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心鑑》~ 太清二十四氣水火聚散圖序 (4)
太清二十四氣水火聚散圖序 (4)
1. 太清二十四氣水火聚散圖序
冬至十一月中,運主太陽終氣。月令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時配足少陰腎君火。
行功
每日子丑時,平坐,伸兩足,拳兩手,按兩膝,左右極力三五度,吐納,叩齒,咽液。
治病
手足經絡寒濕,脊、股內後臁痛,足痿厥,嗜臥,足下熱痛,臍、左脅下、背、肩、髀間痛,胸中滿,大小腹痛,大便難,腹大,頸腫咳嗽,腰冷如冰及腫,臍下氣逆,小腹急痛,泄下,腫,足胻寒而逆,凍瘡,下痢,善思,四肢不收。
小寒十二月節,運主太陽終氣。月令雁北向,鵲始巢,雉雊。時配足太陰脾濕土。
行功
每日子丑時,正坐,一手按足,一手上托,挽手互換,極力三五度,吐納,叩齒,漱咽。
治病
榮衛積氣蘊,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噦,瘧,飲發中滿,食減,善噫,身體皆重,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疸,五泄注下五色,大小便不通,面黃口乾,怠惰嗜臥,搶心,心下痞,苦善飢善味,不嗜食。
大寒十二月中,運主厥陰初氣。月令雞始乳,鷙鳥厲疾,水澤腹堅。時配足太陰脾濕土。
行功
每日子丑時,兩手踞床跪坐,一足直伸,一足用力,左右三五度,叩齒,漱咽,吐納。
治病
經絡濕積諸氣,舌本強痛,體不能動搖,或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尻陰、臑、胻、足背痛,腹脹腸鳴,飧泄不化,足不收行,九竅不通,足胻腫若水。
白話文:
太清二十四氣水火聚散圖序
冬至(十一月),太陽運行結束。此時蚯蚓結繭,麋鹿角脫落,泉水開始流動。對應足少陰腎經的君火。
功法:
每日子時或丑時,端坐,伸直雙腿,雙手握拳,按在雙膝上,左右交替用力三到五次,配合吐納呼吸,叩齒,咽津液。
治療疾病:
手足經絡寒濕,脊椎、大腿內側後方及小腿內側疼痛,足部痿弱厥冷,嗜睡,足底發熱疼痛,肚臍、左脅下、背部、肩膀、大腿外側疼痛,胸悶,腹部疼痛(大小便),大便秘結,腹部膨脹,頸部腫脹咳嗽,腰部冰冷腫脹,肚臍下方氣逆,小腹劇痛,腹瀉,腫脹,足部冰冷且逆冷,凍瘡,下痢,多思,四肢不能自主收縮。
小寒(十二月),太陽運行結束。此時大雁北飛,喜鵲開始築巢,野雞開始鳴叫。對應足太陰脾經的濕土。
功法:
每日子時或丑時,端坐,一手按住腳部,一手向上托舉,左右手交替,用力三到五次,配合吐納呼吸,叩齒,漱口咽下。
治療疾病:
榮衛之氣鬱結,飲食後嘔吐,胃脘疼痛,腹部脹滿,呃逆,瘧疾,飲水後腹部脹滿,食慾減退,容易打嗝,全身沉重,食慾不振,煩躁不安,心下部劇痛,腹瀉,水腫,黃疸,五瀉(五種顏色的腹瀉),大小便不通,面色萎黃口乾,懶惰嗜睡,心悸,心下痞塊,喜食酸甜,不喜歡吃東西。
大寒(十二月),厥陰開始運行。此時母雞開始產蛋,猛禽活動頻繁,水澤結冰。對應足太陰脾經的濕土。
功法:
每日子時或丑時,雙手撐在床上跪坐,一條腿伸直,另一條腿用力蹬地,左右交替三到五次,叩齒,漱口咽下,配合吐納呼吸。
治療疾病:
經絡濕邪鬱結,舌根疼痛,身體不能轉動,或不能平臥,只能站立,大腿膝蓋內側腫脹,臀部、上臂、小腿、足背疼痛,腹部脹滿腸鳴,消化不良腹瀉,足部不能收縮行走,九竅不通,足部腫脹像水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