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崑崙證驗》~ 綜概 (1)
綜概 (1)
1. 綜概
《黃庭經》:尺宅寸田可治生。尺宅,面也。寸田,兩眉間,為上丹田。心為絳宮田。臍下三寸為下丹田。
《莊子·外物篇》:眥𡟬可以休老。眥𡟬,按也,摩也。以兩手按目四眥,令眼神光明;按𡟬皺紋,可以沐浴老容。
古書:頂中旋毛中為百會穴,前寸半為前頂,前三寸為囟門。囟,頂門也。子在母胎,諸竅尚閉,臍納氣,囟出氣。既生竅開,口鼻納氣,閭尾泄氣,囟乃漸合,陰陽升降之道也。
《說文》:囟,頂門骨空,自囟之心如絲相貫不絕。
《六書精蘊》:元神何宅?心為之宅。元神何門?囟為之門。
《孫真人衛生歌》:汝欲不死修崑崙,雙手揩摩常在面。《庭經》語:崑崙,山名,西北至高之位,以喻首也。下句真人身體力行,得要訣而言也。其天民之先覺者乎?
白話文:
《黃庭經》: 一尺見方的房子、一寸大小的田地可以用來維持生計。一尺見方的房子指的是面部,一寸大小的田地指兩眉間,是上丹田。心臟是絳宮田,臍下三寸為下丹田。
《莊子・外物篇》: 按揉眼睛四周可以消除疲勞和衰老。按揉眼睛四周,讓眼神明亮;按揉皺紋,可以撫平老態。
古書: 頭頂旋毛的中央是百會穴,前面一寸半是前頂,前面三寸是囟門。囟門就是頂門。胎兒在母腹中時,所有孔竅都還未打開,臍部吸入氣體,囟門排出氣體。出生後,孔竅打開,口鼻吸入氣體,肛門排出氣體,囟門逐漸閉合,這是陰陽升降的道理。
《說文》: 囟門,頂門骨骼空的地方,自囟門中心向四周有如絲的紋路相貫通而不斷絕。
《六書精蘊》: 元神居住在什麼地方?心臟是它的住所。元神從什麼地方出入?囟門是它的門戶。
《孫真人衛生歌》: 如果你想長生不老,修煉崑崙。雙手經常按摩面部。《黃庭經》中說:崑崙是一座山名,位於西北最高處,用來比喻頭部。下面這兩句是真人在身體力行後,體會到了要訣而說的。他大概是神仙中最早覺醒的人吧?
一、予已試之矣,有奇效焉。面者統言之也,非靠顴與夾車,不能著力揉也。一身血脈條直,唯夾車十二經血脈上下匯走,屈曲交互,易致壅積。夾車,耳門下之鉤骨也,此處一通,內外上下皆無滯塞矣。其積附於項骨之旁,停於肩背脅肋腰胯腿腳,外視微粗,不能望見也。
於夾車直骨中揉之,自能吊動。由夾車之上,下耳後出走大迎,入頸,人迎下消。行次按三陽經,魚貫不紊,實非人力能致。此積一去,則肓上膏下無滯,病自不生。惟初揉卻難見功,何也?各處經絡久已淤閉,即夾車骨亦淤積闊大,先已蓋滿,必得潛心耐性,逐漸推動,初覺氣滿充溢,各處似有開裂,豁然貫通,功到自悉自悟也。
白話文:
我自己試過這個方法,效果很驚人。說到臉部,其實重點不在顴骨和夾車穴,而是要針對夾車穴用力揉按。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就像一條條直線,只有夾車穴附近的十二經脈,會從上下匯聚,互相交錯,容易造成阻塞。夾車穴位於耳門下方的鉤骨,這個地方一通,全身上下内外就不會再有阻礙。而那些積聚在項骨旁、肩背、脅肋、腰胯、腿腳等部位的瘀積,雖然看起來可能有些微粗,但其實用肉眼是看不出來的。
在夾車穴直骨中用力揉按,就能把這些瘀積引導出來。從夾車穴向上,經過耳後,再往下走到大迎穴,進入頸部,然後到達人迎穴,並往下消散。接著按照三陽經的走向,一路貫通,順暢無阻,這不是人力所能達成的。這些瘀積一旦消除,那麼肓上膏下就沒有阻塞,自然就不會生病了。只是剛開始揉按的時候,可能看不到效果,這是因為各處經絡長期阻塞,夾車穴的骨頭也積滿瘀積,變得又寬又大,需要耐心持續地推動,才能逐漸打開。一開始會感覺氣血充盈,各處仿佛有裂開的感覺,豁然貫通,功力達到自然就能體會到。
二、若論平時,本應常揉百會、眉心、眼內外眥、顴夾以通氣血,免致生積。而頭皮緊急,頸項壅粗,肩背脅肋塞滿,非於顴夾著骨揉之不能吊動,且其消動自有先後。不必亟亟亂揉也。今將揉夾車及顴,吊動行消之積列後:
(一)自腦後,由頂鬢至夾車下去。
(二)由夾車上出。至夾車下去。
(三)自夾車上出,由下胲左右交,至夾車下去。
(四)由夾車下出,至夾車上去。
(五)由夾車下出,至顴骨後去。
(六)由下夾車串上唇,左右交,至夾車下去。
(七)由耳門上及夾車中,吊動陽明經,由下胲左右交,上耳門至額頂,由眉稜至顴後夾前去。
白話文:
二、平時保養與緊急處理
平時應常揉百會、眉心、眼內外眥、顴夾,以通氣血,避免積滯。
然而,若頭皮緊繃、頸項僵硬粗腫、肩背脅肋阻塞,必須著重於顴夾著骨揉捏,才能有效地疏通經絡,化解積滯。
這些部位的疏通有先後順序,不可急於求成,胡亂揉捏。
以下列出揉夾車及顴骨,疏通積滯的方法:
(一) 從腦後,由頂部至鬢角,再向下至夾車部位。
(二) 從夾車上部開始,向下至夾車下部。
(三) 從夾車上部開始,由下胲左右交匯,向下至夾車下部。
(四) 從夾車下部開始,向上至夾車上部。
(五) 從夾車下部開始,至顴骨後部。
(六) 從下夾車部位串至上唇,左右交匯,向下至夾車下部。
(七) 從耳門上部至夾車中部,吊動陽明經脈,由下胲左右交匯,上至耳門,再至額頂,由眉稜至顴骨後部,再至顴骨前部。
(八)揉顴及夾車下尖,不知長短一大根,碎去,此太陽經也。
(九)揉夾車吊動足少陽,約自銳眥由耳門至夾車,下大迎去。
(十)由耳門上,靠後吊動,由兩鬢太陽穴至眉心交下。
此積之大而成形者,因其附項,形與項骨同,其長如帶,完後自相接續,其餘無事瑣贅。至夾車骨或開或合、忽長忽短,有水到渠成之勢,神乎其莫測矣。而揉之順逆上下。亦須見景生情,神領意會,不專心致知則不得也。
三、手三陰,自腹上頭走手指;手三陽,自手上頭走面;足三陽,自面下腹走足指,足三陰,自足入腹走頭,各至交宮。陰走膜內、頏顙、結喉、柔內、腋下、臂腕;陽走皮里、肩背、大椎、夾車、大迎、人迎、缺盆、膻中。陰陽往來上下,皆附夾車內外。
白話文:
(八)按摩顴骨和夾車穴往下的尖端,如果按摩時不知道長短,只有一條很長的,就把它捏碎,這是太陽經的經絡。
(九)按摩夾車穴並牽動足少陽經,大約從眉毛尖銳處向耳朵根,再到夾車穴,然後向下通過大迎穴。
(十)從耳朵根處向上,靠後方牽動,從兩鬢的太陽穴,到眉心交叉向下。
這些積塊的原因是體質虛弱而形成的,因為它們附著在脖子上,形狀與脖子骨頭相同,長得像腰帶一樣,後面是自己與自己連接,沒有其他多餘的雜物。按摩到夾車骨時,有時會打開,有時會合上,有時會變長,有時會變短,好像水到渠成一樣,神奇得難以測量。但是按摩的時候,順逆和上下,都要見景生情,心領神會,不專心致志的話就不能做到。
三、手上的三條陰經,從腹部向上經過手指;手上的三條陽經,從手上向上經過面部;足上的三條陽經,從面部向下經過足指,足上的三條陰經,從足部進入腹部,經過頭部,各自到達交匯的部位。陰經循行在膜內、下巴、喉結、胸部內側、腋下、臂膀和手腕;陽經循行在皮下、肩膀、背部、大椎穴、夾車穴、大迎穴、人迎穴、缺盆穴、膻中穴。陰陽經脈往來穿梭於上下,都附著在夾車穴的內外側。
結喉兩旁動脈人迎穴:夾車橫骨中大迎穴,面前橫骨陷中缺盆穴,腦下項骨三節為大椎,對腋處為柔內,兩乳間為膻中,數處皆所必經,而夾車直骨尤為至要,頭項清後仍揉夾車,毋使再積而已。
四、結喉即肺系氣血之總會也,兩旁動脈人迎穴在皮里膜內,五臟六腑與頭上及四肢通者,除臍外惟此一處。氣血往來上下皆在其中,經脈皆在其中,積即生其中。一經揉散,不入臟腑仍歸氣分,由原經絡退回臍中,至胃,下大小腸之皮里膜內,出屁竅、精竅。何以知之?每揉夾車必泄氣,且以淋濁便血知之。
六陰六陽之積上夾車反消於此,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永無痞悶脹鼓之病矣。臍下腰胯之積。一概由足入腹,似不再上夾車也。
白話文:
脖子兩側的動脈,人迎穴位於兩側橫骨之間,大迎穴位於面前橫骨凹陷處,缺盆穴位於鎖骨上方的凹陷處,腦後頸骨第三節為大椎穴,與腋窩相對的是柔內穴,兩乳之間是膻中穴。這些穴位都是氣血必經之處,而夾車穴尤為重要。頭頸部清熱之後,還要揉捏夾車穴,避免再次積聚。
脖子是肺部氣血的總匯,兩側動脈人迎穴位於皮膚和肌肉之間,五臟六腑與頭部、四肢的經脈都匯聚於此,除了臍部以外,只有這裡是所有經脈的交匯點。氣血上下往來皆在此處,經脈亦在此處,積聚也生於此。只要揉捏此處,積聚就會散開,不會進入臟腑,而是回到氣分,再由原來的經絡退回到臍中,然後到達胃部,再往下進入大小腸的皮膚和肌肉之間,最終從肛門和生殖器排出。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每次揉捏夾車穴都會排出氣體,而且也能透過排尿、排便、流血等現象來觀察。
六陰六陽的積聚,只要揉捏夾車穴,就能消散於此,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永遠不會再有胸悶、腹脹、鼓脹等病症。臍下、腰部、胯部的積聚,都由足部進入腹部,似乎不再向上影響夾車穴。
五、人身統此夾皮袋耳,中之硬者為骨,實處是血,虛處是氣,其餘筋肉皆應綿軟方是無病。一經淤積,骨則粗而大,肉則壅而滯,筋則拳而曲,皮則繃而緊,能無病乎?凡有滯積,無不宜揉,隨宜而施,何能執一?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如六陽上頭、夾車諸處宜揉,六陰過莖、海底諸處亦應揉也。思之思之,鬼神通之,信夫!
六、眉心、目眥,六陽經交接處;夾車、下胲,陽經上下出入之路;腎囊、陽莖,陰經上下會走之處;十手足指尖,陰陽交接處;手足腕背,經脈出入處,手足大指後腕骨之上廉曰關,陰陽交互處。數處待常揉之,可以流通氣血。兩鬢塞滿,揉山根、眉心。項後壅起,揉夾車反推。
白話文:
五、人體就像一個夾著皮袋的耳朵,袋子裡面的堅硬部分是骨頭,充滿的地方是血,空虛的地方是氣,其餘的肌肉都應該柔軟,這才是沒有病的狀態。一旦經絡淤積,骨頭就會粗大,肌肉就會腫脹僵硬,筋腱就會蜷縮彎曲,皮膚就會繃緊,怎麼可能沒有病呢?凡是有淤積的地方,都應該用揉捏的方式來疏通,根據具體情況而施治,怎麼能執著於一種方法呢?能明察入微,就看個人了。例如六陽經上頭、夾車等部位,就應該揉捏,六陰經過莖、海底等部位也應該揉捏。用心思考,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是鬼神都通曉的道理,相信吧!
六、眉心、眼角是六陽經交匯的地方;夾車、下胲是陽經上下出入的通道;腎囊、陽莖是陰經上下匯聚的地方;十個手指尖是陰陽交匯的地方;手腳腕背是經脈出入的地方,手腳大拇指後腕骨上面叫做關,是陰陽交替的地方。這些部位應該經常揉捏,可以使氣血流通。兩鬢塞滿,就揉山根、眉心。項後腫起,就揉夾車並向後推。
胸膈之積,自腦下反至大椎,亦於夾車反推。結喉旁壅滿,揉耳上及兩鬢。兩腿胯脹滿,揉海底囊莖及膝蓋後筋:陽明交山根,治生之地,而不任揉,於鼻脊蓋以膏藥,方可著力也。
七、揉要對,不可偏。揉久手痠,則直伸兩臂用力摜兩手腕,痠軟可立止,此神仙自拳然之法。神仙拳:掐訣直臂,閉目唸咒,其手自摜,少時訣散而拳作矣,確有仙氣。予因手痠而截取之,先可流通氣血也。淤積之處,其皮糟,揉破塗礬,結痂愈快。先以礬塗,可免擦損。
或以大礬塊代揉,兼可以括磨筋骨上之積,事半而功倍矣。手足指退皮綻裂出紫血,擠盡即愈。大積將上,周身微寒,出頭即止,積塊雖大,喉自能容,梗芥作咳,不礙飲食,此六陰之積也。
白話文:
胸口和膈膜積聚的氣血,從腦後一直往上蔓延到脖子後的大椎穴,還會沿著肩胛骨兩側往外推。喉嚨兩旁堵塞,可以揉按耳朵上方和兩鬢。兩腿的胯骨脹滿,可以揉按小腹的會陰穴、陰莖根部和膝蓋後面的筋。陽明經和山根交匯的地方,是人體生命的起源,不能用力揉按,要貼在鼻樑上敷藥膏才能發揮作用。
揉按時要對準穴位,不能偏離。揉久了手酸,就伸直雙臂用力向下壓手腕,酸軟感馬上消失,這是神仙自拳的訣竅。神仙拳是指掐訣伸直手臂,閉目唸咒,手就會自然向下壓,過一會兒訣散開,拳就握起來了,確實有仙氣。我因為手酸,就取用了這個方法,可以先促進氣血循環。淤積的地方,皮膚會變得粗糙,揉破後塗抹明礬,結痂會更快。先塗抹明礬可以防止皮膚擦傷。
也可以用大塊的明礬代替揉按,還可以刮磨筋骨上的積聚,事半功倍。手指脫皮、裂開露出紫色的血,擠乾淨就痊癒了。積聚很大,快要向上蔓延的時候,全身會微微發冷,但只要頭部出來就停止了,積塊雖然很大,但喉嚨能容納得下,就像有東西卡住喉嚨一樣咳嗽,但不影響進食,這是六陰積聚的表現。
八、頭皮寬厚者,壽象也;麵皮緊薄者,夭相也,有積無積之分耳。即中風麻木、手足不仁、疳勞鼓嗝、癰疽瘡癘,病也,亦積也。醫書所謂痹也、飲也、癥也、瘕也,皆是積也。相書云:「露齒結喉,餓死他州」,因陽明淤積,唇掀縮短也,「山根斷兮早虛花」,因鼻梁四面壅高成凹形也。予自揉後,上下唇常合,鼻脊自高起,眼內眥向不容指,今已綽有餘地,是亦可為一證。
九、予之揉也,實無所師承,苦自病而試得者也。亦曾見有按摩諸書,名目紛多,無從記憶,且莫明所以然,繁而且難者也。茲則一言以蔽之曰,揉夾車,以清頭上六陽之積,下部六陰之積由足上,繼之曰揉海底,疏通腿胯,為善後之計,終仍歸總於夾車。易而且簡,易知易從者也。
白話文:
頭皮寬厚的人,是長壽的象徵;臉皮緊薄的人,則短命,這只不過是有積累與否的差別而已。像中風麻痺、手腳無力、疳積腹脹、癰疽瘡癘等疾病,都是積累的表現。醫書上所說的痹症、飲證、癥瘕等,也都屬於積累。相書上說:「露齒結喉,餓死他州」,是因為陽明經脈淤積,導致嘴唇翻縮變短;「山根斷兮早虛花」,是因為鼻樑周圍阻塞隆起,形成凹陷。我自從按摩之後,上下嘴唇經常閉合,鼻樑也變得高聳,眼內眥不再容指,如今已經綽綽有餘了,這也可以作為一個佐證。
我的按摩手法,並沒有師承,都是我自己生病了,摸索試驗出來的。我也曾看過一些按摩書籍,內容繁雜,名稱眾多,記不住,而且很多東西不明白,太過繁複難懂。現在我用一句話概括:按摩夾車穴,可以清頭上的六陽之積,下部的六陰之積則由足上按摩開始,接着按摩海底穴,疏通腿部和胯部,作為善後之策,最終還是要回到夾車穴。方法簡單易行,容易理解,容易操作。
今雖身試獲效,實不料其至於如此之極耳。積形似蛇,大小長短不一,常時一塊一條,貼伏筋骨之間,必待原處吊動,勃起項間,直串兩夾,盤繞頸項,下由結喉內去,而貼伏者悉帶去矣,雖極粗大,喉間自然開讓。予項所出不下數十百條,久暫不一。甚有夜半睡夢肩夾塞滿,顙中作惡,驚醒坐起,揉消。
以此告人,誰能信之,實是去積良法,何以諸書不載?或以去積太速、太盡有損於人乎?予現身試,有益無損也。惟方書治風痹用白花蛇,或取其形似乎?雖未明言,前人可謂智矣。然藥服於胃中,而欲令藥性速行於皮里膜內,消黏著不動之死積,想見其難,徒耗正氣而已。
白話文:
雖然我現在親身試驗,已經獲得了效果,但實在沒想到會達到如此極端的程度。那些積聚的物質形狀像蛇,大小長短不一,平常是一塊一塊、一條一條的,貼伏在筋骨之間。只有當我刻意伸展脖子,它們才會勃起,從脖子後面直串到兩邊肩胛骨,盤繞在頸項上,然後向下經由喉嚨內部,原本貼伏在身體上的積聚物就全部被帶走了。即使它們非常粗大,我的喉嚨卻自然地讓它們通過。我從脖子裡出來的積聚物,少則幾十條,多則上百條,持續的時間也不一樣。甚至有時候半夜睡夢中,肩胛骨之間塞滿了積聚物,額頭也感到不舒服,驚醒坐起來,才揉消它們。
我將這些告訴別人,誰會相信呢?這的確是去除積聚物的良法,為什麼醫書上都沒有記載呢?可能是因為去除積聚物太快、太徹底,會損害身體吧?我現在親身試驗,卻只有益處,沒有損害。只不過醫書中治療風痺時,會使用白花蛇,可能是因為它的形狀和那些積聚物相似?雖然書中沒有明言,但前人可以說是很有智慧了。但是藥物服用到胃中,想要讓藥效快速到達皮膚、肌肉、筋膜等部位,消除粘黏著不動的死積,想想也知道很難,只會白白消耗正氣而已。
十、《莊子》有云:「道引之士,養形之人」,《留侯世家》:「道引不食谷」,注云:「服氣法」。此法不知世有傳書否。然細繹「道引」二字之義,道之使動,引之使行,似與揉法相近。按摩諸書世固不乏,惜予少見。今揉而有效,私意即以名此可乎?倘世有古傳揉法予未及見,則不免河東白首之誚,否則即請以此冊為修身之嚆矢。
十一、一隅三反,此後原可無庸瑣言,但予積久而多,歷時許久方克盡淨,恐後有為者不知究竟,畏難中止,以致前功之或棄也,故備記巔未以勖之。止,吾止也;進,吾往也,自勉而已。
十二、予揉夾車及顴,旬月以來頭積見消,喉間暫清,而腦後、肩上仍壅。意謂下者未必全由上消,改揉頸項。忽然由背湧起一大塊,自右而上,厚於項、寬於肩,下胲塞滿,如此之大,無從再為著力,只就原處揉之。少時由左胲下至左穴而下。如此左右數次,正是勇出時也。
白話文:
十. 《莊子》說:「養生的人,修習道引。」《留侯世家》說:「道引的人不吃五穀。」註解說:「這是服氣的法門。」不知道這個方法現在有沒有流傳下來的書籍。不過仔細推敲「道引」兩個字的意思,「道」是使它動,引」是使它動,似乎和揉法很相近。按摩方面的書籍向來不少,可惜我見過的不多。現在我的揉法很有效果,我想就用這個名稱吧。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古代流傳下來的揉法,而我還沒見過,那就難免像東漢末年那個白髮蒼蒼還想做官的劉表,被別人笑話。否則,我就請各位把這本書當作修養身心的開始。
十一. 三次揉完這一個部位,其實本來可以不用再說一些瑣碎的話了,但我積聚的毒素太多了,經過這麼長時間才揉完,恐怕後人不知道我揉了哪些部位,害怕困難而中途放棄,導致前面的功勞白費,所以特別把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記錄下來,以勉勵後人。止,是我停下來了;進,是我繼續揉了,只是自我勉勵罷了。
十二. 我揉了夾車穴和顴骨,一個多月以來,頭部的毒素明顯消退了,喉嚨暫時通暢了,但是腦後和肩部還是淤塞的。我認為下部的毒素不一定完全是由上部消散的,於是改揉頸項。突然,從背部湧起一團大塊的毒素,從右側向上,厚過脖子,寬過肩膀,下面堆積得很滿,這麼大的一塊毒素,沒辦法再用力揉,只能就原處揉它。過了一會兒,毒素從左邊的脖子向下,到左邊的肩窩。這樣左右揉了幾次,正是毒素勇猛地出來的時候。
十三、揉至歲除,腦後總未見消。因思六陽經皆會大椎,其積甚厚,或為其蓋住,或手腕不通。於是先揉手腕,次揉大椎,積厚頗費尋覓,及見骨後揉之良久,骨節忽然高起,湧而上行,如脫殼然。直上右夾,下結喉中去,厚皮消去一半,隨去積亦多。
十四、新正八日未刻,覺周身微寒,意必項後有積來,專力揉腦後,一時許,項之左右並出二根,上夾車灣入結喉,二刻方完。完後忽從脊中湧出一大片,中硬邊軟,闊五六寸,右旋而入結喉,亦數刻方完,意者前二條是脊左右,後一片是脊中帶肋積而出也。入結喉分左右旋者,想是腔內腔外之分也。
十五、每於項旁揉時,摸得腹中及脅下之積直衝而上,走結喉內消。及摸得兩肋骨尖,長而忽軟,揉之脫殼,改為一條上消。大約皆六陰之積上至夾車,還而入喉,雖粗大亦寬綽,而行若六陽經,於下胲剝削細小,面上能容,方始上走。項後亦有粗大能上走者,須揉頭頂及角吊之。
白話文:
**十三、**揉到歲末,後腦部位的積塊仍未消失。我想可能是六條陽經都匯聚在大椎穴,因此積塊非常厚重,可能是被遮蔽住,或手腕不通暢。於是我先揉手腕,再揉大椎穴。由於積塊很厚,找起來費了一番功夫。等到找到骨頭後,我揉了很長時間,骨節突然隆起,積塊湧了上來,就好像脫掉殼一樣。積塊一直往上走到右邊夾脊穴,往下進到喉嚨中,厚皮消掉了一半,隨之積塊也消除了很多。
**十四、**正月初八日未時,我感到全身微微發寒,料想一定是後腦有積塊。我專心揉後腦,過了一會兒,後腦左右側同時出現兩條積塊,往上經過車灣穴,進入喉嚨,大約兩個小時才完全消失。消失後,脊椎中突然湧出一大片積塊,中間硬而四周軟,寬約五六寸,向右旋轉並進入喉嚨,也過了好幾個小時才完全消失。我猜想前面兩條積塊是脊柱左右兩側的,後面的那一片是脊柱中間帶著肋骨的積塊。進入喉嚨時分成左右旋轉的,可能是腔內和腔外的區別。
**十五、**每次揉後腦兩側時,都能摸到腹部和脅下的積塊直接衝上來,經由喉嚨消失。摸到兩側肋骨較尖,又突然變軟,揉掉外殼後,變成一條條往上消失。大概都是六條陰經的積塊上行到夾脊穴,再進入喉嚨,雖然積塊很粗大,但空間還算寬敞,它們的走勢就像六條陽經一樣。在下面細小剝削,上面能容納,積塊才會往上走。後腦也有粗大的積塊能往上走,需要揉頭頂和角孫穴。
若脊骨四周之積,必由耳門後上,粗大亦可吊消,仍由頂額下夾車、大迎穴,由頸中人迎穴入腹,別無出路故也。
十六、頭平頂軟,一切皆庶幾矣。忽而左邊上牙作痛,知是足陽明經病。揉鼻外梁,反推其內,左邊有積一片插入山根,揉之有聲,清涕直流,痛亦稍止。以次而下,退揉人中,不意鼻梁脫殼而下,隨即揉散。予右側臥鼻息不通十餘年矣,不知何故,今忽現出而消,想因諸積漸清,自不能容耳,從此可以右側臥矣。五官有病者,亦可類此求之。
十七、揉至望後,面上已淨,頭皮亦活;大椎皮亦薄,項雖粗亦乾淨。惟項骨三節,啞門、風府、大椎有硬筋蓋住,摸項兩旁有箸頭大各一點,不放手揉之,半時許,粗者亦至,愈上愈粗,左右連去四條。後又揉耳上,忽由項自耳後出二條,由耳上至額角、眉梢,下夾車去,又有二條自項骨前出耳門上,直走鬢額,交頂,由腦後下肩去。此條長而且粗,時許方完,不知是何經絡。
白話文:
如果脊椎周圍有積滯,必定從耳後向上,再粗大也能夠推散消除。由頭頂向下,經由夾車穴、大迎穴,進入腹部,沒有其他出路。
十六、頭頂平坦柔軟,一切都會逐漸好轉。突然左邊上牙疼痛,表示是足陽明經有病。揉搓鼻樑外側,從外往內推,左邊有一塊積滯深入山根,揉搓時有聲音,鼻涕清澈地流下,疼痛也逐漸減輕。再往下揉,揉到人中,沒想到鼻樑上的硬塊竟然脫落下來,隨後揉散。我右側躺著時鼻息不通已經有十幾年了,不知道什麼原因,今天突然通暢了。我想應該是因為身體內部的積滯逐漸清除,自然容納得了空氣,所以今後可以右側躺了。五官有問題的人,也可以類似這樣的方法尋找解決辦法。
十七、揉到後腦勺,臉上已經乾淨,頭皮也活躍了;大椎穴的皮膚也變薄了,脖子雖然還是粗了一點,但已經乾淨了。只有脖子上三個地方,啞門、風府、大椎,被一層硬筋蓋住。我摸摸脖子兩邊,各有筷子頭大小的一個硬結,我持續揉搓,大約半個小時,這些硬結也慢慢消除了,越往上越粗,左右一共消除了四條。之後我又揉耳朵上方,突然從脖子到耳後出現兩條筋,從耳上到額角、眉梢,再向下經過夾車穴。還有兩條筋從脖子前面的項骨出來,經過耳門,一直延伸到鬢角,交會於頭頂,從後腦勺向下到肩膀。這兩條筋又長又粗,大約一個小時才揉完,不知道屬於哪條經絡。
接連又二條,鋪得甚潤,行走同前而稍下,亦出肩穴去。或附脊之積如此出耶?或因在夾車外耶?俟後來者證之。
十八、揉至各處見清,獨大椎筋未消。日間坐立不見形跡,臥後摸項肩內尚有隱伏。意者臟腑之積,筋膜貫串如龍潛伏,一經吊動,夭矯而去,至此附脊之積不能自行,於是伏臥用大指帶撥帶揉隨指而上,愈上愈闊,撥碎者皆上壅腦後,右轉至夾車,內消結喉中,此腔外背肋之積也。
至腔內之積,一經吊動,則自頸環圓鋪至缺盆,如筒而上,揉撥之,則左旋於結喉內消,而大椎之筋亦無矣。
十九、二月朔夜,摸兩肩,其髀骨埋入積中,臂動不見骨之稜角起伏,其積一片,中高寸余,四垂而薄,長闊約尺余,意謂太陽經出肩繞髀,必其積也。揉本處不動,退揉大椎,為太陽交下缺盆處也,盡日之功,揉亦不動,惟見手少陽經由耳後走耳上及耳門後,亦有上者,皆有稜有脊,橫梗而行,匯至鬢額眉心交下,摸頸項間亦有跡矣。
白話文:
緊接著又出現了兩條筋脈,鋪得很寬廣,行走和之前的筋脈相同,但位置稍低,也從肩井穴出來。可能是附著在脊椎上的積滯這樣出來的嗎?或者是因為在夾車穴的外面嗎?等待後人來驗證。
第十八,揉按到各處都看到清澈的筋脈,只有大椎穴的筋脈沒有消除。白天坐著站著看不到它的形跡,但是睡覺後摸頸項的裡面,仍然有隱藏的筋脈。我想可能是臟腑的積滯,筋膜貫通就像一條潛伏的龍,一旦被吊動起來,就會奔騰而去,到了這個時候,附著在脊椎上的積滯不能自行消散,於是我趴著用大拇指帶動撥動,邊撥邊揉,隨著手指向上,筋脈越來越寬廣,撥碎的筋脈都向上堵塞到大腦後方,向右轉動直到夾車穴,從內部消散於咽喉,這是腔外背肋的積滯。
至於腔內的積滯,一旦被吊動起來,就會從頸部環繞著鋪展到缺盆穴,就像一根管子一樣向上延展,揉按撥動它,就會向左旋轉,在咽喉內消散,而大椎穴的筋脈也消失了。
第十九,二月初一晚上,摸兩邊的肩部,髀骨埋入了積滯中,手臂動起來看不到骨頭稜角的起伏,積滯是一片,中間高出一寸多,四邊下垂而薄,長寬大約一尺多,我想太陽經從肩部出來繞過髀骨,一定是這個積滯。揉按原本的地方不動,後退揉按大椎穴,因為太陽經從缺盆穴交匯到下面,花了一天的時間揉按,仍然不動,只是看到手少陽經從耳後經過耳朵上方和耳門的後面,也有向上走的,都有稜有脊,橫著梗阻著行走,匯集到鬢角額頭眉心的下面,摸頸項之間也有痕跡了。
於是傍頸項間揉之,有左右湧上者,有環圓鋪至缺盆如筒上者,有貼骨脊粗大上者,隨時即揉去之。摸項前形如大蛇,上背下腹,稜起水波,尖如刀刃,撐滿結喉,此所以梗芥作咳也,可怕之至。
因思前次項前之積在耳門上揉以吊之,今亦照前揉之,隨手而上,始闊寸余,中幾三寸,仍同前由鬢額至頂下項後,兩時許方完,約有行程之長,不止一二丈矣,仍如蛇形,惟改扁耳。及摸肩下之積,一掃無餘,為之一快,而喉中亦釋然,究不知是何經絡也。
二十、數旬以來,惟揉耳上及兩鬢,源源而上,迭出不窮,腔內脅肋之積想須全上頭行故耶。一日正揉間,忽覺喉中緊窄似要作痛,意思稍歇再揉,及摸夾車、耳下有積,粗大塞滿其中,勢不可停,然料如此之大斷乎難上,且盡力揉之,竟改扁而上,兼揉額角、眉心即消。
白話文:
於是按摩頸項,有左右湧上的,有環形環繞到後腦勺的,有貼著脊骨粗大向上的。隨時按摩去除。摸到頸部前面有如大蛇的形狀,背部下方的腹部稜骨凸起如水波,頂端尖銳如刀刃,頂住喉結。這就是造成梗塞和咳嗽的原因,令人非常害怕。
想到上次頸前積塊在耳門上按摩時吊上來,現在也照著之前的按摩方式,跟著手勢往上按摩,剛開始僅能按摩一寸寬,深入約三寸,仍然像之前一樣從鬢角、額頭到頭頂,再到頸後,約兩小時才按摩完,大約有行程的長度,不止一兩丈。仍然是蛇形,只是變扁了。然後按摩肩膀下方的積塊,一下子就沒有了,感覺暢快極了,喉嚨也跟著舒暢了。不知道這是哪條經絡。
近二十天以來,只按摩耳上和兩鬢,按摩的積塊源源不斷地上來,真是層出不窮。腔內肋骨部的積塊應該也是全部上到頭部的緣故吧。一天正在按摩時,忽然感覺喉嚨緊窄,似乎要疼痛了。我想稍作休息再繼續按摩,摸到夾車穴和耳下有積塊,又粗又大,塞滿了中間的部位,形勢迫切不能停止。但我預料這麼大的積塊肯定很難上來,還是盡力按摩,最後果然變扁上來了。同時按摩額角和眉心,積塊就消散了。
二十一、各處雖淨,然肩項兩旁、枕骨之下似尚有滯,於是專揉夾車,久之四面皆吊動矣。三陽經自手交肩,走耳後,出耳上,反夾車,下大迎,入人迎而至缺盆。少陽走枕骨,上出耳前;太陽出夾車中;陽明走夾車下角。三陽經自缺盆回而上頭者,皆貼喉間,揉下胲尖,積方上消。
手陽明由下胲尖繞唇鼻至山根,交足陽明,走上唇、下胲、夾車,上耳前,至額顱,手太陽由夾車上尖反夾車外,由大迎走顴,至目內眥交足太陽,上額交頂;手少陽由膻中自喉出夾車外下角,自項出耳上至目外眥,交足少陽,上頭角,下耳後。然三陽下項,皆由夾車下大迎、人迎也。
白話文:
全身都清理乾淨了,但肩頸兩側、枕骨下方似乎還有阻塞,於是專心揉捏夾車穴,時間久了,整個頭部都活動起來。三陽經從手部經肩部,經過耳後,從耳上出來,再到夾車穴,往下到大迎穴,進入人迎穴,到達缺盆穴。少陽經經過枕骨,往上從耳前出來;太陽經從夾車穴中出來;陽明經經過夾車穴下角。三陽經從缺盆穴迴轉往上到頭部,都貼著喉嚨,揉捏下胲尖穴,積聚的病氣就會往上消散。
手陽明經從下胲尖穴繞過嘴唇鼻子到山根,與足陽明經交會,經過上唇、下胲穴、夾車穴,往上經過耳前,到達額顱;手太陽經從夾車穴上尖反向夾車穴外側,經過大迎穴、顴骨,到達目內眥與足太陽經交會,往上到額頭交匯到頂部;手少陽經從膻中穴經喉嚨到夾車穴外側下角,從頸部經過耳上到目外眥,與足少陽經交會,往上到頭角,往下經過耳後。但三陽經在頸部,都是經過夾車穴、大迎穴、人迎穴。
二十二、自始至今從無痛癢。一日正揉間,兩脅兩臂奇癢似癬,斷不敢搔,逐處分揉,三兩日,串至膻中、缺盆而愈,想是兩處之積上消矣。於是各處始有癢者,上下大小久暫不一,揉之即愈。可見一向皮肉之木,特尚未至於麻耳。
二十三、自揉夾車以來,項骨已細,然大椎尚有小積一條,於是拽其根以拔之,愈撥愈上,滿頂皆硬,以為留存余積皆上也,遂於缺盆前撥之。撥至細與項等,然後知亦一大根已半入前正面而下,時許方完。隨後又出兩大根、兩小根,完後已夜深而臥。不知如何次早醒時仍是塞滿,撥至良久,仍是一根,繼又一根,左右交下,想是入人迎穴矣。項中已清,第不知腹中尚有多少,設使不撥,又不知如何作病矣。
白話文:
從開始至今,我從未感到身體有痛癢的地方。一天,我正揉著身體,突然兩側肋骨和雙臂奇癢無比,像長了癬一樣,我不敢抓撓,只能逐漸揉捏,三兩天後,癢處蔓延到胸骨中央和鎖骨窩,然後就消退了。我想,這應該是兩處積聚的病氣向上消散了。於是,其他地方也開始出現癢處,上下大小、時間長短都不同,但只要揉捏就會痊癒。可見,我原本身體的經脈,只是尚未完全暢通而已。
自從我開始揉捏夾車穴後,脖子上的骨頭已經變細了,但大椎穴處還有一小段積聚的病氣。於是我拉住它的根部想要把它拔出來,越撥越往上,整個頭頂都變得僵硬,我以為剩下的積聚都跑到頭頂去了。於是,我在鎖骨窩前撥弄它。一直撥到它細如脖子上的骨頭一樣時,我才明白,原來這是一條大筋,已經有一半深入到前胸往下延伸了,經過一段時間後才徹底消失。之後,我又拔出了兩根大筋和兩根小筋,等一切結束,已經是深夜了,我便躺下休息。沒想到,第二天早上醒來,脖子又堵塞了。我撥了很久,才發現又有一根筋,接著又出現另一根,左右交替往下移動,我想,這應該是進入人迎穴了。脖子上的病氣已經清除,只是不知道肚子裡還有多少,如果我不去撥弄它,不知道會變成什麼病呢。
二十四、各處已淨,喉中忽作梗芥,方知貼項前又有二根向外之尖所刺,須於耳上揉吊乃消。行逕由額角上頂,下腦後,自夾車闊三寸余,二時方完。稍下寸余,接連又是二根,直出耳上,交頂而下,惟揉頭角吊之。正揉間,覺其自項後左右同往上竄,如以帛蒙頂。此積所佔去之皮還歸原處,而頂中積仍復累然,揉兩夾車即消,頂上腦後俱清矣。
二十五、頭項俱清之後,仍揉頂心夾車間,有條塊隨即揉消。一日忽然腰痠,腰中向有病痛,揉後久愈,此或吊動而然,不在意中也。數日酸後繼之以痛,幾不能行立,無法如何,盡力揉夾車以吊之。半日後大塊即至,本是左右雙上,此則分先後上,蓋粗大不容並行。六十餘年腰痛之積其大無疑,難得其分上也,奇矣!揉至夜半,周身汗出,痛亦止矣。
白話文:
二十四、各部位已經清理完
喉嚨中突然感到梗塞,才發現貼在脖子前面的兩根針尖向外刺出,需要在耳朵上方按揉吊針才能消除。針尖沿著額角向上刺到頭頂,再向下到腦後,距離大約三寸寬,兩小時才完成。稍往下約一寸,又有兩根針尖連接著,直接刺出耳朵上方,交錯到頭頂,只能按揉頭角來吊出。按揉的過程中,感覺針尖從後頸左右同時往上穿刺,彷彿用布矇住頭頂。這是被積氣佔據的皮膚歸回原位,而頭頂上的積氣仍然堆積如山,按揉兩邊夾車就能消散,頭頂和腦後都清淨了。
二十五、頭頸都清淨後
仍然按揉頭頂的夾車穴,有一塊積氣隨即消散。有一天突然腰痠,腰中本來就有病痛,按揉後很久纔好,可能是吊針動作而引起的,並不在預料之中。痠痛幾天後接著變成疼痛,幾乎無法站立行走,不知道怎麼辦,只好盡力按揉夾車穴來吊出積氣。半天後,大塊積氣就到了,原本是左右兩邊同時上來,現在卻分先後上來,可能是因為太大太粗不能並行。超過六十年來的腰痛積氣之大無庸置疑,難得能夠分開上來,真是奇特!按揉到半夜,全身出汗,疼痛也停止了。
手足中之筋亦有吊動者,可知病根之深,無怪乎積之長,用大指反推夾車千萬下,始消完,而小腹下條塊亦消矣。
二十六、頭腰俱完後,一日揉間,左手小指筋縮而強,知為手太陽小腸脈也。揉半日,左肩湧起一塊,斜貫右夾下,回頭由中而下,而腦後乃壅。乃揉耳門上,方始上額頂,反腦後,由夾車消。源源湧上,其大如杯,幸得暢行,方知是太陽經。上頭,由頂反腦,右邊則無,又知病有左右輕重,以積之多少分也。
二十七、各處盡淨,自以為是矣,而夾車骨上總未能清,皆項根左右而上,一陣跟一陣相繼而來。有肩脅串氣作痛者,有膻中髮癬作癢者,有背脊作蟲行者,有手足抽筋作癢痛者。隨出之積不復大塊長條,無從再為分別矣。推原其故,頭上清楚之後,如壇去蓋,以下之積皆須上消,走夾車下人迎穴。
白話文:
四肢的筋絡中也有受阻的情況,說明病情很深,怪不得病變堆積已久。用大拇指反著推動夾車穴千萬次,才讓阻滯全消,小腹下的腫塊也跟著消除了。
第二十六天,頭部和腰部的病症都已痊癒。有一天揉按後,左手小拇指的筋收縮變硬,知道是手太陽小腸經出了問題。揉按半日,左肩上鼓起一個腫塊,斜著貫穿右肋下,繞過後腦由中間向下,堵塞在後腦勺。於是揉按耳門穴,腫塊才開始向額頭上走,再繞到後腦,經由夾車穴消散。腫塊不斷往上湧,跟茶杯一樣大,幸好它能順利排出,才確定是太陽經出了問題。腫塊上頭後,從頭頂繞到後腦,右側沒有出現,這說明左右兩側的病情輕重不一,是積聚程度決定的。
第二十七天,各處的病症都已清除,自己以為大功告成了,但夾車穴附近的骨頭上仍然不舒服,從頸椎兩側向上堆積,一波一波連續出現。有肩脅串痛的,有膻中部位長癬發癢的,有背部像有蟲子爬行的,有手腳抽筋發癢疼痛的。隨著積聚物的排出,它們不再是大塊或長條狀,沒法再一一分辨了。追究其原因,頭部經絡通暢後,就像壇子去了蓋子,下方的積聚物都必須從夾車穴下方的人迎穴排出。
即如厥陰肝經起足大趾,自腿而上,繞陰器,抵小腹,入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其積尚不多,布於脅肋,尋喉嚨,脅肋多則積亦多矣,必由夾車上消清,方上頏顙進目系也。各經皆然,夾車之積所以不易淨也。要之總有盡日,惟問功夫之到不到耳。
二十八、耳中聽宮穴是小腸太陽本經,何以方書云耳聾耳鳴皆屬腎虛?緣少陽三焦自手交肩而上,直插耳根後,出耳上走夾車,所積皆蔽聽宮。且陽明、太陽過耳門、出耳上,始積風鳴,重則聾矣。予三十一歲,左耳中生瘡,俗名耳底是也。痛悶不堪,極其至也,終夜掩耳繞走於庭,錚然一鳴,氣出而愈,此耳聾之始也。
白話文:
厥陰肝經從足大趾開始,沿著腿部向上,繞過生殖器,到達小腹,進入胃部,屬於肝臟,與膽囊相連,向上穿過橫膈膜,積聚不多時,分佈到兩脅及肋骨,並循著喉嚨,脅肋積聚越多,積聚就越多,必須從夾車部位向上消散淨化,才能向上到達額頭、眼睛。其他經絡也都是一樣,夾車部位的積聚不容易清除乾淨。總而言之,積聚終究會消散,關鍵在於功夫是否到家。
耳中的聽宮穴屬於小腸太陽經,為何醫書說耳聾耳鳴都是腎虛呢?因為少陽三焦經從手部經過肩膀,向上直達耳根後方,從耳上出來,經過夾車部位,積聚的物質都會阻礙聽宮穴。另外,陽明經、太陽經經過耳門,從耳上出來,開始積聚就會造成風鳴,嚴重就會導致耳聾。我三十一歲時,左耳長了瘡,俗稱耳底,疼痛難忍,整夜捂著耳朵在庭院裡走來走去,突然一聲錚鳴,氣體排出,病就好了,這就是耳聾的起因。
五十七歲後,右耳輪邊常生小瘡,膿潰結痂,觸之痛甚,十餘年雖揉亦未已也。今左耳中又生小瘡,一連三次,出膿方愈,痛亦異前,而右耳輪之痛亦止,莫名其所以然。向意經絡,左、右之上,即右、左之下,或者是乎?不然何以兩耳同愈也?
二十九、耳愈後仍揉夾車。遲數日,忽然周身陰面同時髮癬,不似前次之僅在脅肋矣,腹胯脹癢無法如何。用大礬一塊,連揉帶括,幸未膿潰。而腎囊之癢尤為甚焉,囊中之筋如蚯蚓團結,揉捻方散,脫皮甚厚,不計其次。兼揉左右前後,四肢之癬退皮亦愈。因思六陽經上頭會頂,以理推之,六陰經必上莖會尖。
白話文:
我五十七岁以后,右耳轮边缘经常长小疮,溃烂结痂,碰触起来非常疼痛,十多年了,即使揉捏也无法痊愈。现在左耳里面也长了小疮,连续三次,流脓才好,疼痛也和以前不同,而右耳轮的疼痛也消失了,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我以前认为经络左右相通,左边的上面对应右边的下面,会不会是这个原因?否则为什么两耳同时就好了呢?
耳疮好了之后,我还是继续揉捏夹车穴。几天后,突然全身阴面同时长了癣,不像上次只长在肋骨两侧,肚子和胯部又胀又痒,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用了一块大矾,一边揉一边刮,幸好没有化脓溃烂。但是肾囊的瘙痒更加严重,囊中的筋就像蚯蚓一样缠绕在一起,揉捏才散开,脱落的皮很厚,数都数不清。我同时揉捏了左右前后,四肢的癣脱皮也好了。因此我想,六阳经上头汇聚在头顶,按照这个道理推论,六阴经应该上行汇聚在阴茎尖端。
而腎囊為經絡匯走上下之處,所有揉散六陰之積不得過莖,逆流而為癬矣。腎莖通後,仍以夾車為主,積之出路也。前聞拳技家揉腎莖以防踢打,未聞以之治病者,今而始知下部之病悉可以治,海底揉通,筋脈無滯,病不能存,立見奇效。方書無傳,創法新奇,人雖不信,我已奏功,神乎其神矣。
三十、手少陽由耳後二至目銳眥,足少陽起目銳眥,上頭角下耳後,支從耳後出耳前至目後。邇來揉動似乎少陽脈交山根而下,不然何以兩鬢塞滿,揉山根即消耶?然未見前言也。意謂目生翳膜,是少陽經從目後包轉以致失明,若頻揉四眥及眉心、山根,經絡活動,其翳自退。
白話文:
腎囊是經絡匯聚上下之處,所有積聚在六陰經絡的病氣,都不能越過腎莖,如果逆流而上,就會變成癬。腎莖通暢之後,仍然要以夾車法為主,讓積聚的病氣得以排出。以前只聽說拳法家揉腎莖來防禦踢打,卻沒聽說有人用它來治病。現在才知道,下半身的疾病都可以用這種方法治療。海底揉通,筋脈無阻,病氣無法存留,立竿見影。這個方法以前沒有記載,是我自己創立的,雖然很多人不相信,但我已經成功治好了很多病人,實在是神乎其神。
最近發現揉動手少陽經和足少陽經似乎會在山根處交匯,否則怎麼會揉山根就能消除兩鬢的塞滿呢?以前從沒看到過這樣的說法。我認為,眼睛生翳膜,是因為少陽經從眼睛後方包繞而導致失明。如果經常揉動眼角、眉心、山根,就能使經絡活動,翳膜自然會消退。
目有病者,曷試之?曾遇幼瞽,兩目皆白翳矇住,叫其揉四眥,一日後改滿紅絲,淚出如泣,惜其不願而止。勢無中立,焉知不能退盡復明耶?新生翳揉即退,已屢試屢驗矣。予目久昏,揉後燈下尚能作楷,亦可為證矣。
三十一、經絡起止,方書具載,隨在可查。茲揉久覺有未盡者,如六陽經自手交肩上頭,由夾車附肺管入腹,書所載也。以理推之,六陰經應自足交毛中上莖,由囊附溺管入腹,書所未載也。陽明交鼻額、太陽交額巔,書所載也。少陽經交山根,書所未載也。又私意六陽六陰皆該入腦,陽在外,走前;陰在內,走後,交接而行,循環無首,隨在分名,無另起理。此皆臆說矣,俟後來者駁之。
白話文:
眼睛有病的人,不妨試試這個方法。我曾經遇到一個從小就失明的孩子,他的兩隻眼睛都佈滿了白翳,看不見東西。我叫他揉按眼角,一天後,眼睛就布滿紅血絲,眼淚不斷地流出來,就像是在哭一樣。可惜他不想繼續揉按,就停下來了。事事都有可能,又怎麼能說揉按不能讓他的眼睛恢復光明呢?剛生出來就患有白翳的嬰兒,揉按之後白翳就消失了,這已經被多次驗證了。我自己的眼睛很久以來一直昏花,揉按之後,即使在燈光下也能寫楷書,這也可以作為證據。
經絡的起止位置,醫書上都有記載,隨處可查。我長期揉按經絡,發現了一些醫書上沒有記載的內容。比如說,六陽經從手部經過肩膀到達頭部,然後沿着脖子和肺管進入腹部,這是醫書上記載的。根據這個道理推測,六陰經應該從腳部經過毛髮之間到達生殖器,然後沿着膀胱和尿道進入腹部,但醫書上並沒有記載。陽明經經過鼻樑和額頭,太陽經經過額頭頂部,這是醫書上記載的。少陽經經過山根,但醫書上並沒有記載。我還私下認為,六陽經和六陰經都應該進入腦部,陽經在外,向前走;陰經在內,向後走,相互交接,循環往復,沒有固定起點,隨處可以分名稱,沒有另外的道理。這些都是我個人的猜測,希望後人能夠反駁。
即以目論,書云眼為肝竅,五臟六腑之精氣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筋骨氣血之精與脈並而為之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此六經入腦之一證也,經絡歌上惟心肝二經系連目系而已。
三十二、經絡自手交肩至腦後,出耳上,下夾車至缺盆,三陽經左右六根,自缺盆回往頸夾已成十二根,共十八根,皆環貼頸項。一經淤積,經脈仍通,積則淤停,再積則多,再多則長,再長則彎,彎則垂為雙頭,多一根矣。一根變而為三,成為五十四根,頸項焉得不粗?翳膜取給於上,頭皮焉得不緊?頭上從此亦生淤積矣。
且垂下雙頭至肩背則駝,至腰胯則痠痛,至腿腳則痿痹、臃腫、腳氣,上衝則頭痛,在面前則壓於膈上,五臟六腑能無病乎?即如六陽經自缺盆回頭,其積則垂至腿中,統於下胲、承漿穴,揉根以吊之,方始上消。自頭下者,則隨與足三陰上消。其積如石在土,日有增長,以積引積,久而自大,雖堅硬如磐石而轉折如流沙,此天留生路以與人也。
白話文:
直接用眼睛觀察,古籍中說眼睛是肝臟的孔竅,五臟六腑的精氣上達眼睛,形成眼睛的精華。筋骨氣血的精華與經脈相連,合稱為「系」,上端連接腦部,後方從項部出來。這是六經進入腦部的其中一種證據。經絡歌中指出,只有心經和肝經連接眼睛的經絡。
經絡自手交肩至腦後,出耳上,下夾車至缺盆,三陽經左右六根,自缺盆回往頸夾已成十二根,共十八根,皆環貼頸項。
三十二、經絡從手部經由肩部交會到腦後,從耳朵上方出來,向下夾住耳垂貼近腮部至缺盆穴。三條陽經左右各六根,從缺盆回頭,經過頸部,共十二根,加上原本的六根,共有十八根,全部環繞著頸部。如果一條經絡淤積,經脈仍然暢通;如果淤積不散,就會越來越多;再多就會變長;再長就會彎曲;彎曲就會下垂,形成雙頭,增加一根經絡。一根經絡變成三根,變成五十四根,脖子怎麼會不粗?耳膜的營養來自於上方,頭皮怎麼會不緊?頭部從此也會產生淤積。
且垂下雙頭至肩背則駝,至腰胯則痠痛,至腿腳則痿痹、臃腫、腳氣,上衝則頭痛,在面前則壓於膈上,五臟六腑能無病乎?
如果雙頭經絡垂到肩背,就會駝背;垂到腰胯,就會痠痛;垂到腿腳,就會痿痹、腫脹、腳氣;向上衝擊,就會頭痛;停留在前額,就會壓迫膈肌,五臟六腑豈有不生病的道理?
即如六陽經自缺盆回頭,其積則垂至腿中,統於下胲、承漿穴,揉根以吊之,方始上消。自頭下者,則隨與足三陰上消。
就像六條陽經從缺盆回頭一樣,如果淤積就會垂到腿部,匯聚在下胲穴、承漿穴,按摩經絡根部,才能向上消除淤積。從頭部向下淤積的,則跟著足三陰經一起向上消除。
其積如石在土,日有增長,以積引積,久而自大,雖堅硬如磐石而轉折如流沙,此天留生路以與人也。
淤積就像埋在土裡面的石頭,每天不斷增長,用淤積帶動淤積,時間久了就會越來越大。即使硬得像磐石,轉折起來也像流沙一樣容易,這是上天留給人們的一條生路。
三十三、或有問積究竟何似者?予曰:考之方書,陰陽不和,臟腑虛弱,四氣七情失常,所以為積聚,久為癥瘕,中為痰飲,右為食積,左為死血。以予年來所覺,是皆另病,積則非是。何也?以其堅如石,流如沙,體其質似皆小水泡也。水泡非病,由少至多實足以致病,如大河水漲,岸邊水沫聚成大塊,皆小水泡之所積也。
人身何以有此?請譬之。即如家常餘留飯菜,一經受熱則酸而起泡,再遲則白沫上湧,皆蘊熱為之也。人之腹中亦然,飲食不時,胃中蘊郁成熱,時則有吞酸之病,氣蒸而酸,久必作泡。泡輕而浮,先氣而行,周流四肢、百竅,氣可轉回,小泡淤停黏著,日積日多,成條成塊,凡有孔隙窒塞而百病生矣。吊之能行,揉之即散,所以為水泡之論也。
白話文:
三十三、有人詢問,究竟什麼算是積?我說:根據醫書所載,陰陽失調,臟腑虛弱,四氣七情失常,這些情況都會導致積聚形成。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癥瘕,集中在中間部位的是痰飲,右邊的是食積,左邊的是死血。根據我多年來的觀察和體會,這些都是其他的疾病,並不是真正的積。為什麼呢?因為積的性質堅硬如石,流動如沙,仔細探究它們的本質,都像是小水泡。
水泡本身並非疾病,但從少到多,確實可以導致疾病。就像大河水暴漲時,河岸邊的水沫會聚集成大塊,這些都是小水泡積聚的結果。
人體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讓我用一個比喻來說明。就像家裡剩餘的飯菜,一經受熱就會變酸並產生氣泡,時間再長一些,白色泡沫就會上湧,這些都是因為蘊熱造成的。人體的腹中也是如此,飲食不規律,胃中會蘊積熱氣,時常會出現反酸的症狀,氣蒸而酸,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水泡。水泡輕飄而浮,先隨著氣運轉,周流四肢、百竅,氣可以轉回,但小泡會滯留黏著,日積月累,形成條狀或塊狀,凡是有孔隙被堵塞,就會產生各種疾病。如果吊起積塊,它還能移動,揉搓後就會散開,所以認為積是水泡之論是合理的。
予自幼右肋下有積,橫梗心下,醫云伏梁,由來已久,揉後無之。又予左臂生癬,內如細粟,揉盡而愈,此水泡之證也。逢冬咳嗽吐痰、手足凍瘃,揉後均愈。因知人病咳嗽,是積尖刺礙肺管;久而吐血,是積大脹破肺管,故血色鮮紅。若積消長合,血止而愈,否則大吐矣。
推而至於噎嗝,積成條塊擠住食嗓,陽分開,陰分閉,非積之使然乎?余病可以類推,然仍是陰陽不和之故。陰陽氣血相生,何至不和?譬如夫婦本和,小人間之,必致仳離。小人者積也,可不亟亟去之乎?
三十四、凡人物秉受生氣者,皆不能無病。物不能自治,人則可以自治,天之生成於人獨厚矣。得此揉法,非但可以自治已病,並可以治病之未生,豈非《素問》所云至人治未病不治已病之謂耶?語人曰:吾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安於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白話文:
我從小肋骨下方就有積聚的症狀,橫梗在心口之下,醫生說這是伏梁,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揉按之後就不見了。另外,我的左臂生了癬,裡面像細小的粟米,搓揉後就痊癒了,這是水泡的症狀。到了冬天會咳嗽吐痰、手腳冰冷,揉按後也都能好轉。因此我明白,人之所以會咳嗽,是因為積聚物尖刺阻礙了肺管;長期下來就會吐血,是因為積聚物膨脹脹破了肺管,所以血色鮮紅。如果積聚物消散合併,血就會止住而痊癒,否則就會大口吐血。
這樣推究下去,甚至可以理解噎嗝,是積聚物形成塊狀擠住了食道,陽氣被隔開,陰氣被關閉,難道不是積聚物造成的嗎?我的疾病以此類推,不過還是因為陰陽不調的緣故。陰陽氣血本應相生,怎麼會不調和呢?就像夫妻原本和睦,若有小人挑撥離間,必定導致離異。小人就是積聚物,難道不可以趕緊把它去除嗎?
三十四歲,所有生而有氣息的生物,都不能沒有疾病。生物無法自我治療,人卻可以自我治療,上天的恩賜對人類真是厚重。得到這種揉療法,不只能治療自己已有的疾病,還能治療尚未發生的疾病,不正是《素問》中所說的上等人治療未發的疾病,不治療已發的疾病嗎?對人說:「我不能」,是不想去做的藉口,並非真的不能。安於自己的身體無法以仁義立足,可說是自暴自棄啊。
可惜乎?否乎?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養之者,豈愛身不若桐梓哉?縱無竟日長工,亦隨在可偷半日閒也。上登五福之二,下免六極之三,於己取之而已。不得式者,以十五六成童比較為樣,如同診脈可以知積之有無,以人治人,復自己之本來面目,無病而止,非同索隱行怪之為也。
三十五、予嘗慨治生者之惑矣,既欲其病,又不準其病,是惑也。飲食男女,大欲存焉,不節不時,淫以生疾,非欲其病乎?死亡病苦,大惡存焉,涼熱攻補,急以任醫,非不準其病乎?即使藥到病除,而氣血已虧,何如預為調攝之是耶?不知服藥仍靠本人氣旺行之,否亦不易見功。
白話文:
真是可惜啊!孟子說:「即使只是一棵小樹苗,人們只要想讓它活下去,都知道怎麼照顧它,難道愛惜自己的身體還不如愛惜樹苗嗎?就算沒有整天做工的時間,也能抽空休息半日。這樣做既能享受上天賜予的五福中的兩福,也能避免六種災厄中的三種,對自己有利而已。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可以參考十五六歲的少年,就像醫生可以通過把脈來判斷病情一樣,用同樣的方法來調養自己,恢復本來的面貌,不生病就能活得健康,這和那些尋奇問怪的做法完全不同。
我常常感慨那些追求健康的人的困惑。他們既想要治病,又不願意按時按法治病,這就是困惑所在。吃喝玩樂都是人生的本能慾望,如果不節制不規律,放縱自己就會生病,這不是想要生病嗎?死亡和疾病都是人所厭惡的,但人們卻又常常因為一時的貪涼或貪熱,急急忙忙地求助於醫生,這不是不按規矩治病嗎?即使藥到病除,但氣血已經虧損,哪有預先調養身體好呢?要知道,服藥的效果最終還是要依靠自身的氣血運行,否則也很難看到效果。
甚有受藥病而再以藥治藥者,人不受累乎?補藥尤不足憑,至補者無如五穀六畜,設使不吃而專服補藥,能長生精神乎?夫人知其不可也。至於人參,僅止性熱,原不能補益人之生氣,無病調養已覺多此一層,有病用之立見大害,何樂乎?占富有之名而自戕乎?諺云: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然則欲治死病者,當舍藥物而求於揉曬矣。
附此以勸戒者,吾將以為類者緣也。暴病不吃,覺餓即愈,新病揉之曬之即愈,舊病久揉久曬亦愈,如此而已。
三十六、去冬晤孫真人修崑崙語,推廣為之,節節見效。正如山窮水盡忽而柳暗花明,境界不可思擬,轉瞬即難追想,隨時隨筆記之,直錄無文者也。意在善與人同,不恤言之詳盡,其中不無重複矛盾者。譬之遊山獨逢佳境,喜而歸告,不自覺其拉雜矣。芒芒助長之心,只欲人知揉之可為,而亦為之,說僅大略,未能達意也。
白話文:
很多人因為吃藥生病,又用藥來治療藥物引起的病症,這樣不會太辛苦嗎?補藥更是不可靠,最好的補品就是五穀雜糧和禽畜,如果不吃這些東西,只吃補藥,能長生精神嗎?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至於人參,只不過是性熱而已,根本無法補益人體的生氣,沒病時調養身體已經算是多此一舉,有病時用它,立馬就會產生很大的危害,有什麼好處呢?為了追求名聲而自我傷害,值得嗎?俗話說:「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所以想要治療重病,就應該捨棄藥物,而求助於揉曬療法。
我寫下這些話來勸誡大家,希望大家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突發的疾病不吃藥,餓了就自然好了;新發生的疾病,揉一揉曬一曬就能好了;舊病久揉久曬也能痊癒,就這麼簡單。
去年冬天我見到了孫真人,他修習崑崙之術,將此療法推廣開來,效果顯著,一層一層地顯現出來。就像山窮水盡時突然柳暗花明,境界不可思議,轉瞬即逝,難以追憶,我當時就隨手記錄下來,直接寫下想法,沒有刻意修飾文筆。我的目的是希望幫助大家,並不注重語言的精準,其中難免會有重複矛盾的地方。就像一個人去旅行,在山裡遇到美景,興奮地回來告訴別人,卻不自覺地說得雜亂無章。我滿腔熱情地想要讓大家知道揉曬療法的功效,也希望大家能夠實踐它,所以只說了大略,還沒有完全表達出我的意思。
若果有為者,則造道自得,必另有一番境遇,如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光景亦推善同之意,向後來者告,有餘師矣,暇計予言之是非耶?非然者將謂山徑蹊間之路,必無為間茅塞之理,則予言更是有若無矣。遇與不遇,有緣無緣,盡吾之心焉而已;信與不信,有積無積,任人之意焉而已。
三十七、自揉至今,同人揉效者列後:手痠麻者、結喉露齒者、頸結瘰癧者、眼中生翳者、腦漏兼痔者、面生白瘤者、喉痹時發者、睡難翻身者、指不任用者、腿上生癬者、以上皆揉顴夾及海底而愈。至予之積久病多,揉愈者,散見於前矣。再凡有揉者,從無腦暈頭痛之病,眾口同聲,此修崑崙不死之明證也。
白話文:
如果有人願意實踐,就能自行悟道,必然會擁有截然不同的體驗。就像山陰道上景色不斷變換,讓人應接不暇,這種美妙的景象也暗含著「推崇善行」的寓意,告訴後人,我已經盡到老師的責任了。難道你還想計較我的言論是否正確嗎?如果你認為山路崎嶇,一定不會有柳暗花明之景,那麼我的話就如同沒有說過一樣。
至於遇到或沒遇到,有緣分或無緣分,我已經盡力了;相信或不相信,有積累或沒有積累,就看個人的意願了。
從我開始自揉至今,與我一起揉效的案例如下:手痠麻、喉結突出、頸部淋巴結腫大、眼生翳膜、腦漏兼患痔瘡、臉上長白瘤、喉嚨阻塞偶爾發作、睡覺時難以翻身、手指無法使用、腿上長癬,這些病症都通過揉顴夾及海底而治癒。至於我自己積累多年的各種疾病,治癒的案例前面已經提到了。再者,所有揉過的人,從未患過頭暈頭痛的毛病,眾人一致認為,這是修鍊崑崙不死之道的明證。
三十八、予揉夾車起手,終於海底,所歷之境如此,若積有淺深,揉有先後,殊途同歸,原無一定板法也。年餘竭力,舊疴悉除,耳目重明,手足便利,陽萎復起,禿髮再生,實不自覺為七十也。壯不如人,老將奚為?但願後來者趁壯年行之,當必精力倍增,早建事業,並試行有效,廣為傳習,同登彼岸,是則予之後望也夫!
白話文:
三十八、我以揉夾車法起手,最終深入海底,所經之處皆如是。若積病深淺不同,揉捏的順序也應有所區別,雖然方法不同,但最終目標一致,並無固定的模式。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舊病悉數消除,耳目恢復清明,手足靈活自如,陽痿也重新恢復,頭髮也重新生長,實在不覺自己已經七十歲了。壯年時比不上別人,老了又何必强求?只願後人趁著壯年時實行此法,必定能精力倍增,早建事業,並能驗證其有效性,廣泛傳授,共同到達彼岸,這就是我此後最大的心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