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峰居士

《保生心鑑》~ 附活人心法序

回本書目錄

附活人心法序

1. 附活人心法序

昔在太昊之先,軒岐未曾有,太乙氏之王天下也。調泰鴻之氣,薄滋味,寡嗜欲,而修長生久視之道,其修養之法已有矣。有巢氏搏生咀華,以和氣血,藥餌之說已有矣。陰康氏時,水瀆陰凝,民疾重墜,乃制舞以疏氣血,導引之術已有矣,故人無夭傷。太樸既散,民多疾厄,厥後軒轅氏作,岐伯氏出,而有醫藥之方行焉。

故至人治於未病之先,醫家治於已病之後者,曰藥餌,曰砭焫。雖治之法有二,而病之源則一,未必不由因心而生也。老子曰:心為神主,動靜從心。心為禍本,心為宗道,靜則心君泰然,百脈寧謐;動則血氣昏亂,百病相攻。是以性靜則情逸,心動則神疲;守真則志滿,逐物則意移。

白話文:

在太昊氏之前,軒轅氏和岐伯氏尚未出現,天下由太乙氏統治。當時的人們調節天地之氣,飲食清淡,慾望寡淡,修煉長生久視之道,養生之法已初具雛形。到了有巢氏時代,人們以生食果實,用以調和氣血,藥餌之說開始出現。陰康氏時期,水氣凝結,民疾沉重,於是創製舞蹈以疏通氣血,導引之術也應運而生,所以人們沒有夭折。太樸氏之後,百姓多有疾病,軒轅氏出現,岐伯氏也隨之而出,醫藥之法開始盛行。

因此,聖人治病於未病之前,醫家治病於已病之後,用藥餌、針灸等方法。雖然治療的方法有兩種,但病的根源卻只有一種,都源於心生。老子說:「心為神之主,動靜皆由心而起。心為禍之本,心為宗道。心靜則心神安寧,百脈和順;心動則血氣混亂,百病相攻。因此,性情平和則心情舒暢,心神動盪則精神疲憊;守住真性則志向堅定,追求外物則意志迷失。」

意移則神馳,神馳則氣散;氣散則病生,病生則殞矣!雖常俗之語,最合於道妙,今述其二家之說,自成一家新話,編為上下二卷,目之曰《活人心》。謂常存救人之心,欲一人之生,同歸於壽域也,豈小補哉。然世之醫書,各家新編者,何暇千本,紛然聚具,徒多無補。但此書方雖不多,皆能奪命於懸絕,雖司命莫之神也。

凡為醫者,而能察其受病之源而用之,止此一書,醫道足矣。人能行其修養之術而用之,止此一書,仙道成矣,何況不壽乎?士之於世不缺焉。

前南極沖虛妙道真君臞仙書

白話文:

活人心 序

意念一轉移,精神便會隨之飄蕩,精神飄蕩,氣息就會散失;氣息散失,疾病就會產生,疾病產生,生命就會消亡!這雖然是常人所說的話,卻最符合道家奧妙。我如今將兩家之說匯集,自成一家新說,編為上下兩卷,並命名為《活人心》。意在常存救人之心,希望一人得救,同歸於長壽之域,豈不是小補嗎?

然而世上的醫書,各家新編者,何止千本?紛紛聚在一起,徒然多而無益。但此書雖然方劑不多,卻都能在危急之際奪回性命,即使是掌管生死的司命之神也無能為力。

凡是行醫之人,只要能洞察病人受病的根源,並加以運用,單憑此書,醫道便已足夠。一個人只要能修煉自身,並加以運用,單憑此書,便可成就仙道,何況只是求得長壽呢?大丈夫在世,不應缺少這些。

前南極沖虛妙道真君 臞仙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