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峰居士

《保生心鑑》~ 附活人心法 (1)

回本書目錄

附活人心法 (1)

1. 附活人心法

臞仙曰:古之神聖之醫,而能療人之心,預使不致於有疾。今之醫者,惟知療人之疾,而不知療人之心,是由捨本逐末,不窮根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乎!雖一時僥倖而安之,此則世俗之庸醫,不足取也。殊不知病由心生,業由人作,蓋陰有鬼神,陽有天理,報復之機,鮮無不驗,故有天刑之疾,有自戕之疾。

其天刑之疾也,五體不具,生而隱宮者,生而暗啞、盲、聵者,因跌撲而手足折者,有生人面瘡、贅疣疾者,凡傳染一切瘵疫之證是也。蓋因夙世今生積惡過多,天地譴之,故致斯疾,此亦業原於心也。其自戕之疾者,調養失宜,風寒暑濕之所感,酒色財氣之所傷,七情六慾生於內,陰陽二氣攻於外,是謂病生於心,害攻於體也。今只以人之易知易見者論之。

且曰:人心思火,久而體熱;人心思水,久而體寒。悚則發豎,驚則汗瀝,懼則肉戰,愧則面赤,悲則淚出,慌則心跳,氣則麻痹。言酸則垂涎,言臭則吐唾,言喜則笑,言哀則哭,笑則貌妍,哭則貌媸。又若日間有所見,夜則魂夢有所思,疚則訕語,夢交合則精泄。至若驚悸,氣怒而成疾者,則發狂,裸體逾垣上屋,呼神見鬼,歌舞笑哭,此皆因心而生也。太白真人曰: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然後資於道。

使病者盡去一切疑慮思想,一切安念,一切不平,一切人我悔悟。平生所為過惡,便當放下,身心以我之天而合所事之天。久之,遂凝於神。則自然心君泰寧,性地平和,知世間萬事皆是空虛,終日營為皆是妄想。知我身皆是虛幻,禍福皆是無有,生死皆是一夢,慨然領悟,頓然解釋,心地自然清淨,疾病自然安痊。能如是,藥未到口病已忘矣,此真人以道治心,療病之大法也。

蓋真人之教也,本於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惟心與天一,理之所得者獨明而開人心之迷;惟其心與地一,水之所汲者獨靈而能滌人心之陋。故以一杯之水,而能療醫所不治之疾,罔不瘳者,豈由水之靈?實資於道之用也。苟非其人,則以予為妄誕。老子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是以知我者稀,則我者貴。

又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內觀經》曰:知道易,信道難。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難守而不失,乃可長生。

白話文:

【附活人心法】

癯仙說:古時候的神聖醫生,他們能夠治療人們的心靈,預防疾病發生。但現在的醫生,只知道治療身體的疾病,卻忽略了心靈的療癒,這等於是捨棄了根本而去追求枝節,不去探究疾病的真正來源,只是在表面上做功夫,想要疾病痊癒,這樣不是非常愚昧嗎?即使一時幸運病情好轉,這樣的醫生也只是世俗中的庸醫,不值得我們信賴。要知道,疾病源自心靈,行為由人創造,冥冥之中有鬼神,陽世之上有天理,因果報應,從未有不應驗的,所以才會有天罰的疾病,有自找的疾病。

所謂天罰的疾病,像是生來就有殘缺的人,或是生來就喑啞、盲、聾的人,因為摔跤導致手腳骨折的人,有臉部瘡、贅疣疾病的人,所有傳染病、瘟疫等,都是這一類。這些疾病,都是因為前世今生累積太多罪惡,受到天地的懲罰,所以才會生病,也是源自心靈的業力。而自找的疾病,則是調養身體的方式不當,受到風、寒、暑、濕的影響,或是被酒、色、財、氣所傷,內心產生七情六慾,外在遭受陰陽二氣的攻擊,這種疾病,就是心靈產生的,身體受到侵害。

現在,我們只討論一般人容易理解的部分。例如,如果一個人心火旺盛,久而久之身體就會發熱;如果一個人心如止水,久而久之身體就會感到寒冷。如果一個人感到驚恐,頭髮就會豎起;如果一個人感到驚訝,就會汗流浹背;如果一個人感到害怕,身體就會顫抖;如果一個人感到羞愧,臉就會紅;如果一個人感到悲傷,眼淚就會流下;如果一個人感到恐慌,心臟就會跳動加速;如果一個人感到生氣,就會全身麻痺。談論到酸味,口中就會分泌唾液;談論到臭味,就會吐口水;聽到開心的事情,就會笑;聽到悲傷的事情,就會哭;笑容滿面的人,看起來美麗;愁眉苦臉的人,看起來醜陋。如果白天看到什麼,晚上就會夢到什麼;心中有愧疚,就會說出不實的話;如果夢到性愛,就會有精液流出。再比如說,如果一個人因為驚嚇、憤怒而生病,就會發狂,赤身露體,翻牆上屋,呼喊神靈,見鬼見怪,唱歌跳舞,笑著哭泣,這些都是源自心靈的疾病。

太白真人說:要治療疾病,首先要治療心靈,必須讓心靈回歸正軌,纔能夠得到道的加持。

讓病人完全拋開所有的懷疑和思考,所有的煩惱,所有的不公,所有的人我分別,所有後悔和懊惱。一生所做的過錯,應該全部放下,將自己的身心與天合一,與所處的環境相融合。久而久之,心靈就會凝聚成神。這樣,心靈自然就會泰然自若,性格也會變得平和,明白世間萬事都是虛無縹緲,整天忙碌都是虛妄的想像。知道自己身體都是虛幻的,禍福都是不存在的,生死都像一場夢,豁然開朗,頓悟釋懷,心靈自然就會變得清淨,疾病自然就會痊癒。如果能夠做到這樣,即使不吃藥,疾病也會消失,這是真人用道來治理心靈,治療疾病的大法。

真人的教導,本來就是根據天地之心,為了人民的生命而存在。只有心靈與天合一,道理才會更明確,開導人們的迷惑;只有心靈與地合一,水的力量才會更靈活,能夠洗滌人們的淺薄。因此,即使只有一杯水,也能治療醫生無法治療的疾病,沒有不能治癒的,這不是因為水的靈性,而是因為道的運用。如果不是這樣的人,會認為我在胡說八道。老子說:我的話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實踐,但是天下沒有人能夠理解和實踐,因此知道我的人很少,能夠跟隨我的人更少。

又說:上等人聽到道理,會努力實踐;中等人聽到道理,可能聽也可能不聽;下等人聽到道理,會嘲笑它,如果沒有被嘲笑,就不算是真正的道理。《內觀經》說:知道道理很容易,相信道理很難。相信道理很容易,實踐道理很難。實踐道理很容易,得到道理很難。得到道理很容易,守住道理很難。只有守住道理,才能長生不老。

2. 治心

臞仙曰:心者,神明之舍,中虛不過經寸,而神明居焉。事物之滑,如理亂棼,如涉驚浸,或怵惕,或懲創,或喜怒,或思慮,一日之間,一時之頃,徑寸之地,炎如火矣。故神弗留則蠹明,弗留則耗休,休焉常與道謀,而自不覺。或曰謹於為善,若嗜欲一萌,即不善也。歸而勿納,是與良心競也,必有忿悁之心起而與我敵。

以我矜願之意,接彼忿悁之心,何為不鬥?鬥不止而害生矣。凡七情六慾之生於心,皆然,故曰心靜可以通乎神明,事未至而先知,是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也。蓋心如水之不撓,久而澄清,洞見其底,是謂靈明,宜乎靜,可以固元氣,則萬病不生,故能長久。若一念既萌,神馳於外,氣散於內,血隨氣行,榮衛昏亂,百病相攻,皆因心而生也。

大概恰恰養天君,疾病不作,此治心之法也。

白話文:

【治理心靈】

瘦仙(臞仙)說:心臟是精神的住所,雖然它在身體中的位置不大,僅僅只有約一寸的空間,但我們的精神就寄宿於此。每天,每時每刻,我們經歷著各種事情,就像處理著紛亂的絲線,又如同在驚濤駭浪中前行。我們可能感到恐懼、驚慌,可能受到傷害,也可能充滿喜悅或怒氣,也可能陷入深思。在這僅有一寸的地方,情緒的熾熱就像熊熊燃燒的火焰。

因此,如果精神無法停留在心臟,就會導致精神的損耗,無法保持良好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往往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中產生的。有人說要小心行善,一旦有任何慾望萌芽,就是不好的開始。然而,如果我們試圖壓抑這些慾望,這等於在與我們的本性對抗,必然會引發憤怒和怨恨的情緒。

當我們用自我意志去對抗這些憤怒和怨恨,怎麼可能不發生衝突呢?衝突不止,就會帶來傷害。無論是七情六慾,只要從心中生出,都是如此。所以說,心靈平靜才能與精神相通,能在事情發生前預知,這就像是不用出門就能知道天下事,不用窺探窗外就能理解天道。

心靈就像水面,當它不受幹擾,時間久了,就會變得清澈,可以看到水底,這就是所謂的靈明。心應該保持平靜,這樣可以鞏固元氣,使萬病不生,所以才能長久健康。但如果心靈一旦有了念頭,精神就會在外飄蕩,氣息也會在內散亂,血液隨氣流動,身體的防禦系統就會混亂,各種疾病就會趁虛而入,這些都是因為心靈的動盪所引起的。

總的來說,恰到好處地調養心靈,疾病就不會輕易找上門來,這就是治理心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