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湯卿

《心印紺珠經》~ 卷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5)

1. 臟腑配五行圖

五臟屬陰——陽干為兄

甲——膽——乙肝——東方木

丙——小腸——丁心——南方火

戊——胃——己脾——中央土

庚——大腸——辛肺——西方金

壬——膀胱——癸腎——北方水

六腑屬陽

陰乾為弟

相合而為表裡

白話文:

五臟屬陰,以陽干為兄,甲木為膽,乙木為肝,屬東方木;丙火為小腸,丁火為心,屬南方火;戊土為胃,己土為脾,屬中央土;庚金為大腸,辛金為肺,屬西方金;壬水為膀胱,癸水為腎,屬北方水。六腑屬陽,以陰干為弟,與五臟相合,構成表裡關係。

2. 經絡配四時圖

天非純陽,亦有三陰,天以陽生陰長,而為春夏。

寅(手少陽三焦經),巳(手厥陰心包絡經)

春(卯手陽明大腸經),生—夏,(午手少陰心之經長絡應天手之經)

辰(手太陽小腸經),未(手太陰肺之經)

天時十二月,人身十二經,地支十二位

申(足少陽膽之經),亥(足厥陰肝之經)

秋酉(足陽明胃之經),殺—冬,子(足少陰腎之經),藏(絡應地足之經)

戌(足太陽膀胱經),醜(足太陰脾之經)

地非純陰,亦有三陽,地以陽殺陰藏,而為秋冬。

白話文:

天地並非純陽或純陰,都存在三陰三陽。天以陽氣生長陰氣,因此有春夏;地以陽氣殺滅陰氣,因此有秋冬。天地運行的規律,反映在人體十二經脈上,每個時節都對應著特定經脈,例如春天對應手陽明大腸經,夏天對應手少陰心經,秋天對應足陽明胃經,冬天對應足少陰腎經。

3. 評脈法第四

脈者,何也?莫非氣乎?氣為衛,衛行脈外;莫非血乎?血為榮,榮行脈中。然則脈之一字,果何物乎?嘗試原之,必有說矣。蓋人之妙軀渾然中處,吾身之氣血即天地之陰陽也。天地之陰陽,所以一升一降者,必有主宰者;人身之氣血,所以一周一轉者,必有統銜者焉,知此則知脈矣。古之𮕟字,從血從瓜,所以使氣血各依分派而行經絡也。

今之脈字,從月從永,所以使肌肉以之長久而保天年也。脈者有三,一曰命之本,二曰氣之神,三曰形之道,經所謂天和是矣。至於折一肢、瞽一目,亦不能害生,而脈不可須臾失矣,失則絕命害生也。春之生也,吾之脈與天地之氣而同升。夏之長也,吾之脈與天地之氣而同浮。

白話文:

脈到底是什麼呢?難道是氣嗎?氣是衛氣,在血管外流動;難道是血嗎?血是營氣,在血管內流動。那麼「脈」這個字,究竟指的是什麼呢?試著探究它,一定能找到答案。

人體的奇妙構造,宛如天地間的縮影,我們體內的氣血,就如同天地間的陰陽。天地陰陽的升降變化,必須有主宰者;人體氣血的循環流動,也必須有統攝者。明白了這些,就能理解脈象了。

古代的「𮕟」字,是由「血」和「瓜」組成,代表氣血按照一定的規律,流經經絡。

現代的「脈」字,是由「月」和「永」組成,代表肌肉依靠脈象,得以長久保持,延續天年。

脈象有三個重要意義:一是生命的根本,二是氣的精華,三是形體的規律,也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

即使折斷一條胳膊,或失明一隻眼睛,也不會危及生命,但脈象卻一刻也不能消失,一旦消失,就會導致死亡。

春天萬物生長,我們的脈象也隨著天地之氣而上升。夏天萬物生長茂盛,我們的脈象也隨著天地之氣而浮動。

秋之殺也,吾之脈與天地之氣而同降。冬之藏也,吾之脈與天地之氣而同沉。分而言之,曰氣、曰血、曰脈;總而言之,唯脈運行氣血而已矣。是以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和則脈平,氣血亂則脈病,氣血壯則脈大,氣血微則脈小,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長人則脈長,短人則脈短,性緊則脈緊,性緩則脈緩,室女尼冠則脈濡,嬰兒稚子則脈急。脈為氣血之體,氣血乃脈之用也。

然則氣血能使脈之盛衰又得以致焉,蓋因谷入於胃,脈道乃行。穀氣多,則氣血榮昌,脈亦盛矣;穀氣少,則氣血微弱,脈亦衰矣。故經曰:四時以胃氣為本,脈無胃氣則死矣。論而至此,脈之一字,豈非太乙天真之元氣乎。

白話文:

秋天肅殺之氣,人的脈象也隨天地之氣而下降;冬天收藏之氣,人的脈象也隨天地之氣而沉降。分開來說,有氣、血、脈三者;總括而言,脈不過是運行氣血而已。因此,氣血旺盛,脈象就強勁;氣血衰弱,脈象就衰微;氣血平和,脈象就平穩;氣血紊亂,脈象就病態;氣血充盈,脈象就洪大;氣血虛弱,脈象就微細;氣血燥熱,脈象就急促;氣血寒冷,脈象就遲緩;身材高挑,脈象就長;身材矮小,脈象就短;性格急躁,脈象就緊;性格平和,脈象就緩;女子未婚,脈象就濡弱;嬰兒孩童,脈象就急促。脈象是氣血的形體,氣血是脈象的功能。

然而,氣血能使脈象盛衰的原因,在於食物進入胃中,脈道才能運行。食物精氣充足,氣血就能充盈旺盛,脈象也強勁;食物精氣不足,氣血就會虛弱衰敗,脈象也衰微。因此經書上說:四季以胃氣為根本,脈象沒有胃氣就會死亡。由此看來,脈象這一字,豈非是太乙天真之元氣嗎?

4. 三部九候圖

五行循環相生,周而復始,有如子母之親

六部對待相剋,左剛右柔,有若夫婦之別

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寸應天,為上部;關應人,為中部;尺應地,為下部。一部之中,各有浮中沉三候,浮以象天,中以象人,沉以象地,三三如九,故曰三部九候也。然則寸關尺之名,何以言之?蓋人手腕後高骨為關;從關至魚際,得同身之一寸,故名曰寸部;從關至尺澤穴,得同身之一尺,故名曰尺部。寸部屬陽,實得寸內九分,陽數九也。

尺部屬陰,實得尺內一寸,陰數十也。陽出陰入,以關為界,故名曰關部。然則浮中沉之名,何以取之?蓋三部之中,六府之脈常浮,府屬陽也;五藏之脈常沉,藏屬陰也;胃氣之脈常在沉浮之中,胃為主藏,六府之本也;輕手診之為浮候;重手診之為沉候;不重不輕診之為中候。

白話文:

五行之間互相滋生,循環不已,就像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一樣。

六部互相制衡,左邊剛強,右邊柔順,就像夫妻之間的差異。

三部指的是寸關尺,九候指的是浮中沉。寸部對應天,是上部;關部對應人,是中部;尺部對應地,是下部。每一部都有浮中沉三候,浮象徵天,中象徵人,沉象徵地,三三得九,所以稱為三部九候。那麼寸關尺的名稱從何而來呢?因為人手腕後面的高骨稱為關;從關到魚際,長度與自身的一寸相等,所以稱為寸部;從關到尺澤穴,長度與自身的一尺相等,所以稱為尺部。寸部屬陽,實際上佔據了寸內九分,陽數為九。

尺部屬陰,實際上佔據了尺內一寸,陰數為十。陽氣從寸部出來,陰氣從尺部進入,以關部為界,所以稱為關部。那麼浮中沉的名稱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因為三部之中,六府的脈絡通常浮於表面,六府屬陽;五臟的脈絡通常沉於深處,五臟屬陰;胃氣的脈絡通常在沉浮之間,胃為主要臟腑,是六府的根本。輕輕用手診脈稱為浮候,用力按壓診脈稱為沉候,既不輕也不重診脈稱為中候。

故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乃可診之。先令病人端身默坐,為醫者當澄心息慮。初以中指揣按高骨關位,次下前後二指輕按消息之,中按消息之,重按消息之。然他醉莫與診視,自醉莫診他人。或有病人遠來,曾乘車而坐舟,或騎驢而跨馬,必待憩歇,久之方與診視,終不及平旦為準也。然寸部以應上焦,心肺居上也;關部以應中焦,肝脾居中也;尺部以應下焦,腎命居下也。

左寸心與小腸,動脈之位君火也。右寸肺與大腸,動脈之位燥金也。左關肝與膽,動脈之位風木也。右關脾與胃,動脈之位濕土也。左尺腎與膀胱,動脈之位寒水也。右尺命門與三焦,動脈之位相火也。然以循環之序言之,則左尺水生左關木,左關木生左寸火,左寸火接右尺火,右尺火生右關土,右關土生右寸金,右寸金生左尺水,生生之意不絕,有子母之親也。

白話文:

因此,診病的最佳時機是清晨平旦,陰氣尚未活動,陽氣尚未散失,飲食尚未進食,經脈尚未充盈,絡脈平穩,氣血尚未紊亂,才能準確診斷。首先讓病人端正身體,安靜坐好,醫生也必須心平氣和,專心致志。先用中指按壓高骨關位,然後用前後兩指輕輕按壓消息,再用中指按壓,最後用重力按壓。然而,如果醫生喝醉了,就不要診視病人,病人喝醉了,也不要讓醫生診視。如果病人來自遙遠的地方,曾經乘坐車船,或騎驢騎馬,必須等待休息一段時間,等身體穩定後再診視,始終不如平旦時診視準確。然而,寸部對應上焦,心肺位於上焦;關部對應中焦,肝脾位於中焦;尺部對應下焦,腎命位於下焦。

左寸對應心和小腸,屬於動脈部位,屬君火。右寸對應肺和大腸,屬於動脈部位,屬燥金。左關對應肝和膽,屬於動脈部位,屬風木。右關對應脾和胃,屬於動脈部位,屬濕土。左尺對應腎和膀胱,屬於動脈部位,屬寒水。右尺對應命門和三焦,屬於動脈部位,屬相火。依循環的順序來說,左尺水生左關木,左關木生左寸火,左寸火接右尺火,右尺火生右關土,右關土生右寸金,右寸金生左尺水,生生不息,如同母子相依。

然以對待之位言之,則左寸火克右寸金,左關木克右關土,左尺水克右尺火,左剛右柔,有夫婦之別也。然左手屬陽,右手屬陰,左寸君火以尊而在上,右尺相火以卑而在下,有君臣之道也。三部之中,有此自然之理,學醫者不可不盡心乎。

白話文:

然而,從對待位置的角度來看,左寸火克制右寸金,左關木克制右關土,左尺水克制右尺火,左手剛性,右手柔性,如同夫婦之別。此外,左手屬陽,右手屬陰,左寸君火居尊在上,右尺相火居卑在下,如同君臣之道。三部之中,皆有其自然法則,學習醫術者不可不悉心研究。

5. 四時平脈應天運圖

天之陰陽,左升而右降,上浮而下沉,所以為四時之序也。人之氣血,春升而秋降,夏浮而冬沉,所以為四時之脈也。四時之序,謂生長化收藏也。四時之脈,謂弦鉤緩毛石也。春三月,天氣溫和,萬物發生,肝經木旺,脈來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夏三月,天氣暑熱,萬物盛長,心經火旺,脈來盛去衰,前屈後居,故曰鉤。

秋三月,天氣清涼,萬物凋零,肺經金旺,脈來輕虛以浮,故曰毛。冬三月,天氣凜冽,萬物閉藏,腎經水旺,脈來沉濡而滑,故曰石。《經》曰:春日浮,如魚之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以其脈應天地之運,所以有規矩權衡之譬也。

白話文:

天地間陰陽相互作用,左邊上升,右邊下降,上浮下沉,因此形成四季的變化規律。人體的氣血也隨之變化,春天上升,秋天下降,夏天浮於表面,冬天沉於內部,所以也形成了四季不同的脈象。四季的變化,指的是生長、化育、收斂、收藏的過程。四季的脈象,指的是弦、鉤、緩、毛、石五種脈象。

春天三月,天氣溫和,萬物萌發,肝經旺盛,脈象輕虛而滑,直而長,稱為弦脈。夏天三月,天氣炎熱,萬物生長茂盛,心經旺盛,脈象盛而衰,前端屈起,後端收縮,稱為鉤脈。秋天三月,天氣清涼,萬物凋零,肺經旺盛,脈象輕虛而浮,稱為毛脈。冬天三月,天氣寒冷,萬物收藏於內,腎經旺盛,脈象沉而潤滑,稱為石脈。

經書中說,春天脈象浮於表面,如魚在水中游動;夏天脈象浮於皮膚,萬物生機勃勃;秋天脈象下沉於皮膚,蟲類準備冬眠;冬天脈象沉於骨骼,蟲類躲藏起來,君子應該待在家中。人體的脈象隨著天地運行的規律而變化,就像有規矩和權衡一樣。

應時而見曰太平,過曰病,不及曰病,反時而見曰死。謂春得秋脈,秋得夏脈,夏得冬脈,冬得長夏脈,長夏得春脈,五行相剋,鬼賊之脈見也。脈有胃氣曰平,故曰微弦、微鉤、微毛、微石,五臟兼胃氣而見也。脈無胃氣曰死,故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真心脈至,堅如摶,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

真肺脈至,大而浮,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劈,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真脾脈至,如屋漏雀啄,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是不兼胃氣也。故人以脈氣為宗,以胃氣為本也。

白話文:

如果身體狀況隨著季節變化而出現,就是正常現象,稱為太平;如果超過了正常範圍,就叫做生病;如果沒有達到正常範圍,也叫做生病;如果反季節出現,就叫做死亡。比方說春天出現秋天的脈象,秋天出現夏天的脈象,夏天出現冬天的脈象,冬天出現長夏的脈象,長夏出現春天的脈象,這些都屬於五行相剋,是邪惡的脈象。

脈象中帶有胃氣,代表身體健康,稱為平脈,表現為微弦、微鉤、微毛、微石,這是五臟都兼具胃氣的表現。如果脈象中沒有胃氣,代表生命垂危,稱為死脈。

真肝脈出現時,脈象緊繃,摸起來像刀刃一樣鋒利,像在彈奏琴瑟的弦,顏色青白不澤,毛髮脫落,這是死亡的徵兆。真心中脈出現時,脈象堅硬如泥丸,摸起來像一串薏苡仁,顏色赤黑不澤,毛髮脫落,這是死亡的徵兆。

真肺脈出現時,脈象浮大,像用羽毛觸碰皮膚一樣,顏色白赤不澤,毛髮脫落,這是死亡的徵兆。真腎脈出現時,脈象搏動而突然消失,像手指彈石頭發出的聲音一樣,顏色黑黃不澤,毛髮脫落,這是死亡的徵兆。真脾脈出現時,脈象像屋頂漏水或雀鳥啄木一樣,顏色黃青不澤,毛髮脫落,這是死亡的徵兆,這是因為沒有兼具胃氣的緣故。

所以,人們以脈氣作為診斷的依據,而以胃氣作為身體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