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癧科全書》~ 辨癧症之原理 (1)

回本書目錄

辨癧症之原理 (1)

1. 辨癧症之原理

癧之成症,古人原分有十二經絡,或二十四節,或三十六症等治。此皆醫家各命名義,實不必拘泥其名。要之千種癧症,總不外乎熱痰寒痰,實症虛症而已。其部位原無定體,隨其氣之所阻,血之所凝而成。能辨其寒痰熱痰,實症虛症,則無訛矣。

癧之成症,其結核最堅最實,因其積染鬱結至深至遠而成故也。所以治之者,動輒屢月經年,乃能奏效。大凡內外各症,其發之易者,治亦易發之難者,治亦難。願患癧症者,毋以其醫治之時日久遠,即輕信人言。或任庸醫,用丹吊核。或任西醫,用刀剖割。不知愈吊愈多,愈割愈眾,竟至纏綿層疊。環頸破爛,腥穢不堪,命在須臾,皆是自誤。

癧之成症,其核之生,如竹根焉,如草根焉,非他癥結核者之所可比。故其發也,忽左忽右,忽東忽西,忽上忽下,忽前忽後,全無定體。甚至或發連腋下,或發連胸前,或兩手臂等處。種種怪象,實難盡言。時醫不識,則多用吊丹,西醫不明,則專用剖割,以為其核為我取去,豈有不善之理。

不知此才取出,彼核又生,纏綿不休,多致環頸皆是,坐而待斃而已,慘何言哉?(希曾)之醫治癧症,則以潛消為主,隨起隨去,隨點隨干,務絕其根蒂,使他不得再蔓延而生。論其藥,亦最淡無味。論其價,亦最賤不貴。無論貧富,皆易施治。誠千古五大洲無過之至寶也。

癧之成症,總不外熱痰寒痰兩者。患熱痰者居其六,患寒痰者居其二,其餘如花柳風火併挾他症,而生者,亦有二焉。全在審症分明,其治自易。

癧之成症,原與癆瘵相表裡者也,同一陰火也,痰也。其痰其火,行之臟腑,初則咳嗽吐血,隨成癆瘵。行之經絡,則為瘰癧。有由先天而來者,有由後天而來者。先天之損由胎,故其發多在童年幼稚。後天之損由人,故其發雖年至五十六十,猶不免焉。是故善治者,只理其肝脾腎三經之陰火而已。

癧之成症,多由肝氣鬱結,或暴怒而成。故其發多在兩耳之下,頸之左右。凡患癧症者,最宜戒惱怒,並戒燥火生痰之味,藏養肝氣,勿使其動。動則其癧雖功在垂成之際,必致反劇,驟然腫脹異常,不得怨望醫師之藥力無功。患是症者,切宜戒之,即房勞亦所當戒,否則治亦無濟。

癧之成症,虛實寒熱,須辨分明。何謂熱症實症,望其舌苔黃,唇色紅,顏面有火氣。切其脈,浮中沉三部俱堅實有力,且其人雄偉異常,全無虛寒體態,則知其症之是由熱痰而起者。何謂虛症寒症?望其舌苔白,唇色淡,顏面無血色。切其脈,浮中沉三部俱沉遲無力,且其懶弱無比,語言坐臥,俱無精神,則知其症是由寒痰而起者。

癧之成症,除風火癧一症之外,無論初發久發,多不癢不痛。所以人多為其所誤,以為不甚關切,每致忽治。及至疊出無窮,或致潰爛,始恍然悔悟,已禍不堪言矣。願患是症者,早為調治,免貽後患。

白話文:

瘰癧的成因與治療原理:

古人對瘰癧的分類眾多,有十二經絡、二十四節、三十六症等說法,但這些名稱並非絕對,不必拘泥。總而言之,千種瘰癧,最終都脫離不了熱痰、寒痰、實症、虛症四種情況。其病灶位置不定,隨著氣血阻滯凝結而產生。只要能辨別寒痰熱痰、實症虛症,就能準確診斷。

瘰癧形成的結核堅硬,是因為長期積累鬱結而成,因此治療時間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見效。任何疾病,發病容易的,治療也容易;發病困難的,治療也困難。患有瘰癧的人,不要因為治療時間長就輕信謠言,或尋求庸醫用藥物吊治結核,或求助西醫手術切除。因為吊治只會越多,切除只會越多,最終導致病情纏綿複雜,頸部潰爛,腥臭不堪,甚至危及生命,都是自己造成的錯誤。

瘰癧結核的生長方式,如同竹根或草根,與其他疾病的結核不同。因此,其發病部位不定,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毫無規律,甚至可能出現在腋下、胸前或手臂等處,種種怪異現象難以盡述。一些醫生不了解,就使用吊治的方法;一些西醫不明白,就只用手術切除,以為把結核取出來就好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因為切除一個,另一個又會長出來,病情纏綿不休,最終可能導致頸部佈滿潰爛,坐以待斃,後果不堪設想。希曾醫生治療瘰癧,是以潛消為主,哪裡長就治哪裡,務必斬草除根,防止蔓延。他的藥方清淡無味,價格低廉,無論貧富都能輕鬆施治,堪稱千古以來無可替代的良方。

瘰癧大致分為熱痰、寒痰兩種,熱痰佔六成,寒痰佔兩成,其餘是由於花柳病、風火等其他疾病合併引起的,佔兩成。只要仔細辨證,治療就容易得多。

瘰癧與肺癆互為表裡,都是陰火和痰引起的。陰火和痰侵犯臟腑,初期會咳嗽吐血,最終發展成肺癆;侵犯經絡,則形成瘰癧。瘰癧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不足,多在童年發病;後天損傷,即使年至五六十歲也可能發病。因此,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調理肝、脾、腎三經的陰火。

瘰癧多由肝氣鬱結或暴怒引起,所以多發於耳下、頸部左右。患有瘰癧的人,最應戒除惱怒,以及容易生痰的燥熱食物,保養肝氣,避免肝氣紊亂。如果肝氣紊亂,即使病情將要痊癒,也會突然加重,腫脹異常,不可歸咎於藥物無效。患有此病的人,尤其應該戒除房事,否則治療也無效。

瘰癧的虛實寒熱必須區分清楚。熱症實症的表現是:舌苔黃,唇色紅,面部有火氣;脈象浮、中、沉三部皆堅實有力,體格強壯,沒有虛寒體態,則知其是由熱痰引起。虛症寒症的表現是:舌苔白,唇色淡,面部無血色;脈象浮、中、沉三部皆沉遲無力,體弱無力,言語動作都缺乏精神,則知其是由寒痰引起。

除風火瘰癧外,無論是初期還是後期,大多數瘰癧都不癢不痛。因此很多人會忽略它,等到病情嚴重,甚至潰爛才後悔莫及。希望患有此病的人,及早治療,避免留下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