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光

《傷科彙纂》~ 正文 (2)

回本書目錄

正文 (2)

1. 針灸

《素問·繆刺論》曰:人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腹中滿脹,不得前後,先飲利藥。此上傷厥陰之脈,下傷少陰之絡。刺足內踝之下、然骨(谷)之前,血脈出血。刺足跗上動脈,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見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醫宗金鑑》注云:此言惡血為病,有繆刺之法也。人因墮墜,致惡血留內,腹中滿脹,前後不通,當先用利藥。如上傷厥陰肝經之脈,下傷少陰腎經之絡,當刺內踝之下、然谷之前,有血脈令出血者,蓋以此屬少陰之別絡,而交通乎厥陰也。兼刺足跗上動脈,即衝陽穴,乃胃經之原也。

如病不已,更刺三毛上大敦穴,左右各一痏,見血立已。繆刺,左刺右大敦,右刺左大敦也。但足跗動脈,上關衝脈、少陰、陽明三經,只宜淺刺,不可出血不已也。

白話文:

《素問·繆刺論》說:人如果發生墜落,導致惡血停留體內,腹部脹滿,大小便不通,應該先服用瀉藥。這種情況是上部損傷了厥陰脈,下部損傷了少陰絡。應該刺足內踝下方、然骨(谷骨)前面,讓血脈出血。刺足跗上動脈,如果症狀未緩解,再刺三毛穴上方各一痏,見血後症狀立癒,左腳刺右腳,右腳刺左腳。

《醫宗金鑑》的注釋說:這段話講述了惡血為病時,採用繆刺的治療方法。如果人因墜落導致惡血停留體內,腹部脹滿,大小便不通,應當先服用瀉藥。如果上部損傷了厥陰肝經的脈,下部損傷了少陰腎經的絡,應當刺內踝下方、然穀前面,使血脈出血,因為這部分屬於少陰別絡,與厥陰經相通。兼刺足跗上動脈,即衝陽穴,這是胃經的原穴。

如果症狀未緩解,再刺三毛穴上方的大敦穴,左右各一痏,見血後症狀立癒。繆刺的方法是,左腳刺右腳的大敦穴,右腳刺左腳的大敦穴。但是,足跗動脈與衝脈、少陰、陽明三經有關,只能淺刺,不能刺出血過多。

《靈樞經·寒熱病篇》曰:身有所傷,血出多,及中風寒,若有所墮墜,四肢懈惰不收,名曰體惰,取其小腹臍下三結交。三結交者,陽明、太陰也,臍下三寸關元也。

《醫宗金鑑》注云:此言身有所傷,血出多者,及中風寒者,破傷風之屬也;或因墮墜,不必血出,而四肢懈惰不收者,皆名體惰也。關元,任脈穴名,又足陽明、太陰之脈皆結於此,故為三結交也。

《靈樞經·厥病論》曰:頭痛不可取於腧者,有所擊墮,惡血在於內,若肉傷痛未已,可側刺,不可遠取之也。

《醫宗金鑑》注云:經言惡血在內,頭痛不可取其腧者,蓋頭痛取腧以泄其氣,則頭痛可愈也;若有所擊墮,惡血在內,而取腧以泄其氣,則是血病而治其氣矣,故勿取其腧焉。若所擊僕之䐃肉傷痛不已,雖用刺法,亦只於所傷附近之側刺之,以出在內之惡血而已;若仍按經遠取諸腧以療頭痛,則不可也。

白話文:

《靈樞經·寒熱病篇》: 身體受到傷害,大量出血,或因風寒導致中風,或因跌落而受傷,導致四肢無力,無法收束,稱為「體惰」,治療時取小腹臍下三寸處的「三結交」。「三結交」指的是「陽明」、「太陰」兩條經脈,以及臍下三寸的「關元」穴道。

《醫宗金鑑》注釋: 此處所說的「身有所傷,血出多者」,以及「中風寒者」,是指破傷風一類的疾病;或者因跌落而受傷,不一定會出血,但四肢無力,無法收束的,都稱為「體惰」。「關元」穴是任脈上的穴道,足陽明、太陰兩條經脈都交會於此,故稱「三結交」。

《靈樞經·厥病論》: 因頭部遭到撞擊而導致的頭痛,不適合針灸取穴治療,因為惡血瘀積在體內,若肉體創傷的疼痛尚未痊癒,可進行局部刺針放血,但不可遠取經絡上的穴道。

《醫宗金鑑》注釋: 經文所說的「惡血在內,頭痛不可取其腧者」,是因為頭痛取穴針灸,主要是為了疏散氣血,讓頭痛得以紓緩;但若是因頭部遭撞擊,導致惡血瘀積在體內,卻取穴針灸疏散氣血,等於是在治療氣血疾病,因此不能取穴針灸。若因撞擊所造成的肉體傷口疼痛未愈,雖然可使用針灸,但也只限於在傷口附近進行局部刺針放血,以清除體內的惡血;若仍按經絡遠取其他穴道來治療頭痛,則不適宜。

耀山云:此即推類砭去瘀血之意而詳言之。

《醫宗金鑑》曰:肝脈搏堅而色不變,必有墜擊之事,因䐃肉無破,則惡血必留脅下,兼致嘔逆,依經針刺然谷、足跗、或三毛等穴出血;或飲利藥,使惡血開行,當自愈也。若脈浮微而澀,當知亡血過多,依經於三結交關元穴灸之;或飲大補氣血之劑而調之,則病已矣。

耀山云:此針灸服藥之總論,即醫是症之提綱也。按《刺灸心法要訣》,肩井穴,主治僕傷,肘臂疼痛不舉,針五分,灸五壯,孕婦禁針。環跳穴,主治閃挫腰痛,不能回顧,針一寸,留十呼,灸三壯。合谷穴,主治破傷風,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又有隔紙灸法,專治跌打損傷疼痛極效,方附於後,系古之熨法也。

白話文:

耀山說:這就是推測和使用石器去除瘀血的含義,並詳細地說明瞭過程。

《醫宗金鑑》提到:如果肝脈搏動得堅硬但顏色沒有改變,必定是因為遭受了墜落或衝擊的事情。由於大腿內側的肌肉沒有破裂,所以淤血一定會留在脹部,並且可能引起嘔吐或逆流,根據經絡理論,可以針刺然谷、腳底或三毛等穴位,讓血液流出;或者服用利尿藥物,使淤血流通,這樣就會自然痊癒。但如果脈象浮動微弱且乾澀,就應該知道是失血過多,根據經絡理論,在三結交關元穴進行灸療;或者服用能補充氣血的藥物來調理,那麼疾病就會得到治癒。

耀山說:這是關於針灸和服藥的總論,是醫學診斷的主要原則。根據《刺灸心法要訣》,肩井穴用來治療跌倒受傷,以及肩膀和手臂疼痛無法舉起,針刺五分,灸七壯,懷孕婦女禁止針刺。環跳穴用來治療扭傷腰部,導致無法轉頭,針刺一寸,停留十個呼吸的時間,灸三壯。合谷穴用來治療破傷風,針刺三分,停留六個呼吸的時間,灸三壯。還有一種隔紙灸法,專門用來治療跌打損傷所引起的疼痛,效果非常顯著,具體方法附在後面,這是古代的熨療方法。

肩井穴,足少陽經穴也,在肩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當中指陷中者是也。

合谷穴,手陽明經第四穴也,在大指次指岐骨陷中,俗名虎口也。

關元穴,任脈奇經穴也,在臍下三寸是也。

環跳穴,足少陽經穴也,在髀樞之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

衝陽穴,足陽明胃經穴也,在足面上動脈處,即足跗也。

然谷穴,足少陽腎經湧泉穴上,內踝前起大骨陷中也。

大敦穴,足厥陰肝經第一穴也,在大趾側,即三毛穴處也。

《針灸大成》云:閃挫腰脊強,腰脅痛,取人中穴,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又取委中穴,針五分,留七呼,禁灸。如打僕疼痛者,取承山穴,針七分,灸五壯。

白話文:

肩井穴是足少陽經的穴位,位於肩胛骨前緣,距離肩峰一寸半的地方,用三根手指按壓,中間指頭按壓下去的凹陷處就是肩井穴。

合谷穴是手陽明經的第四個穴位,位於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骨頭交界處凹陷處,俗稱虎口。

關元穴是任脈奇經的穴位,位於肚臍下方三寸的地方。

環跳穴是足少陽經的穴位,位於臀部與大腿交界處的窩中,側臥,伸直下方的那條腿,屈曲上方的那條腿,就可以找到環跳穴。

衝陽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腳背上動脈搏動的地方,也就是腳背的最高點。

然谷穴是足少陽腎經湧泉穴的上方,位於內踝前緣突出的骨頭凹陷處。

大敦穴是足厥陰肝經的第一個穴位,位於大腳趾外側,也就是三毛穴的位置。

《針灸大成》中記載:如果腰部閃挫,腰脊僵硬,腰肋疼痛,可以取人中穴,針刺三分,留針六個呼吸的時間,灸三壯;也可以取委中穴,針刺五分,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禁止灸。如果被打傷,疼痛難忍,可以取承山穴,針刺七分,灸五壯。

人中穴,一名水溝,在鼻柱下、溝中央,近鼻孔陷中,乃督脈手足陽明之會也。

委中穴,一名血郄,足太陽膀胱經穴也,在膕中央約紋動脈陷中,令人面挺伏地,臥取之。

承山穴,一名魚腹,一名肉柱,一名腸山,足太陽經也。在腿肚下分肉間,須用兩手高托按壁上,兩足跟離地,用足大趾豎起,上看足銳腨腸下分肉間而取之。

雷火針法,治閃挫諸骨間痛,及寒濕氣,而畏刺者。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陳、羌活、乾薑、穿山甲各三錢,麝少許,蘄艾二兩,以綿紙半尺,先鋪艾茵於上,次將藥末摻,卷極緊,收用。按定痛穴,筆點記,外用紙六、七層隔穴,將卷艾藥,名雷火針也。取太陽真火,用圓珠火鏡,皆可燃紅,按穴上良久,取起,剪去灰,再燒再按,九次即愈。

白話文:

人中穴,又叫做水溝,位於鼻柱下方、溝渠中央,靠近鼻孔凹陷處,是督脈與手足陽明經的交會點。

委中穴,又叫做血郄,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膝蓋窩中央的動脈凹陷處,取穴時要讓患者仰躺,面朝上。

承山穴,又叫做魚腹、肉柱、腸山,屬於足太陽經。位於小腿肚下方肌肉分開處,取穴時需要用雙手高舉按住牆壁,雙腳後跟離地,用大腳趾向上豎起,看準小腿肌肉分開處的凹陷處即可。

雷火針療法,用於治療閃挫、骨骼疼痛,以及寒濕氣,害怕針灸的人可以使用。將沉香、木香、乳香、茵陳、羌活、乾薑、穿山甲各三錢,麝香少許,蘄艾二兩,用半尺長的棉紙,先鋪上艾葉和茵陳,再放上藥末,捲成一個緊實的圓柱,這就是雷火針。確定痛點位置,用筆標記,在痛點上蓋上六七層紙,將雷火針放在紙上,用圓珠火鏡將雷火針燒紅,按住痛點,持續加熱,然後取出雷火針,剪去灰燼,再燒再按,重複九次即可痊癒。

閃跌灸藥:專治跌打損傷,兼醫瘋痛。硫黃二兩、銀硃、明雄黃、辰砂各三錢、川烏、草烏各一錢五分、生大黃、黃柏各一錢、麝香一分。先將硫黃熔化,入諸藥末攪勻,地上預鋪大紙一張,將藥傾上,再用紙一張蓋上,壓匾成塊,候冷,每紙一寸可裁十塊,每用一塊點著,放粗厚草紙上,不住手以厚紙移熨,藥盡又換藥點熨,至熱氣透入肌骨,則氣血立刻流通,其患如失。

白話文:

閃跌灸藥專門治療跌打損傷,也能治癒瘋痛。將硫黃融化後,加入雄黃、銀硃、辰砂、川烏、草烏、大黃、黃柏、麝香等藥粉,攪拌均勻。在地面上鋪一張大紙,將藥粉倒在紙上,再用另一張紙蓋住,壓平成塊,待藥冷卻後,每張紙可裁成十塊,每次使用一塊,點燃後放在厚厚的草紙上,不斷用厚紙移動熨燙,藥用完後再換藥繼續熨燙,直到熱氣滲透肌骨,氣血暢通,病痛自然消失。

2. 歌訣

病原歌訣

損傷之症無多般,有所墮墜氣不安,惡血內留兼大怒,積於脅下則傷肝。身經擊僕痛難支,醉飽行房復犯之,汗出當風漫不避,兩般俱是病傷脾。舉重用力骨多傾,交接無度必耗精,入水遠行並濕地,腎傷精骨共須驚。

脈證歌訣

肝脈堅長色不青,當知血積不流行,令人喘逆無休止,瘀帶熏蒸入肺經,寸口脈浮微而澀,血多亡失難收攝,經言奪血應無汗,必是金瘡刀斧及。

宜忌歌訣

跌僕損傷脈要堅,卻宜洪大數長弦,沉微澀小皆應忌,虛促逢之命不延。金瘡失血見諸芤,沉細虛微病可瘳,若遇浮洪並數大,須防七日內中憂。

白話文:

病原歌訣

損傷之症並不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 墜落或跌倒,氣血不穩;
  • 瘀血內積,加上大怒,則傷肝;
  • 外傷導致筋骨疼痛難忍;
  • 過度飲酒飽食房事過度,容易傷脾;
  • 出汗後不注意避風,也易傷脾;
  • 舉重用力過度,容易傷骨;
  • 房事無度,則耗損精氣,傷腎;
  • 涉水遠行久處潮濕之地,皆會傷腎,損害精氣及骨骼。

脈證歌訣

肝脈堅實而長,但顏色不青,則說明血瘀不流,導致喘逆不斷,瘀血更可能熏蒸至肺經

寸口脈浮而微弱且澀,代表血失過多,難以收攝。古籍記載,失血過多時,不應出汗,若出現汗症,則可能是刀傷斧傷所致。

宜忌歌訣

跌僕損傷時,脈象應該堅實,且以洪大長弦為佳。若脈象沉微澀小,則應注意,因為這暗示着身體虛弱,不利於康復。

虛促脈象出現,則預示着生命垂危。

金瘡失血後,脈象以為佳,表示血氣正在恢復。沉細虛微的脈象則表示病情可治。若出現浮洪數大的脈象,則需警惕,七日內可能出現危險。

針灸歌訣

惡血內留胸腹脹,先針然谷與衝陽,病如不已三毛上,左右大敦繆刺良。身有所傷血出多,四肢不收曰體惰,急於臍下關元穴,艾炷灸之病即瘥。腰痛要尋環跳中,合谷主治破傷風,臂傷不舉肩井穴,針灸原來各有功。打僕傷損破傷風,先於痛處下針攻,後向承山刺與灸,甄權留下意無窮。

強痛脊背瀉人中,挫閃腰痠治亦同,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間諸症任君攻。渾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細審詳,有筋有骨須淺刺,灼艾臨時要度量。

白話文:

胸腹胀满,可能是体内积聚了恶血,可以先针刺然谷和冲阳穴,如果症状没有改善,还可以针刺左右大敦穴。如果身体受伤,出血过多,四肢无力,可以灸关元穴,症状会逐渐好转。腰痛可以针刺环跳穴,破伤风可以针刺合谷穴,手臂受伤不能抬举,可以针刺肩井穴。针灸各有其功效。打仆伤损或破伤风,先针刺痛处,再刺承山穴并灸之,这是甄权留下的经验。

脊背强痛,可以针刺人中穴,闪挫腰酸,治疗方法也一样。委中穴可以治疗各种腰部疾病。全身疼痛,要仔细辨认穴位,针对筋骨的不同,要浅刺或灸灼,需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