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癧科全書》~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千古文人之筆,最懼雷同,獨醫學則最患不能雷同耳。未有患是症不用是方,而能療是疾者。歷觀諸名家醫書,多是各立一說,殊少定見,其於花柳頸癧,尤茫無善法。即西醫亦然,總不出強硬手段。中材以上之人,閱是書尚可活人。中材以下之人,閱是書非第不能活人,甚且誤人多多不少矣。

噫!醫之道最微,微則不能不深究;醫之方最廣,廣則不能不小心。差之毫釐,失於千里。孟子云:木之不可不慎,此之謂也。故凡業醫者,不特難以議目前,實則最難辨善後。今人於外科一門,多行霸道,不顧人命,取求近功,離醫之道,益云遠矣。僕之醫則不然,專以王道為事。

如頸癧也,人多用剖割,或用丹出核,僕則專用潛消,奏效雖久,不特形質無損,更可永保無虞。如花柳也,人多用吊丹,或大攻大瀉,僕則專用內解,成功又速,不特元氣無傷,且無下漏癱瘓牙際湧血之慮。至於內科等症,精微奧蘊,言不勝言,要皆以善後為本務也。所以僕於花柳頸癧兩門,尤為細心研究,十餘年來,盡得其中奧旨。

歷治多人,發無不中。久欲刊行於世,利濟後人,無奈力恆不逮,輒為中止。嗟乎,千古成事之難,類多如是。惟念僕自業醫數十年,皆以方便為事。凡人之相延者,從無貧富之歧視,雖風雨必往,星夜必往,即嚴寒地凍,酷暑炎天,亦無不往。且旦日雖無粒米之炊,亦從未嘗苛取病家分文,此則僕之所可深自信者也。

以為持是心,而行僕之醫道,久而必揚,所以在外洋歷經數十島嶼。凡遇此症,莫不應效如神,愈人何止千數,從無或誤一人。越至丁未在星嘉坡旅次,果得,欽憲楊侍郎士琦,及左總領事秉隆先後品題,獎給匾額。時長男銳元,十有三齡,在星洲養正學堂,並得蒙楊侍郎嘉其童稚篤志好學,加恩特色栽培,親提北上,送往順天高等學堂讀書。

今年僕在汕頭,復蒙馮警長駿委派汕頭檢查驗病所之職,併兼得同濟延壽兩醫院之聘,其于贈醫施藥之念,益遂初心。嗟乎,為善之願,豈可忘哉。乃者侯君蘭汀過汕,適僕之所編癧科書告成,見而大悅,慨然出資,為僕刊板,更得侯孝廉家驥。張孝廉衡皋合為更正,即將是編先行布告同人。

其中絲毫無隱,願以後普天之下。五洲萬國,書史同文,得是書而全是症者,皆暹邏鉅商侯君之所賜,亦侯孝廉張孝廉與僕之所大願也。謹志數言,以為天下之有秘方者勸,亦為天下之富有一方者勸焉。時

宣統元年仲秋之月古梅梁希曾柘軒氏自序於鮀江之檢查驗病所

白話文:

[自序]

千古以來,文人的筆墨最忌雷同,但醫學卻最怕無法遵循前人的經驗。沒有任何病症能不用對應的藥方就能治療。歷史上看過許多醫學名家的著作,他們大多各自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鮮少有確定的見解,特別是在花柳頸癧這類病症上,更是毫無有效的療法。就算西醫也是如此,總是使用強硬的治療方式。對於有一定醫學素養的人,閱讀本書可以救人一命。但對於醫學素養較低的人,讀了本書不但救不了人,甚至可能害人不淺。

唉!醫術的微妙之處,讓人不得不深入研究;醫方的廣泛性,讓人不得不小心謹慎。稍有偏差,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孟子曾說過,對於木工來說,選擇木材是件必須謹慎的事,這就是最好的比喻。因此,從事醫學的人,不僅難以評估當下的情況,更難的是預測後續的影響。現在很多人在外科領域,總是使用強硬手段,不顧病人的生命,只求短期效果,這樣的做法已經離真正的醫學越來越遠。我的醫學理念不同,我專注於以仁慈和道德的方式來治病。

例如,對於頸癧這種疾病,很多人會選擇手術或用藥物把病竈排出,但我則專注於潛在的消除,雖然效果可能來得慢,但不僅不會損害病人的身體,更能確保病人長期的健康。對於花柳病,很多人會選擇吊丹或強烈的攻瀉,但我則專注於內部調理,治療效果迅速,不僅不會傷害病人的元氣,而且不會有下漏、癱瘓或牙齦出血的風險。至於內科等其他病症,其複雜性和深度難以言表,但所有的治療都以病人的長期健康為目標。因此,我在花柳病和頸癧這兩個領域,特別用心研究,十幾年來,我掌握了這些病症的核心知識。

我治療過很多人,幾乎每次都能準確診斷。我早就想把我的經驗分享給世人,以幫助更多的人,但一直因為力量不足而未能實現。唉,千古以來,成事之難,大抵如此。回想我從事醫學數十年,一直以方便病患為原則。無論是誰請我去看病,我都沒有貧富之分,即使風雨交加,或是深夜,甚至是嚴寒或酷熱,我都會前往。而且,即使我一天都沒有食物可吃,我也從未向病人收取一分錢,這是我深信不疑的原則。

我相信,秉持著這樣的信念,並且遵循我的醫學理念,一定能夠得到廣泛的認可。因此,我在海外的幾個島嶼上,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病症,都能像神仙一樣靈驗,治癒的人數不計其數,從未有一個失敗的案例。直到丁未年在新加坡,我終於得到了欽憲楊侍郎士琦和左總領事秉隆的肯定,他們為我頒發了匾額。當時,我的長子銳元十三歲,在星洲的養正學堂讀書,他也得到了楊侍郎的讚賞,因為他年紀輕輕就非常努力學習,楊侍郎特別照顧他,親自帶他去北京,讓他進入順天高等學堂讀書。

今年我在汕頭,得到了馮警長駿的推薦,成為汕頭檢查驗病所的負責人,同時也被同濟延壽兩家醫院聘請。對於贈醫施藥的理念,我更加堅定了初衷。唉,行善的心願,怎能忘記呢?現在,侯君蘭汀來到汕頭,正好我編寫的頸癧科書完成了,他看到後非常高興,慷慨出資為我出版。更有侯孝廉家驥和張孝廉衡皋一起進行校正。我們決定先將本書告知同行。

本書內容毫無保留,我希望全世界各地,所有國家,所有讀到本書的人都能受益。所有有這些病症的人,都能因為暹邏鉅商侯君的慷慨而得到幫助,這也是侯孝廉、張孝廉和我最大的願望。在此,我謹以此序,鼓勵那些擁有祕方的人,以及那些有資源的人,共同為這個世界做出貢獻。時在宣統元年的中秋節,古梅梁希曾在鮀江的檢查驗病所寫下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