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渭齡

《喉科大成》~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類經》咽喉經絡藏象

任脈至咽喉,督脈入喉(俱經絡二十七),衝脈任脈會於咽喉(藏象十七)。足陽明循喉嚨,手太陽循咽,足少陽循喉嚨。足厥陰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手少陰支者上挾咽(俱經絡二),足少陽之別上挾咽。足陽明上循咽,足太陰合於陽明,上行結於咽。手少陰之正上走喉嚨,手太陽循喉嚨(俱經絡三)。

足陽明挾咽之動脈(經絡十),上焦咽以上(經絡二十三)。手厥陰出循喉嚨,手陽明上循喉嚨(經絡三)。

2.

足太陰脈絡嗌(疾病十三)。

3. 會厭

厭小而疾薄,則發氣疾,其開合利。厭大而厚,則開合難,其氣出遲。足之少陰,絡於橫骨,終於會厭(俱針刺四十五)。會厭之脈,上絡任脈,取之天突,其厭乃發也(天突為陰維任脈之會)。

4. 咽與喉各異

《靈樞》經曰:「咽喉者,水穀之道路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會厭者,音聲之戶也。口唇者,音聲之扇也。舌者,音聲之機也。懸雍者,音聲之開也。頏顙者,分氣之所泄也。橫骨者,神氣之所使,主發舌者也」。

5. 咽喉

人有二喉,一軟一硬,軟者居後,是謂咽喉;硬者居前,是謂喉嚨。

6. 會厭

喉間之薄膜也。周圍會合,上連懸雍,咽喉食息之道得以不亂者,賴其遮壓,故謂之會厭。能開能合,聲由以出。

7. 懸雍

俗謂之小舌,當氣道之沖,為咽間要會,故謂之關。

8. 頏顙

頏,頸也。顙即頸中之喉顙,當咽喉之上,懸雍之後,張口可見者也。顙前有竅,息通於鼻,故為分氣之所泄。

9. 橫骨

即喉上之軟骨也。下連心肺,故為神氣之所使,上連舌本,故主發舌機。

《內經》曰:喉主天氣,咽主地氣。又曰:地氣通於嗌。

嗌謂咽喉下,接連胸中肺氣葉之間也。嗌即咽之底處也。

喉者,候也。咽者,也。咽接三脘以通胃,故以之咽物。喉通五臟以系肺,故以之候氣。氣喉谷咽皎然明白(《得效》),咽者胃之系,喉者肺氣之所通。咽以候物,喉以候氣,理一而分殊也(《直指》)。咽者,咽物之門戶也。

10. 咽喉會厭與舌其用不同

咽與喉,會厭與舌,此四者同在一門,而其用各異,喉以納氣,故喉氣通於天;咽以納食,故嚥氣通於地;會厭管乎其上,以司開合,掩其喉,則其食下,不掩則其喉錯,必舌抵上齶,則會厭能開其喉矣。四者交相為用,闕一則飲食廢而死矣。

11. 咽喉度數

《靈樞》經曰:咽門重十兩,廣二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喉嚨重十二兩,廣二寸,長一尺二寸(子和)。

仙經曰:絳宮重樓十二級,人之喉嚨有十二節(《養性》)。

12. 經義

《憂恚無言篇》曰:咽喉者,水穀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

《陰陽別論》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

《厥論》曰: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

《經脈篇》曰:足陽明之別,上絡頭項,合諸經之氣,下絡喉嗌,其病氣逆,則喉痹瘁喑。

三焦,手少陽也。是動則病嗌腫喉痹。

小腸,手太陽也。是動則病嗌痛頷腫。

腎足少陰也。是所生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

《骨空論》曰:督脈為病,嗌乾。

《五音五味篇》曰: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裡,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

《脈解篇》曰:厥陰所謂甚則嗌乾熱中者,陰陽相薄而熱,故嗌乾也。

《奇病篇》曰: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厥病篇》曰:嗌乾,口中熱如膠,取足少陰。

《雜病篇》曰:喉痹不能言,取足陽明;能言,取手陽明。

《熱病篇》曰:喉痹,舌卷,口中乾,煩心,心痛,臂內廉痛,不可及頭,取手小指次指爪中,下去端如韭葉。

《繆刺論》曰:邪客於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痹舌卷,口乾,心煩,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嗌痛,不可內食。無故善怒,氣上走賁上,刺足下中央之脈,各三。嗌中痛,不能內,唾時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六元正紀大論》曰:少陽司天三之氣,喉痹目赤善暴死,少陰司天,嗌乾腫上。

《至真要大論》云:歲太陰在泉,嗌腫,喉痹。太陽在泉,寒淫所勝,民病嗌痛頜腫。太陰之勝,喉痹項強。少陽司天,客勝則丹胗外發,喉痹,頭痛,嗌腫。

13. 脈法

兩寸脈浮洪而溢者,喉痹也。脈微而伏者死(《正傳》)。咽喉之脈,兩寸洪溢,上盛下虛,脈忌微伏。

14. 針灸

雙蛾,玉液、金津、少商。

單蛾,少商、合骨、廉泉。

咽喉腫閉甚者以細三稜針藏筆尖中,戲言以沒藥點腫閉處,乃刺之,否則病人恐懼,不能愈疾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