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渭齡

《喉科大成》~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喉癬證

凡陰虛勞損之人多有之。其證滿喉生瘡,紅痛久不能愈,此水虧虛火證也,宜用陰虛喉痹之法治之。若多咳嗽肺熱,宜用四陰煎之類主之。若滿喉生瘡,破爛而痛者,宜用牛黃益金散吹敷之,內服滋補真陰之劑,自可全愈(《全書》)。

以上數條,咽喉並論,陰虛陽虛格陽等證,較然明白,宜細辨之。

白話文:

凡是陰虛勞損的人,大多會有這個症狀。他們的喉嚨會感到滿滿的,長出瘡瘍,又紅又痛,久久無法癒合,這是由於體內水液虧虛,虛火上升造成的。應該用治療陰虛喉痹的方法來治療。如果患者經常咳嗽,伴隨肺熱,可以使用四陰煎之類的藥物治療。如果喉嚨裡長出的瘡瘍破裂並且疼痛,可以用牛黃益金散吹敷患處,並服用滋補真陰的藥物,這樣就能痊癒。《全書》

以上幾條論述了咽喉的疾病,包括陰虛、陽虛、格陽等不同證型,內容清晰明瞭,應該仔細辨別。

2. 實熱咽痛

三黃丸,或用黃連、荊芥、薄荷為末,蜜薑汁調噙,或山豆根噙之。及用黃柏、黃連、大黃水調塗足心與患處,及龍麝聚聖丹,祛毒牛黃丸,咽喉備急丹。

白話文:

可以用三黃丸,或將黃連、荊芥、薄荷磨成粉末,用蜂蜜薑汁調和後含服,或是含服山豆根。也可以將黃柏、黃連、大黃用水調和塗抹在足心和患處,另外也可以服用龍麝聚聖丹、祛毒牛黃丸、咽喉備急丹。

3. 浮熱咽病

表散之,增損如聖湯,利膈湯,桔梗湯。

白話文:

將外在病邪排出體外,可以使用「增減如聖湯」、「利膈湯」和「桔梗湯」等方劑。

4. 壅熱咽痛

或嗽中帶血者,宜金沸草散,佐以辰砂丸、化痰丸(《準繩》)。

三條論實熱浮熱壅熱

或問咽喉有痹,有腫、二者之外,又有纏喉風、乳蛾、生瘡諸病,何邪致之?何經病之?與治法大略,願聞其說。曰:十二經脈皆上循咽喉,盡得以病之,然統其地氣。又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是也。蓋肺主氣,天也;脾主濕,地也。於是喉納氣,咽納食。納氣者從金化,納食者從土化。

金性燥,土性濕。至於病也,金化變動為燥,燥則澀,澀則閉塞不仁,故在喉謂之痹。土化變動為濕,濕則泥,泥則壅脹不通,故在咽謂之腫。痹腫之病雖少異,然一時火鬱於上焦,致痰涎氣血聚結於咽喉也。自其咽腫形狀分之,則有纏喉風、乳蛾之名。纏喉風者,其腫透達於外,且麻、且癢、且痛;乳蛾者,腫於咽兩傍,名雙乳蛾。

白話文:

如果咳嗽伴有血絲,建議服用[金沸草散],搭配[辰砂丸]和[化痰丸](出自《準繩》)。

以下是關於實熱、浮熱和壅熱的三篇探討

有人問:咽喉有腫塞、腫脹的情況,除了上述兩種情況外,還有纏喉風、乳蛾、生瘡等疾病,是由什麼邪氣引起的?屬於哪條經絡的病症?整體的治療方法是什麼?希望聽聽您的見解。

回答說:十二條經脈都經過咽喉,都有可能導致疾病,然而總和其地區的氣候。又說:所有逆氣上衝的,都屬於火邪。因為肺主氣,屬天;脾主濕,屬地。因此咽喉負責吸入氣體,食管負責吞嚥食物。吸入氣體是由金(肺)轉化,吞嚥食物是由土(脾)轉化。

金的性質是乾燥,土的性質是濕潤。一旦生病,金的轉化會產生變化而變得乾燥,乾燥就會澀,澀就會導致閉塞麻木,所以發生在喉嚨就稱為腫塞。土的轉化會產生變化而變得濕潤,濕潤就會泥濘,泥濘就會腫脹不通,所以發生在咽喉就稱為腫脹。雖然腫塞和腫脹的病症略有不同,但都是一時之間火鬱在上焦,導致痰液、氣血聚結在咽喉所致。從咽喉腫脹的形狀來區分,就有纏喉風和乳蛾的稱呼。纏喉風是指腫脹透徹外部,既麻又癢又痛;乳蛾是指腫脹發生在咽喉兩側,俗稱雙乳蛾。

一邊腫者,名單乳蛾。喉痹之暴發暴死者,名走馬喉痹,《內經》又有嗌塞咽喉乾者,亦皆因諸經所致。中間雖有經氣之寒熱不等,其為火證一也,大抵治法,視火微甚。微則正治,甚則反治,撩痰出血,三者隨宜而施,或刺手少商出血,行氣。若腫達於外者,又必外敷。余每治此證,用鵝翎蘸醋於喉中,摘去其痰。

蓋醋味酸,能收其痰,隨翎而出,又能消積血。若乳蛾甚而不散,上以小刀就蛾上刺血。用馬牙硝吹點咽喉,以退火邪。服射干、青黛、甘、桔、梔、芩、礬石、牛子、大黃之類,隨其攸利為方,以散上焦之熱。外所敷藥,如生地龍、韭根、伏龍肝之類,皆可用。若夫生瘡,或白或赤。

白話文:

一側腫脹的,叫做單側乳蛾。喉嚨痛(喉痹)發作突然且迅速死亡的,稱為走馬喉痹。《內經》中還提到咽喉阻塞、咽喉乾燥的,也都因為絡脈受阻導致。其中雖然有經氣寒熱不同的情況,但都是火證的一種,治療方法主要看火熱的程度。火熱較輕的採用正治法(直接驅邪),火熱較重的採用反治法(先助邪外出,後再驅邪),包括祛痰、引血出血,三種方法可以根據情況靈活使用。或者針刺手少商穴出血,以引氣行血。如果腫脹延伸到外部,也必須外敷藥物。我每次治療這個病症,都用鵝毛蘸醋伸進喉嚨,把痰液引出。

醋味酸,可以收斂痰液,讓痰液隨著鵝毛出來,又能消散積血。如果乳蛾嚴重且不消散,可以在乳蛾上用小刀刺血。用馬牙硝吹敷咽喉,以消退火邪。服用射干、青黛、甘草、橘皮、梔子、黃芩、礬石、牛膝、大黃等類藥物,根據不同的情況配伍成方,以清散上焦的熱。外敷的藥物,像是生地龍、韭根、伏龍肝等類藥物,都可以使用。如果化膿生瘡,膿液可能是白色或紅色。

白者多涎赤者多血,大率與口瘡同例(《準繩》)。

此論纏喉風,乳蛾等證,無非因於腫脹之形似立名。其原皆起於燥濕,君相二火鬱於上焦,以致痰涎結聚所致。今之專科,僅從形似主治,徒用家傳秘方,觀此可恍然悟矣。

白話文:

古人認為,舌苔白多是痰涎,舌苔紅多是血熱,這與口瘡的道理相同。實際上,纏喉風、乳蛾等疾病,只是因為腫脹形狀而得名,其根本原因都是燥熱濕邪,導致君火相火鬱積在上焦,痰涎凝結所致。現在專科醫生只看表面形狀治療,只用祖傳秘方,看了這段話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