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身機要》~ 卷上 (1)
卷上 (1)
1. 卷上
2. 踏地龍
兩手牢拿兩肘中,腳頭著實腳根舂。
力行三八潮皆落,天地山河一瀉空。
志剛曰:以兩手拿兩肘者,所以斂其筋骨也。以腳根舂地者,所以降其氣血也。蓋筋骨斂則身中氣血不妄行也,氣血既降而不妄動庶可施也。
白話文:
【踏地龍】
雙手緊抓著兩肘的位置,確實地用腳尖踩地,用力地讓腳跟敲打地面。
當你全力執行此動作至二十四次(三八為二十四),身體內的濕氣就像潮水般消退,整個人就像天地山河的氣勢,暢快淋漓,一身輕鬆。
志剛說:用雙手抓住兩肘這個動作,目的是收斂身體的筋骨。用腳跟敲擊地面,是為了讓血液和氣息下降。因為筋骨收斂了,身體內的血液和氣息就不會亂跑,當氣血下降且不再亂動時,這套功法才能真正發揮效果。
3. 擺尾龍
擺尾須令左右如,膝依向處莫容虛。
力行三八舒筋骨,筋骨能舒動尾閭。
志剛曰:以腰扭向左而實其左膝,所以左之筋骨舒也。扭向右而實右膝,所以右之筋骨舒也。左右力行之者,所以動尾閭之筋骨也。
白話文:
【擺尾龍】
在做擺尾龍這動作時,必須讓腰部左右搖擺如同擺尾,同時確保膝蓋朝向的方向不能空虛無力。
用力地做三次到八次,可以舒展筋骨。當筋骨得以伸展,就能進一步活動到尾閭部位。
志剛說:扭轉腰部向左邊,並確實地用上左膝的力量,這樣能使左側的筋骨得到舒展。同樣地,扭轉腰部向右邊,用上右膝的力量,也能使右側的筋骨得到舒展。左右交替用力地做,就是為了活動尾閭部位的筋骨。
4. 摩頂龍
左手拿龍做甚麼,卻將右手頂中摩。
前輕後重無多少,但使心酸沒奈何。
志剛曰:以左手拿龍之頸,以右手摩龍之頂。前輕者,無其畏也,後重者,使其頑也。無多少者,心酸方止,然既止而復摩,使其頑劣無知,見虎不懼也。
白話文:
在說什麼用左手抓著龍的脖子,卻用右手去摸龍的頭頂。
一開始輕輕的,後來加重力道,這其中並沒有一定的次數限制,只到心酸(疲累)才停止。
然而,即使手痠了,還是要繼續摸,讓龍變得更加倔強無知,就算面對老虎也不會害怕。
這是志剛先生所說的:用左手控制龍的頸部,右手則去撫摸龍的頭頂。一開始輕輕的,是為了不讓它感到恐懼;後面加重力道,是為了讓它變得更倔強。這裡的「無多少」是指,直到自己感到心酸(疲累)才停止,但是即便如此,還是要繼續,讓龍變得頑劣無知,就算面對威脅也不會退縮。
5. 旋風龍
左拳陽左右陰隨,右亦如之左也回。
俯首力行因甚事,毋令遍體骨筋衰。
志剛曰:以左拳向左而右拳隨之,以右拳向右而左拳隨之。俯首力行為甚麼來,無非所以動身之筋骨,使其氣血周流,毋令衰敗也。
白話文:
【旋風龍】
左手出拳時,陽面朝外,陰面隨之,右手出拳同樣如此,再回到左邊。
低頭用力做是爲何事?就是爲了不讓全身的骨骼和筋肉衰弱。
詳細解釋說:用左手向左方出拳時,右手跟隨其後;當右手向右方出拳時,左手又隨後跟上。我們低頭用力做事是爲了什麼,無非就是要活動身體的筋骨,使氣血得以暢通全身,不讓身體機能衰敗。
6. 交足龍
兩足當胸兀坐間,手叉抱膝膝撐彎。
左來右去俱三八,夾脊雙關透上關。
志剛曰:身坐虛,則蟠其膝,交其胸;手叉實,則抱其膝,撐於兩肘。然後以左肩向前,右肩向後,左右如之則夾脊雙關可以透過矣。
白話文:
[交足龍]
兩腳交叉坐在胸前,雙手叉開抱住膝蓋,膝蓋向外撐彎。
先向左轉三次,再向右轉三次,如此反覆做八次。這動作能打通背部脊椎兩側的穴道,直通頭部的上關穴。
志剛說:身體在坐下時,盤起膝蓋,交叉放在胸前;雙手用力抱住膝蓋,用兩肘撐住。接著讓左肩向前,右肩向後,左邊做完後再換右邊。這樣一來,便能夠使背部脊椎兩側的穴道得以暢通無阻。
7. 撞關龍
叉手擎天著力齊,身躬氣撞頂門追。
力行三八泥丸透,透得泥丸笛可吹。
志剛曰:兩手擎天而力撞,以一身就鞠而氣衝。沖則泥丸透,透則笛可吹。笛既吹,則泥丸自然有風生之驗也。
白話文:
將雙手高舉向天,用盡全力,身體彎曲,氣息直衝頭頂。用力地進行二十四次後,將會使得泥丸(丹田或頭頂)得以穿透。一旦泥丸被穿透,就可以像吹笛子一樣地調息。志剛說道:雙手高舉向天並用盡全力撞擊,全身緊繃,氣息衝撞。一旦衝撞成功,泥丸就會被穿透,穿透後就能像吹笛子一樣調息。當能像吹笛子一樣調息時,則自然能感受到泥丸中產生如風一般的內息現象。
8. 閉息龍
閉息工夫不可無,不能閉息盡成誣。
若行九九工純熟,此是修行大丈夫。
閉息工夫不可無者,苟不能閉息,雖能別改工夫,皆為誣妄矣。若能行之純熟,可謂能修行第一件真難事也。豈不為大丈夫乎?
白話文:
"閉息的功夫不能沒有,如果做不到閉息,其他的練習都會變成虛假。
如果能把這九九的閉息功夫練到純熟,這就是真正修行的大丈夫。
所謂閉息的功夫不能沒有,就是說如果無法做到閉息,即使能做其他的練習,都只是虛偽罷了。如果能把這項功夫練得純熟,可以說是能夠克服修行中最困難的第一件事。這樣的人,豈不是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呢?"
請注意,九九在此可能指的是某種特定的練習次數或方式,並非具體的數字。
9. 登天龍
將身臥地把心閒,以膝齊胸用手扳。
一築一登連九九,自然轉過尾閭間。
志剛曰:身臥地而心無妄也,兩手扳膝齊胸。用登扳之數轉過尾閭之關,未有不登扳而尾閭之關能轉者也。
白話文:
[登天龍]
躺平身體,讓心靈放鬆,雙手將膝蓋拉向胸口。
反覆做這個動作九九八十一次,自然會感覺到能量在尾閭(脊椎末端)轉動。
志剛說:身體躺平在地上,但心裡不能胡思亂想,要用雙手將雙膝扳向胸口。只有透過這種方式,才能讓尾閭這道關卡被打通。若不做此動作,尾閭的關卡是無法自行轉動的。
10. 升騰龍
忍便吸鼻手叉腰,蟠膝垂唇舌抵橋。
九九三三重用力,雙關夾脊湧如潮。
志剛曰:不忍便則有降而無升,不吸鼻則有塞而無通。不以唇垂則夾脊之筋不舒;不以舌抵橋則玉枕之關難過。遍身著力則黃河之水逆上如潮矣。
白話文:
【升騰龍】
憋住大便,深吸鼻子,雙手叉腰,雙膝彎曲,嘴脣微垂,舌尖頂住上顎。
在九九三三的節奏下,用力做這些動作,會感覺到腰部兩側的肌肉和脊椎旁邊的肌肉像潮水一樣湧動。
志剛說:如果不憋住大便,氣息只會下降無法上升;如果不深吸鼻子,氣道就會堵塞無法通暢。如果不讓嘴脣微垂,夾在脊椎旁的肌肉就無法放鬆;如果不把舌尖頂住上顎,頭部後方的關節就難以通過。當全身都使力時,就像黃河水逆流而上,形成澎湃的潮水。
11. 取水龍
夾脊雙關路已通,鼻中吸氣水隨龍。
龍吞香水升騰後,效驗馨香到口中。
志剛曰:龍降池而取水,水隨龍而昇天。全憑鼻吸之功,以致通玄之妙。馨香既到,始合鉛永效驗,能通方宜下手。
白話文:
【取水龍】
脊椎兩側的經絡已經暢通無阻,當我們透過鼻子深呼吸時,就彷彿有如龍吸水一般,將能量吸入體內。
當龍(比喻為人體的能量)吞下這份清新的空氣後,會在身體裡升騰循環,最終的效果是會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氣息到達口齒之間。
志剛說:當龍降臨池塘取水時,水便跟隨著龍的力量上升至天空。這一切全靠鼻子吸氣的功夫,才能達到如此神奇的效果。當清新香氣到達嘴裡,才真正符合了鉛汞(道家養生術語,代表陰陽調和)的效驗,也表示身體已經適應這種狀態,可以進一步進行養生練習。
12. 降丹龍
既濟泥丸頂上來,卻將蔥管鼻中栽。
喉中吸涕頻催墜,頃刻無為自降腮。
志剛曰:栽蔥入鼻開孔竅之不通,吸涕喉中使靈丹之不脫。無為自降,恐吸重而傷丹,有作相吞,莫咽轉而失所。先師此詩但言無自降,不言有相吞者,自然孔竅中行故也。
白話文:
【降丹龍】
已經在泥丸宮(頭頂)完成的內丹,接下來要通過將蔥條插入鼻中,以打開原本不通暢的孔竅。
再從喉嚨吸入鼻涕,不斷地催促內丹下墜,很快地,內丹就會在無為的情況下,自動下降到腮部。
志剛說:將蔥條插入鼻中,目的是為了打開不通的孔竅;從喉嚨吸入鼻涕,是為了確保內丹不會脫離。無為的情況下內丹自然下降,但要小心不要吸得太用力,以免傷害到內丹;若要主動吞下,也不要讓其錯位。前輩師長寫這首詩時只提到無為下降的情況,並未提及主動吞下,因為他認為內丹會自然地在孔竅中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