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癧科全書》~ 張序

回本書目錄

張序

1. 張序

凡病必有治病之方,而知其方者,往往秘而不傳。動曰:傳則方不靈驗,果如所言,則古人傳世之方書,其皆不靈驗矣乎?嗚呼!存射利之心,忍令天下後世之人,抱病而枉死者,弗可勝計良堪悲痛!吾州梁柘軒先生,夙有不為良相必為良醫之志,凡內外各科醫道,莫不悉心研究,而治癧尤為所長。夫癧危症也,有二十四症,三十六症之名,而大抵由陰虛火盛,挾風痰而成此毒核。

其病源久伏於臟腑,根深蒂固,非內外兼治不為功。時醫不得其治之之方,爰有十癧九死之說。先生考求有素,於外治得其獨一無二之點藥法,內治則以辨寒熱虛實。握其大綱,藥到回春,百試百驗,固已中外揚名矣。人本寒儒,而心存濟世,到處行醫。每日必有數點鐘為贈醫之時其胞與為懷,於此可見。

今復將其治癧之方法,和盤托出,付諸手民,為天下後世之患癧症者,廣開生路。此其種福恩田,釀功德水,實大而遠。懿哉,此舉尤足風世矣。吾聞之,積善必有餘慶。今先生之哲嗣童年飽學,名動公卿,招入京師學堂肄業,試輒領其前鋒。他日學貫中西,蔚為國器,意中事耳。

論者謂此為先生仁心壽世之報,其信然也。然則利人即以利己,其利益莫大乎是?合併志之,以為業醫者勸,倘天下業醫之人,概如先生以利濟為心。凡有秘方,悉為傳世,俾天下後世,同登仁壽,無復有抱病而枉死者,夫非生民之幸福乎哉,夫非生民之幸福乎哉。

宣統元年夏月嘉應張衡皋序於鮀江八屬會館

白話文:

[張序]所有的疾病必定存在治療的方法,但知道這些療法的人,往往選擇保密不傳。他們經常說,一旦傳出去,療法就會失去效驗。如果真的像他們所說,那麼古人們留下的醫方典籍,豈不是都不具有效力了嗎?哎!抱持著牟利的心態,竟然任由天下後世的人,因疾病而無辜死亡,這種情況實在讓人痛心疾首!

我們州的梁柘軒先生,早就有「不能成為優秀的官員,就一定要成為優秀的醫生」的志向。對於內科、外科等各個醫學領域,他都全心投入研究,尤其擅長治療癧(一種疾病)。癧是一種危險的病症,有二十四症、三十六症的稱呼,大多是由於陰虛火旺,夾雜風痰形成此類病竈。

這種病的根源長期潛伏於五臟六腑之中,根基深厚,非內外兼治無法奏效。一般的醫生找不到治療方法,因此有了「十癧九死」的說法。然而,梁先生深入研究,找到了外治的獨特點藥法,內治則以辨別寒熱虛實為主。他掌握了核心要點,藥到病除,百試百靈,已經在內外醫界享有盛名。他本人雖然是寒門出身,但心懷救世濟人的信念,無論走到哪都行醫救人。每天一定會有幾個小時的時間,專門為貧困患者免費診療,他的慈悲心懷,在這裡可見一斑。

現在,他將治療癧的方法公開,交由出版商印製,為天下後世患有癧症的人,開闢了一條生路。這種種善行,實在是深遠且偉大的功德。這項行動,更是令人欽佩。我聽說,積累善行必然會帶來好運。現在,梁先生的兒子在少年時期就學識淵博,名聲響徹朝廷,被召入京城的學校學習,每次考試都能名列前茅。他日學貫中西,必將成為國家的棟樑,這是意料中的事情。

有人認為,這是梁先生仁愛之心,延續生命的回報,這確實是真的。然而,利人就是利己,這種益處是無比巨大的。在此,我想要記錄下來,作為對從事醫學工作的人的鼓勵。如果天下的醫生,都能像梁先生一樣,以利他為心,將所有祕方公開傳世,讓天下後世的人們,都能得到仁慈和健康,不再有無辜因病死亡的情況,這難道不是人民的幸福嗎?

宣統元年夏天,我在鮀江八屬會館,寫下這篇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