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身機要》~ 卷中 (1)
卷中 (1)
1. 卷中
2. 躍山虎
立在南山躍北山,兩山往復莫令閒。
力行三八山門闢,好使青龍接虎顏。
志剛曰:人不躍山則山門不闢,龍不接虎而虎體不來也。然龍雖欲接虎,奈何山門不闢,入頭不得。欲闢其門,必藉往來則自然振動也。
白話文:
站在南山卻能躍到北山,兩山之間不斷往返,不能讓它閒置。用力地行走,直到開闢了三十八道山門,這樣就能讓青龍與虎相接。
志剛說:人如果不跨越山嶺,那山門就不會被打開;青龍如果不接引虎,虎的氣息就不會到來。然而,即使青龍想接引虎,但若山門未開,就無法進入。想要開闢這扇門,必須要通過不斷的來回行走,才能自然地產生振動效果。
「躍山虎」可能象徵著一種勇於挑戰、積極進取的精神。"三八山門"可能是某種難關或障礙的隱喻,而"青龍接虎"可能象徵著兩股力量的融合或平衡。"往來則自然振動"可能指的是行動或努力能夠帶來改變或突破。
3. 出洞虎
先把身如四足形,前伸後屈力而行。
後伸前屈依前法,三八工夫各等停。
志剛曰:以手為足,故曰先把身如四足形。前伸後屈者,以身坐定,伸手著地也。後伸前屈者,以身向前,伸其足也。前後如之,若虎出洞之狀,則筋骨舒暢,臟腑安,血脈調也。
白話文:
[出洞虎]
先將身體調整成四肢著地的姿態,像動物一樣,然後前肢伸展,後肢彎曲,用力移動身體。
接著後肢伸展,前肢彎曲,動作和先前一樣,整個過程中,前後動作各持續二十四秒,保持平衡。
志剛說:用手臂代替腳,所以首先讓身體呈四肢著地的形狀。前伸後屈的意思是,坐在地上,手臂伸直撐地。後伸前屈指的是,身體往前,伸展腿部。前後動作交替進行,模彷老虎出洞的樣子,這樣可以讓筋骨得到放鬆,內臟安定,血液循環也會更加順暢。
4. 飛虹虎
直伸兩手悉飛虹,轉向西來也一同。
左右力行三八數,自然舒暢美心胸。
志剛曰:以兩手飛向左而轉右,飛如長虹之狀,則筋骨安舒,心胸美暢,而疾病何由生哉?
白話文:
【飛虹虎】
將雙手完全伸直,像彩虹一樣橫跨天空,再從左邊轉向右邊,動作就像一道彩虹在空中飛舞。不論是往左或往右,都要一起做這個動作。
左右各用力做二十四次(三八為二十四),做完後會感覺身體自然舒暢,心情也會變得美好。
志剛說:當你雙手像彩虹一樣,先向左飛再轉向右,動作優雅流暢,會讓你的筋骨感到安適舒緩,心情也會變得愉快,這樣疾病就無從發生了。
5. 舒筋虎
形體須令四足然,左前右後直如弦。
右前左後仍如此,筋骨安舒疾病痊。
志剛曰:前左足,後右足,後左足,前右足,直舒如弓弦之狀,數周二十四次,則筋骨安舒而疾病遠矣。
白話文:
【舒筋虎】
內容:必須讓身體四肢伸展開來,當左前腳和右後腳拉直時,應像弓弦一樣緊繃。
同樣地,當右前腳和左後腳拉直時,也應保持這樣的狀態。當你的筋骨能舒展到這種程度,疾病就會逐漸康復。
志剛說:先伸直左前腳,然後是右後腳,接著是左後腳,最後是右前腳,四肢輪流拉直,就像弓弦那樣的伸展,重複做二十四次,這樣筋骨就能得到舒緩,疾病也會遠離你。
6. 懸梁虎
手把懸梁著力伸,仍令左右各分明。
一升一降周三八,疾病蠲除氣血行。
志剛曰:兩手把懸梁將身著力懸起,一力起於梁左,一力起於梁右,須以肩至梁。如是行之,則氣血和暢,四肢舒參,五臟安逸,而疾病蠲除矣。
白話文:
【懸樑虎】
雙手緊握樑上的固定點,用力地拉伸身體,讓左右兩側的力量分明可感。
身體上下移動,共做二十七次(三乘以九),這樣可以讓疾病逐漸消失,促進血液與氣息的循環。
志剛說:雙手抓著橫樑,用盡力氣將身體吊起,一隻手在樑的左邊施力,另一隻手在樑的右邊施力,肩膀要達到橫樑的高度。如果持續進行這個動作,那麼氣血會變得和諧暢通,四肢感到舒展,內臟也感到安逸,疾病也會逐漸消失。
7. 鼎峙虎
蟠膝仍令兩手撐,肩前肩後力如爭。
頭昂背直行三八,擺此形骸理大經。
志剛曰:蟠膝而坐,為一足兩手而撐,共三足,故曰鼎峙。然後昂其頭,以左右肩如相爭之狀,擺其形骸,則經調氣順,百病皆除。鼎峙之功,其大如此。
白話文:
盤腿坐著,同時讓雙手支撐身體,就形成了一種好像一個鼎有三個腳的姿態,因此被稱作「鼎峙」。在這種姿勢下,你的肩膀前後好像在用力對抗,頭部抬起,背部保持直挺,然後做三到八次這樣的動作。擺出這樣的姿態,可以調理身體的經絡,使氣血運行順暢,許多疾病都能因此消除。「鼎峙」這套功法的效果就是這麼強大。
志剛說:盤膝而坐,再加上一手和兩腳支撐,形成了像鼎一樣的三點支撐,所以叫做「鼎峙」。在這個姿態下,頭要抬起,肩膀左右好像在對抗,活動身體,這樣就能調節經絡,使氣血順暢,消除各種疾病。由此可見,「鼎峙」這套功法的作用是如此巨大。
8. 獨立虎
曲令一足在其髓,兩手舒如舉重酸。
左右力行三八就,自然遍體骨筋安。
志剛曰:曲一足在髖者,以一足曲於股間也。舒兩手如舉重者,以兩手如提物也。左右如之,遍身調暢,疾病可除也。
白話文:
【獨立虎】
彎曲一條腿,讓膝蓋靠近胸部,同時雙手伸直,好像正在舉起很重的東西,感到微微的痠痛。
這樣左邊做三次,右邊也做三次,總共做九次。做完之後,全身的骨骼和肌肉都會感覺到放鬆與舒適。
志剛說:彎曲一條腿靠近臀部,指的是把一條腿彎曲放在大腿之間。雙手像舉重一樣伸直,就像是提著東西一樣。左右兩側都做這樣的動作,全身就會感到調適舒暢,疾病就可以被消除。
9. 翻身虎
翻首翻身把腳飛,卻將雙手去扶持。
連行三八骨筋活,免使闔門有倦疲。
志剛曰:以頭著地,以腳飛過,兩手著頭兩旁使不歪也。如此行之,則筋骨豈有不活,氣血豈有不調暢乎?
白話文:
【翻身虎】
做這個動作時,先將頭部貼地,然後身體翻轉,讓腳在空中劃出一個飛揚的姿勢,同時用雙手支撐在頭的兩側,以防頭部偏斜。
連續做三次這樣的動作,每次八下,能活動骨頭和筋絡,讓全身筋骨活絡,避免全家人都感到疲倦乏力。
這可以理解為,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的筋骨怎麼可能不活絡,你的氣血又怎麼可能不調和順暢呢?
志剛說:頭部接觸地面,腳在空中飛越,雙手按在頭的兩側,確保頭部不會偏斜。如果持續這樣練習,筋骨和氣血必然會得到很好的活動和調節。
10. 反躬虎
反手巴肩務到家,力巴不著處偏巴。
昂頭蟠膝工當九,九九行持效可誇。
志剛曰:蟠膝昂頭身先坐定,反手巴肩,巴不著處愈巴之。自然胸膈寬舒,氣血調暢。這意思誰肯安排?如數行之,方知效驗。
白話文:
反轉手掌拍打肩膀,務必確實到位,若力有未逮之處更要加強拍打。
抬頭曲膝的動作要標準到位,持續做足九次,長期堅持,效果自會顯著。
志剛說:在做曲膝抬頭動作前,身體要先坐定,然後反轉手掌拍打肩膀,對於拍不到的地方更要專注拍打。這樣自然能夠使胸腔舒展,促進氣血流通。這種好處,有誰願意去安排實踐呢?只有真正按規定頻率去做的人,才能體會到其真實的效果。
11. 納泉虎
心火那堪盛上升,一身氣血妄流行。
聚精咽納惟三八,火降神安五臟寧。
志剛曰:錦身之後,心火上升,氣血妄動。故先師作此詩,納精咽之。引納泉之妙旨,以降心火,以安神也。神安火降,五臟寧矣。
白話文:
【納泉虎】
心中火氣怎麼能過度上湧,導致全身的氣血運行紊亂。
專注精神,吞納精氣,重複二十四次,這樣可以使心火下降,精神平靜,五臟就能得到安寧。
志剛說:在進行養生練習後,可能會出現心火上昇,氣血運行不正常的情況。因此,前輩寫了這首詩,教導我們吞納精氣的方法。
運用納泉的奧妙,目的是為了降低心火,使精神平靜。當精神平靜、心火下降時,五臟就能獲得寧靜。
12. 桃花虎
挺身蟠膝手來呵,呵十呵兮更十搓。
面上力摩令火熱,自然皺少與紅多。
志剛曰:十搓十呵,欲待如何?晨昏摩面,皺少紅多。
白話文:
「站直身體,雙膝彎曲,雙手摩擦然後呵氣,先呵十次氣再搓臉十次。
用力在臉上按摩直到感覺發熱,這樣自然能減少皺紋,使臉色紅潤。
志剛說:搓臉十次再呵氣十次,這是在做什麼呢?早晚按摩臉部,就能減少皺紋,臉色也會更加紅潤。」
13. 安神虎
無為斂足謂安神,神既能安體自淳。
萬里坦然皆莫顧,一心惟守滿園春。
志剛曰:無為靜坐,乃安神也。神既安,體必淳樸。惟守一不幹事也,但見滿目春光,一身和氣耳。
白話文:
[安神虎]
內容現代譯文:不做過多的事,保持內心平靜就是安定心神,當心神安定,身體自然健康純粹。
萬裏長途坦然面對,一切都不去顧慮,一心只專注於守護內心的平和與春意盎然。
志剛說:無所作為的靜坐,就是一種安定心神的方式。當心神安定,人的身體必然會變得純樸健康。專注於內心的平和,就如看到滿眼的春光,感受到全身的和諧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