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印紺珠經》~ 卷上 (4)
卷上 (4)
1. 五臟所養
肺養皮毛,心養血脈,脾養肌肉;肝養筋膜,腎養骨髓。
2. 四海
腦者,髓之海也。胸者,氣之海也。衝脈,血之海也。脾胃,水穀之海也。
白話文:
大腦是骨髓聚集的地方,胸部是氣息聚集的地方,沖脈是血液聚集的地方,脾胃則是食物和水分消化吸收的地方。
3. 八溪
肉之小會曰溪,謂二肘、二膝、四腕也。
4. 一谷
肉之大會曰谷,臀是也。
5. 藏府配經絡圖
周流氣血不已
一經一絡各應陰陽之象
6. 十二經絡
(徑而直者為經支而橫者為絡)
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次注手陽明。
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下入下齒中,還出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俠鼻孔,次注足陽明。
白話文:
手太陰經脈從中焦起,向下連接大腸,再沿胃部向上,穿過膈肌連到肺,從肺部橫向穿出腋窩,沿著大腿內側向下,經過少陰心經的前方,向下至肘關節內側,沿著手臂內側上行到骨頭下緣,進入寸口,再向上經過魚際,最後從大拇指尖端出來。它的分支從手腕後方直行到食指內側邊緣,從食指尖端出來,接著連接到手陽明經脈。
手陽明經脈從大拇指和食指尖端開始,沿著手指上緣向上,從合谷穴兩骨之間穿出,進入兩條筋之間,沿著手臂上緣向上,進入肘外側邊緣,再沿著大腿外側前緣向上,到肩膀,從肩峰前緣穿出,向上到達柱骨會合處,再向下進入缺盆,連接到肺,穿過膈肌,連到大腸。它的分支從缺盆向上到頸部,貫穿面頰,向下進入下齒中,再從口角出來,與人中穴交匯,左邊的經脈連接到右邊,右邊的經脈連接到左邊,向上沿著鼻孔旁邊,最後連接到足陽明經脈。
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交頞中,傍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俠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俠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次注足太陰。
足太陰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腨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俠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次注手少陰。
白話文:
足陽明經脈,起於鼻樑與額頭交接處,沿著太陽經脈下方,向下經過鼻翼外側,進入上排牙齒,再從口角繞嘴唇出來,向下與承漿穴交會,再沿著下巴後側向下,從大迎穴出來,經過頰車穴,向上經過耳前,穿過客主人穴,沿著髮際線到達額頭。
足陽明經脈的支脈,從大迎穴向前下方到人迎穴,沿著喉嚨進入鎖骨上窩,向下穿過橫膈膜,屬於胃,連繫脾臟。直行的經脈,從鎖骨上窩向下經過乳房內側,向下經過肚臍,進入氣街穴。支脈,從胃口開始,向下沿著腹部,到達氣街穴與直行經脈交會,再向下經過髖關節,到達伏兔穴,向下經過膝蓋骨,沿著小腿外側,到達腳踝,進入中指第二節與第三節之間。支脈,從小腿外側下方三寸分出,向下進入中指第二節與第三節之間。支脈,從腳踝上方分出,進入大拇指與第二個腳趾之間,從大拇指末端出來,然後連接到足太陰經脈。
足太陰經脈,起於大拇指末端,沿著大拇指內側的白肉,經過核骨後方,向上經過內踝前方,沿著小腿內側,經過脛骨後方,與厥陰經脈交會,向上經過膝蓋內側,進入腹部,屬於脾臟,連繫胃臟,向上穿過橫膈膜,經過咽喉,連繫舌根,散佈到舌頭下方。
足太陰經脈的支脈,從胃部分出,向上穿過橫膈膜,進入心臟,然後連接到手少陰經脈。
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俠咽,系目系;其直者,後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次注手太陽。
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䪼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次注足太陽。
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俠脊,貫臀,入膕中;其支者,從髆內左右,別下,貫胛,俠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次注足少陰。
白話文:
手少陰經脈起源於心臟,從心系向下穿過橫膈膜,連接小腸;分支從心系向上沿著咽喉,連接眼睛;主幹則從心系向上通往肺部,再從腋窩向下沿著手臂內側後緣,經過太陰心經,到達手肘內側,繼續沿著手臂內側後緣,到達手掌後緣的尖骨末端,進入手掌內側後緣,沿著小指內側,從指尖出來,再連接手太陽經。
手太陽經脈起源於小指指尖,沿著手外側向上,經過腕部,直上沿著手臂骨下緣,從手肘內側兩條筋之間出來,向上沿著手臂外側後緣,經過肩關節,繞過肩胛骨,到達肩部,進入鎖骨上窩,連接心臟,沿著咽喉向下穿過橫膈膜,到達胃部,連接小腸;分支從鎖骨上窩沿著頸部向上,經過面頰,到達眼睛外角,再進入耳朵;另一分支則從面頰上分離,到達鼻樑,再到達眼睛內角,斜著連接顴骨,再連接足太陽經。
足太陽經脈起源於眼睛內角,向上沿著額頭,到達頭頂;分支從頭頂到達耳朵上緣;主幹則從頭頂進入連接腦部,再出來向下沿著頸部後側,經過肩胛骨內側,沿著脊柱,到達腰部,進入脊柱深處,連接腎臟,屬於膀胱;分支從腰部向下沿著脊柱,經過臀部,進入膝窩;另一分支則從肩胛骨內側左右分離向下,經過肩胛骨,沿著脊柱內側,經過大腿骨關節,沿著大腿外側,從後側下緣,向下與膝窩相連,再向下穿過小腿內側,從外踝後面出來,沿著腳踝骨,到達小指外側,再連接足少陰經。
足少陰之脈,起於小指之下,斜越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次注手厥陰。
手厥陰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循臂內,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次注手少陽。
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抵䪼;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次注足少陽。
白話文:
足少陰經脈,從小指下方開始,斜著穿過足心,從然谷穴下方出來,沿著內踝後側向上走,分支進入跟腱中,繼續向上沿著大腿內側,從膝窩內側邊緣出來,再向上沿著大腿後內側,穿過脊柱,歸屬於腎臟,連繫著膀胱;直行的那一部分,從腎臟往上穿過肝臟和橫膈膜,進入肺臟,沿著喉嚨,靠近舌根;分支的部分,從肺臟出來連繫著心臟,分布在胸腔,再連繫著手厥陰經脈。
手厥陰經脈,從胸腔開始,屬於心包絡,向下穿過橫膈膜,經過並連繫著三焦;分支的部分,沿著胸部出來,經過脅肋,在腋窩下三寸處向上到達腋窩,再向下沿著手臂內側,行走在手太陰經脈和手少陰經脈之間,進入肘窩,沿著手臂內側,進入手掌,沿著中指走到指尖;分支的部分,從手掌開始,沿著小指走到指尖,再連繫著手少陽經脈。
手少陽經脈,從小指和無名指之間開始,向上從兩指之間出來,沿著手腕外側,從手臂外側兩骨之間出來,向上穿過肘窩,沿著手臂外側,向上到達肩膀,與足少陽經脈交匯後,進入鎖骨上窩,分布在胸部正中,散布並連繫著心包絡,向下穿過橫膈膜,屬於三焦;分支的部分,從胸部正中向上從鎖骨上窩出來,向上到達頸部,連繫著耳後,直行向上,從耳廓上端出來,彎曲向下,到達頰部,連繫著下頜;分支的部分,從耳後進入耳道,從耳朵前面出來,經過耳前區,交匯於頰部,到達眼睛外眥,再連繫著足少陽經脈。
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之後;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少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岐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次注足厥陰。
白話文:
足少陽經脈循行
足少陽膽經的經脈,起於眼睛外角(目銳眥),向上到達頭頂角部,向下經過耳後,沿著頸部,行走在手少陽經脈的前方,到達肩部。然後轉向後方,與手少陽經脈交會,進入鎖骨上窩(缺盆)。
其中一條分支,從耳後進入耳中,從耳前出來,到達眼睛外角的後方。
另一條分支,從眼睛外角分開,向下經過大迎穴,與手少陽經脈會合,到達顴骨(䪼)下方,向下經過頰車穴,沿著頸部,與鎖骨上窩會合。之後向下進入胸腔,穿過膈肌,聯絡肝臟,屬於膽囊,沿著脅肋內側,從氣街穴出來,繞過毛髮生長邊緣,橫向進入髀厭穴。
主幹經脈,從鎖骨上窩向下經過腋窩,沿著胸部,經過季肋部,向下與髀厭穴會合,然後沿著髀少陽經脈,從膝蓋外側邊緣出來,向下經過外輔骨前方,直達足踝外側的絕骨端,從外踝前方出來,沿著足背向上,進入小指與次指之間。
其中一條分支,從足背分開,進入大拇指與次指之間,沿著大拇指骨骼內側,從大拇指末端出來,再穿過指甲,從三毛穴出來,最後注入足厥陰經脈。
足厥陰之脈,起於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俠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後從肝別貫膈,上注肺,次注手太陰。
白話文:
足厥陰肝經的循行路線
足厥陰肝經的脈絡,起始於大腳趾趾甲根部,向上沿著腳背內側邊緣上行,離開內踝骨一寸,往上八寸處,與足太陰脾經交匯後,繼續上行至膝蓋內側邊緣,沿著大腿內側陰面,進入毛髮中,經過生殖器,到達小腹,靠近胃,歸屬於肝臟,與膽經相連,向上穿過橫膈膜,分布於胸脅兩側,沿著喉嚨後方上行,進入耳後,連接眼睛,向上到達額頭,與督脈在頭頂交匯;
其中一支脈絡,從眼睛下方沿着臉頰內側下行,環繞嘴唇內側;
另一支脈絡,從肝臟分出,穿過橫膈膜,向上連結肺臟,再向下連接手太陰肺經。
7. 奇經八脈
督脈者,起於下極之腧,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於腦。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絡舌。
衝脈者,起於氣衝,並足陽明之經,俠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
陽蹻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
陰蹻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
陽維,起於諸陽之會。
陰維,起於諸陰之交。
白話文:
督脈從會陰穴開始,沿著脊柱向上,到風府穴,再進入腦部。任脈從中極穴下方開始,經過毛際,沿著腹部內側向上,經過關元穴,到達咽喉,再向上到下巴,沿著面部,進入眼睛,連接到舌頭。衝脈從氣衝穴開始,與足陽明經並行,沿著肚臍向上,到達胸部,然後散開。帶脈從脅肋部位開始,環繞身體一週。陽蹻脈從腳跟內側開始,沿著外踝向上,到風池穴。陰蹻脈也從腳跟內側開始,沿著內踝向上,到咽喉,與衝脈交會。陽維脈從所有陽經交會處開始。陰維脈從所有陰經交會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