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峰居士

《保生心鑑》~ 太清二十四氣水火聚散圖序 (3)

回本書目錄

太清二十四氣水火聚散圖序 (3)

1. 太清二十四氣水火聚散圖序

行功

每日醜寅時,正坐,兩手按膝,轉頭左右推引,各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風氣留滯腰背經絡,洒洒振寒,善伸數欠,或惡人與火,聞木聲則驚狂,瘧,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頸腫,喉痹,不能言,顏黑,嘔,呵欠,狂,欲上登而歌,棄衣而走。

秋分八月中,運主陽明五氣,月令雷乃收聲,蟄蟲壞戶,水始涸。時配足陽明胃燥金。

行功

每日醜寅時,盤足而坐,兩手掩耳,左右返側,各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風濕積滯脅肋腰股,腹大水腫,膝臏腫痛,膺乳氣衝股,伏兔、䯒外臁、足跗諸痛,遺溺、矢氣奔響,腹脹,髀不可轉,膕似結,腨似裂,消穀善飢,胃寒,喘滿,勞傷,厥逆,反胃,瘧癘,水蠱,氣痞。

寒露九月節,運主陽明五氣。月令鴻雁來賓,雀入水為蛤,菊有黃華。時配足太陽膀胱寒水。

行功

每日醜寅時,正坐舉兩臂,踴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諸風寒濕邪,脅腋經絡動,沖頭苦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折,痔,瘧,狂,癩痛,頭兩邊痛,頭囟頂痛,目黃淚出,鼽衄,霍亂諸疾。

霜降九月中,運主陽明五氣。月令豺祭獸,草木黃落,蟄蟲咸俯。時配足太陽膀胱寒水。

行功

每日醜寅時,平坐,紓兩手攀兩足,用膝間力,縱而復收,五七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風濕痹入腰,腳髀不可曲,膕結痛,腨裂痛,項背、腰尻、陰股、膝髀痛,臍反出,肌肉痿,下腫,便膿血,小腹脹痛,欲小便不得,臟毒筋寒,腳氣,久痔,脫肛。

立冬十月節,運主陽明五氣。月令水始冰,地始凍,雉入水為蜃,時配足厥陰肝風木。

行功

每日醜寅時,正坐,抝頸左右顧,兩手左右托,各三五度,吐納,叩齒,咽液。

治病

胸脅積滯,虛勞邪毒,腰痛不可俯仰,嗌乾,面塵脫色,胸滿,嘔逆,飧泄,頭痛,耳無聞,頰腫,肝逆面青,目赤腫痛,兩脅下痛引小腹,四肢滿悶,眩冒,目腫痛。

小雪十月中,運主太陽終氣。月令虹藏不見,天升地降,閉塞成冬。時配足厥陰肝風木。

行功

每日醜寅時,正坐,一手按膝,一手挽肘,左右爭力,各三五度,吐納,叩齒,咽液。

治病

腕肘風濕熱毒,婦人小腹腫,丈夫㿉疝、狐疝,遺溺,閉,癃血,幸腫,睪疝,足逆寒,胻善瘛,節時腫,轉筋陰縮,兩筋攣,洞泄,血在脅下,喘,善恐,胸中喘,五淋。

大雪十一月節,運主太陽終氣。月令鵙鳥不鳴,虎始交,荔挺出。時配足少陰腎君火。

行功

每日子丑時,起身仰膝,兩手左右托,兩足左右踏,各五七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腳膝風濕毒氣,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腫,煩心,心痛,黃疸,腸澼,陰下濕,飢不欲食,面如漆,咳唾有血,渴喘,目無所見,心懸如飢,多恐,常若人捕等病。

白話文:

太清二十四氣水火聚散圖序

秋分(八月):

每日丑寅時(約凌晨1-3點),端坐,雙手按膝,頭左右轉動三到五次,叩齒、吐納、咽津液。

治療:風氣滯留在腰背經絡,感到寒冷、發抖、經常伸懶腰打哈欠,或怕見人及火,聽到木頭聲就驚恐發狂,瘧疾、出汗、鼻衄(鼻出血)、口歪、嘴唇腫脹、頸腫、喉嚨阻塞說不出話、臉色發黑、嘔吐、打哈欠、狂躁、想爬高唱歌、脫衣狂奔等症狀。

此節氣陽明五氣當令,雷聲收斂,昆蟲入穴,水開始乾涸,對應足陽明胃經(燥金)。

寒露(九月初):

每日丑寅時,盤腿而坐,雙手掩耳,身體左右旋轉三到五次,叩齒、吐納、咽津液。

治療:風濕積聚在脅肋、腰股部位,腹部膨大水腫、膝蓋腫痛、胸部和乳房脹痛並牽涉到股部,伏兔穴、腓外臁、足跗等部位疼痛,尿失禁、放屁聲音洪亮,腹部脹滿、大腿不能轉動、膕(膝窩)部像打結一樣、腨(大腿內側)部像撕裂一樣、飯後易餓、胃寒、喘息胸悶、勞損、厥逆(肢體厥冷)、胃反酸、瘧疾、水蠱(水腫)、氣痞等症狀。

此節氣陽明五氣當令,大雁南飛,雀入水變蛤蟆,菊花盛開,對應足太陽膀胱經(寒水)。

霜降(九月中):

每日丑寅時,端坐,雙臂向上舉起,身體向上躍動三到五次,叩齒、吐納、咽津液。

治療:各種風寒濕邪引起的疾病,脅肋腋下經絡疼痛,頭痛劇烈、眼睛像要脫落一樣、脖子像被拉扯一樣、脊椎疼痛腰部彎曲、痔瘡、瘧疾、狂躁、癩瘡疼痛、頭兩側疼痛、頭頂疼痛、眼睛黃濁流淚、鼻出血、霍亂等疾病。

此節氣陽明五氣當令,豺狼祭祀獵物,草木枯黃,昆蟲潛伏,對應足太陽膀胱經(寒水)。

立冬(十月初):

每日丑寅時,端坐,雙手抓住雙腳,利用膝蓋的力量,伸展後再收縮,五到七次,叩齒、吐納、咽津液。

治療:風濕痹症入侵腰部,腳大腿不能彎曲,膝窩疼痛、大腿內側疼痛,頸背、腰骶、陰部、膝蓋、大腿疼痛,肚臍突出、肌肉萎縮、下肢腫脹、排膿血便,小腹部疼痛,想小便卻排不出,臟腑毒素、筋脈寒冷,腳氣、久治不愈的痔瘡、脫肛。

此節氣陽明五氣當令,水開始結冰,地開始凍結,雉入水變蜃,對應足厥陰肝經(風木)。

小雪(十月中):

每日丑寅時,端坐,頸部左右轉動,雙手左右托舉,各三到五次,吐納、叩齒、咽津液。

治療:胸脅部積滯,虛勞邪毒,腰痛不能彎腰,咽喉乾燥,面容憔悴,胸悶,嘔吐,食慾不振或腹瀉,頭痛,耳聾,面頰腫脹,肝氣逆盛導致面色青綠,眼睛紅腫疼痛,兩脅下疼痛牽涉到小腹部,四肢沉重,頭暈,眼睛腫痛。

此節氣太陽終氣當令,彩虹消失,天氣上升地氣下降,萬物閉塞進入冬季,對應足厥陰肝經(風木)。

大雪(十一月初):

每日丑寅時,端坐,一手按膝,一手拉肘,左右用力拉扯,各三到五次,吐納、叩齒、咽津液。

治療:腕肘風濕熱毒,婦女小腹腫脹,男性疝氣、狐疝,尿失禁,閉經,血瘀,陰囊腫脹,睪丸疝氣,足部逆寒,容易抽搐,關節腫痛,轉筋,肌肉攣縮,洩瀉,脅下有血塊,喘息,容易害怕,胸部喘息,五淋(小便異常)。

此節氣太陽終氣當令,鵙鳥不鳴,老虎開始交配,荔枝抽芽,對應足少陰腎經(君火)。

冬至(十一月中):

每日子丑時(約凌晨11點-1點),起身,雙膝向上抬起,雙手左右托舉,雙腳左右踏地,各五到七次,叩齒、吐納、咽津液。

治療:腳膝風濕毒氣,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上氣,咽喉乾燥腫脹,煩躁不安,心痛,黃疸,腸鳴,下體潮濕,飢餓卻不想吃東西,面色像漆一樣黑,咳嗽吐血,口渴喘息,視力模糊,心慌像餓了一樣,多疑恐懼,感覺好像有人追趕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