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大成》~ 卷二 (2)
卷二 (2)
1. 喉痹不惡寒者
及寸脈大滑實於關尺者,皆屬下證,宜青黛硝石等寒藥降之。或白礬等酸劑收之。韓祗和云:寸脈大於關尺者,宜消陽助陰。東垣云:兩寸脈實,為陽盛陰虛,下之則愈。或三部俱實,亦可用其法也(《準繩》)。
以上二論,一寒一熱,界限分明。
喉痹,鄉村病皆相似者,屬太行運氣之邪。治必先表散之,亦忌酸寒點藥。郁邪於內,不得外出也,其病有二。其一屬火。經云:少陽所至為喉痹。又云:少陽司天之政,三之氣炎暑,至民病喉痹。治宜仲景甘桔湯;或面赤斑者,屬陽毒,宜陽毒諸方汗之。其一屬濕。經云:太陰之盛,火氣內郁,喉痹。
白話文:
如果寸脈大而滑實,同時關尺脈也滑實,都屬於下證,應該用青黛、硝石等寒涼藥物來降火。或者用白礬等酸性藥物來收斂。韓祗和說:寸脈比關尺脈大,應該消陽助陰。東垣說:兩寸脈都實,是陽盛陰虛,瀉下就能治好。即使三部脈都實,也可以用這個方法。(《準繩》)
以上兩種論述,一個主張寒涼,一個主張溫熱,界限分明。
喉痹,鄉村地區的病症都差不多,屬於太行運氣的邪氣。治療必須先散表,也忌用酸寒的點藥。邪氣鬱積在體內,無法散出,這種病症有兩種。一種屬於火。經書說:少陽到達的地方就會出現喉痹。又說:少陽主司天地的運化,三之氣炎熱,就會導致人們患喉痹。治療應該用仲景的甘桔湯;如果面部發紅起斑點,屬於陽毒,應該用陽毒的藥方發汗。另一種屬於濕。經書說:太陰盛極,火氣內鬱,就會出現喉痹。
又云:太陰在泉,濕淫所盛,病嗌腫喉痹。治宜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湯;或面青黑者,宜陰毒諸方汗之,又解毒雄黃丸最妙(《準繩》)。
白話文:
又說:太陰在泉,濕邪過盛,就會導致病人生病,症狀為咽喉腫痛,呼吸困難。治療應該用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湯;如果病人臉色青黑,則應採用陰毒諸方發汗治療,而解毒雄黃丸是最有效的。(出自《準繩》)
2. 此論天行喉痹
瘟毒喉痹,乃天行瘟疫之氣。其證則咽痛項腫,甚有頸面項俱腫者,北方尤多此病。俗人呼為蝦蟆瘟,又名鸕鷀瘟,亦名大頭瘟,此濕熱壅甚,最凶之候,宜清諸經之火,或瀉陽明之熱,當察緩急治之,東垣普濟消毒飲最妙(《全書》)。
白話文:
瘟疫導致的喉嚨疼痛,是天行瘟疫的氣息。其症狀為咽喉疼痛、脖子腫脹,甚至有脖子、臉頰、頭部都腫起來的,北方尤其多此病。民間俗稱「蝦蟆瘟」、「鸕鷀瘟」,也叫「大頭瘟」。這是濕熱壅塞嚴重,最凶險的徵兆,應當清熱解毒,瀉去陽明經的熱,要根據病情輕重來治療。東垣的《普濟消毒飲》最為有效。
3. 此論瘟毒喉痹
經云:寒氣客於會厭,卒然如啞,宜玉粉丸。陳藏器每用治臟寒咽閉。吞吐不利,用附子,去皮臍,炮製,以蜜塗炙之,令蜜人內,含之勿咽。
急痹有聲如鼾,有如痰在喉音者,此為肺絕之候,速宜人參膏救之,用薑汁竹瀝放開服,十全七八。
風熱痰喉痹,丹溪先飲以千紙湯,次用知柏四物湯養陰,則火降矣。七情鬱結氣塞不通,宜五香散。血壅為痹,宜取紅花汁服之,或用茜草,或土牛膝,抖自然汁和醋服。倘牙關緊急,滴入鼻內亦可,或馬鞭草亦好(《準繩》)。
白話文:
經方說:寒氣停留於會厭穴,突然失聲,適合服用玉粉丸。陳藏器經常使用這個方劑來治療臟寒引起的喉嚨阻塞。吞嚥不利,可以使用附子,去掉外皮和臍,炮製後塗上蜂蜜烘烤,使蜂蜜滲入其中, 含在嘴裡不要吞下去。
急性的喉痹有鼾聲,或者有痰在喉嚨發出的聲音,這是肺絕的徵兆,應趕緊服用人參膏救治,用薑汁送服竹瀝,十分之七八的人可以康復。
風熱痰滯引起的喉痹,丹溪首先給予千紙湯飲用,接著使用知柏四物湯滋陰,火氣就會下降。七情抑鬱導致氣機不通,適合服用五香散。血壅塞而引起的痹症,適合服用紅花汁,或者使用茜草,或者土牛膝,抖出自然汁液後加醋服用。如果牙關緊急,也可以滴入鼻腔,或者使用馬鞭草也很好(《準繩》)。
咽喉如有物塞,經云: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嗌中介介然,數唾,取陽陵泉。又云:心咳之狀,喉中介介如梗狀,取心之俞。仲景云: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
以上咽喉雜論各證須辨。
白話文:
咽喉雜症論述
若咽喉感覺有物阻塞,古籍記載:
- 膽病者常嘆息,口苦,嘔吐宿食,喉嚨中像有東西卡住,頻繁吐口水,應取陽陵泉穴。
- 心咳之症,喉嚨中感覺像有梗阻,應取心俞穴。
- 張仲景記載:婦女咽喉中感覺像有烤肉卡住,可用半夏厚朴湯治療。
以上關於咽喉雜症的論述,需要根據具體症狀辨證施治。
4. 咽嗌痛(嚥唾與食則痛者是也)
經云: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百藥。又云: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
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病咽嗌痛者,不能兼喉痹也(《綱目》)。
陰氣大虛,陽氣飛越,痰結在上,遂成咽痛,脈必浮大,重取必澀,去死為近,宜補陰斂陽,人參一味,濃煎細飲之,此證皆是勞嗽日久者有之。
白話文:
經書上說:「身體勞苦,精神疲憊,疾病便會從咽喉部位產生,用百種藥物來治療。」又說:「肝臟是人體的中樞,它受到膽的控制,咽喉是肝臟的使者。」
患喉痺的人,一定伴隨咽喉疼痛。患咽喉疼痛的人,卻不會同時患有喉痺。(出自《本草綱目》)
陰氣極度虛弱,陽氣過於旺盛,痰液積聚在咽喉,導致咽喉疼痛。脈象必定浮大,重按則澀滯,離死亡很近,應以補陰斂陽為主,用人參一味,濃煎細飲。此症都是長期咳嗽勞累所導致。
5. 咽瘡
多虛火遊行無制,客於咽喉,宜用人參蜜炙,黃柏荊芥治之。
白話文:
如果有多餘的熱氣在身體裡沒有控制地流動,侵入到喉嚨引起問題,可以使用人參和蜂蜜一起加溫調理,再配合黃柏和荊芥進行治療。
6. 陰虛喉痹
其證亦內熱,口渴喉干,或唇紅頰赤,痰涎壅盛,然必尺脈無神,或六脈雖數,而浮軟無力。但察其過於酒色,或素稟陰氣不足,多倦少力者,是皆腎陰虧損,水不制火而然。火甚者,宜滋陰,八味煎加減,一陰煎之類主之。火微而不喜冷物,及大便不堅,小便不熱者,宜六味地黃湯,一陰煎之類主之。若思慮焦勞,兼動心火者,二陰煎主之。
白話文:
患者呈現內熱症狀,口渴喉乾,可能伴隨唇紅頰赤,痰多,但脈象無力,或脈搏雖快,卻浮軟無力。這多半是因為過度縱慾或天生陰氣不足,導致腎陰虧損,水火失衡所致。若火氣較旺,應滋陰,可用八味煎加減或一陰煎等藥物治療。若火氣較輕,不喜冷物,大便不成形,小便不熱,則可服用六味地黃湯或一陰煎等藥物治療。若思慮過度勞心,同時伴隨心火旺盛,則可用二陰煎治療。
7. 格陽喉痹
由火不歸原,則無根之火客於咽喉而然,其證則上熱下寒,全非火證。凡察此者,但診其六脈微弱,全無滑大之意,且下體絕無火證,腹不喜冷,即是候也。蓋此證必得於色欲傷精,或泄瀉傷腎,或本無實火,而過服寒涼,以傷陽氣者,皆有此證。速宜用鎮陰煎為上,八味地黃湯次之,或用蜜附子含咽亦妙,若再用寒涼,必致不救。
白話文:
由火不能回到本源,則會產生無根的火,客於咽喉,導致上部出現熱症,下部出現寒症,這種情況並不是真正的火證。當觀察這種病症時,只需要診察脈象,如果脈象微弱,沒有滑大之象,並且下體完全沒有火證的表現,腹部不喜歡冷食,這就是這種病症的徵兆。這個病症必定是因為色慾傷害了精氣,或者是洩瀉傷害了腎臟,或者原本沒有實火,卻過度服用寒涼藥物,導致陽氣受損所引起。應迅速使用鎮陰煎作為治療的首要選擇,其次可以使用八味地黃湯,或者使用蜂蜜和附子含在口中嚥下也有很好的療效。如果再使用寒涼藥物,可能會導致病情危急,無法輓回。
8. 陽虛喉痹
非喉痹因於陽虛,乃陽虛因於喉痹也。蓋有因喉痹而過於攻摯,致傷胃氣者;有由於飲食,倉廩空虛亦傷胃氣者;又有氣體素弱,不耐勞倦,而傷胃氣者。凡中氣內虛,疼痛外逼,多致元陽氣越,脈浮而散,或弱而澀,以致聲如鼻鼾,疾如拽鋸者,此肺胃垂絕之候,速宜挽回元氣,以人參濃煎徐飲之。如痰多者,加竹瀝薑汁。
遲則不救,如作實火治之,禍如反掌。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喉嚨疼痛並不是因為陽氣虛弱,而是陽氣虛弱是喉嚨疼痛的結果。
原因有以下幾點:
- **過度治療導致胃氣受損:**有些人因為喉嚨疼痛,過度服用藥物或進行治療,導致胃氣受損。
- **飲食不節導致胃氣受損:**有些人因為飲食不節,或者長期營養不良,導致胃氣虛弱。
- **體質虛弱導致胃氣受損:**有些人天生體質虛弱,容易勞累,也容易導致胃氣受損。
當中氣虛弱時,疼痛會向外擴散,導致元陽氣外泄。這種情況下,脈象會浮而散,或者弱而澀,聲音會像鼻鼾,呼吸急促,就像拉鋸子一樣。這是肺胃功能衰竭的徵兆,必須及時挽回元氣。
建議用人參濃煎後慢慢飲用。如果痰多,可以加入竹瀝和薑汁。
拖延治療會導致病情惡化,就像火上澆油一樣。如果誤用實火治療方法,就會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