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心法》~ 陽症喉痹 (2)
陽症喉痹 (2)
1. 陽症喉痹
重症,紅腫俱甚,煎劑用清咽利膈湯,大便不閉去芒硝,末藥:元珠丹、磐珠丹、七寶散選用。極重者,雄黃解毒丸、開關散、絳雪、白雪、金鑰匙等方選用。有病人惡聞麝片香氣藥者,惟七寶散最妙,內無片射,其效亦速。或生白礬五分,用雞子清,同礬末攪勻,灌喉中甚效。
以上皆治陽症喉痹定法。按法施治,無不效捷桴鼓,但咽喉病不比他病,貴在見幾蚤,不難消散。若因循失治,又治不如法,耽擱日期,以致不消散,勢必灌膿。善刺者,急刺之出血,口內使針,切記不可誤傷蒂丁,俗名小舌,損則不救,慎之。如畏針不肯刺,急用真人活命飲方。
皂角刺(用刺尖)、山甲(取前足甲炒成珠),加出蛾蠶繭(微焙),只用一個,再加茅針一莖更好,煎服一二劑,隨用搐鼻散少許,紙燃點納鼻內取嚏即潰,乃代針妙法也。既潰,以茶湯或甘草湯漱淨膿血,以海浮散加血竭上潰處,提膿定痛,自漸愈。如紅腫痛尚未全退,用鳳凰衣散上之,俟其腫痛全退,然後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或人參固本丸滋補真陰調理。若因服寒涼攻伐太過,而致潰久不愈者,當補氣血,以八珍湯多服乃佳。
戒發物一月,如雞、魚、牛、羊、椒、薑、酒、面、水煙、洋菸之類,一月之內宜養息,毋惱怒,遠房幃乃善後也。如不守戒,多有愈而復作者。治本為主,兼治其餘邪,醫者要再三叮嚀,囑病者確遵醫戒,方無反復。舒弛遠曰:「火痛者,內外俱腫,且赤且熱,氣粗口臭,身輕惡熱,水可多飲而飯粒殊覺難下,可食軟,不可食硬。非若寒痛者,可食硬不可食軟也。
」凡陽症喉痹,急症重症,腫閉痛煩,殺人最速者,忌妄用針刀,惟刺少商穴,去其惡血,最為神妙,圖說詳後。
白話文:
陽症喉痹
此症為重症,喉嚨紅腫嚴重。可用清咽利膈湯治療,若大便通暢則去芒硝。外用藥物可選擇元珠丹、磐珠丹、七寶散。病情極重者,可選用雄黃解毒丸、開關散、絳雪、白雪、金鑰匙等方劑。若病人不喜麝香氣味,則七寶散最佳,其中不含麝香,且療效迅速。或可用生白礬五分,研末與雞蛋清混合,灌入喉嚨,效果甚佳。
以上方法皆為治療陽症喉痹的有效方法,按法施治,療效迅速。但咽喉病與其他疾病不同,關鍵在於及早發現治療,便容易痊癒。若延誤治療或治療方法不當,導致病症未能消散,則可能化膿。善於針灸者,可立即針刺出血,針刺部位在口腔內,需格外小心,避免誤傷小舌,損傷小舌則難以治愈,務必謹慎。若病人害怕針刺,則可使用真人活命飲方。
皂角刺(使用刺尖)、山甲(取前足甲炒成珠)、出蛾蠶繭(微焙,只用一個)、茅針(一莖)煎服一到兩劑,並同時使用搐鼻散少許,用紙燃燒後放入鼻孔內,引發噴嚏,使膿腫自行潰破,此為針灸的替代妙法。膿腫潰破後,用茶湯或甘草湯漱口清潔膿血,再用海浮散加血竭敷在潰瘍處,以止痛並促進癒合。如紅腫疼痛尚未完全消退,可用鳳凰衣散;待腫痛完全消退後,再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或人參固本丸滋補陰氣,調理身體。若因服用寒涼藥物過度,導致潰瘍久治不癒,則應補氣血,服用八珍湯。
治療期間,應忌食發物一個月,如雞、魚、牛、羊、胡椒、薑、酒、麵食、水煙、洋菸等。一個月內應多休息,避免情緒波動,遠離房事,方能痊癒。若不遵守禁忌,則容易復發。治療應以治本為主,同時兼顧其他邪氣。醫生應再三叮囑病人確實遵守醫囑,才能避免復發。
古籍記載:「火痛者,喉嚨內外皆腫,又紅又熱,氣粗口臭,身體輕微,怕熱,能多喝水但難以吞咽飯粒,宜食軟食,忌食硬食。這與寒痛者正好相反,寒痛者宜食硬食,忌食軟食。」
凡陽症喉痹,病情急重,喉嚨腫痛煩躁,危及生命者,忌亂用針刀,僅刺少商穴,排出瘀血,效果最佳,具體圖示詳見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