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科彙纂》~ 凡例 (1)
凡例 (1)
1. 凡例
余自先祖世業傷科,傳至不佞,已三世矣。代以經濟存心,不圖蠅頭微利。余稚幼時,先君子以《人子須知》一書授余不肖曰:此書實為六經之羽翼,人倫之大道,欲盡人子之道者,必從此始。是故不佞自垂髫以至弱冠,讀書而外,並留心醫學。詎知不才負罪良深,資稟愚鈍,不克遠紹宗功,顯揚祖德,少壯之年,即召陟屺之悲。
嘗聞家藏醫書,系先君子所錄。手澤猶存。以是不揣鄙陋,節錄傷科方藥諸論,增附接骨入臼諸法,採珠探玉,集腋成裘,以繼先志,如下凡例云:
一、傷科古無專門,附於瘍醫也。按周官云:醫師職掌四醫:疾醫、瘍醫、食醫、獸醫。而瘍醫分掌四症:腫瘍、潰瘍、金瘍、折瘍。而金瘍者,即金刃之傷也;折瘍者,即跌撲骨折之傷也。後有專其事者,或稱正骨科,或稱正體科。今即分列科門,總由損傷而成,故名之傷科。
一、是書目錄,先經義而後敘骨論,次手法而再詳證治,周身骨髎自頂及踵,次序井然,列如星布。惟方以類聚,丸散膏丹,名目不能細載,以方名字數多寡概之,如三字丸、五字散、七字丹之類,挨次載錄,以便翻閱。
一、《靈》、《素》經文,乃醫家之祖,如讀書家之五經也,其義淵源,故冠於卷首。至歷朝諸家論注,散見集中者,必詳考姓氏書目,即片言隻字,不敢妄襲,必按某書某氏曰。間有自述一、二條,非獨逞臆見,必引古而證今,然後敢暢其說,而竟其論。
一、脈乃四診之一。損傷之症,雖有外形可觀,然其內臟虛實,血氣盛衰,非察候脈息,何由悉其病情。故廣引《脈經》,詳為解注,以便學者參悟也。
一、針灸之文無多,非闕略而仍其舊也。但其文簡而詳,即如論刺、論灸法中,兼及或攻或補之義,簡而且備。學者不可以非專科,少用針灸而忽之。
一、骨之圖,骨之論,悉依《部頒經書圖注》論定。間有同骨異名,或異骨同名,或一骨二、三名,或三、四骨合一名,及乎骨之大小長短,並以男女互異不等,詳參細釋,同歸一轍。至骨之致命處,另為標出。
一、論筋,乃接骨上髎之要事也。經曰:諸筋皆屬於節。節者骨之節髎也,專是科者能不講乎。茲按《靈樞》經文,詳為註釋,列於簡次,知有端緒也。
一、治跌閃折骨出臼,先用手法,按摩推拿,端提摸接,然後方可用器具夾縛,至用方藥,又在後也。故其次序,仍遵《金鑑》編例,稍有增補手法,悉注各骨之下。惟有用掮用牮之法,附於注後,以廣其則。
一、傷科證治,悉考薛氏《正體類要》,並《靈》、《素》經旨,以及各家方法,重為增訂。但以出汗附於發熱之條,嘔血併入作嘔之下。較之《金鑑》,復加外邪、不食、頭痛、筋攣、肝火、濕痰、青腫、爛潰、不斂、傷風、發痙諸門,雖屬兼症,而發明餘緒,實可以備參考。
白話文:
[凡例]
我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專治傷科的醫生,傳到我這裡已經三代了。我們一直秉持著以濟世救人為目的,從不追求微薄的利潤。我年幼時,父親將《人子須知》一書贈予我,並告誡我說:此書實為醫學經典的補充,更是為人處世的準則,想要盡到做人的本分,就必須從這本書開始學習。因此,從小時候到成年,除了讀書之外,我一直用心鑽研醫學。可惜我資質愚鈍,未能繼承祖業,光宗耀祖,年輕時便遭遇喪父之痛。
家中收藏著許多先父所收集的醫書,字跡依舊清晰可見。因此,我不揣淺陋,特地節選傷科的藥方和理論,並增補了接骨復位的技巧,集眾家之長,希望能完成先父的遺願,編撰此書,凡例如下:
-
古代沒有專門的傷科,而是歸屬於瘍醫。根據《周禮》記載,醫師職掌分為四類:疾醫、瘍醫、食醫、獸醫。而瘍醫又分管四種病症:腫瘍、潰瘍、金瘍、折瘍。其中「金瘍」指刀傷,「折瘍」指跌撲骨折。後來才出現專門治療此類疾病的醫生,有的稱為正骨科,有的稱為正體科。本書將這些因外傷引起的疾病都歸類為傷科。
-
本書目錄先列出醫學經典的理論,然後講述骨骼知識,再講述手法,最後詳述病症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從頭到腳,全身骨骼的穴位都按照順序排列,清楚明瞭。至於藥方,則按照種類歸類,丸劑、散劑、膏劑、丹劑等,名稱無法一一列出,僅以字數簡稱,例如「三字丸」、「五字散」、「七字丹」等,依次排列,方便查閱。
-
《靈樞》、《素問》是醫學經典的基礎,如同讀書人的五經一樣,其義理淵源流長,故列於卷首。至於歷代醫家的論述和注釋,散見於各個醫書中,我必詳考其作者姓名和書名,即使是一字一句,也不敢妄加引用,必註明出處,例如「某書某氏曰」。書中如有我個人的見解,也必引古論證,然後才能闡述我的觀點。
-
脈象是四診之一。外傷疾病雖然可以從外觀觀察,但內臟虛實、氣血盛衰,則必須通過觀察脈象才能了解病情。因此,我廣泛引用《脈經》,並詳細註釋,方便學習者理解。
-
針灸方面的內容不多,並不是有所遺漏,而是沿用舊有的簡潔寫法。其內容雖然簡潔,卻很全面,例如論述針刺、灸法時,都兼顧了攻補的原則,簡潔而又不失完整。學習者不能因為不是專門的針灸科,就忽視針灸的應用。
-
骨骼的圖解和論述,都根據《部頒經書圖注》來確定。書中會說明一些骨骼名稱相同但位置不同,或名稱不同但位置相同,或一個骨骼有二、三個名稱,或二、三個骨骼合稱一個名稱的情況,以及骨骼的大小長短,男女之間的差異,都會詳細解釋清楚。至於骨骼的致命部位,也會特別標明。
-
筋骨的論述,是接骨復位的重要內容。經書上說:「諸筋皆屬於節。」節指的就是骨骼的關節。專門研究傷科的人,怎能不重視這一點呢?本書根據《靈樞》的經文,做了詳細的註釋,並按照順序排列,以便理解。
-
治療跌打損傷、骨折脫臼,首先應該運用手法,按摩推拿,正骨復位,然後才能使用器械固定,最後才是藥物治療。因此,本書的順序也遵循《金鑑》的編排體例,稍有增補手法,並註明在各個骨骼的下面。至於使用擔架和夾板的方法,則附在註釋之後,以求完善。
-
傷科的診斷和治療,參考了薛氏《正體類要》、以及《靈樞》、《素問》的理論和各家方法,並重新整理修改。例如將出汗併入發熱的條目,嘔血併入嘔吐的條目。與《金鑑》相比,本書又增加了外邪、不食、頭痛、筋攣、肝火、濕痰、青腫、爛潰、不斂、傷風、發痙等幾種病症,雖然這些是併發症,但加以說明,可以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