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湯卿

《心印紺珠經》~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明形氣第三

天人之有生也,稟天地之陰陽,假父母之精血,交感凝結以為胞胎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始自襁褓,以至髫齔,迨其成童,與夫壯年,豈易然哉!故一月之孕,有白露之稱;二月之胚,有桃花之譬;及其三月,先生右腎則為男,陰包陽也;先生左腎則為女,陽包陰也。其次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勝己者,腎屬水,故五臟由是為陰。

其次心生小腸,小腸生大腸,大腸生膽,膽生胃,胃生膀胱,膀胱生三焦,以生其己勝者,小腸屬火,六腑由是為陽。其次三焦生八脈,八脈生十二經,十二經生十二絡,十二絡生一百八十系絡,系絡生一百八十纏絡,纏絡生三萬四千孫絡,孫絡生三百六十五骨節,骨節生三百六十五大穴,大穴生八萬四千毛竅,則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身皆備矣。所謂四月形像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髮生,正謂此也。

白話文:

人體的誕生,源於天地間陰陽之氣的交感,藉由父母精血的結合,凝聚而形成胎兒。陽氣主導則為男,陰氣主導則為女。從嬰兒時期的襁褓,到兒童時期的髫齔,再到成年,這過程絕非輕易。

因此,懷孕一月,稱為白露,如同露水初凝;懷孕二月,稱為桃花,如同桃花初放;懷孕三月,如果先長右腎,則為男,因為陽氣包裹著陰氣;如果先長左腎,則為女,因為陰氣包裹著陽氣。

之後,腎臟生脾臟,脾臟生肝臟,肝臟生肺臟,肺臟生心臟,以生長比自己更強大的器官,因為腎臟屬水,所以五臟皆屬陰。

接下來,心臟生小腸,小腸生大腸,大腸生膽囊,膽囊生胃,胃生膀胱,膀胱生三焦,以生長比自己更弱小的器官,因為小腸屬火,所以六腑皆屬陽。

之後,三焦生八脈,八脈生十二經,十二經生十二絡,十二絡生一百八十系絡,系絡生一百八十纏絡,纏絡生三萬四千孫絡,孫絡生三百六十五骨節,骨節生三百六十五大穴,大穴生八萬四千毛竅,於是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四肢、全身骨骼都已俱全。

所謂懷孕四月形體俱全,五月筋骨成形,六月毛髮生長,正是指此。

至七月,則遊其魂而能動左手,八月遊其魄而能動右手,九月三轉身,十月滿足,母子分解。其中有延月生者,必生貴子;不足月日生者,必主貧薄之人。誕生之後,有變蒸之熱,長其精神,壯其骨髓,生其意智。三十二日一變蒸,生腎氣焉;六十四日二變蒸,生膀胱之氣焉,腎與膀胱屬水,其數一也。

九十六日三變蒸,生心氣焉;一百二十八日四變蒸,生小腸之氣焉,心與小腸屬火,其數二也。一百六十日五變蒸,生肝氣焉;一百九十二日六變蒸,生膽氣焉,肝與膽屬木,其數三也。二百二十四日七變蒸,生肺氣焉;二百五十六日八變蒸,生大腸之氣焉,肺與大腸屬金,其數四也。二百八十八日九變蒸,生脾氣焉;三百二十日十變蒸,生胃氣焉,脾與胃屬土,其數五也。

白話文:

到了七月,胎兒的魂魄開始活動,能動左手;八月時魄魄活動,能動右手;九月時胎兒在子宮裡轉身三次;十月胎兒成熟,母子分離。如果胎兒超過預產期出生,將來必生貴子;如果早產,將來必是貧寒之人。嬰兒出生後,會出現發熱現象,這是因為身體要生長精神、壯大骨髓、發展智力。出生後三十二天,會有一次發熱,這是腎氣開始生長;六十四天,第二次發熱,這是膀胱之氣開始生長;腎與膀胱屬水,其數為一。九十六天,第三次發熱,這是心氣開始生長;一百二十八天,第四次發熱,這是小腸之氣開始生長;心與小腸屬火,其數為二。一百六十天,第五次發熱,這是肝氣開始生長;一百九十二天,第六次發熱,這是膽氣開始生長;肝與膽屬木,其數為三。二百二十四天,第七次發熱,這是肺氣開始生長;二百五十六天,第八次發熱,這是大腸之氣開始生長;肺與大腸屬金,其數為四。二百八十八天,第九次發熱,這是脾氣開始生長;三百二十天,第十次發熱,這是胃氣開始生長;脾與胃屬土,其數為五。

變蒸已畢,一期歲焉。齒生髮長,神智有異於前也。故曰:齒者骨之餘也,發者血之餘也,爪者筋之餘也,神者氣之餘也。籲!人身之難得者如此哉。方其幼也,有如水面之泡,草頭之露,氣血未定,易寒易熱,腸胃綿脆,易飢易飽;為母者調攝不得其宜,必不能免乎吐、瀉、驚、疳之病矣。

及其長也,嗜欲既開,不能修養是以六氣迭侵於其外,七情交戰於其中,百憂累其心,萬事勞其形,一蝸之氣安能無病焉。小兒之瘡疹,大人之傷寒,尤其甚也。所以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至半百而動作衰矣,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和於陰陽,法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牙齒長出、頭髮生長,精神狀態與之前有所不同。古人說:牙齒是骨骼的精華,頭髮是血液的精華,指甲是筋絡的精華,精神是氣的精華。啊!人身如此難得啊!

嬰兒時期,就像水面上的泡沫,草頭上的露水,氣血尚未穩定,容易受寒受熱,腸胃脆弱,容易飢餓容易飽腹;母親如果照顧不周,孩子必然會出現嘔吐、腹瀉、驚癇、疳積等疾病。

等到長大後,慾望開啟,如果不注重修養,就會受到外界的六種氣候的侵襲,內心的七種情感相互交戰,百般憂愁困擾心靈,萬事勞累身體,如此一來,如何能不生病呢?兒童的瘡疹,成人的傷寒,更是如此嚴重。

因此黃帝問岐伯說:我聽說上古的人,都能活到一百歲,行動依然健壯;現在的人,到了五十歲就行動衰弱了,是時代不同了嗎?還是人們失去了什麼東西?岐伯回答說:上古的人,懂得養生之道,遵循陰陽法則,按照天時地利,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不胡亂勞作,所以能使形體和精神都保持健康,最終都能活到天年,活到一百歲才離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矣。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

白話文:

現在的人可不一樣了,把酒當水喝,胡作非為當成日常,縱欲耗竭精氣,浪費自己的真氣,不懂得飽滿時要節制,不按時保養精神,只求一時的快活,逆反自然之道,生活沒有規律,所以五十歲就衰老了。

因此聖人治病講究預防,治亂也講究防患於未然。等到疾病已經形成才用藥治療,等到混亂已經發生才去治理,就好比口渴了才去挖井,打仗了才去鑄造兵器,是不是太遲了?

2. 五臟六腑之位

五臟者,心、肝、脾、肺、腎也。六腑者,小腸、大腸、膽、胃、膀胱、三焦也。肺最居上,為諸臟之華蓋,六葉兩耳,主藏魄。心在肺下,其體半垂,如未開蓮花,上有七孔三毛,主藏神。心下為鬲,鬲下有胃,主藏水穀。胃左有肝,左三葉、右四葉,主藏魂。膽在肝之短葉間,有精汁三合。

胃右有脾,主藏意。胃下為腹,大腸當臍,右回十六曲;小腸左回疊積十六曲,主傳溲便。二腸之下為臍,臍下為膀胱,主藏溺。背脊骨節第七椎之下有二腎,左者為腎,主藏志;右為命門,主藏精。故曰:臟者,藏也;腑者,聚也。

白話文:

五臟包括心、肝、脾、肺和腎。六腑則有小腸、大腸、膽、胃、膀胱和三焦。肺位於最上方,是眾多臟器的遮蔽物,由六片葉子組成,主掌保存靈魂。心位於肺下方,形狀一半垂下,類似未開的蓮花,上面有七個孔和三根毛,主掌保存精神。心下方是膈膜,膈膜下是胃,主掌儲存飲食。胃的左側是肝,肝有三片短葉和四片長葉,主掌保存魂魄。膽位於肝的短葉之間,含有精液三合。

胃的右側是脾,主掌保存意念。胃的下方是腹部,大腸位於肚臍,向右繞行十六次彎曲;小腸在左側繞行十六次彎曲,主掌傳遞尿液和排便。二腸之下的地方是肚臍,肚臍以下是膀胱,主掌儲存尿液。背脊骨節的第七節椎骨之下有兩個腎,左邊的是腎,主掌保存意志;右邊的是命門,主掌保存精液。所以說,臟指的是隱藏,腑指的是聚集。

3. 五臟六腑之官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沒世不殆,以為天下則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故曰:心者,一身之主宰,萬事之根本也。

白話文:

心是人體的君主,主管精神和意識;肺輔佐君主,負責調節氣息;肝像將軍,負責謀劃和決策;腎負責強健體魄,主管技巧和能力;脾胃是人體的糧倉,負責消化吸收食物;膽負責公正和決斷;膽囊像臣子,負責喜怒哀樂;小腸負責吸收和消化食物;大腸負責傳輸和排泄食物;膀胱是人體的儲藏庫,負責儲存和排出水液;三焦是人體的排水道,負責疏通水液。這十二個器官不可或缺,彼此相輔相成。心明則身體安泰,以此養生則長壽無憂,治理天下則國家昌盛。心不明則十二官皆危,導致氣血不通,以此養生則禍患連連,治理天下則國家大危,不可不慎。所以說,心是人體的主宰,是萬事萬物的根本。

4. 五臟之候

目者,肝之外候,肝氣通於目,目和則辨白黑矣。鼻者,肺之外候,肺氣通於鼻,鼻和則知香臭矣。舌者,心之外候,心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口者,脾之外候,脾氣通於口,口和則知穀味矣。耳者,腎之外候,腎氣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矣。

白話文:

眼睛是肝臟的外在表現,肝氣流通於眼睛,眼睛健康才能分辨黑白。鼻子是肺臟的外在表現,肺氣流通於鼻子,鼻子健康才能辨別香臭。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心氣流通於舌頭,舌頭健康才能品嚐五味。嘴巴是脾臟的外在表現,脾氣流通於嘴巴,嘴巴健康才能品嚐穀物味道。耳朵是腎臟的外在表現,腎氣流通於耳朵,耳朵健康才能分辨五音。

5. 五臟之竅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舌。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耳及二陰。故清陽出上竅,及氣道呼吸之間;濁陰出下竅,乃便溺傳瀉之所。

白話文:

東方屬青色,與肝經相通,開竅於眼睛。南方屬赤色,與心經相通,開竅於舌頭。中央屬黃色,與脾經相通,開竅於嘴巴。西方屬白色,與肺經相通,開竅於鼻子。北方屬黑色,與腎經相通,開竅於耳朵和生殖器官。

因此,清氣陽氣由上竅(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排出,並與氣道呼吸相連。濁氣陰氣由下竅(生殖器官、肛門)排出,這是排泄糞便和尿液的地方。

6. 五臟所生

肺主聲,入心為言,入肺為呼,入脾為歌,入腎為呻吟,自入為哭。肝主色,入肺為白,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腎為黑,自入為青。心主臭,入肝為臊臭,入肺為腥臭,入脾為香臭,入腎為腐臭,自入為焦臭。脾主味,入心為苦,入肝為酸,入肺為辛,入腎為咸,自入為甘。腎主液,入心為汗,入肝為淚,入肺為涕,入脾為涎,自入為唾。

白話文:

肺掌管聲音,進入心則為言語,進入肺則為呼吸,進入脾則為歌唱,進入腎則為呻吟,自身則為哭泣。肝掌管顏色,進入肺則為白色,進入心則為紅色,進入脾則為黃色,進入腎則為黑色,自身則為青色。心掌管氣味,進入肝則為臊臭,進入肺則為腥臭,進入脾則為香臭,進入腎則為腐臭,自身則為焦臭。脾掌管味道,進入心則為苦味,進入肝則為酸味,進入肺則為辛味,進入腎則為鹹味,自身則為甜味。腎掌管液體,進入心則為汗液,進入肝則為淚水,進入肺則為鼻涕,進入脾則為唾液,自身則為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