生人之量有限,出門一望,瘡痍溢目,蓬蒿滿田。痌瘝在抱者,盍起而飲食教誨吾民哉。

白話文:

飲食譜題辭

壬戌年嘉平仁和世晚,徐嗣元(字起庵)撰寫此譜,並贈予友人王氏。此譜內容豐富詳盡,如同琳琅滿目之珍寶,其旨意如同泉水滋養萬物,能使頑固之物也變得柔順秀美。(此譜從水開始,以蝗蟲結束,意在說明魚子得水便不會變成蝗蟲,如同莠民向善便不會成為盜賊,寓意深遠,別具匠心。)日常生活中蘊含著真正的學問,治學之道如同精妙的文章。作者選擇隱居,不願參與世事,只求安靜恬淡的生活。(“君”字原先寫作“夢隱”,後改。)

靜靜關上門窗,遠離塵世喧囂,仔細分析道理,推陳出新。書箱中僅剩一本攜帶回來的硯台。(作者曾刻印十多種書籍,經歷災禍後,僅剩《歸硯錄》四卷倖存。)作者醫術高明,治病救人無數。(一位客人臘月時久患喘咳、水腫、腹瀉、失眠,服用作者的藥方三劑後症狀減輕,十劑後痊癒。作者的醫術堪比古代名醫張仲景。)新釀的米酒剛剛熟成,新鮮的韭菜已經端上桌。(作者將前往泰州,並接受餞別宴席。)然而,不得不與友人匆匆告別,令人惆悵萬分,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癸亥年春天,許之棠(字培之)為此譜作序。

人因飲食而生,也因飲食而亡,飲食之道有何常規?生死不過是偶然罷了。人身雖高大,與大地相比又算得了什麼?順應自然,何必悲喜?無論是粗茶淡飯還是山珍海味,我的心態都一樣,即使像伯夷叔齊那樣隱居首陽山,我亦能泰然處之。我雖然擁有許多僕從,卻依然懷念子輿氏(古代隱士)的清貧生活,唯有沉醉方能真正清醒,又有誰能理解其中的道理?狂病難醫,請問王君(王氏)您如何看待此事?王君丈人(王氏的父親)也一樣,您寬容看待這些狂言妄語吧!我與王君相識已逾十年,如今我隱居研究醫術,您卻埋首故紙堆中。

我以酒水清洗腸胃,如同清洗書卷上的蠹蟲,使之潔淨。

當今世道,疾病流行,元氣耗竭,外邪盛行,即使有神醫在世,恐怕也難以扭轉乾坤。然而,國內外的醫學人士仍在努力嘗試治療疾病。飲食之道貴在適度,物極必反,可以暫時緩解病情。要恢復元氣,仍然要從飲食入手!如今許多病人,追溯其患病之初,都是飲食不節造成的;究其養病之根源,也都離不開飲食的調養。了解過去患病的原因,就能知道今日治療疾病的關鍵所在。

治療疾病,關鍵在於培護根本,節制過度,兩句話就概括了。你看那些調養得當的病人,不久之後,瘦弱的變得肥胖,虛弱的變得強壯,甚至比以前更健康,飲食之道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我粗略地閱讀了《飲食譜》,就已經回味無窮。我相信這本書出版後,不僅會廣為流傳,而且會讓那些懂得品味的人因此而淨化腸胃,涵養性情,那麼先生您起死回生的功勞,將遍及所有飲食相關的領域。我再用一些粗陋的文字來表達我的讚頌:

水是萬物之始,也是人之精氣的來源,仁愛之心源於智慧,並能推動農業生產。飲食有道,則能修養身心,達到清靜無為的境界。要區分食物的本質,如同區分淄水和河水一樣。清淡的食物更能讓人長久享用,如同元酒和太羹一樣。觀察自然現象,遵循自然規律,就能吉祥平安。飲食要適量,才能真正達到養生的目的。如果不疏通水源,水流就會阻塞。人體各個器官都能正常運作,身體強健,就能使家庭和國家強盛。

癸亥年孟春,秀水教侄張王熙欣木撰寫的詩作:

仙佛慈悲為世人,不為名利所縈繞。一心只為救世人,教人隨意學長生。

治國與治病道理相同,能根據事物的本性行事就能成功。東南百姓受苦受難,也需要調養元氣來化解災難。

餘杭姻親的弟弟褚維奎(字星艖)所作的跋文:

夢隱先生是一位通曉儒學的人,他憂國憂民,立志拯救蒼生。面對百姓的疾苦,他深感痛心,甚至扼腕嘆息,於是隱居行醫。他酷愛寫作,一寫就是幾千字,如今鬚髮斑白,依然勤奮不倦地撰寫著作,完成了《飲食譜》。從水穀到魚蝦貝類,都一一詳盡地記載,注解簡潔明瞭,尤其注重日常生活的應用。雖然行醫是末技,但救死扶傷的願望永無止境,而人的精力卻是有限的。出門一看,到處都是瘡痍滿目,荒草遍野。那些憂心忡忡的人們啊,為何不站起來,用飲食之道來教化我們的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