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湯卿

《心印紺珠經》~ 卷下 (2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2)

1. 十八劑第九

桃仁承氣

治傷寒瘀血,大便黑,小便利,小腹脹滿。

大黃,芒硝,甘草(各二錢),當歸尾,桃仁(各二錢)

上為㕮咀,作一服,水一鍾,煎七分,去渣溫服,以血下為度。

當歸玉燭散

治婦人經水熱結不通。

當歸,赤芍藥,川芎,生地黃(各五錢),大黃,芒硝,甘草(各一兩)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半,水二鍾,先煎余藥,次下芒硝,再煎一二沸,空心熱服。

木香導氣丸

治心火上盛,腎水下虛,氣血壅滯,肢體憔悴,面色痿黃,胸膈痞悶,婦人經候不調,小兒疳疾乳癖,並宜服之。

木香,檳榔,青皮,廣朮,黃連(各五錢),黃柏(一兩半),香附(三兩),大黃(一兩半),枳殼(一兩),黑牽牛(四兩取頭末)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下,不拘時候。

柴胡飲子

治傷寒後餘熱,及婦人產後蒸熱,男子骨蒸潮熱,並宜服之。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當歸,白芍藥(產後減芍藥加生地黃),大黃(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一鍾,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小承氣湯

治傷寒日深,恐有燥糞,欲知之法,少服小承氣湯,腸中轉失氣者必有燥糞,乃可攻之,此和胃氣之藥也。

枳實,厚朴,大黃(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半兩,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渣,不拘時候,溫服。

消滯丸

消酒進食,寬中利膈。

黑牽牛(半斤炒取頭末四兩),香附子,五靈脂(炒各二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禹攻散

治一切水濕疝氣。

黑牽牛末(一兩),茴香(炒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生薑湯調下,臨臥服。

羌活愈風湯

羌活,甘草,蔓荊子,防風,川芎,細辛,枳殼,人參,麻黃,薄荷,枸杞,當歸,知母,地骨皮,黃耆,獨活,杜仲,白芷,秦艽,柴胡,半夏,前胡,厚朴,熟地黃,防己(各二兩),白芍藥,黃芩(各三兩),石膏(四兩),蒼朮(四兩),生地黃(四兩),官桂(一兩),白茯苓(三兩)

一方加

寄生,陳皮,白茯苓(三兩),赤茯苓,藁本,青皮,天麻,牛膝,赤芍藥,桔梗,大黃

上各等分,每服二兩,水二鍾,天陰加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如欲發汗,加麻黃一倍。如欲利,加大黃一倍。如虛風,群藥二沸,入常酒半鍾。如寒濕之氣疼痛,亦加酒半鍾,空心食前一服,臨臥一服。風證,早晨服。寒濕氣,臨臥服,微汗為度。

獨活寄生湯

獨活(二兩),寄生,杜仲,細炒,牛膝(曬乾酒浸半日),秦艽,當歸,白芍藥,川芎,熟地黃,官桂,細辛,茯苓,防風,甘草,人參(各一兩)

白話文:

十八劑第九

桃仁承氣湯

治療傷寒引起的瘀血,大便發黑,小便不利,小腹脹滿。

藥方:大黃、芒硝、甘草(各二錢)、當歸尾、桃仁(各二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劑,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直至排出瘀血為止。

當歸玉燭散

治療婦女經血熱結不通。

藥方:當歸、赤芍藥、川芎、生地黃(各五錢)、大黃、芒硝、甘草(各一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半,用兩杯水煎煮,先煎煮其他藥材,再加入芒硝,再煎煮一二沸,空腹溫服。

木香導氣丸

治療心火旺盛,腎水不足,氣血瘀滯,導致肢體消瘦,面色萎黃,胸膈痞悶等症狀;也適用於婦女經期不調、小兒疳積、乳房腫塊等。

藥方:木香、檳榔、青皮、廣朮、黃連(各五錢)、黃柏(一兩半)、香附(三兩)、大黃(一兩半)、枳殼(一兩)、黑牽牛(取四兩的頭末部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水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溫水送服,不拘時間。

柴胡飲子

治療傷寒痊癒後的餘熱,以及婦女產後發熱、男子骨蒸潮熱等症狀。

藥方: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當歸、白芍藥(產後減少芍藥用量,增加生地黃)、大黃(各等量)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一杯水,加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不拘時間。

小承氣湯

治療傷寒日久,懷疑腸內有燥結糞便,可用少量小承氣湯試探,若腸中轉動,則表示有燥糞,即可服用此藥攻下。此方能調和胃氣。

藥方:枳實、厚朴、大黃(各等量)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兩,用一杯水,加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不拘時間。

消滯丸

消解酒食積滯,寬胸利膈。

藥方:黑牽牛(半斤炒後取四兩頭末)、香附子、五靈脂(炒,各二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糊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禹攻散

治療各種水濕引起的疝氣。

藥方:黑牽牛末(一兩)、茴香(炒半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錢,用生薑湯調服,睡前服用。

羌活愈風湯

藥方:羌活、甘草、蔓荊子、防風、川芎、細辛、枳殼、人參、麻黃、薄荷、枸杞、當歸、知母、地骨皮、黃耆、獨活、杜仲、白芷、秦艽、柴胡、半夏、前胡、厚朴、熟地黃、防己(各二兩)、白芍藥、黃芩(各三兩)、石膏(四兩)、蒼朮(四兩)、生地黃(四兩)、官桂(一兩)、白茯苓(三兩)

加方:寄生、陳皮、白茯苓(三兩)、赤茯苓、藁本、青皮、天麻、牛膝、赤芍藥、桔梗、大黃(各等量)

用法:將藥材等量混合,每次服用二兩,用兩杯水煎煮至七分,陰雨天加三片生薑同煎,去除藥渣後溫服,不拘時間。若需發汗,增加麻黃用量一倍;若需利尿,增加大黃用量一倍;若為虛風,將所有藥材煎煮二沸後,加入半杯常酒;若為寒濕氣痛,也加入半杯常酒,空腹或睡前服用。風證早晨服用,寒濕氣症狀則睡前服用,微汗即止。

獨活寄生湯

藥方:獨活(二兩)、寄生、杜仲(細炒)、牛膝(曬乾後用酒浸泡半日)、秦艽、當歸、白芍藥、川芎、熟地黃、官桂、細辛、茯苓、防風、甘草、人參(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