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印紺珠經》~ 卷下 (21)
卷下 (21)
1. 十八劑第九
澀劑胃風湯,一名燥丹
治風寒入胃,腸鳴腹痛,泄瀉不止。
人參,白朮,白茯苓,當歸,白芍,川芎(各等分),官桂(少許)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一鍾,入粟米一撮,生薑三片,棗二枚,同煎七分,去渣,空心或食前溫服。
和劑平胃散
治飲食失節,飢飽失時,四肢困倦,口吐酸水,嘔逆噁心,面黃肌瘦。
蒼朮(二兩,米泔水浸一宿),厚朴(薑製),陳皮,甘草(各一兩)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二枚,同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溫劑理中湯
治因冷過多,胃脘當心而痛,泄瀉清穀。
人參,白朮,乾薑(泡),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一鍾,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雙解散
治傷寒傷風,或有汗,或無汗,表證悉具,內熱口乾。
通聖,天水(各一半)
上為㕮咀,每服二兩,水二大鐘,生薑三片,蔥白三根,同煎七分,去渣,微熱服,以取其汗。
補中益氣湯
治飢飽勞役,四肢無力,百節痠疼,身熱頭痛,口淡失味。
黃耆,人參,甘草炙,當歸,白芍藥,升麻,柴胡,橘皮,黃芩,葛根,黃柏,白朮,青皮,生甘草稍(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半,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二枚,同煎七分,去渣,溫服,以取微汗。
一承氣湯
治傷寒大承氣湯證,腹滿實痛;調胃承氣證,譫語下利;小承氣湯證,內熱不便。三乙承氣湯合而為一也,及治中風僵仆,風癇發作,並皆服之,此下劑也。
大黃,芒硝(各一兩),厚朴,枳實(一兩),甘草(五錢)
上為㕮咀,分作三服,每服水二盞,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半夏橘皮湯
治一切嘔吐不止。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黃芩,半夏,厚朴,藿香葉,葛根,橘皮(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一碗,煎七分,去渣,入生薑自然汁少許,溫服,不拘時候。
白朮調中湯
治傷寒冷物過多,以致陰盛陽衰,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手足厥逆,心腹皆痛。
澤瀉,白茯苓,白朮(各一兩),乾薑(泡),官桂,砂仁,陳皮,藿香葉,甘草(各半兩)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半,水二盞,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或為細末,白湯調服亦可。若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細嚼,用白湯下,名白朮調中丸。
香薷湯
治中暑身熱,自汗,頭痛,噁心。
香薷(一兩),厚朴,白扁豆(各五錢),黃連(二錢五分)
上為㕮咀,水一鍾,入酒少許,同煎七分,去渣冷服,不拘時候。
茵陳蒿湯
治傷寒濕熱發黃,身如橘皮色,大小便不利。
茵陳蒿(二兩),大黃(五錢),山梔子(二錢半)
上為㕮咀,作一服,水二大盞,煎七分,去渣,溫服,以利為度。
白話文:
十八劑第九
澀劑胃風湯(又名燥丹):
治療風寒入侵胃部,腸鳴腹痛,腹瀉不止。
藥材:人參、白朮、白茯苓、當歸、白芍、川芎(各等量),官桂(少量)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兩,加水一杯,再放入少量米、三片生薑、兩枚紅棗,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空腹或飯前溫服。
和劑平胃散:
治療飲食不節制,飢飽無常,四肢無力,口吐酸水,嘔吐噁心,面色萎黃消瘦。
藥材:蒼朮(二兩,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厚朴(薑汁製備)、陳皮、甘草(各一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兩,加水兩杯,三片生薑、兩枚紅棗,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溫服,不限時間。
溫劑理中湯:
治療因受寒過度,胃脘部疼痛,腹瀉排出清稀的食物殘渣。
藥材:人參、白朮、乾薑(泡製)、炙甘草(炮製),各等量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兩,加水一杯,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溫服,不限時間。
雙解散:
治療傷寒感冒,無論是否出汗,表證俱全,內有熱象,口乾。
藥材:通聖散、天水散(各半量)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二兩,加水兩大杯,三片生薑、三段蔥白,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溫服,以發汗為佳。
補中益氣湯:
治療飢飽勞累,四肢無力,全身痠痛,發熱頭痛,口淡無味。
藥材:黃耆、人參、炙甘草、當歸、白芍藥、升麻、柴胡、橘皮、黃芩、葛根、黃柏、白朮、青皮、生甘草(各等量)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兩半,加水兩杯,三片生薑、兩枚紅棗,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溫服,以微微出汗為佳。
一承氣湯:
治療傷寒大承氣湯證(腹脹滿疼痛);調胃承氣湯證(譫語、腹瀉);小承氣湯證(內熱便秘)。此方將三種承氣湯合為一劑,也用於治療中風癱瘓、風癇發作等,此為瀉下劑。
藥材:大黃、芒硝(各一兩)、厚朴、枳實(各一兩)、甘草(五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粉,分為三劑服用,每劑加水兩杯,三片生薑,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溫服,不限時間,以通便為度。
半夏橘皮湯:
治療各種嘔吐不止。
藥材: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黃芩、半夏、厚朴、藿香葉、葛根、橘皮(各等量)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兩,加水一碗,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加入少許生薑汁,溫服,不限時間。
白朮調中湯:
治療因傷寒寒邪過盛,導致陰盛陽衰,排出之水液清澈冰冷,手腳厥冷,心腹疼痛。
藥材:澤瀉、白茯苓、白朮(各一兩)、乾薑(泡製)、官桂、砂仁、陳皮、藿香葉、甘草(各半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兩半,加水兩杯,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溫服,不限時間。也可研磨成細粉,用溫開水調服。或煉製成蜜丸,如彈子般大小,細嚼,用溫開水送服,稱為白朮調中丸。
香薷湯:
治療中暑發熱,自汗,頭痛,噁心。
藥材:香薷(一兩)、厚朴、白扁豆(各五錢)、黃連(二錢五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粉,加水一杯,加少量酒,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冷服,不限時間。
茵陳蒿湯:
治療傷寒濕熱導致黃疸,皮膚如橘皮色,大小便不利。
藥材:茵陳蒿(二兩)、大黃(五錢)、山梔子(二錢五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粉,作一劑服用,加水兩大杯,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溫服,以通便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