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心鑑》~ 太清二十四氣水火聚散圖序 (1)
太清二十四氣水火聚散圖序 (1)
1. 太清二十四氣水火聚散圖序
太清三箔,章章林林,惟主導引,不言藥石,豈其以謂山澤之癯,形骸土木而云笈,有耶?非然也。藥有真偽,性有反誤,疾縱去而毒尚留,或棄寒暑之變,或因飲食之反而生他疾,至於殺身者有之。是以仙道不取藥石,而貴導引。導引之上,行其無病。導引之中,行其未病。
導引之下,行其已病。何謂也?二十四邪方襲膚,方滯經絡,按摩以行之,注閉以攻之。咽納以平之,不至於侵其榮衛,而蝕其臟腑也。修身養命者,於是乎取之。
立春正月節,運主厥陰初氣。月令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時配手少陽三焦相火。
坐功
宜每日子丑時,疊手按脛,轉身拗頸,左右聳引,各三五度,叩齒,吐納,漱咽。
治病
風氣積滯,頸項痛,耳後肩臑痛,背痛,肘臂諸痛。
雨水正月中,運主厥陰初氣。月令獺祭魚,鴻雁北,草木萌動。時配手少陽三焦相火。
坐功
每日子丑時,疊手按脛,拗頸轉身,左右偏引,各三五度,叩齒,吐納,漱咽。
治病
三焦經絡留滯邪毒,嗌乾及腫噦,喉痹,耳聾,汗出,目銳眥痛諸疾。
驚蟄二月節,運主厥陰初氣,月令桃始華,鶬鶊鳴,鷹化為鳩。時配手陽明大腸燥金。
坐功
每日醜寅時,握固轉頸,及肘後向頓掣,日五六度,叩齒六六,吐納,漱咽三三。
治病
腰膂脾胃蘊積邪毒,目黃,口乾,鼽衄,喉痹,面腫,暴啞,頭風,牙宣,目暗羞明,鼻不聞臭,疳牙,疙瘡。
春分二月中,運主少陰二氣。月令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時配手陽明大腸燥金。
行功
每日醜寅時,伸手回頭,左右挽引,各六七度,叩齒六六,吐納,漱咽三三。
治病
胸臆肩背經絡虛勞邪毒,齒痛,頭腫,寒粟,熱腫,耳聾耳鳴,耳後、肩臑、肘臂、外背痛,氣滿,皮膚殼殼然堅而不痛,或痰氣,皮膚瘙癢。
清明三月節,運主少陰二氣。月令桐始華,田鼠化為鴽,虹始見。時配手太陽小腸寒水。
行功
每日醜寅時,正坐換手左右,如引硬弓,各七八度,叩齒,納清吐濁,咽液各三。
治病
腰腎腸胃虛邪積滯,耳前熱,苦寒,耳聾,嗌痛,頸痛不可回顧,肩拔臑折,腰軟,肘臂諸痛。
穀雨三月中,運主少陰二氣。月令萍始生,鳴鳩拂其羽,戴勝降於桑。時配手太陽小腸寒水。
行功
每日醜寅時,平坐換手,左右舉托,移臂左右掩乳,各五七度,叩齒,吐納,咽漱。
治病
脾胃結瘕,瘀血目黃,鼻鼽,頰腫,頷腫,肘臂外後臁腫痛,臀外痛,掌中熱。
立夏四月節,運主少陰二氣。月令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時配手厥陰心包絡風木。
坐功
每日寅卯時,閉息瞑目,反換兩手,抑挈兩膝,各五七度,叩齒,吐納,咽液。
白話文:
太清二十四氣水火聚散圖序
太清經書篇章繁多,皆以導引為主,不談藥物,難道是因為認為山野之人體質虛弱,形體如同泥土木石,所以不值得用藥嗎?當然不是。藥物有真假,藥性也可能產生相反的錯誤效果,疾病雖然好了,但毒性可能殘留,或者因為忽視寒暑變化,或者因為飲食不節而產生其他疾病,甚至危及性命的情況都存在。所以仙道不採用藥物,而重視導引。
導引的最高境界,是讓人無病;中等境界,是讓人未病先防;最低境界,是治療已發生的疾病。這是什麼意思呢?二十四種邪氣侵襲肌膚,停滯經絡,我們便用按摩來疏通,用按壓來攻破邪氣,用吞咽來使之平復,不讓邪氣侵犯榮衛,損傷臟腑。修身養命的方法,就在於此。
立春(正月初一):運主厥陰初氣。此時東風解凍,蟄伏的蟲子開始活動,魚兒浮出冰面。此時應配合手少陽三焦經(相火)。
坐功:每天子時和丑時,雙手疊放按壓小腿,轉動身體扭動頸部,左右聳肩伸展,各做三到五次,叩齒、吐納、漱口咽下唾液。
治病:風邪積聚引起的頸項疼痛、耳後肩部疼痛、背痛、肘臂等部位的疼痛。
雨水(正月中旬):運主厥陰初氣。此時水獺捕魚,大雁北飛,草木開始萌芽。此時應配合手少陽三焦經(相火)。
坐功:每天子時和丑時,雙手疊放按壓小腿,扭動頸部轉動身體,左右側身伸展,各做三到五次,叩齒、吐納、漱口咽下唾液。
治病:三焦經絡留滯邪毒引起的咽喉乾燥腫痛、呃逆、喉痺、耳聾、出汗、眼角疼痛等疾病。
驚蟄(二月初一):運主厥陰初氣。此時桃花盛開,鶬鶊(一種鳥)鳴叫,鷹變成了鳩。此時應配合手陽明大腸經(燥金)。
坐功:每天丑時和寅時,握拳轉動頸部,以及肘部向後頓挫牽拉,每天做五到六次,叩齒三十六下,吐納,漱口咽下唾液三次。
治病:腰部、脾胃積聚邪毒引起的黃疸、口乾、鼻出血、喉痺、面腫、聲音嘶啞、頭痛、牙痛、眼睛昏花怕光、嗅覺喪失、疳積、瘡瘍等疾病。
春分(二月中旬):運主少陰二氣。此時燕子歸來,打雷,開始閃電。此時應配合手陽明大腸經(燥金)。
行功:每天丑時和寅時,伸展手臂回頭,左右旋轉牽拉,各做六到七次,叩齒三十六下,吐納,漱口咽下唾液三次。
治病:胸部、肩背經絡虛勞邪毒引起的牙痛、頭腫、起雞皮疙瘩、熱腫、耳聾耳鳴、耳後、肩部、肘臂、背部疼痛、氣脹、皮膚堅硬但無痛感,或痰多、皮膚瘙癢等疾病。
清明(三月初一):運主少陰二氣。此時梧桐開花,田鼠變成鴽(一種鳥),出現彩虹。此時應配合手太陽小腸經(寒水)。
行功:每天丑時和寅時,端坐,交換雙手,如同拉硬弓一般左右牽拉,各做七到八次,叩齒,吸入清氣呼出濁氣,咽下唾液三次。
治病:腰腎、腸胃虛弱邪氣積聚引起的耳前發熱、口苦怕冷、耳聾、咽喉疼痛、頸部疼痛不能回頭、肩胛骨疼痛、腰軟、肘臂等部位疼痛。
穀雨(三月中旬):運主少陰二氣。此時浮萍開始生長,斑鳩抖動翅膀,戴勝鳥降落在桑樹上。此時應配合手太陽小腸經(寒水)。
行功:每天丑時和寅時,端坐,交換雙手,左右舉起托起,移動手臂左右掩蓋乳房,各做五到七次,叩齒,吐納,漱口咽下唾液。
治病:脾胃結塊、瘀血引起的黃疸、鼻塞、面頰腫脹、下頜腫脹、肘臂外側小腿腫痛、臀部外側疼痛、手掌發熱等疾病。
立夏(四月初一):運主少陰二氣。此時螻蛄鳴叫,蚯蚓出土,王瓜生長。此時應配合手厥陰心包絡經(風木)。
坐功:每天寅時和卯時,閉氣閉眼,交換雙手,按壓和抬起雙膝,各做五到七次,叩齒,吐納,咽下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