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湯卿

《心印紺珠經》~ 卷下 (20)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0)

1. 十八劑第九

桂府滑石膩白者(六兩),粉草(一兩研爛)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新水亦得。加薄荷末少許,名雞蘇散;加青黛末少許,名碧玉散。治療並同,但以迴避世俗之輕侮爾。

緩劑大柴胡湯

治傷寒表裡俱熱甚,陽明經、少陰經證,微下之藥也。

柴胡,大黃(各一兩),枳實(麥炒),半夏制,赤芍藥,黃芩(各五錢)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半,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寒劑大承氣湯

治傷寒里證悉具,或狂妄腹滿,實痛燥糞不通,急下之劑也。

大黃,芒硝(各半兩),枳實,厚朴(各錢半)

上為㕮咀,分作二服,水二盞,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渣入芒硝,再煎一二沸,溫服,不拘時候。未利再服次劑。

調劑調胃承氣湯

治傷寒陽明經裡熱甚,譫語,或協熱下利,此緩下之劑也。

大黃,芒硝,甘草(各三錢)

上為㕮咀,水一鍾,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奪劑加減三黃丸

治積熱、風熱、燥熱、酒毒熱、瘧疾熱、瘡疥熱,此藥推陳致新,宣通氣血。

大黃,黃芩(各二兩),黑牽牛(取頭末),滑石(各四兩),黃連,川芎,薄荷(各半兩)

上先碾牽牛為末,別碾余藥同,和勻,滴水為丸,或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食後或臨臥服。

溫劑三花神祐丸

治濕熱腫滿,腹脹燥熱,腸垢不通,風熱瘡疥不已。或久瘧,或癥瘕,或下利,或疝氣,並皆治之。

甘遂麵裹漿水煮,芫花醋拌炒,大戟(各五錢),黑牽牛(取頭末),大黃(各三兩)

上除牽牛外,別碾余藥,和勻,滴水為丸。每服二十丸,溫水下,臨臥服。

補劑防風當歸飲

治心火上盛,腎水下虛,往來寒熱,怯弱不耐,飲食減少。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當歸,白芍藥,大黃(各一兩),滑石(二兩)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二盞,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平劑四君子湯

治虛人氣弱,飲食不進;嬰兒弱其胃氣,吐乳。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各半兩)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或為細末,白湯調服亦妙,加藿香、扁豆尤佳。

榮劑四物湯

治婦人經水不調,或來多而在月前,或來少而在月後,或胎前孕動不安,或產後腹痛不止,此婦人之仙藥也。

當歸,白芍藥,川芎,熟地黃(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一盞,煎七分,去渣,食前空心溫服。一曰春,二曰頭痛,三曰脈弦,加川芎一倍。一曰夏,二日腹痛,三曰脈洪,加白芍藥一倍。一曰秋,二曰血少,三曰脈澀,加當歸一倍。一曰冬,二曰少精,三曰脈微,加熟地黃一倍。

白話文:

十八劑第九

雞蘇散、碧玉散

滑石粉(六兩,要質地細膩潔白)、粉草(一兩,研磨成粉末)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白開水送服,用新鮮的水也可以。加少許薄荷粉末,稱為雞蘇散;加少許青黛粉末,稱為碧玉散。兩種藥方療效相同,只是為了避免世俗輕視而已。

緩劑:大柴胡湯

主治:傷寒表裡俱熱嚴重,陽明經、少陰經症狀,此方為輕瀉劑。

柴胡、大黃(各一兩)、枳實(麥麩炒)、半夏(制)、赤芍藥、黃芩(各五錢)

將藥材切成小塊,每次服用一兩半,加水兩杯,生薑三片,大棗兩枚,煎煮至藥汁剩七分,過濾渣滓,溫服,不拘時間。

寒劑:大承氣湯

主治:傷寒裡證所有症狀俱全,或神志不清、腹脹、腹部劇痛、大便秘結,此方為急瀉劑。

大黃、芒硝(各半兩)、枳實、厚朴(各一錢半)

將藥材切成小塊,分成兩次服用,加水兩杯,生薑五片,煎煮至藥汁剩七分,過濾渣滓,加入芒硝,再煎煮一二沸,溫服,不拘時間。若未通便,可再服用一次。

調劑:調胃承氣湯

主治:傷寒陽明經裡熱嚴重,神志不清,或伴有發熱腹瀉,此方為緩瀉劑。

大黃、芒硝、甘草(各三錢)

將藥材切成小塊,加水一杯,煎煮至藥汁剩七分,過濾渣滓,溫服,不拘時間。

奪劑:加減三黃丸

主治:積熱、風熱、燥熱、酒毒熱、瘧疾熱、瘡疥熱等症,此藥能促進新陳代謝,疏通氣血。

大黃、黃芩(各二兩)、黑牽牛子(只取末端粉末)、滑石(各四兩)、黃連、川芎、薄荷(各半兩)

先將牽牛子研磨成粉末,再將其餘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加水製成藥丸,或用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溫水送服,飯後或睡前服用。

溫劑:三花神祐丸

主治:濕熱腫脹,腹部脹滿燥熱,腸道阻塞不通,風熱瘡疥久治不愈。或久患瘧疾,或患有癥瘕,或腹瀉,或疝氣,均可治療。

甘遂(用麵粉裹好,用漿水煮)、芫花(用醋拌炒)、大戟(各五錢)、黑牽牛子(只取末端粉末)、大黃(各三兩)

除了牽牛子外,將其餘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加水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溫水送服,睡前服用。

補劑:防風當歸飲

主治:心火旺盛,腎水不足,寒熱往來,體弱不耐受,食慾減少。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當歸、白芍藥、大黃(各一兩)、滑石(二兩)

將藥材切成小塊,每次服用一兩,加水兩杯,生薑三片,一起煎煮至藥汁剩七分,過濾渣滓,溫服,不拘時間。

平劑:四君子湯

主治:虛弱體質,氣虛,食慾不振;嬰兒胃氣虛弱,吐奶。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各半兩)

將藥材切成小塊,每次服用一兩,加水一杯半,煎煮至藥汁剩七分,過濾渣滓,溫服,不拘時間。也可磨成細粉,用白開水調服,效果更好,加入藿香、扁豆效果更佳。

榮劑:四物湯

主治:婦女月經不調,經量過多或提前來潮,或經量過少或延遲來潮,或孕期胎動不安,或產後腹痛不止,此方為婦科良藥。

當歸、白芍藥、川芎、熟地黃(各等分)

將藥材切成小塊,每次服用一兩,加水一杯,煎煮至藥汁剩七分,過濾渣滓,飯前空腹溫服。春:頭痛、脈弦,加川芎一倍;夏:腹痛、脈洪,加白芍藥一倍;秋:血少、脈澀,加當歸一倍;冬:少精、脈微,加熟地黃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