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湯卿

《心印紺珠經》~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五臟所養

肺養皮毛,心養血脈,脾養肌肉;肝養筋膜,腎養骨髓。

白話文:

「肺部負責滋養皮膚和毛髮,心臟負責滋養血液與血管,脾臟則負責滋養肌肉;肝臟負責滋養筋腱和內臟外膜,而腎臟則負責滋養骨骼和骨髓。」

2. 四海

腦者,髓之海也。胸者,氣之海也。衝脈,血之海也。脾胃,水穀之海也。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腦部是人體骨髓集中的地方,可以比喻為髓之海。胸部是氣息運行的中心,所以被稱為氣之海。衝脈掌管血液循環,因此被視作血之海。而脾胃則負責消化吸收食物,是人體能量的來源,故被稱為水穀之海。

3. 八溪

肉之小會曰溪,謂二肘、二膝、四腕也。

白話文:

翻譯後的內容為:「肌肉間的小凹陷處被稱作溪,具體來說,就是指兩側的手肘、兩側的膝蓋,以及四肢的手腕部位。」

4. 一谷

肉之大會曰谷,臀是也。

白話文:

翻譯內容:人體肌肉最集中的部位可以稱之為谷,而這個部位就是臀部。

5. 藏府配經絡圖

周流氣血不已

一經一絡各應陰陽之象

白話文:

【藏府配經絡圖】 內容翻譯:血液與氣在體內不斷地循環流動,每條經脈和絡脈都各自對應著陰陽的現象。

6. 水穀化精神圖

7. 十二經絡

(徑而直者為經支而橫者為絡)

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次注手陽明。

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下入下齒中,還出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俠鼻孔,次注足陽明。

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交頞中,傍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俠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俠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次注足太陰。

足太陰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腨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俠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次注手少陰。

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俠咽,系目系;其直者,後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次注手太陽。

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䪼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次注足太陽。

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俠脊,貫臀,入膕中;其支者,從髆內左右,別下,貫胛,俠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次注足少陰。

足少陰之脈,起於小指之下,斜越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次注手厥陰。

手厥陰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循臂內,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次注手少陽。

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抵䪼;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次注足少陽。

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之後;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少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岐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次注足厥陰。

足厥陰之脈,起於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俠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後從肝別貫膈,上注肺,次注手太陰。

8. 奇經八脈

督脈者,起於下極之腧,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於腦。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絡舌。

衝脈者,起於氣衝,並足陽明之經,俠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

陽蹻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

陰蹻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

陽維,起於諸陽之會。

陰維,起於諸陰之交。

白話文:

督脈的部分,它開始於人體最底端的穴位,並沿著脊椎內部向上延伸,一直到後頭部的風府穴,然後進入並屬於腦部。

任脈的部分,它開始於肚臍下方的位置,向上到達下腹部,沿著腹部內側往上,經過關元穴,直到咽喉,再向上至下巴,沿面部線路,進入眼睛,並連接舌頭。

衝脈的部分,它開始於下腹部的氣衝穴,伴隨腳部陽明胃經,沿著肚臍兩側向上行走,到達胸部中心後散開。

帶脈的部分,它開始於腰部兩側的季脅位置,繞身體一圈。

陽蹻脈的部分,它開始於腳跟中間,沿著外踝骨向上,最終進入風池穴。

陰蹻脈的部分,同樣開始於腳跟中間,沿著內踝骨向上,一直到咽喉,與衝脈相交。

陽維脈的部分,它開始於所有陽經的會合處。

陰維脈的部分,它開始於所有陰經的交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