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癧科全書》~ 辨癧症之證治 (1)

回本書目錄

辨癧症之證治 (1)

1. 辨癧症之證治

(一)氣癧,初起僅二三核,形同檳榔,以指揉之,環轉如丸,愈起愈多,此名氣癧。當用疏氣消核丸,外治照下列點藥法點之。如其人兼有實熱,亦不妨酌加芩、連等味,然必須脈症相對,方為投之無害。

疏氣消核丸

夏枯草(二兩),桔梗(一兩),柴胡(五錢),廣陳皮(五錢),半夏(八錢),元參(四兩),煅牡蠣,煅龍骨,天花粉,茯苓(各一兩五錢),白芥子,山慈菇(各一兩),生甘草(五錢)

白話文:

氣癧

氣癧初期只有兩三顆小核,形狀像檳榔,用手指揉壓時,會像丸子般滾動,數量會越來越多。這是氣癧的症狀。

此時應使用疏通氣滯、消散核塊的「疏氣消核丸」,並配合外敷藥方點敷治療。如果患者同時有實熱的症狀,也可酌情加入黃芩、黃連等清熱藥材,但必須根據脈象和症狀對照,才能安全用藥。

疏氣消核丸

夏枯草(二兩)、桔梗(一兩)、柴胡(五錢)、陳皮(五錢)、半夏(八錢)、元參(四兩)、煅牡蠣、煅龍骨、天花粉、茯苓(各一兩五錢)、白芥子、山慈菇(各一兩)、生甘草(五錢)

上藥研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切勿火焙。早晚飯後淡鹽湯送下三錢,加減作湯劑亦可。

(二)血癧,初起僅一二核,形同伏杯,任指揉之,不搖不動,此名血癧。日久失治,雖未見增加粒數,亦必漸次加大。再為失治,必日國增矣。當用調血化核丸,或用溪黃五錢,和瘦豬肉四兩,水三大碗,煲二點鐘,煲至半碗,停凍。食時再煲熱,去溪黃,將肉並湯,飯後溫食。或三日,或五日,然後再煲食,不妨多食。外治照下點癧法治之。

調血化核丸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綠豆,切勿用火烘烤。早晚飯後用淡鹽湯送服三錢,也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調整湯劑服用。

血癧初期僅有1-2個核,形狀像覆蓋的杯子,用手指按壓也不晃動,這就叫做血癧。如果長期不治,雖然沒有增加數量,但也會逐漸變大。再不治療,就會日益增多。應該服用調血化核丸,或者用溪黃草五錢,和瘦豬肉四兩,加水三大碗,煲兩個小時,煲至剩下一碗,停下來冷卻。吃的時候再煲熱,去掉溪黃草,將肉和湯一起,飯後溫熱食用。可以連續服用三天或五天,然後再煲食,可以多食。外治按照下點癧的方法治療。

調血化核丸

當歸,冬葵子,老熟地(各二兩),阿膠,白芍,茯苓(各一兩半),杭菊花,淡海藻,昆布,煅龍骨,煅牡蠣,山慈菇(各一兩),柴胡(四錢),白芥子(八錢)

上藥研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勿用火焙,服法同前。臨時加減,水煎亦可。

(三)陰火癧,凡頸際夾起,大如卵形,堅硬異常。或一邊,或兩邊,或帶小核數粒,此乃寒痰凝結而成,名曰陰火癧。必其人體質羸弱,或後天虧損所致。當以溫補肝腎固脾為主,如加減六味地黃丸之類。再審其或唇舌常白,面色痿黃,並其脈沉遲無力,必兼用附、桂,乃克奏功。外治概如後點法治之。

白話文:

當歸、冬葵子、老熟地(各二兩),阿膠、白芍、茯苓(各一兩半),杭菊花、淡海藻、昆布、煅龍骨、煅牡蠣、山慈菇(各一兩),柴胡(四錢),白芥子(八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綠豆,無需火烤。服法同前。根據實際情況加減用量,也可以水煎。

(三)陰火毒瘡,凡生長在脖子附近,形似雞蛋,異常堅硬。有的長在一邊,有的長在兩邊,有的伴有幾個小疙瘩,這是寒痰凝結而成的,稱為陰火毒瘡。一定是體質虛弱或後天失調所致。應以溫補肝腎固脾為主,如加減六味地黃丸之類的方劑。再觀察其人脣舌常白,面色蒼黃,脈搏沉弱無力,則必須同時使用附子、桂枝,才能奏效。外治方法大致與後述的點穴療法相同。

加減六味地黃丸

熟地(四兩),茯苓,枸杞子(鹽水炒),萸肉(各一兩半),澤瀉,丹皮(各八錢),炙甘草,青皮(鹽水炒,各五錢),半夏(八錢),煅龍骨,煅牡蠣,炒杜仲,白芥子(各一兩)

上藥研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切勿火焙,服法如前。加減作湯劑亦可。

(四)無名癧,亦有驟然紅腫,非色欲所致,即餐膳不謹。此無定名,隨症皆可致此。急用消腫湯,外治用下點法。如其人素本虛寒,仍當於虛寒症中參酌消息用之,不可拘泥。如腫退後,仍照原症治法治之。

白話文:

加減六味地黃丸

當歸(四兩),茯苓,枸杞子(鹽水炒),萸肉(各一兩半),澤瀉,丹皮(各八錢),炙甘草,青皮(鹽水炒,各五錢),半夏(八錢),煅龍骨,煅牡蠣,炒杜仲,白芥子(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劑,大小如綠豆,注意不要用火烘烤,服用方法同前。也可以用藥材熬煮成湯劑。

(四)無名腫

也有突然腫脹發紅的,不是因為縱慾,而是飲食不當造成的。這種腫脹沒有固定的名稱,任何症狀都可能導致。緊急使用消腫湯,並採取外用點穴的方法治療。如果患者體質虛寒,仍應參考虛寒證的治療方法,不可拘泥。如果腫脹消退後,應根據原有的病症進行治療。

消腫湯

夏枯草,元參,花粉(各三錢),山慈菇,煅牡蠣,海藻,昆布,桔梗(各二錢),生甘草,白芥子(各一錢)

上藥清水煎服,食後服之。

(五)老鼠癧,凡層疊無窮者,名曰瘰癧,俗名老鼠癧。無論已潰未潰,俱隨起隨治,均照下點法隨核點之。未收口者,並貼以拔毒膏,隨其人虛實寒熱而治之。如熱之挾咳嗽者,即於貝母栝蔞散,或紫菀散內酌加元參、煅牡蠣等消息用之。如挾虛寒咳嗽者,則於二陳湯內隨其症之或陰或陽,酌加四物、四君加減消息用之。各湯劑為丸亦可。

白話文:

消腫湯

藥材:

  • 夏枯草 三錢
  • 元參 三錢
  • 花粉 三錢
  • 山慈菇 二錢
  • 煅牡蠣 二錢
  • 海藻 二錢
  • 昆布 二錢
  • 桔梗 二錢
  • 生甘草 一錢
  • 白芥子 一錢

用法: 以上藥材以清水煎煮,飯後服用。

(五)老鼠癧

凡是層層疊疊、無窮無盡的瘰癧,俗稱老鼠癧。不論是否已經潰爛,都應該及時治療,根據瘰癧的位置進行點藥。未癒合的傷口,應貼敷拔毒膏,並根據患者的虛實寒熱情況進行調整。

治療方案:

  • 熱證伴咳嗽者: 可在貝母栝蔞散或紫菀散中酌情加入元參、煅牡蠣等藥物,以清熱消腫止咳。
  • 虛寒伴咳嗽者: 可在二陳湯中根據陰陽虛實,酌情加入四物湯、四君子湯等藥物,以補虛溫陽止咳。

其他: 各個湯劑也可以製成丸劑服用。

貝母栝蔞散

川貝母(二錢),杜膽星,焦山梔,黃芩,橘紅(各半錢)

清水煎服。

紫菀散

北沙參,阿膠,茯苓(各三錢),紫菀,川貝母,桔梗(各二錢),炙甘草(一錢),五味子(廿一粒)

四物湯

大熟地(四錢),白芍,當歸(各三錢),川芎(一錢半)

白話文:

貝母栝蔞散用川貝母二錢,杜膽星、焦山梔、黃芩、橘紅各半錢,清水煎服。紫菀散用北沙參、阿膠、茯苓各三錢,紫菀、川貝母、桔梗各二錢,炙甘草一錢,五味子廿一粒。四物湯用大熟地四錢,白芍、當歸各三錢,川芎一錢半。

四君子湯

黨參(二錢半),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

二陳湯

半夏,茯苓(各二錢),廣皮(錢半),炙甘草(一錢)

(六)童子癧,自襁褓而至成童,旋起旋消,或凝結久而不化,或時大時小,此多由先天虛損所致,或在其母腹內,因飲食不謹而來,此名童子癧,又名乳癧。其在三歲以內者,不能施以點核之功。如審其果系熱痰,惟用蕌頭搗鹽貼之,或黃花墨菜、白花墨菜,或燈籠草,或野菊花,或甜菜子取根葉,和赤糖少許搗貼。或用蒼朮三黃散,用白酒開塗。內則服黃花墨菜、白花墨菜,和赤糖少許,時時煎咽之。或百合,或花粉,時堡瘦豬肉食之,均宜臨症消息用之。如審其果系寒痰,外則用消腫散。或五將軍散,調白燒酒敷之。其在三歲以上者,則於各條內參酌用之可也。

白話文:

四君子湯

黨參(二錢半)、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

二陳湯

半夏、茯苓(各二錢)、廣皮(錢半)、炙甘草(一錢)

(六)童子癧

從嬰兒時期到長成童子,反覆起消,有時凝結變硬久久不消,或時大時小,這多是由於先天體質虛弱所致,或在母親腹中時,因母親飲食不節制所造成,這叫做童子癧,又名乳癧。三歲以內的兒童,不能用點核之法治療。如果確診為熱痰,可以使用蕌頭搗碎加鹽貼敷,或黃花墨菜、白花墨菜,或燈籠草、野菊花,或甜菜根葉,加少許紅糖搗碎貼敷。或使用蒼朮三黃散,用白酒調和塗抹。內服黃花墨菜、白花墨菜加少許紅糖,隨時煎服。或百合、花粉,搭配瘦豬肉食用,均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用量。如果確診為寒痰,外部可以使用消腫散敷敷。或五將軍散,加白燒酒調和塗敷。三歲以上的兒童,則可以從各條藥方中選擇適當的藥物使用。

消腫散

此方可治一切紅腫,並可治天蛇頭等症。

生南星,生半夏,生草烏,凋竹,細辛(各五錢),重樓(一兩),生甘草(三錢)

共研細末,燒酒調敷。

蒼朮三黃散

蒼朮,黃芩,黃柏,大黃,生南星(各五錢),豬脂粉(少許用豬前蹄骨煅存性研粉用)

共研末,燒酒調敷。

此方能治一切淫毒。已破口者,用淨油調。

五將軍散

白話文:

【消腫散】

這方藥可以治療所有類型的紅腫,還可以治療天蛇頭等病症。

  • 新鮮南星,新鮮半夏,新鮮草烏,凋竹,細辛(各五錢),重樓(一兩),新鮮甘草(三錢)

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用燒酒調和後敷於患處。

【蒼朮三黃散】

  • 蒼朮,黃芩,黃柏,大黃,新鮮南星(各五錢),豬脂粉(少量,使用豬前蹄骨煅燒後保留其粉末研磨而成)

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燒酒調和後敷於患處。

【五將軍散】

這方藥能治療所有類型的邪毒。對於已經破皮的傷口,應使用清潔的油來調和。

生半夏(一撮連根葉共生搗爛),生蚌(三四隻如無蚌肉或蜃肉螺肉之屬均可),丁香(少許),粗鹽(少許),飯粒(少許)

同搗敷。此方能治一切痰核惡毒等症。

(七)催命癧,無論因何而起,誤被醫師用丹吊核,或因誤被西醫用刀剖核,以致纏綿不休,時而收口,時而破口。環頸皆是,此名催命癧。目見世人被這兩種醫生誤死者,恆不乏人。此症最為危險,分內外法治之,內治必審其人果屬熱者,則投以清熱化痰之品;若兼咳嗽者,並理咳嗽;兼血症者,並理血症;兼花柳者,則並解毒;若其人近陽虛者,則於化痰消核之內,重用四君;若近陰虛者,則於化痰消核之內,重用四物;虛寒甚者,則並用附、桂。要皆於前後各症門中消息用之,不拘執,各湯劑為丸亦可。外治則與上同,用藥粉調酒。周圍點之,其舊痂之大者,並其核之大者,無論痂內核內,俱並點之,即點其舊痂至爛亦不妨,使他亞核潛消,即穢濁之水,亦可隨舊痂之口,隨點隨爛,隨爛隨干,自易收口。倘有穢濁墜下,勢欲腫脹,可將其點核之藥渣點上,立即破口,隨腫隨破,以抽乾穢濁之水為止。此等穢濁,核不成核,膿不成膿,水不成水,不能潛消,不能拔毒,不能解化,只得用此隨腫隨破之法,抽乾其水,方能奏效,否則無濟。

白話文:

生半夏(連根葉搗爛)、生蚌(三四隻,無蚌肉可用蜃肉、螺肉)、丁香(少許)、粗鹽(少許)、飯粒(少許)

以上材料共同搗爛敷用。此方可治療一切痰核惡毒等症。

催命癧

無論因何而起,若誤用丹藥吊治痰核,或西醫誤用刀剖核,導致久治不癒,時而癒合時而破潰,環繞頸部,這就是所謂的「催命癧」。常見有人被這兩種醫生誤治而死亡。此症極為危險,分內外法治療:

內治: 針對熱症患者,使用清熱化痰之藥;兼有咳嗽者,並治療咳嗽;兼有血癥者,並治療血癥;兼有花柳者,則兼具解毒作用;若屬陽虛者,在化痰消核的藥物中,多用四君湯;屬陰虛者,在化痰消核的藥物中,多用四物湯;虛寒嚴重者,並用附子、桂枝。皆可參照各症門中所述之消息,靈活運用,不拘泥於特定湯劑,也可將湯劑製成丸藥服用。

外治: 與上述相同,使用藥粉調酒。將藥粉點在周圍,較大的舊痂和痰核,無論在痂內核內,都一併點藥,即使點到舊痂潰爛也無妨,使其他小痰核自行消散,膿水也可隨著舊痂破口流出,點藥、潰爛、乾燥,自然容易癒合。若有膿水流出,恐有腫脹之勢,可將點核的藥渣點在破口處,立即破開,隨腫隨破,直到膿水引流完畢為止。這種膿水既不像痰核、膿瘡也不像水分,不能自行消散,不能拔毒,不能化解,只能用隨腫隨破之法,將膿水引流乾淨才能奏效,否則無濟於事。

(八)絕命癧,或挾吐血而來者,或因患癧而至吐血者,俱名絕命癧,最為難治。又兼吐血,則經絡臟腑,內外俱傷,焉得不死。其因寒症吐血而患癧者,多是五臟虛損,須大補氣血,靜養二三年,或有生理。內治則服補元消核丸,切禁黃耆,蓋黃耆提氣故也。其因熱症吐血而患癧者,多是飲食不禁,或暴怒所致,內治則加減四生丸,或加減生地黃湯,或加減犀角地黃湯,或加減六味地黃丸。凡湯劑為丸亦可,隨症選用。外治同上。如吐血不止,可用生蓮藕搗汁服之,或正安南桂亦可。

白話文:

「絕命癧」指的是一種伴隨吐血的毒瘡,無論是因吐血而生瘡,或是因瘡而吐血,都屬於絕命癧,治療極為困難。患者既有吐血,又患癧,代表經絡臟腑內外皆受損,難以存活。若因寒症吐血而患癧,多為五臟虛損,需大補氣血,靜養兩三年,才有可能恢復健康。內服藥物以補元消核丸為主,忌用黃耆,因為黃耆會提升氣力。若因熱症吐血而患癧,多為飲食不節或暴怒所致,內服藥物可根據情況加減四生丸、加減生地黃湯、加減犀角地黃湯或加減六味地黃丸。湯劑也可製成丸劑,依病症選擇使用。外治方法與前述相同。若吐血不止,可用生蓮藕搗汁服用,或使用正安南桂亦可。

補元消核丸

當歸,枸杞,白朮,炒棗仁,鹿角膠(各二兩),山藥,茯神,熟地,煅龍骨,半夏,炒杜仲(各一兩)

上藥研末,將鹿膠化烊,加煉蜜為丸,服法同前。

加減四生丸

鮮生地(五錢),生荷葉,生艾葉,生側柏葉(各三錢),真鬱金(錢半)

清水煎服。

加減生地黃湯

白話文:

【補元消核丸】

  • 當歸:2兩
  • 枸杞子:2兩
  • 白朮:1兩
  • 炒棗仁:2兩
  • 鹿角膠:2兩
  • 山藥:1兩
  • 茯神:1兩
  • 熟地黃:1兩
  • 煅龍骨:1兩
  • 半夏:1兩
  • 炒杜仲:1兩

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將鹿角膠融化,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丸狀。服用方法請參照先前指示。

【加減四生丸】

  • 新鮮生地:5錢
  • 生荷葉:3錢
  • 生艾葉:3錢
  • 生側柏葉:3錢
  • 真鬱金:1錢半

用水煎煮後服用。

【加減生地黃湯】

鮮生地(五錢),麥冬,白芍,丹參(各三錢),元參,懷牛膝,荷葉(各二錢),粉丹皮,焦山梔,真鬱金,參三七(各錢半),煅牡蠣,煅龍骨(各一錢)

清水煎,服法同前。

犀角地黃湯

黑犀角(二錢磨汁),鮮生地(四錢),生白芍(五錢),百合(三錢),麥冬(去心),花粉,煅牡蠣,煅龍骨(各二錢),粉丹皮(錢半)

清水煎,服法同前。

加減六味地黃丸方(見上陰火癧內)

(九)風火癧,初起或在兩耳之下,或環頸皆是,或單在左耳之下,或單在右耳之下。無論核之多少,色帶紅光,即有欲破之勢,或作痛,或不作痛,或寒熱交作,此多由外感而來,名曰風火癧。失治則潰爛異常,須內外分治。外則用燈籠草,或黃花墨菜、白花墨菜,和赤糖少許,取葉搗爛頻敷,隨將其根連枝和赤糖煎服。未潰者,或用蒼朮三黃散,白燒酒調塗;已潰者,用地棉根葉和赤糖生搗敷上,拔去膿穢,貼收口膏,三五日即愈。內則服活絡疏肝散,如陽虛潮熱,則服加減五味異功散;陰虛潮熱,則服加減蒿皮四物湯。

白話文:

鮮生地五錢,麥冬、白芍、丹參各三錢,元參、懷牛膝、荷葉各二錢,粉丹皮、焦山梔、真鬱金、參三七各錢半,煅牡蠣、煅龍骨各一錢,清水煎服,服法同前。

黑犀角二錢磨汁,鮮生地四錢,生白芍五錢,百合三錢,麥冬去心,花粉、煅牡蠣、煅龍骨各二錢,粉丹皮錢半,清水煎服,服法同前。

風火癧,初起或在兩耳之下,或環頸皆是,或單在左耳之下,或單在右耳之下。無論核之多少,色帶紅光,即有欲破之勢,或作痛,或不作痛,或寒熱交作,此多由外感而來。失治則潰爛異常,須內外分治。外則用燈籠草,或黃花墨菜、白花墨菜,和赤糖少許,取葉搗爛頻敷,隨將其根連枝和赤糖煎服。未潰者,或用蒼朮三黃散,白燒酒調塗;已潰者,用地棉根葉和赤糖生搗敷上,拔去膿穢,貼收口膏,三五日即愈。內則服活絡疏肝散,如陽虛潮熱,則服加減五味異功散;陰虛潮熱,則服加減蒿皮四物湯。

活絡疏肝散

柴胡,牛蒡子,淮七,青皮,防風(各錢半),花粉,土茯苓(各三錢),山慈菇,葛根,夏枯草(各二錢),生甘草(一錢)

審有實熱,酌加芩、連。

五味異功散

黨參(三錢),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廣皮(各一錢)

有潮熱者,酌加丹皮、骨皮等味。

蒿皮四物湯

生地,白芍(各三錢),北沙參,炙鱉甲(各二錢),全當歸(錢半)

白話文:

活絡疏肝散由柴胡、牛蒡子、淮七、青皮、防風(各錢半)、花粉、土茯苓(各三錢)、山慈菇、葛根、夏枯草(各二錢)、生甘草(一錢)組成。若有實熱,可酌加黃芩、黃連。

五味異功散由黨參(三錢)、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廣皮(各一錢)組成。若有潮熱,可酌加丹皮、骨皮等味。

蒿皮四物湯由生地、白芍(各三錢)、北沙參、炙鱉甲(各二錢)、全當歸(錢半)組成。

清水煎服。

蒼朮三黃散方(見上童子癧內)

(十)真元虛損癧,凡環頸破爛,臭穢不堪,久不收口,愈發愈眾,此乃根本虛極,氣血兩虧之症,名真元虛損癧。外治則如下點法,並貼拔毒生肌膏。或用羊屎丸,並搽羊屎散。內服補天大造丸,或加減十全大補丸。

羊屎丸

用山羊屎一斤,焙研,蜜丸,服法如前。綿羊屎不可用。

羊屎散

用山羊屎四兩,焙研,淨菜油調搽。

加減補天大造丸

白話文:

蒼朮三黃散方(見上童子癧內)

(十)真元虛損癧

凡是脖子周圍出現潰爛,又臭又髒,久久不癒合,反而越來越多,這就是身體根本虛弱,氣血雙虧的病症,稱為真元虛損癧。

外治

  • 點藥,並貼拔毒生肌膏。
  • 或用羊屎丸,並塗抹羊屎散。

內服

  • 補天大造丸,或加減十全大補丸。

羊屎丸

將山羊糞便一斤,烘乾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服用方法如前。綿羊糞便不可使用。

羊屎散

將山羊糞便四兩,烘乾研磨成粉末,用淨菜油調和後塗抹患處。

加減補天大造丸

黨參,白朮,山藥,茯苓,枸杞(各一兩半),當歸(二兩),炒棗仁(八錢),熟地(二兩),龜膠,鹿角膠,煅龍骨,煅牡蠣(各一兩),川附子(五錢),炙甘草(三錢),安南桂(二錢)

上研末,蜜丸,不用火焙,服法如前。

加減十全大補丸

熟地,白芍,白朮,黨參,當歸(各二兩),茯苓(一兩半),川芎(八錢),川附子(五錢),安南桂(二錢),炙甘草(三錢),煅龍骨,煅牡蠣(各一兩)

上藥研細末,煉蜜為丸,切勿火焙,服如前法。

白話文:

主要成分:

  • 黨參:1.5兩
  • 白朮:1.5兩
  • 山藥:1.5兩
  • 茯苓:1.5兩
  • 枸杞:2兩
  • 當歸:2兩
  • 炒棗仁:8錢
  • 熟地:2兩
  • 龜膠:1.5兩
  • 鹿角膠:1.5兩
  • 煅龍骨:1.5兩
  • 煅牡蠣:1.5兩
  • 川附子:5錢
  • 炙甘草:3錢
  • 安南桂:2錢

使用方法:所有材料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丸狀,不需經過火焙。服用方法依照之前的指示。

加減十全大補丸:

  • 熟地:2兩
  • 白芍:2兩
  • 白朮:1.5兩
  • 黨參:1.5兩
  • 當歸:2兩
  • 茯苓:1.5兩
  • 川芎:8錢
  • 川附子:5錢
  • 安南桂:2錢
  • 炙甘草:3錢
  • 煅龍骨:1.5兩
  • 煅牡蠣:1.5兩

使用方法: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煉製成蜜丸,切記不要進行火焙。服用方法依照之前的指示。

(十一)傷肝癧,其在婦人,或因姑媳不和,或因夫婦不睦,或因子女不遂,或寡而無耦,憂鬱內傷。初則或經水不調,久而或致閉而不通,陰火上炎,皆能生癧,凝結不消,此名傷肝癧。百病叢生,極為難治,外治同上。

內服加減逍遙散,兼服加減八珍丸,或加減調經飲,或加減歸脾湯,隨其人消息用之。

加減逍遙散

柴胡,丹皮,焦梔子,煅牡蠣,廣皮(各錢半),茯苓,白芍(各三錢),白朮,當歸,半夏,白芥子(各二錢),炙甘草(一錢),薄荷葉(三分沖)

白話文:

婦女因婆媳關係不和、夫妻失和、子女不孝順,或獨身寂寞,長期憂鬱傷心,會導致肝氣鬱結。初期可能月經不調,時間久了就可能閉經,體內陰火上炎,最終都可能形成癧,這些癧凝結難消,叫做傷肝癧。這類癧容易引發其他疾病,非常難治,外治方法跟前面說的一樣。內服方面,可以服用加減逍遙散,並搭配加減八珍丸,或加減調經飲,或加減歸脾湯,根據病人的情況調整用藥。加減逍遙散的組成是:柴胡、丹皮、焦梔子、煅牡蠣、廣皮(各錢半),茯苓、白芍(各三錢),白朮、當歸、半夏、白芥子(各二錢),炙甘草(一錢),薄荷葉(三分沖)。

加減八珍丸

熟地,黨參,白朮,白芍(各二兩),當歸(一兩半),茯苓,煅牡蠣(各一兩),山藥(一兩半),半夏,川芎(各八錢),炙甘草,廣皮(各五錢)

虛寒者,加附、桂。

加減調經飲

當歸,生香附(各三錢),川牛膝,山楂,茯苓,白芥子,半夏(各二錢),青皮(半錢),白果(二十粒)

加減歸脾湯

黨參,白朮,炒棗仁,半夏,煅龍骨,煅牡蠣,龍眼肉(各二錢),當歸,白芍(各三錢),遠志,廣皮(各錢半),炙甘草(一錢),

白話文:

「加減八珍丸」使用熟地、黨參、白朮、白芍各二兩,當歸一兩半,茯苓、煅牡蠣各一兩,山藥一兩半,半夏、川芎各八錢,炙甘草、廣皮各五錢。若虛寒體質,可加附子、桂枝。

「加減調經飲」使用當歸、生香附各三錢,川牛膝、山楂、茯苓、白芥子、半夏各二錢,青皮半錢,白果二十粒。

「加減歸脾湯」使用黨參、白朮、炒棗仁、半夏、煅龍骨、煅牡蠣、龍眼肉各二錢,當歸、白芍各三錢,遠志、廣皮各錢半,炙甘草一錢。

清水煎服。

倘經閉氣塞,用丹參一味約五錢,常服奇效。或王不留行子均妙,或用少腹逐瘀湯。

少腹逐瘀湯

當歸,蒲黃(各三錢),沒藥,赤芍,炒五靈脂(各二錢),延胡,川芎,官桂(各一錢),炒乾姜(一分),炒小茴(七分)

清水煎服。

(十二)頭風癧,凡挾頭風而來者,名頭風癧,多因肝氣鬱結而成。此症男子少患,女子居多。無論發在何處,外治同上,內服解鬱化痰丸,兼服逍遙散。

白話文:

用清水煎煮服用。

如果經期閉止,氣血不通,可以用丹參單味藥物,約五錢,長期服用效果奇佳。或者用王不留行子效果也很好,或使用少腹逐瘀湯。

少腹逐瘀湯的藥方如下:

當歸、蒲黃各三錢,沒藥、赤芍各二錢,炒五靈脂各二錢,延胡、川芎、官桂各一錢,炒乾姜一分,炒小茴七分。

用清水煎煮服用。

頭風癧,凡是伴隨著頭風而來的病症,稱為頭風癧,多半是因為肝氣鬱結導致。這種病症男性很少患病,女性居多。無論發病部位在哪裡,外治方法同上,內服解鬱化痰丸,同時服用逍遙散。

解鬱化痰丸

夏枯草,白芍(各三錢),白芷,羌活,秦艽,茯苓,半夏,葛根,煅牡蠣,杭白菊(各二錢),天麻(錢半)

上研末,為丸。服法同前,作湯劑亦可。

加減逍遙散方(見上傷肝癧內)

(十三)傷肺癧,凡因咳嗽日久而來者,名傷肺癧。其症有二,一由外感,一由內傷。由外感而成者,或加減黃芩知母湯,或加減甘桔湯,隨症輕重,斟酌選用。由此症多挾氣膈損傷,隨症酌用治傷各味。外治同上。

白話文:

解鬱化痰丸

藥方:

  • 夏枯草 三錢
  • 白芍 三錢
  • 白芷 二錢
  • 羌活 二錢
  • 秦艽 二錢
  • 茯苓 二錢
  • 半夏 二錢
  • 葛根 二錢
  • 煅牡蠣 二錢
  • 杭白菊 二錢
  • 天麻 一錢半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製成丸劑。

服用方法:

服用方法同前,也可以將藥粉煮成湯服用。

加減逍遙散方

(見上傷肝癧內)

(十三)傷肺癧

凡因咳嗽日久而引起的病症,稱為傷肺癧。傷肺癧的病因有兩種:一是外感,一是內傷。由外感引起的傷肺癧,可選用加減黃芩知母湯或加減甘桔湯治療,根據症狀輕重程度選擇合適的藥方。由於這種病症大多伴隨氣膈受損,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治療傷氣膈的藥材。外治方法同前。

加減黃芩知母湯

黃芩,知母,杏仁,焦山梔,川貝母,桔梗,煅牡蠣(各二錢),生桑皮,元參,天花粉(各三錢),鬱金(錢半),生甘草(一錢)

如挾初感風寒,酌加荊芥、防風。

加減甘桔湯

生甘草(一錢),桔梗,川貝母,旋覆花,百部,茯苓(各二錢),鬱金(錢半),白前(錢半)

白話文:

黃芩知母湯的基本方劑是:黃芩、知母、杏仁、焦山梔、川貝母、桔梗、煅牡蠣(各二錢)、生桑皮、元參、天花粉(各三錢)、鬱金(錢半)、生甘草(一錢)。如果伴隨有風寒初感,可以酌情加入荊芥、防風。

甘桔湯的基本方劑是:生甘草(一錢)、桔梗、川貝母、旋覆花、百部、茯苓(各二錢)、鬱金(錢半)、白前(錢半)。

如挾初感風寒,酌加荊芥、防風。

加減左歸飲

熟地,萸肉,枸杞,茯苓,廣皮(各三錢),山藥,半夏(各二錢),三七,炙甘草(各一錢),鬱金(錢半)

清水煎服。

加減右歸飲

熟地,山藥,枸杞,炒杜仲(各三錢),半夏,白芨(各二錢),鬱金(錢半),三七,廣皮(各一錢),炙甘草(一錢),白芨,萸肉(各二錢),附片(八分),安桂(三分)

(十四)頑核癧,無論在頸之左,在頸之右,初起只單一核,圓若彈丸,不癢不痛,雖經八年十年,仍不腫不痛,亦無加增,此名頑核癧。皆因或氣或血,為機觸動凝結而成,不必施治。惟謹戒食燥火生痰之物,並少食雞肉,及一切動肝火,則得之矣。

白話文:

加減左歸飲

材料:

  • 熟地、山茱萸肉、枸杞子、茯苓、廣木香各三錢
  • 山藥、半夏各二錢
  • 三七、炙甘草各一錢
  • 鬱金半錢

用法: 用清水煎服。

加減右歸飲

材料:

  • 熟地、山藥、枸杞子、炒杜仲各三錢
  • 半夏、白芨各二錢
  • 鬱金半錢
  • 三七、廣木香各一錢
  • 炙甘草一錢
  • 白芨、山茱萸肉各二錢
  • 附片八分
  • 安桂三分

用法: 用清水煎服。

頑核癧

無論發生在頸部的左側或右側,一開始只有一個單獨的核,圓如彈丸,不癢不痛。即使過了八、十年,也不會腫痛,也不會有增加的現象,這稱為頑核癧。

這是因為氣或血因外在因素而觸動凝結而成,不需要特別治療。只要注意戒除食用容易生痰的燥熱食物,以及少吃雞肉和一切會使肝火旺盛的食物,就可以預防。

(十五)花柳癧,凡審其果自花柳而來,無論如何發起,均名花柳癧。內治皆以解毒為先,當用枯草慈菇化毒丸,間服土茯苓膏。如花柳各症,尚未全愈,須兼服另編花柳丸,並多服解毒湯。如有別症,隨其症之屬陰屬陽,分別酌治。外治同上。如破口,則貼拔毒生肌膏,破口之外,仍用下外治之法點之。如有欲破又未破者,則用所點之藥粉連渣點之,點上少許,其口即破。

枯草慈菇化毒丸

白話文:

如果確定是因為接觸花草樹木引起的病症,不論病狀表現如何,都稱作「花柳癧」。治療時都要先解決毒素問題,可以使用「枯草慈菇化毒丸」,也可以配合服用「土茯苓膏」。如果是其他與花草相關的疾病還沒有完全好,要同時服用另外編寫的「花柳丸」和大量飲用「解毒湯」。如果有其他的病情,根據病情屬於陰性或陽性的特徵進行適當處理。外部治療方法相同。如果皮膚有破裂的情況,要用「拔毒生肌膏」敷在傷口處;除了傷口以外的地方,仍然可以用上述的外部治療方式塗抹。如果有想要破裂但還沒破裂的情況,就用這種藥物粉末加上渣滓一起塗抹,只要稍微塗一點,就會裂開。 枯草慈菇化毒丸:

夏枯草(五兩),川貝母,山慈菇,蒲公英,廣陳皮,全蠍,枳殼,桔梗,山梔,白芷,半夏,柴胡,金銀花(各二兩),沉香,生甘草,杜膽星(各一兩)

共研末,米糊為丸,如綠豆大,各藥切忌火烘。服法同前。

白話文:

夏枯草五兩、川貝母、山慈菇、蒲公英、廣陳皮、全蠍、枳殼、桔梗、山梔、白芷、半夏、柴胡、金銀花各二兩、沉香、生甘草、杜膽星各一兩,研成粉末,用米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所有藥材切忌用火烘烤。服用方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