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丹書》~ 新鐫萬壽丹書臟腑篇 (1)
新鐫萬壽丹書臟腑篇 (1)
1. 臟腑論
古之聖人,若見垣,若內照,神靈莫測,不爽絲毫,豈真有異人之目,可以洞徹皮毛,映見臟腑哉!亦惟是望外以知內耳。黃帝藏象諸篇,揭臟腑以開來,無殊對鑑,而學者未別未彰,往往託言,微於脈理,而昧顯察於當機,尚得謂之識者乎。《經》曰:皮有分部,脈有經紀,筋有結絡,骨有度量。
白話文:
古代聖人不一樣,他們觀察細微,深入內在,神通廣大、深不可測,沒有絲毫差錯。難道他們真的有能夠洞穿皮膚、看見臟腑的特殊眼睛嗎?其實,這也是從外在觀察,推測內在的緣故。黃帝的《藏象》等篇章,揭示了臟腑的奧祕,就像對著鏡子一樣清晰,但學者們卻不能分辨清楚,總是藉口說脈絡細微,忽略了直接觀察明顯的病症。這樣的人,還能稱得上是明理之人嗎?《素問》中說:皮膚有不同的區域,脈絡有不同的走向,筋膜有相互連接,骨骼有特定的尺寸。
別其分部,左右上下,陰陽所在,表裡虛實,可得可見。又曰:治之要極,無失色脈,用之不忒,治之大則,彼望齊侯之色者,望此而已矣。後世遂豔傳其奇,以為絕世,抑熟知顯而可徵,有如是乎?苟未辨臟腑之故而第曰指下能得之,則心色合脈之說,其謂之何?故云:不誦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良有以也。圖說數則,搜掇成篇,王啟玄所謂「將升岱嶽,非徑奚為?欲詣扶桑,無舟莫適」。
此蓋師其意云。
手少陰心經(丁火)
白話文:
瞭解身體各部位的分佈,包括左右上下,以及陰陽所在,表裡虛實,都可以獲得清晰的認識。另外,治病最重要的原則是,不要錯失面色和脈象,只要運用得當不偏離,那麼治療的效果就會很大。那些仰望齊侯面色的人,所期望的也僅止於此罷了。
後世的人們傳頌他的神奇醫術,以為他高人一等,殊不知顯著可徵的證據,果真如此嗎?如果沒有辨別臟腑的緣故,而只是說在指尖就能診斷,那麼面色和脈象結合起來的理論又作何解釋呢?所以說,不熟讀十二經絡,貿然動手就會出錯,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些圖說只是零星的片段,湊合起來成篇,就像王啟玄所說的:「要登上泰山,不用路徑怎麼行?想前往扶桑,沒有船怎麼能到?」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心以膻中為腑,此小腸為表裡。
白話文:
心臟是身體的主宰,各種精神活動都源於心臟。心是生命的根基,也是精神變化的來源。它是陽氣中的太陽,與夏季相通。當心神清明,身體就會安適,以此養生就能延年益壽;若心神不明,全身十二條經脈就會受損,導致氣血不通,身體受到嚴重傷害,以此養生就會帶來災禍。膻中是心的腑臟,小腸是心的表裡。
其母肝木,其子脾土,其克肺金,其賊腎水,其象火,其藏神,其旺夏,其絕冬,其色赤,其位南,其卦離,其惡熱,其性禮,其音徵,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華面,其候舌,其充血,其液汗,其聲哭,其氣呼,其不足則憂,其有餘則笑不休,其平脈洪,其賊脈沉,其死壬癸日,其畜羊,其谷黍,上為熒或星。
白話文:
母屬肝木,子屬脾土,相剋金肺,相賊腎水,五行屬火,藏神魂,旺於夏季,絕於冬季,顏色赤紅,方位南方,八卦屬離,惡熱,性禮,聲音屬徵,數字為七,味道苦,氣味焦臭,華表為面部,候證在舌,血量充足,體液為汗,聲音啼哭,氣息呼出,不足則憂鬱,有餘則笑個不停,正常脈象洪大,相賊脈象沉細,死於壬癸日,屬畜為羊,屬穀為黍,天象對應熒惑星或星宿。
其見症也,消渴,兩腎內痛,後廉腰背痛,浸淫,善笑,善驚,善忘,上咳吐,下氣泄,眩僕身熱,腹痛而悲。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色澤去,故面黑如黧,此血先死。心絕一日死,心至懸絕九日死。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赤如雞冠者生,赤如衃血者死。
白話文:
症狀表現如下:口渴,兩腎疼痛,後背疼痛,逐漸加重,愛笑,容易受驚嚇,健忘,往上咳吐,往下腹瀉,頭暈倒下,身體發熱,腹部疼痛並悲傷。
手少陰經氣衰竭,則脈絡不通,脈絡不通,則血液不流通,血液不流通,則面色消失,所以臉色發黑,這是氣血已死的表現。
心氣衰竭一日則死亡,心氣完全停止九日則死亡。
臉色紅潤如帛裹著硃砂,不應該是赭紅色,臉色像雞冠一樣紅的則能活,臉色像嘔出的血一樣紅的則會死。
憂愁思慮則傷心,實則夢憂驚恐怖,虛則夢煙火焰明。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酸勝苦。苦走血,血病母多食苦。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以咸補之,以甘瀉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犬肉、麻仁、李、韭皆酸。手少陰心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
白話文:
憂愁思考會損傷心神,實熱體質的人會夢見憂傷驚恐的場景,虛寒體質的人會夢見煙霧火焰明亮的事物。過度喜悅會損傷心臟,恐懼的情緒會壓制喜悅,熱氣會損傷氣血,寒氣會壓制熱氣,苦味會損傷氣血,酸味會壓制苦味。苦味能行血,患有血證的母親多食用苦味食物。多食鹹味食物會導致脈絡凝結而變色。想要心臟柔軟,急食鹹味食物可以軟化心臟,以鹹味滋補,以甘味瀉熱。心臟苦緩,急食酸味食物可以收斂,狗肉、麻仁、李子、韭菜都屬於酸味食物。手少陰心經,起始於心臟,外出屬於心繫,下膈絡於小腸。
其支者從心系挾□系目。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廉,循臂內後廉,抵掌後兌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多血少氣,午時氣血注此。
東垣報使引經,獨活,細辛
心臟之圖
白話文:
它的一支從心臟分出,挾持肋骨與眼睛相連。它的一支又從心臟分出,向上到達肺部,從腋下穿出,向下沿著手臂內側後緣,經過心主經之後,向下進入肘部內側,沿著手臂內側後緣,到達手掌後的三角骨,進入手掌內側後緣,沿著小指內側到達小指尖。
這個經絡主血、氣較少,正午時分,氣血會集中流注於此。
心形如未敷蓮花,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附脊第五椎。(爾雅曰:心纖也,靈纖細微,無物不貫。卮言曰:深也,深居高拱相火,代之行事也)(見圖59)
心虛
忌升散、苦寒、辛燥、破氣。
白話文:
心臟的形狀像未盛開的蓮花,重十二兩,裡面有七個孔洞、三根毛髮,盛放著精華。心臟連接著脊椎的第五節椎骨。(《爾雅》說:心臟是細密的,它的細微纖巧無所不通。《卮言》說:心臟的位置很深,它藏在相火之上,代替相火活動。)(見圖59)
升麻,柴胡,細辛,川芎,防風(以上升散),山梔,黃連,黃芩,香茗(以上苦寒),乾薑,吳萸,生薑,薑黃,半夏,南星(以上辛燥),青皮,枳實,枳殼,厚朴,檳榔,牽牛(以上破氣)
宜補血、酸斂,佐以鹹寒。
白話文:
上行發散類
- 升麻
- 柴胡
- 細辛
- 川芎
- 防風
苦寒瀉火類
- 山梔
- 黃連
- 黃芩
- 香茗
辛燥溫陽類
- 乾薑
- 吳萸
- 生薑
- 薑黃
- 半夏
- 南星
破氣通暢類
- 青皮
- 枳實
- 枳殼
- 厚朴
- 檳榔
- 牽牛
生地黃,龍眼肉,五味子,上人參,白茯苓,金石斛,酸棗仁,石菖蒲,柏子仁,丹參,白茯神,遠志肉,大甘草,丹砂,炒鹽
心實(即實火實熱,讝語、舌破、煩燥、自哭、發狂)
忌補斂、升、熱、溫燥。
白話文:
生地黃:滋陰補血 龍眼肉:補氣益血 五味子:滋補強壯 上黨人參:補氣健脾 白茯苓:利水滲濕 金石斛:滋陰清熱 酸棗仁:安神助眠 石菖蒲:醒腦開竅 柏子仁:養心安神 丹參:活血化瘀 白茯神:補養心神 遠志肉:健腦,益智 大甘草:補氣和中 丹砂:清心安神 炒鹽:消炎殺菌
人參,黃耆,人胞,鹿茸,肉桂,五味(以上補斂),升麻,柴胡(以上升),天雄,附子,蘆巴,桂枝,麻黃,仙茅,硫黃,胡椒,乾薑,吳萸,川椒,燒酒,大蒜(以上熱),半夏,南星,白朮,蒼朮,防風,藁本,細辛,蓽撥,草豆蔻,肉豆蔻,白豆蔻(以上溫燥)
宜降火清熱,苦寒以折之,辛寒以散之,甘寒以緩之,鹹寒以潤之。
白話文:
補斂藥:
- 人參
- 黃耆
- 人胞
- 鹿茸
- 肉桂
- 五味
升陽藥:
- 升麻
- 柴胡
熱藥:
- 天雄
- 附子
- 蘆巴
- 桂枝
- 麻黃
- 仙茅
- 硫黃
- 胡椒
- 乾薑
- 吳萸
- 川椒
- 燒酒
- 大蒜
溫燥藥:
- 半夏
- 南星
- 白朮
- 蒼朮
- 防風
- 藁本
- 細辛
- 蓽撥
- 草豆蔻
- 肉豆蔻
- 白豆蔻
川黃連,真犀角,白石膏,真丹砂,牡丹皮,澄滑石,生甘草,麥門冬,竹葉,童便
白話文:
川黃連: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真犀角:犀牛角的粉末,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 白石膏:一種礦物藥材,具有清熱降火、生津止渴的功效。 真丹砂:一種礦物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 牡丹皮:牡丹根皮,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 澄滑石:一種礦物藥材,具有清熱利水、斂汗止瀉的功效。 生甘草:甘草的根,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的功效。 麥門冬:一種中藥材,具有補陰潤肺、清熱生津的功效。 竹葉:竹子的葉子,具有清熱解渴、利尿通便的功效。 童便:小孩子的尿液,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便結燥加芒硝、大黃。發狂亦如之。
手太陰肺經(辛金)
白話文:
如果便祕且乾燥,可以加入芒硝和大黃。如果是發狂的情況,也可以這樣做。
手太陰肺經(辛金)
肺者,相傳之官,泊節出焉。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為陽中之太陽,通於秋氣。肺配胸中,與大腸為表裡。其母脾土,其子腎水,其克肝木,其賊心火,其象金,其藏魄,其旺秋,其絕夏,其色白,其位西,其卦乾,其惡寒,其性義,其音商,其數九,其味辛,其臭腥,其華毛,其候鼻,其充皮,其液涕,其聲哭,其氣咽,其不足則太息,其有餘則喘嗽,其平脈浮短,其賊脈洪,其死丙丁日,其畜馬,其谷稻,上為太白星。
白話文:
肺臟是主管呼吸的器官,汗液從這裡排出。肺是氣體的根源,魂魄寄居的地方。它是陽中之陽,與秋季相通。肺位於胸腔內,與大腸表裡相合。肺的母臟是脾,子臟是腎,肺可以剋制肝,肺受心火影響,它的五行屬金,藏有魂魄,旺盛於秋季,衰弱於夏季,顏色為白色,方位在西,卦象為乾,畏寒,性格剛強,音調為商,數位為九,味道辛辣,氣味腥,外形毛茸茸,與鼻子相應,充實於皮膚,體液為涕,聲音為哭泣,氣息從喉嚨發出,肺臟虛弱時會嘆息,過盛時會喘咳,正常的脈象浮而短,受損時脈象洪大,死於丙丁日,飼養的動物是馬,吃的糧食是稻穀,天上的對應星體是太白星。
其見症也,善嚏,悲愁,欲哭,灑浙寒熱,缺盆中痛,腹痛,肩背痛,臍右少腹脹痛,小便數,溏泄,皮膚痛,及麻木喘少氣,頰上氣見。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津液去,則皮節傷,皮節傷,則皮枯毛折,毛折者,則毛先死。肺絕三日死,肺至懸絕,十二日死。
白話文:
觀察症狀時,患者經常打噴嚏、悲傷憂愁、想哭、時而發寒時而發熱、缺盆(恥骨上方)疼痛、腹痛、肩背疼痛、臍右和小腹疼痛、小便頻繁、大便稀溏、皮膚疼痛或麻木、氣喘、氣色出現在臉頰上。手太陰肺經氣絕,則皮膚毛髮乾枯焦黑;皮膚毛髮乾枯焦黑,則津液消耗;津液消耗,則皮肉筋骨受損;皮肉筋骨受損,則皮膚乾枯、毛髮脫落;毛髮脫落,則毛髮先死。肺氣耗盡,三天後死亡;肺氣完全耗盡,十二天後死亡。
白欲如白壁之澤不欲如堊。白如承膏者生,白如枯骨者死。形寒飲冷則傷肺,實則夢兵戈競擾,虛則夢田野平原。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辛走氣,氣病母多食辛。多食苦,則皮膚槁而毛拔。肺欲收,急食酸以服之。以酸補之,以辛瀉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白話文:
膚色白嫩如白牆,但不要像白粉那麼白。白裡透紅表示身體健康,白得像枯骨一樣表示身體虛弱。
形體受寒,飲用冰冷的東西會傷害肺。肺實,則會夢到戰鬥場景;肺虛,則會夢到平坦的田野。
憂傷會損害肺,喜悅能勝過憂傷。發熱會傷及皮膚。寒冷能勝過發熱。辛味能傷及皮膚。苦味能勝過辛味,辛味能疏散氣,氣虛的人不宜多食辛味。多食苦味,則皮膚乾枯,毛髮脫落。
肺喜收斂,緊急情況下可用酸味食物來治療。可用酸味來滋補肺,用辛味來通瀉肺。肺氣鬱結,逆行向上,應緊急食用苦味食物來疏泄。
小麥、羊肉、杏、薤皆苦。手太脈,肺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遠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際,循魚際出大指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多氣少血,寅時氣血注此。
白話文:
※小麥、羊肉、杏仁、蔥白(薤)都有苦味。
※手太陰肺經的脈絡,源自於中焦,向下連結大腸,遠遠地經過胃口。
※上膈膜屬於肺臟的範圍,氣脈從肺部系統橫向延伸到腋下,沿着少陰心主經脈的前方運行。
※然後沿着手臂內側骨頭的下緣進入寸口穴,向上經過魚際穴,沿着魚際穴繼續運行到拇指尖。
※它的支脈從手腕後方,直接伸出到中指內側緣,再從中指尖端出來。
※(肺經)氣多血少,寅時(凌晨三點到五點)氣血會灌注到這條經脈。
東垣報使引經,白芷,升麻,蔥白
肺臟之圖(見圖60)
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附脊第三椎。
卮言曰:肺者,茷也。茷然居乎上,為五臟之華蓋。《醫旨緒餘》曰:肺者,勃也。言其氣勃鬱也)。
肺虛
忌補氣、升散、辛燥、溫熱。
白話文:
肺部的圖示(參見圖60)
肺的重量是三斤三兩,有六葉兩耳,總共有八葉附著在脊椎的第三節。
有人說:肺就像是草木的葉子。它位於上方,像是五臟中的華蓋。另有書提到:肺的功能強勁。這是說它的氣非常旺盛。
肺虛
應該避免使用補氣、升散、辛燥、溫熱的藥物或方法。
人參,黃耆(以上補氣),麻黃,紫蘇,前胡,柴胡,升麻(以上升散),半夏,南星,白朮,蒼朮(以上辛燥),官桂,附子,天雄,胡椒,蒜,姜(以上溫熱)
宜清熱、降氣、酸斂、潤燥。
白話文:
**人參,黃耆:**補氣
**麻黃,紫蘇,前胡,柴胡,升麻:**發散
**半夏,南星,白朮,蒼朮:**燥熱
**官桂,附子,天雄,胡椒,蒜,姜:**溫熱
天門冬,麥門冬,川貝母,新百合,川百部,桑白皮,家蘇子,枇杷葉,五味子,肥杏仁,五倍子,蜜,梨,柿
白話文:
天門冬: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麥門冬 :滋陰潤肺,清心除煩 川貝母 :滋陰化痰,止咳平喘 新百合 :潤肺化痰,清熱解毒 川百部 :祛痰止咳,平喘利咽 桑白皮 :清熱涼血,利咽止咳 家蘇子 :潤肺止咳,化痰平喘 枇杷葉 :止咳化痰,清熱潤肺 五味子 :斂肺澀腸,生津止渴 肥杏仁 :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五倍子 :止血固精,收斂止瀉 蜜 :潤肺止咳,養心安神 梨 :潤肺止咳,化痰清熱 柿 :潤肺止咳,化痰生津
肺虛無熱有寒者,宜服乾薑,五味子,胡桃肉,好人參,陳麻黃,肥杏仁,白前胡,廣陳皮,大半夏,紫菀,肉桂心,鍾乳粉,生薑
肺實
忌斂澀、補氣、升、燥、熱、酸、咸。
白話文:
肺氣虛弱、沒有發熱有寒氣的患者,適合服用以下中藥:
- 乾薑:溫肺化寒止咳
- 五味子:滋補肺氣,生津止咳
- 胡桃肉:補肺腎,強健筋骨
- 人參:大補元氣,益氣健脾
- 陳麻黃:宣肺平喘,祛風散寒
- 肥杏仁:潤肺止咳,滑腸通便
- 白前胡: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 廣陳皮:理氣化痰,燥濕健脾
- 大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紫菀:潤肺止咳,化痰平喘
- 肉桂心:溫補腎陽,益氣活血
- 鍾乳粉:滋陰潤肺,養陰止血
- 生薑:溫中散寒,解表止嘔
五味,烏梅,訶子,粟殼,白果(以上斂澀),人參,白朮,蒼朮,黃耆(以上補氣),升麻,柴胡(以上升),半夏,南星,烏藥,香附,防風,豬苓,澤瀉(以上燥),官桂,附子,天雄,乾薑,吳萸(以上熱),醋鹽(二味酸鹹)
宜降氣,潤、甘寒、苦寒(佐以辛散)。
白話文:
五味:
- 烏梅
- 訶子
- 粟殼
- 白果
上述藥材具有收斂作用
補氣藥材:
- 人參
- 白朮
- 蒼朮
- 黃耆
升氣藥材:
- 升麻
- 柴胡
燥濕藥材:
- 半夏
- 南星
- 烏藥
- 香附
- 防風
- 豬苓
- 澤瀉
溫熱藥材:
- 官桂
- 附子
- 天雄
- 乾薑
- 吳茱萸
酸鹹類藥材:
- 醋
- 鹽
柴蘇子,枇杷葉,桑白皮,栝蔞根,肥杏仁,香前胡,白前胡,鮮知母,車前子,白石膏,枯黃芩,川貝母,天門冬,桑黃
足厥陰肝經(乙木)
白話文:
柴胡:疏肝解鬱,退熱止痛 枇杷葉:清肺止咳,利尿通便 桑白皮:清熱利尿,祛風勝濕 栝樓根: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胖杏仁:潤肺止咳,通便潤腸 前胡:行氣止痛,消脹透疹 白前胡:清肺化痰,祛風止咳 生地黃: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車前子:利尿通淋,清熱明目 石膏:清熱瀉火,解毒止渴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川貝母:潤肺止咳,化痰平喘 天冬:養陰潤肺,清熱生津 桑黃:活血化瘀,清熱解毒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肝以膽為腑,其母腎水,其子心火,其克脾土,其賊肺金,其象木,其藏魂,其旺春,其絕秋,其色青,其位東,其卦巽,其惡風,其性仁,其音角,其數八,其味酸,其臭膻,其華瓜,其候目,其充筋,其液泣,其聲呼,其氣噓,其不足則悲,其有餘則怒,其平脈弦,其賊脈澀,其死庚辛日,其畜雞,其穀麥,上為歲星。
白話文:
肝臟是身體的將軍,謀劃策略來自於此。肝臟是精神的根本,是靈魂的住所。它屬於陽中的少陽,與春天的氣息相通。肝臟以膽為寄存器官,它的母親是腎水,它的兒子是心火。它剋制脾臟的土,剋制肺部的金,象徵著木,藏著靈魂。它在春季旺盛,在秋季滅絕,它的顏色是青色,方位在東方,卦象是巽卦。它厭惡風,性情仁慈,發出的聲音是角音,數字是八,味道是酸的,氣味是騷臭的,花朵是瓜花,與眼睛相應,充養筋脈,液體是眼淚,聲音是呼嘯,氣息是吹噓。肝臟不足的話會悲傷,有餘的話會憤怒。正常的肝脈是弦脈,受剋的肝脈是澀脈。肝臟死亡的時間是庚辛日。它喜愛雞這種動物,對應的穀物是小麥,在五臟中對應歲星。
其見症也,頭痛,脫色,善潔耳無聞,頰腫,肝逆,面青,目赤,腫痛,兩脅下痛,引小腹胸痛脅腫,婦人小腹腫,腰痛不可俯仰,四肢滿悶挺長,熱嘔逆,睪疝暴癢,足逆寒胻,善瘛,遺溺,淋溲,便難,痕狐疝癩,冒眩轉筋,陰縮筋攣,善恐,胸中喘,罵詈,血在脅下喘。足厥陰氣絕,則筋縮,引卯與舌卷。
白話文:
其症狀:頭痛、面色蒼白、耳鳴、臉頰腫脹、肝氣上逆、面青、眼睛紅腫疼痛、兩肋疼痛,連接到小腹和胸部疼痛、肋部腫脹,婦女小腹腫脹、腰痛,難以彎腰或仰頭,四肢沉重緊繃且腫脹,發熱嘔吐、睪丸疝氣突然發癢,雙腳發冷且腫脹、善於亂抓或顫抖、小便失禁、淋漓小便、排便困難、皮膚癢、疝氣癩病,頭暈抽筋、陰部收縮筋攣、容易害怕、胸中喘氣、罵人、脅下有血而喘息。如果足厥陰經的氣絕了,就會筋攣縮短,連接到卵巢和舌頭巻き曲。
筋者,聚於陰器,而絡於舌本,故脈不榮,即筋縮急,筋縮急,即引卯與舌,故舌卷卯縮,此筋先死。肝絕,八日死。肝至懸絕,十八日死。青欲如蒼壁之澤,不欲如藍。青如翠羽者生,青如草茲者死。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實則夢山林大樹,虛則夢細草苔蘚。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白話文:
筋脈聚集在生殖器,並連接在舌頭根部。如果脈氣不足,筋脈就會收縮。筋脈收縮,就會拉扯住嘴脣和舌頭,導致舌頭捲曲、嘴脣縮緊。這種筋先死的情況,是因為肝氣衰竭所致。如果肝氣完全斷絕,八天就會死亡。肝氣垂死掙扎,十八天後死亡。
嘴脣顏色青綠如古青瓷器的光澤最好,不宜如藍靛般深黑。嘴脣青綠如翠鳥羽毛的人會生還,青綠如野草般暗淡的人則會死亡。憤怒和怨恨會導致氣血逆流,向上衝而不向下行,從而損傷肝臟。
如果肝氣實熱,就會夢到山林和大樹;如果肝氣虛弱,就會夢到細草和苔蘚。憤怒會損傷肝臟,悲傷可以剋制憤怒;風邪會損傷筋脈,乾燥可以剋制風邪;酸味會損傷筋脈,辛味可以剋制酸味。
酸走筋,筋病母多食酸。多食辛,則筋攣急而爪枯。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以酸瀉之。肝苦,急食甘以緩之。粳米、牛肉、棗、梨皆甘。足厥陰肝之脈,起於大指聚毛之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三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入陰中,環陰器,抵少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頑顙,連目繫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則貫鬲,上注肺。
白話文:
酸性食物會流入筋膜經絡,過量食用酸性食物容易引起筋病。過量食用辛辣食物會導致筋脈攣急,指甲枯萎。肝氣容易鬱結,需要辛溫的食物來疏散。辛溫的食物可以補益肝氣,酸性食物可以瀉肝氣。肝臟屬苦,需要甘性食物來緩和。粳米、牛肉、棗子、梨子等都是甘性食物。
足厥陰肝經的經脈起於大拇指內側的毛發叢中,沿足背內側,距離內踝一寸,距足踝三寸處,與足太陰脾經交會,向上沿大腿內側,進入陰部,環繞生殖器官,到達小腹,連接胃部,屬肝,絡膽,向上貫穿橫膈,分佈於肋間,沿喉嚨後方,向上入耳後,與目系相連,向上出額與督脈會合於頭頂。肝經的分支從目系下行,環繞臉頰內側,到達脣內。另有分支從肝臟貫通膈肌,向上通達肺臟。
多血少氣,丑時氣血注此。
東垣報使引經,柴胡(本經),青皮(行下),川芎(行上)
肝臟這圖(見圖61)
肝重四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凡七葉附脊第九椎。
卮言曰:肝者干也,屬木,象木枝幹也。
肝虛
忌收斂、破氣、升散、苦寒、下。
白話文:
血多氣少,在凌晨一點到三點之間氣血會集中在此。
李東垣的使者引用經典,使用柴胡(來源於《神農本草經》)、青皮(用於下行)、川芎(用於上行)。
參考圖61中的肝臟圖。
肝臟的重量是四斤四兩,左邊有三葉,右邊有四葉,總共有七葉,附著在脊椎的第九節上。
有人說,肝的意思是幹,屬於木,就像樹木的枝幹一樣。
肝虛的時候,
要避免使用收斂、破氣、升散、苦寒、下瀉的藥物。
烏梅,五味,芍藥,醋,黃耆,白朮,蒼朮(以上收斂),青皮,枳實,枳殼,厚朴,檳榔,牽牛,蓬莪荗(以上破氣),升麻,柴胡(以上升散),黃芩,黃連,黃柏,山梔,膽草(以上苦寒),大黃,芒硝(以上下)
宜辛散、甘緩。
白話文:
收斂劑:
- 烏梅
- 芍藥
- 醋
- 黃耆
- 白朮
- 蒼朮
破氣劑:
- 青皮
- 枳實
- 枳殼
- 厚朴
- 檳榔
- 牽牛
- 蓬莪荗
升散劑:
- 升麻
- 柴胡
苦寒劑:
- 黃芩
- 黃連
- 黃柏
- 山梔
- 膽草
瀉下劑:
- 大黃
- 芒硝
大當歸,淮地黃,甘菊花,大甘草,胡麻仁,穀精草,決明子,白蒺藜,羊、牛、兔肝
因鬱而虛者宜。
白話文:
當歸、熟地黃、菊花、甘草、芝麻仁、谷精草、決明子、白蒺藜,以及羊肝、牛肝、兔肝,這些藥材適合因鬱結而導致虛弱的人服用。
北細辛,南木香,決明子,縮砂蜜,沉木香,大川芎,廣陳皮,香附米,生薑,牛、羊、兔肝
肝實
忌補氣、升、酸斂、辛熱、辛溫、燥。
白話文:
- **北細辛:**一種細小的植物,用於治療風寒濕痹。
- **南木香:**一種香料植物,用於治療腸胃脹氣、腹痛。
- **決明子:**一種豆類植物,用於治療便祕、清肝明目。
- **縮砂蜜:**一種蜂蜜,用於治療腹脹、嘔吐。
- **沉木香:**一種香料植物,用於治療心腹脹痛、下痢。
- **大川芎:**一種中藥,用於治療頭痛、活血化瘀。
- **廣陳皮:**一種柑橘類果皮,用於治療咳嗽、化痰。
- **香附米:**一種中藥,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
- **生薑:**一種辛辣植物,用於治療感冒、嘔吐。
- **牛、羊、兔肝:**動物的肝臟,用於治療貧血、營養不良。
黃耆,鹿茸,人胞,人參,白朮,蒼朮(以上補氣),升麻,防風(以上升),五味,烏梅,醋(以上酸斂),麻黃,硫黃,藁本,官桂,附子,天雄,燒酒,蒜,胡椒(以上辛熱),乾薑,生薑,當歸,細辛,桂枝(以上辛溫),半夏,南星,天麻(以上辛燥)
宜清熱、降氣、苦寒、辛寒、甘寒、酸寒。
白話文:
補氣藥:
- 黃耆
- 鹿茸
- 人胞
- 人參
- 白朮
- 蒼朮
升提藥:
- 升麻
- 防風
酸斂藥:
- 五味子
- 烏梅
- 醋
辛熱藥:
- 麻黃
- 硫黃
- 藁本
- 官桂
- 附子
- 天雄
- 燒酒
- 蒜
- 胡椒
辛溫藥:
- 乾薑
- 生薑
- 當歸
- 細辛
- 桂枝
辛燥藥:
- 半夏
- 南星
- 天麻
廣橘皮,花青皮,川黃連,龍膽草,北柴胡,白芍藥,枯黃芩,紫蘇子,生甘草,真青黛,甘菊花,胡黃連,車前草,生地黃,羚羊角
足太陰脾經(乙土)
白話文:
- 陳皮
- 青皮(陳皮中的青色部分)
- 黃連
- 龍膽草
- 柴胡
- 白芍
- 黃芩
- 紫蘇籽
- 甘草
- 青黛
- 菊花
- 胡黃連
- 車前草
- 熟地黃
- 羚羊角
脾者,倉凜之官,五味出焉。脾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脾以胃為腑,其母心火,其子肺金,其克腎水,其賊肝木,其象土,其藏意,其旺長夏,及四季之末,其絕春,其色黃,其位中央,其卦坤,其惡濕,其性信,其音宮,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其華在唇四白,其候口,其充肉,其液涎,其聲歌,其氣呵,其不足利少氣,其有餘脹演,其平脈緩,其賊脈弦,其死甲乙日,其畜牛,其谷稷,上為鎮星。其見症也,五泄注下五色,大小便不通,面黃,舌本強痛,口甘,食即吐,食不下咽。
白話文:
脾臟就像人體的糧倉,能夠運化五穀雜糧的精氣。它也是氣血運行的根本和倉庫。脾屬至陰,與土氣相通。脾臟與胃相表裡,心火是它的母臟,肺金是它的子臟,它剋制腎水,被肝木所克,對應五行中的土,收藏著人的意念。脾臟在夏季和四季末旺盛,在春季衰弱,對應的顏色是黃色,方位是中央,對應的卦象是坤卦。脾臟忌諱濕邪,性格誠信,對應的音調是宮音,數字是五,味道是甜味,氣味是芳香。脾臟的外現表現在嘴脣四周的四白穴,對應身體的部位是口腔,充實的部位是肉,津液是唾液,發出的聲音是歌唱,呼出的氣息是呵氣。脾臟虛弱時,症狀是消瘦氣短;脾臟過盛時,症狀是脹滿洩瀉;脾臟平和時,脈象緩和;受克時,脈象弦緊;在甲乙日容易死亡。與脾臟相應的動物是牛,相應的穀物是稷,對應天上的是鎮星。脾臟出現問題時,會出現五種顏色的腹瀉、大小便不通、面色發黃、舌根疼痛、口甜、進食後嘔吐、食物難以下嚥等症狀。
怠惰,嗜臥,搶心,善飢,善詠,不嗜食,不化食。尻陰膝臑胻足背痛,煩悶心下急痛,有動痛按之若牢,當臍痛,心下痞,腹脹腸鳴,飧泄不化,足不收行,善瘛,腳下痛,九竅不通,溏泄水下,後出餘氣則快。飲食中滿,食減善噫,形醉,皮膚潤而短氣肉痛,身體不能動搖,足胻腫若水。
白話文:
疲倦、嗜睡、心慌氣短、容易飢餓、善於唱歌,但不太願意進食,即使進食後也消化不良。肛門、陰部、膝蓋、小腿、大腿外側、足背疼痛,煩躁不安,心窩急痛,按壓時疼痛加劇,肚臍周圍痛,心窩堵塞,腹脹伴有腸鳴,腹瀉不消化,足部無法活動,容易抽搐,腳底疼痛,五官不通暢,腹瀉帶水,排氣後感到輕鬆。進食後腹脹,食量減少後容易打嗝,心神恍惚,皮膚濕潤,肌肉疼痛,身體僵硬無法活動,大腿外側腫脹如水。
足太陰氣絕,則脈不榮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脈不榮,則肌肉不滑澤,肌肉不潤澤,則肉滿,肉滿則唇反,唇反則肉先死。脾絕十二日死。脾至懸絕四日死。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黃如蟹腹者生,黃如枳實者死。飲食勞倦則傷脾,實則夢歡歌快樂,虛則夢飲食相爭。
白話文:
當脾胃氣虛衰竭時,脈絡就會失去了滋養口脣的作用。口脣是肌肉的基礎,而脈絡的滋養對肌肉的滑潤和水潤程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脈絡失去滋養,肌肉就會變得乾枯粗糙。肌肉失潤澤,就會導致肌肉堆積,肌肉堆積就會導致嘴脣外翻。嘴脣外翻是肌肉先死的徵兆。脾胃氣虛嚴重,12天內死亡。脾胃氣絕四天內死亡。
舌頭的顏色發黃,如果像羅網包裹著雄黃,就表示存活,而如果舌頭發黃如黃土,就表示死亡。舌頭發黃如螃蟹的腹部,則表示存活,而舌頭發黃如枳實,則表示死亡。飲食過度和過度勞累會損傷脾胃。脾胃充實,會夢到歡聲笑語和快樂,而脾胃虛弱,則會夢到食物爭奪。
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甘走肉,肉病母多食甘。多食酸則肉胝䐢而唇揭。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以甘補之,以苦瀉之。脾苦濕,急食鹹以燥之。大豆、豕肉、慄、藿皆咸。足太陰脾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竅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腨內,循胻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循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
白話文:
- 過度思考傷脾,憤怒勝過思考。
- 濕氣傷肌肉,風勝濕氣。
- 甜味傷肌肉,酸味勝過甜味。
- 甜味走入肌肉,肌肉疾病多是因為食用了過多甜味。
- 食用過多酸味會使肌肉堅硬收縮,並且導致嘴脣乾裂。
- 脾臟喜歡緩和舒暢,多吃甜味可以緩解脾臟。
- 用甜味滋補脾臟,用苦味瀉下脾臟。
- 脾臟怕濕氣,多吃鹹味可以乾燥。
- 大豆、豬肉、栗子、藿香都有鹹味。
- 足太陰脾經的經絡,從大拇指尖開始,沿著拇指內側的白色肉際,經過尺骨之後,向上經過內踝前緣的斜前方,沿著小腿骨後方交匯。
- 從厥陰經前出來,向上沿著膝蓋內側和股骨內緣進入腹部,屬於脾臟的絡脈系統。
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別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少血多氣,巳時氣血注此。
東垣報使引經,白芍,升麻
脾臟之圖(見圖62)
白話文:
胃部上方通過膈肌連接著咽喉並且連到舌頭,原本是分散在舌頭下方的,它的分支還會從胃部分出,向上穿過膈肌進入心臟。這個部位的特點是血液較少而氣較多,在上午九點到十一點之間氣血會流注到這裡。
脾臟的部分藥物引導經絡,使用白芍和升麻。
脾臟的圖示(見圖62)。
脾重二斤二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中梓曰:脾胃屬土,故俱從田字。田者土也,胃居正中,故田字居正中,脾屬於右,故田字亦偏右)
脾虛
忌下、降泄、大忌破氣、苦寒,復忌燥。
白話文:
脾臟重二斤二兩,扁寬三寸,長五寸,含有鬆散的脂肪半斤。
(中醫註解:脾和胃都屬於土行元素,因此兩者都使用「田」字。田代表土,胃在身體正中央,因此「田」字位於正中央,脾屬於右側,因此「田」字也偏右。)
大黃,山梔,知母,巴豆,牽牛,薑黃,芒硝,礞石,商陸,烏桕根皮(以上下),天冬,花粉,石膏,滑石,葶藶,瞿麥,生地(以上降泄),青皮,枳實,枳殼,厚朴,檳榔,三稜,蓬荗(以上破氣),黃芩,黃連,黃櫱,槐花(以上苦寒),半夏,南星,豬苓,澤瀉,木通(以上燥)
宜甘溫、甘辛。
白話文:
瀉下藥
- 大黃、山梔、知母、巴豆、牽牛、薑黃、芒硝、礞石、商陸、烏桕根皮
降泄藥
- 天冬、花粉、石膏、滑石、葶藶、瞿麥、生地
破氣藥
- 青皮、枳實、枳殼、厚朴、檳榔、三稜、蓬荗
苦寒藥
- 黃芩、黃連、黃櫱、槐花
燥濕藥
- 半夏、南星、豬苓、澤瀉、木通
好人參,大棗肉,酸棗仁,白芍藥,山薯蕷,炙甘草,蓮子肉,白茯苓,白扁豆,芡實肉
白話文:
- 上等的人參
- 大紅棗肉
- 酸棗仁
- 白芍藥
- 山藥
- 烤過的甘草
- 蓮子肉
- 白茯苓
- 白扁豆
- 芡實肉
佐以縮砂仁、橘紅、白豆蔻。
脾實(即濕熱邪)
忌濕潤、收澀、滯膩、熱、咸、甘。
白話文:
輔以砂仁、橘紅、白豆蔻。
脾實(即溼熱邪)
忌溼潤、收斂、滯膩、熱、鹹、甜。
當歸,蓯蓉,天冬,面糟,酒(以上濕潤),烏梅,五味,白果,肉蔻,粟殼,亞芙蓉,訶子(以上收澀),豬脂羊肉(以上滯膩),天雄,附子,乾薑,肉桂,吳萸,蓽撥,胡巴(以上熱),鹿茸,食鹽(以上咸),人參,黃耆,甘草,飴糖,蜂蜜,大棗(以上甘)
宜除濕清熱、利便、辛散、風燥、苦寒。
白話文:
濕潤類:
- 當歸
- 蓯蓉
- 天冬
- 面糟
- 酒
收澀類:
- 烏梅
- 五味子
- 白果
- 肉蔻
- 粟殼
- 阿片
- 訶子
滯膩類:
- 豬脂
- 羊肉
熱性類:
- 天雄
- 附子
- 乾薑
- 肉桂
- 吳萸
- 蓽撥
- 胡巴
鹹性類:
- 鹿茸
- 食鹽
甘味類:
- 人參
- 黃耆
- 甘草
- 飴糖
- 蜂蜜
- 大棗
川黃連,製蒼朮,山梔仁,結豬苓,新澤瀉,白滑石,車前子,赤茯苓,舊枳實,白豆蔻,防風肉,乾葛粉,玄明粉,豆豉
足太陰腎經(癸水)
白話文:
川黃連、製蒼朮、山梔仁、結豬苓、新澤瀉、白滑石、車前子、赤茯苓、舊枳實、白豆蔻、防風肉、乾葛粉、玄明粉、豆豉,這些藥材屬於足太陰腎經(癸水)。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腎以膀胱為腑,其母肺金,其子肝木,其克心火,其賊脾土,其象水,其藏志,其旺冬,其絕長夏及四季之末,其色黑,其位北,其卦坎,其惡燥,其性智,其音羽,其數六,其味鹹,其臭腐,其華在發,其候耳,其充骨,其液津,其聲呷,其氣吹,其不足則厥,其有餘則腸泄,其平脈沉,其賊脈緩,其死戊已日,其畜彘,其谷豆,上為辰星。
白話文:
腎臟是強健的器官,技巧從中產生。腎臟主宰休眠藏匿,是精華藏匿的地方。它是陰中之陰,與冬季相通。腎臟以膀胱為表裏,它的母親是肺金,它的兒子是肝木,它剋制心火,阻礙脾土,它的象徵是水,它藏著人的意志力,在冬天最旺盛,在長夏和四季的末尾最虛弱,它的顏色是黑色,其位置在北方,其卦象是坎,它不喜歡乾燥,它的特性是智慧,它的聲音是羽調,它的數字是六,它的味道是鹹的,它的氣味是腐敗的,它的華在頭髮上,它的反應是在耳朵上,它充養骨頭,它的液體是津液,它的聲音是吸氣聲,它的氣息是吹氣聲,當它不足時會手腳冰冷,當它過剩時會腹瀉,它的正常脈象是沉穩的,它的病脈是緩慢的,它在戊己日死亡,它的動物是豬,它的穀物是豆子,它的上面是辰星。
其見症也,面如漆,眇中清,面黑如炭,口渴,咳嗽多血,胸中滿,大小腹痛,大便難,臍左脅下背肩髀間痛。飢不欲食,心懸如飢,腹大脛腫,咳嗽,脊臀股後痛。臍下氣逆,小腹急痛泄,足痿厥,下腫,足胻寒而逆。腸癖陰下濕,四指黑,手指青厥,足下熱,嗜臥,坐而欲起,凍瘡,下痢,善思,善恐,四肢不收,四肢不舉。
白話文:
症狀:
- 面色漆黑,眼神迷離
- 口乾舌燥,咳嗽帶血
- 胸部脹滿,腹部大小便疼痛
- 大便困難,臍部左側、脅下、背部、肩部、大腿之間疼痛
- 飢餓感強卻不想進食,心悸不安
- 腹部腫脹,小腿浮腫,咳嗽
- 脊椎、臀部、大腿後面疼痛 *臍下有氣向上逆,小腹部急痛腹瀉 *足部麻痺,下肢腫脹,足部和腿後冰冷且反復發作
- 腸胃不適,陰部潮濕
- 四個手指發黑,十個手指發青發冷
- 腳底發熱,嗜睡,坐著想起來時感到發冷
- 凍瘡,腹瀉,多思多慮
- 四肢蜷縮,無法抬起
足少陰氣絕,則骨枯。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溫於骨髓,故骨髓不溫,即肉不著骨,骨肉不相親,即肉濡而卻,肉濡而卻,故齒老而枯,發無潤澤者,骨先死。腎絕四日死。腎至懸絕七日死。黑欲如重黑漆,不欲如炭色。黑如烏羽者生,黑如炱者死。入坐濕地,強力入水,則傷腎。
白話文:
腎氣衰竭,骨頭就會枯萎。少陰指冬天的脈氣。冬氣深入身體內部,溫養骨髓,因此骨髓不溫暖,肉就不會附著在骨頭上,骨肉分離,肉就會軟爛而脫落。肉軟爛而脫落,所以牙齒會變老而枯萎,頭髮失去光澤,因為骨頭先枯萎了。腎氣4天完全衰竭,人就會死亡。腎氣完全衰竭7天,人就會馬上死亡。腎的顏色應該是深沉的黑色,像濃重的黑漆,而不是像炭的顏色。腎色像烏鴉羽毛的顏色,表示生機;腎色像煤煙,表示死亡。在潮濕的地面上坐下,或用力走進水中,都會損傷腎。
實則夢腰脊解軟,虛則夢涉水恐懼。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咸傷血,甘勝咸。咸走骨,骨病母多食鹹。多食甘,則骨疼痛而齒落。腎欲堅,急食苦堅之,以苦補之,以咸瀉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黃黍、雞、肉、桃、蔥皆辛。足少陰腎之脈,起於足小指之下,斜趨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上腨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
白話文:
實際上,夢到腰脊鬆軟,表明身體虛弱。夢到涉水感到害怕,表明腎氣受傷。恐懼會傷及腎氣,所以要克服恐懼。寒氣會傷及血液,所以可以用燥氣來勝過寒氣。鹹味會傷及血液,所以可以用甘味來勝過鹹味。鹹味會走入骨頭,所以骨病患者大多食用了過多的鹹味食物。如果食用過多的甘味,會導致骨頭疼痛和掉牙。腎臟需要堅固,所以要快速食用苦味食物來滋養,並用鹹味來瀉火。腎臟屬燥,所以要快速食用辛味食物來滋潤。黃黍、雞肉、桃子、蔥都屬辛味。足少陰腎經的脈絡,起源於足小指下方,斜行足心,出然谷下方,沿內踝後方進入腳後跟,上行小腿內側,出膝蓋內後方,貫通脊椎,與腎臟相連,並與膀胱相絡。腎經的直行脈絡,從腎臟上行,貫穿肝臟、膈肌,進入肺臟,沿著喉嚨,緊挨舌根。
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多血少氣,酉時氣血注此。
東垣報使,獨活,肉桂
腎臟之圖(見圖63)
白話文:
它的分支,從肺部出來絡於心髒,注入胸中。這個部位多血而少氣,酉時氣血流注到這裏。
東垣的使者,使用獨活和肉桂。
腎臟的圖像(見圖63)
父母媾精,未有形象,先結河車,中間透起一莖如蓮蕊,初生乃臍帶也。蕊中一點,實生身立命之原,即命門也。自此天一生水,先結兩腎,夫命處於中,兩腎左右開闔,正如門中棖□,故□靜而闔涵養乎。一陰之真水動而開鼓舞乎。龍雷之相,少水為常,而火為變,可謂深得其旨。
白話文:
《甲乙經》說:腎臟就像一條通道,可以讓氣通達於骨髓。 《甲乙經》曰:腎者引也,能引氣通於骨髓。卮言曰:腎者神也,妙萬物而為言也。腎有兩枚,形如豇豆,重一斤一兩,附脊十四椎,當胃下兩傍前後分臍平直。
《卮言》說:腎臟是人體的神祕所在,巧妙地掌控著萬物變化並發揮作用。
腎臟有兩個,形狀像豇豆,重量約一斤一兩。它們緊貼著脊椎14節,位於胃的下方,左右分開,臍平直。
腎虛(即腎水真陰不足)
忌升、破氣、辛燥、利水、溫熱,補命門火。
白話文:
《卮言》說:腎臟是人體的神祕部位,巧妙地掌控著身體的各種變化並發揮功能。
腎臟有兩個,形狀像豇豆,重量大約是一斤一兩。它們緊貼在第十四節脊椎旁,位於胃的下方,左右各一個,與肚臍水平對齊。
腎虛(也就是腎水真陰不足)
應避免使用升提、破氣、辛燥、利水、溫熱的食物或藥物,以及避免補充命門之火。
升麻,柴胡(以上升),青皮,枳殼,枳實,厚朴,檳榔,牽牛(以上破氣),半夏,南星,二術,豬苓,澤瀉,瞿麥,滑石(以上辛燥利水),生薑,乾薑,吳萸,附子,天雄,硫黃,官桂(以上溫熱),仙茅,巴戟,葫芭,人參,故芷,鹿茸,人胞(以上補命門相火)
宜滋陰、潤、生精補血、除熱、甘寒、酸寒、苦寒、鹹寒。
白話文:
升散類:
- 升麻
- 柴胡
破氣類:
- 青皮
- 枳殼
- 枳實
- 厚朴
- 檳榔
- 牽牛
利水類:
- 半夏
- 南星
- 白朮
- 茯苓
- 澤瀉
- 瞿麥
- 滑石
溫熱類:
- 生薑
- 乾薑
- 吳萸
- 附子
- 天雄
- 硫黃
- 肉桂
補腎陽類:
- 仙茅
- 巴戟
- 葫芭
- 人參
- 故芷
- 鹿茸
- 人胞
熟地黃,胡桃肉,炒黃柏,牡丹皮,枸杞子,五味子,人乳汁,肉蓯蓉,清河參(有肺熱者忌之),地骨皮,炒知母,金石斛,牛膝肉,嫩鹿茸,山茱萸,柏子仁,車前子,青蒿子,麥門冬,淮山藥,白膠香,虎頭骨,菟絲子,真丹參,五加皮,川續斷,厚杜仲,川萆薢,補骨脂,沉香水,沙苑蒺藜,芡實肉,牡蠣粉,桑螵蛸,敗龜板,海狗腎,狗脊,真瑣陽
白話文:
- 熟地黃:補腎固精,滋陰養血
- 胡桃肉:補腎溫陽,益智強身
- 炒黃柏:清熱燥濕,固腎澀精
-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枸杞子:補肝腎,明目益精
- 五味子:補腎固精,益智安神
- 人乳汁:滋陰潤燥,益氣養血
- 肉蓯蓉:補腎益精,強筋健骨
- 清河參(肺熱者忌服):補氣養陰,生津止渴
- 地骨皮:清熱涼血,滋陰固腎
- 炒知母:清熱潤肺,滋陰降火
- 金石斛:滋陰清熱,強筋健骨
- 牛膝肉:補肝腎,強筋壯骨
- 嫩鹿茸:補腎壯陽,益氣養血
- 山茱萸:補腎固精,收斂固澀
- 柏子仁:補腎益精,潤腸通便
- 車前子:清熱利尿,瀉下通淋
- 青蒿子:清熱燥濕,退熱止血
- 麥門冬:滋陰潤肺,清心安神
- 淮山藥:補脾益氣,滋陰補腎
- 白膠香:補腎壯陽,強筋健骨
- 虎頭骨:補腎壯陽,益氣養血
- 菟絲子:補腎益精,強健筋骨
- 真丹參:活血化瘀,清心安神
- 五加皮:補腎強腰,壯筋骨
- 川續斷:補腎接骨,活血通絡
- 厚杜仲:補腎強腰,壯筋骨
- 川萆薢:補腎填精,強筋健骨
- 補骨脂:補腎強骨,活血通絡
- 沉香水:補腎壯陽,醒神益智
- 沙苑蒺藜:補腎益精,固精縮尿
- 芡實肉:補腎固精,益氣收澀
- 牡蠣粉:補腎固精,平肝潛陽
- 桑螵蛸:補腎益精,強腰固腎
- 敗龜板:補腎固精,滋陰退熱
- 海狗腎:補腎壯陽,益精固腎
- 狗脊:補腎壯陽,強筋健腰
- 真瑣陽:補腎壯陽,溫經通脈
腎無實故無瀉法。
命門虛(即元陽真火不足)
忌泄下、辛寒苦寒、淡滲、發散、燥、破氣,補腎水苦寒。
白話文:
腎沒有實證所以不需要瀉法。
命門虛弱(也就是元陽真火不足)
要避免使用泄下藥、辛寒藥、苦寒藥、淡滲藥、發散藥、燥藥、破氣藥,以及用苦寒藥來補腎水。
大黃,巴豆,芒硝(以上泄下),石膏,山梔(以上辛寒苦寒),豬苓,澤瀉,瞿麥,木通(以上淡滲),麻黃,紫蘇,柴胡,前胡,防風,荊芥(以上發散),二術,南星,半夏(以上燥),青皮,枳殼,枳實,厚朴,檳榔,牽牛(以上破氣),黃柏,知母,生地,天冬(以上補腎水苦寒藥)
宜益真陽之氣,甘溫、鹹溫,佐以甘熱酸斂。
白話文:
瀉下:
- 大黃
- 巴豆
- 芒硝
辛寒苦寒:
- 石膏
- 山梔
淡滲:
- 豬苓
- 澤瀉
- 瞿麥
- 木通
發散:
- 麻黃
- 紫蘇
- 柴胡
- 前胡
- 防風
- 荊芥
燥:
- 二術
- 南星
- 半夏
破氣:
- 青皮
- 枳殼
- 枳實
- 厚朴
- 檳榔
- 牽牛
補腎水苦寒藥:
- 黃柏
- 知母
- 生地
- 天冬
嫩鹿茸,白膠香,山茱萸,女紅鉛,肉蓯蓉,兔絲子,枸杞子,覆盆子,清河參,五味子,巴戟天,大附子,真仙茅,陽起石,海狗腎,蛇床子
手厥陰心包絡經(丙火)
白話文:
嫩鹿茸,白膠香,山茱萸,紅鉛,肉蓯蓉,兔絲子,枸杞子,覆盆子,西洋參,五味子,巴戟天,大附子,仙茅,陽起石,海狗腎,蛇牀子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其見症也,哭不休,毛心熱,心中大熱,面黃目赤,心中動。手厥陰心胞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胞下膈歷絡二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人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別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多血少氣,戌時氣血注此。
東垣報使引經,柴胡(行上),川芎(行上),青皮(行下)
心胞絡無圖
白話文:
膻中穴是人體中臣使之官穴位,與喜樂情緒有關。
疾病徵兆:哭泣不止,心口灼熱、胸中心臟劇烈跳動。面黃目赤,心神不寧。
與膻中穴相關聯的經絡是手厥陰心包絡脈。此脈絡起源於胸中,分佈在心包、膈部,貫穿上下二焦。
它的支脈沿胸側外行至腋窩,在腋下三寸處到達腋窩下緣,再沿手臂內側下行,位於太陰肺經和少陰心經之間。穿過肘部進入前臂,沿兩條肌腱之間運行,進入掌中,沿中指伸向指尖。
另一支脈絡從掌中沿小指,次指向指尖延伸。
戌時(晚上7-9點)氣血充盛,集中於此。
(胞絡者,胞絡其心也,即膻中也,為心之腑。心胞絡獨無圖者,以其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與橫膜相黏,而黃脂裹者,心也。其脂膜之外,有細筋膜如系,與心肺相連者,心胞絡也。觀其命名,即可思義,乃叔和配諸尺中,因其為臣使之官,應心主,而為相火故悞耳。
白話文:
胞絡包覆著心臟,也就是膻中穴的位置,它是心臟的附屬器官。心臟的胞絡沒有描繪在圖中,因為它位於心臟以下的橫膈膜之上,縱隔膜之下,與橫膈膜緊密相連,被黃色的脂肪層包裹著。脂肪層外有一層細細的筋膜狀似絲線,與心臟和肺臟相連,這就是心臟的胞絡。從它的名稱中就可以理解它的功能,叔和把它定位在尺脈中,因為它是臣屬的官吏,應受心臟的支配,而相火則被混淆了。
參玩《內經》,昭然可辨。其補則宜地黃;瀉則宜枳殼、烏藥;溫則宜肉桂;涼則宜梔子之類)。
遠志(庚金)
白話文:
參考《黃帝內經》,可以清楚地辨別(各種情況的治療方法)。 補益方面,應選擇地黃;瀉下方面,應選擇枳殼、烏藥;溫補方面,應選擇肉桂;清涼方面,應選擇梔子等藥材。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其見症也,大指次指難用,耳聾煇之焞之,耳嗚嘈嘈,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氣滿,皮膚堅而不痛。手陽明大腸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人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髑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會於大椎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白話文:
大腸是運送和轉化食物的器官,是消化系統中發生變化的地方。
大腸出現問題時的症狀可能有:
- 大拇指和食指難以使用
- 耳聾、耳鳴
- 耳後、肩、肘、臂的外側疼痛
- 腹脹
- 皮膚堅硬但沒有疼痛感
手陽明大腸經的經脈,從大拇指和食指的末端開始,沿著手指的側面向上行,在合谷穴的兩塊骨頭之間,向上行於兩條肌腱中間。然後沿著手臂的外側向上,進入肘的外側,沿著小臂外側的前面向上,走到肩部,從頭骨的前側面出來,在脊椎上的大椎穴下方會合,進入缺盆,經過肺部和橫膈膜,連接到大腸。
其支別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縫中,還從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俠鼻孔。氣血俱多,卯時氣血注此。
白話文:
其支別者:它的分支 從缺盆上頸:從缺盆(面部兩顴凹陷處)上行到頸部 貫頰:貫穿兩頰 入下齒縫中:進入下齒的縫隙中 還從俠口:再從嘴角出來 交人中:交織在人中(上脣正中溝壑) 左之右,右之左:從左邊到右邊,從右邊到左邊 上俠鼻孔:上行貫穿鼻孔
氣血俱多:氣血都很充足 卯時氣血注此:卯時(早上5-7點)氣血集中注入這裡(指面部)
東垣報使使引經,葛根,白芷,升麻(行上),石膏(行下)
大腸腑之圖(見圖64)
大腸重二斤十二兩,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回疊,積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
卮言曰:腸者暢也,貴通暢也。大腸上口,小腸下口,大腸下接直腸,下為肛門穀道。
大腸虛
忌破氣、下、燥、熱。
白話文:
東垣派使者引用經典提到,葛根、白芷、升麻(作用於上部)、石膏(作用於下部)。
大腸腑的圖示(參見圖64)
大腸重量為二斤十二兩,長度是二丈一尺,寬四寸,直徑一寸,位於肚臍右側迴繞堆疊,共有十六個彎曲部分,可以容納一斗的穀物和七升半的水。
有言說:腸的功能在於順暢,最重要的是保持通暢。大腸的上端連接著小腸的下端,而大腸的下端則連接到直腸,最後通往肛門即排便通道。
對於大腸虛的情況,
應避免使用破氣、瀉下、燥熱的藥物。
青皮,枳殼,枳實,檳榔,厚朴,薑黃(以上破氣),大黃,烏臼樹根皮,玄明粉,芒硝,礞石,巴豆,牽牛(以上下),半夏,南星,二術,防風,豬苓,澤瀉,羌活,獨活,防己(以上燥),附子,乾薑,肉桂,吳萸(以上熱)
宜補氣、潤燥、甘溫、澀斂。
白話文:
破氣的藥物:
- 青皮
- 枳殼
- 枳實
- 檳榔
- 厚朴
- 薑黃
瀉下的藥物:
- 大黃
- 烏臼樹根皮
- 玄明粉
- 芒硝
- 礞石
- 巴豆
- 牽牛
燥濕的藥物:
- 半夏
- 南星
- 二術
- 防風
- 豬苓
- 澤瀉
- 羌活
- 獨活
- 防己
溫熱的藥物:
- 附子
- 乾薑
- 肉桂
- 吳萸
清河參,軟黃耆,麥門冬,五味子,白芍藥,炙甘草,蓮子肉,肉豆蔻,訶梨勒,五倍子,罌粟殼
大腸實
忌補斂、燥、熱。
白話文:
**清河參:**清熱生津,益氣補血
軟黃耆: 補氣健脾,強心利水
麥門冬: 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五味子: 滋腎斂肺,補氣安神
白芍藥: 養血和營,緩急止痛
炙甘草: 補脾益氣,調和諸藥
蓮子肉: 養心安神,健脾益腎
肉豆蔻: 燥濕行氣,溫胃止吐
訶梨勒: 清熱瀉火,潤腸通便
五倍子: 止血斂瘡,燥濕止瀉
罌粟殼: 止咳鎮痛,安神養心
白朮,蒼朮,人參,黃耆,烏梅,五味(以上補斂),半夏,南星(以上燥),桂枝,麻黃,附子,天雄,胡椒,火酒,大蒜(以上熱)
宜潤下、苦寒、辛寒。
白話文:
補斂藥:
- 白朮
- 蒼朮
- 人參
- 黃耆
- 烏梅
燥濕藥:
- 半夏
- 南星
熱性藥:
- 桂枝
- 麻黃
- 附子
- 天雄
- 胡椒
- 火酒
- 大蒜
生地黃,二麻仁,板桃仁,川黃連,條黃芩,淨槐花,川大黃,白石膏,鮮知母,舊枳殼,郁李仁
足少陽膽經(甲木)
白話文:
- 生地黃
- 二麻仁
- 桃仁
- 川黃連
- 條黃芩
- 淨槐花
- 川大黃
- 白石膏
- 鮮知母
- 舊枳殼
- 郁李仁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其見症也,口苦,馬刀挾癭,足外熱,寢寒,憎風,體無膏澤,胸中脅肋髀膝外至胻絕骨外踝前諸節痛,善太息。
白話文:
膽臟是一個正直的官署,決策和判斷的功能源自於此。膽臟出現問題時,症狀會表現為:口苦、頸部兩側淋巴結腫大如馬刀、「足外熱」的感覺(足三里穴周圍發熱)、睡覺時感到寒冷、害怕風寒、身體皮膚乾枯粗糙沒有光澤、胸脅肋骨大腿膝蓋小腿骨外側到腳踝關節等部位會疼痛、喜歡嘆息。
足少陽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循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其支者,別目銳眥下大迎,合手少陽於頰下,臨頰車下頸,合缺盆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的經脈,從眼角開始,上行到頭頂並沿著額角,然後往下到耳後,沿著頸部經過,行走到手少陽三焦經之前,最後到達肩膀上。然後又折回,交叉出現在手少陽之後,進入缺盆穴。
它的支脈從耳後進入耳中,從耳前出來,到眼角後面。另一支脈從眼角下面的大迎穴分出,與手少陽三焦經在頰下相合,沿著頰車穴下行到頸部,與缺盆穴下的經脈相會,穿過膈肌進入胸腔。
肝臟屬於膽經系統,它的經脈沿著肋骨內側走行,出氣街穴,繞過陰毛的邊緣,橫向進入大腿根部。
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外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外,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之間。其支者,跗上入大指,循岐骨內出其端,還貫入爪甲出三毛。毛多少血,子時氣血注此。
白話文:
直行的經脈從腋窩下緣開始,沿胸部經過季脅(腋下),在股骨內側與大腿根部會合,然後沿大腿外側經過膝蓋外緣,在腓骨外側下方一直延伸到腳踝外側。
分支的經脈在腳背上進入大拇指,沿著指骨內側伸出指尖,再貫穿指甲長出三根毛。指甲有多少血,在子時會有多少氣血流經此處。
東垣報使引經,川芎(行上),柴胡(本經),青皮(行下)
膽腑之圖(見圖65)
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三銖,藏精汁三合,狀如瓶。
白話文:
膽在肝臟的短葉之間,重量是三兩三銖,能儲存三合的精汁,形狀像瓶子。
卮言曰:膽者沾也,清淨之府,無所受輸,淡淡然者也。中梓曰:膽者擔也,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言有擔當也。
膽虛
忌汗、吐、下、苦寒、破氣、過燥。
白話文:
《醫卮言》說:膽囊就像一個小杯子,是清淨的儲藏庫,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輸送到它那裡,呈現出一種平淡的樣子。
《中醫梓林集要》說:膽囊就像一個擔子,是身體中樞主管,決斷出於此處,說明它有擔當的責任。
麻黃,桂枝,生薑,前胡,紫蘇(以上汗),山梔,瓜蒂,參蘆,鹽湯(以上吐),大黃,芒硝,巴豆,牽牛(以上下),知母,黃芩,黃連,黃柏(以上苦寒),青皮,枳殼,枳實,厚朴,檳榔(以上破氣),南星二術(以上過燥)
宜甘溫、甘平、酸斂,佐以微辛。
白話文:
出汗類
- 麻黃
- 桂枝
- 生薑
- 前胡
- 紫蘇
嘔吐類
- 山梔
- 瓜蒂
- 參蘆
- 鹽湯
瀉下類
- 大黃
- 芒硝
- 巴豆
- 牽牛
苦寒類
- 知母
- 黃芩
- 黃連
- 黃柏
破氣類
- 青皮
- 枳殼
- 枳實
- 厚朴
- 檳榔
過燥類
- 南星
- 二術
酸棗仁,白芍藥,穀精草,決明子,木賊草,大甘草,淡竹葉,白竹茹,好人參,當歸身,廣陳皮
膽實
忌汗、吐、下。
白話文:
酸棗仁:能安神助眠。 白芍藥:能養血調經,緩解疼痛。 穀精草:能清熱解毒,利尿通淋。 決明子:能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木賊草:能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大甘草:能補氣和中,緩解咳嗽。 淡竹葉: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白竹茹:能清熱化痰,止咳平喘。 好人參:能補氣益血,強身健體。 當歸身: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廣陳皮:能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麻黃,桂枝,羌活,獨活,生薑(以上汗),梔子,參蘆,蝦汁,瓜蒂(以上吐),大黃,芒硝,枳實(以上下)
白話文:
發汗藥:
麻黃、桂枝、羌活、獨活、生薑
止吐藥:
梔子、參蘆、蝦汁、瓜蒂
瀉下藥:
大黃、芒硝、枳實
宜和解、辛寒、甘寒、苦寒、辛溫。
北柴胡,條黃芩,大半夏,老生薑,生甘草,廣橘皮,龍膽草
足陽明胃經(戊土)
白話文:
應該要使用調和的方法,以及辛涼、甘涼、苦涼、辛溫的藥材。
北柴胡,條黃芩,大半夏,老薑,生甘草,陳皮,龍膽草
足陽明胃經(戊土)
胃者,亦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其見症也,惡煙火,聞木音則驚狂,上登而歌,棄衣而走,顏黑,不能言,唇胗嘔,呵欠,消穀善飢,頸腫,膺乳沖股伏兔胻外廉足跗皆痛,胸旁過乳痛。口渴,腹大,水腫,奔響腹脹,胻內廉跗痛。髀不可轉,膕如結,腨如裂,膝臏腫痛。遺溺,失氣,善伸,數欠,癩疾,濕浸,心欲動,則閉戶獨處驚粟,身前熱,身後熱。
白話文:
胃如同糧倉,儲藏和消化食物。胃病時常見症狀包括:
- 厭惡煙火,聽到敲木聲會驚慌
- 突然站起來唱歌,脫掉衣服亂跑
- 臉色發黑,不能說話
- 嘴脣發紫,嘔吐,不停打哈欠
- 消化不良,易餓
- 脖子腫脹,乳房發脹,小腿肌肉發達
- 外踝、腳背疼痛
- 胸部疼痛,超過乳房
- 口渴,腹部腫大,水腫
- 腹脹放屁,小腿內側、腳背疼痛
- 大腿難以轉動,膝蓋後方像打結,小腿肌肉像撕裂
- 膝蓋骨腫脹疼痛
- 小便失禁,氣虛,喜歡伸懶腰,頻繁打哈欠
- 皮膚濕疹,身體濕氣重
- 心情煩躁,忍不住關起門獨處,會嚇得發抖
- 身體前部發熱,身後發熱
足陽明胃之脈,起於鼻交頞中。旁約大腸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別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的經絡,起點在鼻樑兩側的交會處。它與大腸經的經絡相鄰,向下經過鼻子的外側,進入上門牙的內側,再出來包圍著嘴角,環繞著嘴脣下方,經過承漿穴,然後轉向下巴後方的下緣,經過大迎穴,沿著面頰車骨而上,經過耳前過客穴和主人穴,沿著髮際向上,抵達額頭和頭顱。
它的一個分支,從大迎穴前面開始,向下經過人迎穴,沿著喉嚨,進入缺盆穴,向下隔膜,連接胃部,交絡脾臟。它的主幹部分,從缺盆穴向下經過乳房內側,向下經過臍部,進入小腹。
其支者,起胃口,下循腹裡,下至氣街,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入膝臏中,下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多血多氣,辰時氣血注此。
白話文:
它的支脈:起始於胃口,沿著腹部往下,到達腸道,與大腿內側的關節穴相合,抵達小腿外側的承筋穴,向下進入膝蓋骨內,沿著大腿外側向下,經過腳踝,進入中指內側。它的另一支脈:從膝蓋下三寸處分出,往下進入中指外側。它的另一支脈:從腳踝上方分出,進入大拇指之間,從大拇指尖端出來。此經絡氣血充盛,早上七點到九點時氣血在此經絡流注。
東垣報使引經,葛根,白芷,升麻(升上),石膏(行下)
胃腑之圖(見圖66)
胃重二斤十四兩,紆屈伸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容谷二升,水一斗五升。
卮言曰:胃者,匯也。號為都市,五味匯聚何所不容,萬物歸土之義。
胃虛
忌下、破氣、泄降苦寒、燥、熱。
白話文:
東垣派使者引用經典,提到葛根、白芷、升麻可以提升上部,石膏則是下行。
胃腑的圖示(參見圖66)
胃的重量是二斤十四兩,它的形狀迂迴曲折,伸展長度為二尺六寸,寬度一尺五寸,直徑五寸,可以容納兩升的穀物,以及一斗五升的水。
有言說:胃是匯聚之地,被稱作都市,能夠容納各種味道,就像萬物最終歸於大地一樣。
胃虛的時候,
要避免使用會讓氣下降、破氣、泄降性質寒涼苦澀、燥熱的藥物。
大黃,芒硝,巴豆,牽牛,玄明粉(以上下),青皮,枳殼,枳實,檳榔,厚朴,薑黃(以上破氣),山梔,黃芩,黃連,黃櫱,知母,天冬,花粉,百部,栝蔞仁,槐花,茗(以上泄降苦寒),羌活,獨活,防己,半夏,南星,防風,豬苓,澤瀉(以上燥),天雄,附子,肉桂,麻黃(以上熱)
宜益氣,甘淡、甘平、□
白話文:
下瀉藥:
- 大黃
- 芒硝
- 巴豆
- 牽牛
- 玄明粉
破氣藥:
- 青皮
- 枳殼
- 枳實
- 檳榔
- 厚朴
- 薑黃
泄降苦寒藥:
- 山梔
- 黃芩
- 黃連
- 黃櫱
- 知母
- 天冬
- 花粉
- 百部
- 栝蔞仁
- 槐花
- 茗
燥邪藥:
- 羌活
- 獨活
- 防己
- 半夏
- 南星
- 防風
- 豬苓
- 澤瀉
熱藥:
- 天雄
- 附子
- 肉桂
- 麻黃
好人參,白茯苓,金石斛,宣木瓜,麥門冬,廣橘皮,云白木,白扁豆,兼寒加老生薑,白豆蔻,縮砂蜜,兼熱加白竹茹,枇杷葉,薏苡仁,家蓮肉,甘蔗漿,蘆柴根
胃實
忌升、補斂、辛溫、燥、熱、溫熱。
白話文:
上等的人參、白茯苓、金石斛、宣木瓜、麥門冬、廣橘皮、雲白木、白扁豆,如果身體偏寒則再加老生薑、白豆蔻、縮砂蜜;如果身體偏熱則再加白竹茹、枇杷葉、薏苡仁、家蓮肉、甘蔗汁、蘆柴根。
升麻,柴胡,防風(以上升),人參,黃耆,白朮,蒼朮,五味,肉蔻,烏梅,醋(以上補斂),穹藭,白芷,生薑(以上辛溫),半夏,南星(以上燥),桂枝,麻黃,附子,天雄,硫黃(以上熱),蓯蓉,南面,糟,酒,犬、羊、豬,鵝等肉(以上濕熱)
宜下。如邪未結宜清熱發散,苦寒、辛寒、甘寒。
白話文:
升發類:
- 升麻
- 柴胡
- 防風
補斂類:
- 人參
- 黃耆
- 白朮
- 蒼朮
- 五味子
- 肉蔻
- 烏梅
- 醋
辛溫類:
- 穹藭
- 白芷
- 生薑
燥濕類:
- 半夏
- 南星
熱性類:
- 桂枝
- 麻黃
- 附子
- 天雄
- 硫黃
濕熱類:
- 蓯蓉
- 南面
- 糟
- 酒
- 狗肉、羊肉、豬肉、鵝肉等
川大黃,舊枳實,鮮知母,白石膏,麥門冬,生甘草,淡竹葉,乾葛根,大青,小青,青黛,苧根,鹽,連翹
足太陽膀胱經(壬水)
白話文:
大黃(已川燙過的) 陳舊的枳實 新鮮的知母 白色的石膏 麥門冬 生甘草 淡竹葉 乾葛根 大青葉 小青葉 青黛 薴麻根 鹽 連翹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其見症也,頭苦痛,目似脫頭兩邊痛,淚出,臍反出,下腫,便膿血,肌肉痿項似拔,小腹脹痛,按之欲小便不得。
白話文:
膀胱就像是一個國家中的都城,負責儲存津液。當津液氣化後,才能從膀胱中排出。膀胱出現問題時,會出現以下症狀:
- 頭痛和苦痛感
- 眼睛好像脫離眼眶一樣疼痛
- 兩側太陽穴疼痛
- 流淚
- 肚臍外翻
- 下腹部腫脹
- 小便中帶有膿血
- 肌肉消瘦,脖子好像被拔過一樣
- 小腹脹痛,按壓時有尿意但無法排尿
足太陽膀胱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其支別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行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別者,從腰中下貫臀,入膕中。其支別,從膊內左右別下貫髀,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腨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端。多血少氣,申時氣血注此。
東垣報使引經,藁本(行上),羌活(行上),黃柏(行下)
膀胱腑之圖(見圖67)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眼睛內眼角,向上走到額頭,交會於頭頂。它的分支從頭頂到耳朵上部。它的正脈從頭頂進入腦部,再從後腦走出,分出一支沿著脖子進入,沿著肩胛骨內側、脊柱旁到達腰部,沿著脊椎連接腎臟,歸屬於膀胱。它的分支從腰部向下貫穿臀部,進入膕中(膝蓋後側)。另一分支從肩胛骨內側左右分出,向下貫穿大腿,緊貼脊柱內側,經過大腿中間的髀樞穴,沿著大腿外側後緣向下,與膕中會合,再向下貫穿小腿內側,最後從外腳踝後方走出,沿著腳後跟的骨頭到達小腳趾外側端。這條經絡血多氣少,申時(下午3-5時)會有氣血注於此。
膀胱重九兩二銖,縱廣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廣二寸。通身虛松,可以畜水,漸漬而滲入胞中,胞滿而溺出也,形與綿球相似。《甲乙經》曰:膀者橫也;胱者廣也。言其體橫廣而短也。膀胱上下俱有口,上口絡於闌陰,下口裹胞,乃胞外脂膏也。
白話文:
膀胱重一兩九錢二分,長寬九寸,能容納九升九合的尿液,寬二寸。整個膀胱空虛鬆軟,可以儲水,尿液逐漸浸潤滲透到子宮中,子宮滿了,尿液才會排出,形狀像一團棉球。《甲乙經》說:膀指橫著;胱指寬廣。形容膀胱的體積橫寬而短小。膀胱的上下都有開口,上口與小腸相連,下口包裹著子宮,這是子宮外層的脂肪層。
膀胱虛
忌破氣、燥。又忌利小便藥。
青皮,枳殼,枳實,檳榔,牽牛(以上破氣),半夏,南星,豬苓,澤瀉,二術,防風,羌獨活(以上燥)
宜補氣、酸斂。
白話文:
膀胱虛的時候,應該避免使用會耗散氣力和性味乾燥的藥物,同時也要避免使用有利尿作用的藥物。
不適合使用的藥物包括:青皮、枳殼、枳實、檳榔、牽牛等會耗散氣力的藥物,以及半夏、南星、豬苓、澤瀉、二術、防風、羌活等性味較燥的藥物。
適合使用的是可以補充氣力和具有收斂作用的藥物。
清河參,五味子,山茱萸,益智仁,金櫻子,川續斷
膀胱實
忌燥、熱、收澀。
白話文:
- 清河參:一種補氣血的中藥。
- 五味子:一種補腎益精的中藥。
- 山茱萸:一種補肝腎、強筋骨的中藥。
- 益智仁:一種補腦益智的中藥。
- 金櫻子:一種補腎強精的中藥。
- 川續斷:一種補骨續筋的中藥。
半夏,南星,二術(以上燥),桂枝,麻黃,附子,吳萸,椒蒜,火酒(以上熱),龍骨,益智,金櫻子(以上收澀)
宜潤、淡滲。
鮮知母,川黃柏,車前子,川木通,澄滑石,瞿麥,赤茯苓,新澤瀉
手太陽小腸經
白話文:
燥藥: 半夏、南星、白朮、茯苓
熱藥: 桂枝、麻黃、附子、吳茱萸、花椒、大蒜、白酒
收澀藥: 龍骨、益智仁、金櫻子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見症也,面白耳前熱,苦寒額頷腫不可轉,腰似折,肩臑肘臂外後廉腫痛,臑臂內前廉痛。
白話文:
小腸是負責接收和貯藏食物的臟器,也是將食物轉化為營養的場所。
當小腸出現問題時,症狀包括:
- 臉色蒼白
- 耳前發熱
- 害怕寒冷,額頭和下頜腫脹,難以轉動
- 腰部感覺像斷裂一樣
- 肩胛骨、肘部和手臂的外側和後側腫脹疼痛
- 手臂內側和前側疼痛
手太陽小腸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連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廉,出肩解,繞肩髀,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別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循頰上頷,抵鼻,至目內眥。
白話文:
手太陽小腸經的脈絡,起源於小指末端,沿著手的外部,上行到手腕,從手腕後方出來,然後筆直向上沿著手臂骨,下達肘內側兩條肌腱之間。接著沿著上臂外側緣向上走,出去肩關節,繞過肩部和肩胛骨,交會於肩部上方,進入缺盆(鎖骨上窩),連接心臟,沿著咽喉向下經過橫膈抵達胃,屬於小腸。它的分支從缺盆沿著脖子向上到面頰,到達眼睛的外眼角,再轉向進入耳朵內。另一分支從面頰沿著上顎向上,抵達鼻子,到達眼睛的內眼角。
多血少氣,未時氣血注此。
卮言曰:沁清別濁,小液分於膀胱,滓穢分開大腸。
東垣報使引經,藁本(行上),羌活(行上),黃柏(行下)
小腸腑之圖(見圖68)
白話文:
血多氣少,下午一到三點時氣血流注到此。
有人說:分化清濁,少量的液體流入膀胱,廢物則在大腸中分離。
李東垣的使者引用經典,提到藁本(作用於上部),羌活(作用於上部),黃柏(作用於下部)。
小腸的圖示(見圖68)
小腸重二斤十四兩,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回疊積十六曲,容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小腸虛
忌破氣、辛散、燥、熱。
白話文:
小腸重約2.4公斤,長約10公尺,寬約5公分。圓周約2.2公分,左邊彎曲疊合形成16道迴腸曲,可容納2.4公升的穀物或約1.2公升的水,約佔小腸容積的一半以上。
青皮,枳殼,枳實,厚朴,檳榔(以上破氣),麻黃,紫蘇,柴胡,前胡,防風,荊芥(以上辛散),半夏,南星,白朮,蒼朮(以上燥),官桂,吳萸,附子,乾薑,天雄(以上熱)
白話文:
破氣類:
- 青皮
- 枳殼
- 枳實
- 厚朴
- 檳榔
辛散類:
- 麻黃
- 紫蘇
- 柴胡
- 前胡
- 防風
- 荊芥
燥濕類:
- 半夏
- 南星
- 白朮
- 蒼朮
溫熱類:
- 官桂
- 吳茱萸
- 附子
- 乾薑
- 天雄
宜補氣、甘溫、酸溫。
好人參,軟黃耆,五味子,山茱萸,麥門冬,金石斛
若氣虛遺尿加牡蠣粉,益智子,金櫻子,白龍骨
小腸實
忌斂澀、補氣。
五味,烏梅,龍骨,牡礪,訶子,益智(以上斂澀),人參,白朮,蒼朮,黃耆(以上補氣)
宜通利、淡滲、苦寒、甘寒、鹹寒。
車前子,白茯苓,川木通,生甘草,川黃櫱,鮮知母,條黃芩,牛膝肉,麥門冬,生地黃,川黃連,童溺
手太陽三焦經
白話文:
應該補充氣血,使用甘溫和酸溫的藥材。
好的人參,軟黃耆,五味子,山茱萸,麥門冬,金石斛。
如果氣虛而有遺尿的情況,可以加入牡蠣粉,益智子,金櫻子,白龍骨。
小腸有實症
避免使用斂澀和補氣的藥材。
避免使用五味子,烏梅,龍骨,牡蠣,訶子,益智子(以上都是斂澀藥材),人參,白朮,蒼朮,黃耆(以上都是補氣藥材)。
應該使用通利,淡滲,苦寒,甘寒,鹹寒的藥材。
如車前子,白茯苓,川木通,生甘草,川黃柏,鮮知母,條黃芩,牛膝,麥門冬,生地黃,川黃連,童子尿。
手太陽三焦經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其見症也,耳鳴,喉痹腫痛,耳後連目銳眥痛,汗自出,肩臑痛,內外皆疼,小指次指如廢。
白話文:
三焦是人體的排泄器官,水分代謝通過它進行。症狀表現為耳鳴,喉嚨腫痛,耳後延伸到眼睛的部位疼痛,自發出汗,肩背疼痛,身體內外都疼,小指和無名指好像不能動了。
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交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偏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挾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頒。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卻出至目銳眥。多血少氣,亥時氣血注此。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經的經脈從小指和無名指的指尖開始,向上沿著兩指之間,經過手腕和前臂外側兩塊骨頭之間。向上貫穿肘部,沿著手臂外側向上經過肩部,與足少陽膽經交匯,進入肩胛骨缺盆處,與膻中穴相交,散佈於心包,向下經由橫膈膜,主要屬三焦。它的支脈從膻中向上經過缺盆,沿著頸部向耳後,一直向上,從耳朵的上角向下彎曲經過臉頰,到達下巴。
《經》曰: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在胃上口,其治在膻中;中焦在胃中脘,其治在臍旁;下焦當膀胱上口,其治在臍下一寸。
白話文:
《醫經》上說:飲食的消化吸收途徑,是氣活動的終點和起點。上焦位於胃的上口,治療部位在胸骨中央;中焦位於胃的中部,治療部位在肚臍旁邊;下焦位於膀胱的上口,治療部位在肚臍下一寸。
東垣報使上引經,柴胡(行上),川芎(行上),青皮(行下)。
三焦無圖
三焦獨無圖者,上焦如霧,中焦如瀝,下焦如瀆,有象無質,即上中下三部臟腑空處是也。
三焦虛
忌破氣、降。復忌升發、苦寒。
白話文:
東垣報告使者上呈經文,柴胡(上行),川芎(上行),青皮(下行)。
三焦無圖
之所以三焦沒有圖示,是因為上焦的功能像霧氣,中焦的功能像滴漏,下焦的功能像溝渠,它們都有形象但沒有實質,就是指上中下三個部位的臟腑空隙處。
三焦虛
應避免使用破氣和降氣的藥物,同時也要避免使用升散和苦寒性質的藥物。
青皮,枳殼,枳實,厚朴,檳榔(以上破氣),石膏,知母,蘇子,鬱金,降香(以上降),升麻,柴胡,前胡,紫蘇,麻黃(以上升發),山梔,黃芩,黃連,黃櫱(以上苦寒)
白話文:
破氣藥:
- 青皮
- 枳殼
- 枳實
- 厚朴
- 檳榔
降氣藥:
- 石膏
- 知母
- 蘇子
- 鬱金
- 降香
升發藥:
- 升麻
- 柴胡
- 前胡
- 紫蘇
- 麻黃
苦寒藥:
- 山梔
- 黃芩
- 黃連
- 黃櫱
宜補中益氣,佐以辛溫。
好人參,軟黃耆,云白朮,益智子,黑沉香,五味子,炙甘草
三焦實
忌補斂、升、燥熱。
白話文:
應該補充中氣,增強體力,輔以辛溫的藥材。
使用好人參、軟黃耆、雲苓白朮、益智子、黑沉香、五味子、炙甘草。
三焦實的情況下,
應避免使用有收斂、升提、以及燥熱性質的藥物。
人參,黃耆,白朮,蒼朮,五味,烏梅,益智,訶子(以上補斂),升麻,柴胡,防風(以上升),半夏,南星,麻黃,桂枝,附子(以上燥熱)
白話文:
補斂藥:
- 人參
- 黃耆
- 白朮
- 蒼朮
- 五味
- 烏梅
- 益智
- 訶子
升藥:
- 升麻
- 柴胡
- 防風
燥熱藥:
- 半夏
- 南星
- 麻黃
- 桂枝
- 附子
宜降、清熱、調氣、甘寒、苦寒、鹹寒。
真蘇子,白石膏,麥門冬,地骨皮,黑玄參,鮮知母,川黃櫱,童便
白話文:
應該要降火、清熱、調理氣機、使用性味甘寒或苦寒、鹹寒的藥物。
真正的好紫蘇子,白色的石膏,麥門冬,地骨皮,黑色的玄參,新鮮的知母,四川的黃柏,兒童的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