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方歌括》~ 序
序
1. 序
竊聞醫之有仲景。猶儒之有孔子也。仲景治黃岐之學而綜其要。猶孔子祖堯舜之道而集其成也。金匱、傷寒論等書注之者以王叔和、張隱菴、張令韶為最。餘子皆不及之。以至於今。窺其微者。蓋少矣。吾鄉陳修園先生宰畿輔。退公之餘。操是術以救世。歲活人甚多。而又恐其可以救一時而不可以濟千古也。
白話文:
我聽說醫學界有仲景,就像儒家有孔子一樣。仲景鑽研黃帝岐伯的學說,並且總結其要領,就像孔子推崇堯舜的治道,並且集其大成一樣。金匱、傷寒論等醫書,註解它們的人,以王叔和、張隱菴、張令韶最為出色,其他人都比不上他們。一直到現在,真正能窺見其中奧妙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家鄉的陳修園先生,擔任過畿輔的長官,退休之後,以醫術救世,每年救活的人很多。可是,他又擔心醫術只能救一時的人,而不能救千百年後的人。
著傷寒論、金匱淺注及傷寒救症、經讀時方、三字經等四種。明白簡約。斟酌盡當。厥功偉矣。塚嗣古愚得其傳。著長沙歌括六卷。所以便傷寒論淺注之讀也。而金匱淺注未及梓行。故歌括未作。仲嗣靈石先生世其業。益有聲。真所謂能讀父書者。余自京師旋鄉里。蓋已聞而慕之。
白話文:
寫出《傷寒論》、《金匱淺注》以及《傷寒救症》、《經讀時方》、《三字經》等四種書籍。這些書明白簡要,斟酌得當,功勞很大。彭古愚得到他的真傳,寫出《長沙歌括》六卷。這本著作可以幫助學習《傷寒論淺注》,但是《金匱淺注》還沒有刻印發行,所以《歌括》也沒有寫出來。彭仲嗣是靈石先生的後代,繼承了他的事業,更加有名氣。彭仲嗣是真正能讀懂父親書籍的人。我從京城回到家鄉後,就聽說過彭仲嗣的名字,對他很敬佩。
繼得微疾。醫無一當者。跡其名往訪之。一劑而愈。益以嘆先生之神也。先生繼父志。既為梓金匱淺注十卷。復踵成其未備者成金匱歌括六卷。而金匱淺注亦自是以行。且自是易讀矣。夫孝莫大於繼志。而德莫大於救人。先生以繼志之能。存救人之隱。是又與古愚先生同為可敬者。
白話文:
後來得了一個小病,請了很多醫生來看,沒有一個對症下藥的。我打聽到先生的名聲,就前往拜訪他。他只開了一劑藥,我就痊癒了。我更加感嘆先生的神奇。先生繼承了他的父親的志向,寫了《傷寒雜病論淺注》十卷。然後繼續完成他父親沒有完成的《金匱要略歌括》六卷。從此,《傷寒雜病論淺注》才開始流行,而且也容易閱讀了。孝順沒有比繼承志向更大的了,恩德沒有比救人更大的了。先生用繼承志向的能力,來挽救人的生命,他與古代的愚先生一樣令人敬佩。
誠不可無以表其能而彰其隱也。於其成。謹作序以與之。
道光十六年。歲次丙申春正月。愚弟江鴻升拜撰。
白話文:
確實不能沒有方法來表現他的才能並且彰顯他的內在。在他的成就上,謹慎地寫下這篇序言來獻給他。
道光十六年,農曆丙申年的春天正月,愚弟江鴻升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