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瘡瘍善惡論

瘡瘍不論大小,專論善惡。蓋大者有生之機,小者有死之兆也。惟是大小易見,而善惡難知。不知善惡者,安知吉凶乎?故善惡必須辨也。大約善有五,惡有七。吾先言其善者:起居安適,無躁動之狀,一善也;大小便如常,無諸痛苦,二善也;凡服藥餌,隨手奏效,腫易平復,無膿血之多,三善也;神清氣爽,言語響亮,四善也;飲食健旺,易於消化,口不大渴,五善也。有此五善,雖瘡瘍形大,而病實輕吉之徵也。

吾再言其惡者:口大渴呼飲,煩躁不常,腹中時痛,口中時咳,大便作瀉,小便成淋,此惡之一也;膿少血多,不腫而痛,皮肉腐壞,臭氣難聞,瘡口低陷,沿開廣闊,此惡之二也;喘粗氣短,不足以息,恍恍惚惚,如見鬼祟,此惡之三也;黑睛緊小,白睛青赤,長多斜視、上視,此惡之四也;手足無措,神氣昏暗,面目炭色,此惡之五也;見食厭惡,服藥嘔吐,不能飲食,此惡之六也;聲啞面腫,鼻黑唇青,此惡之七也。有此七惡,雖瘡瘍形小,而病實重凶之徵也。

白話文:

瘡瘍不論大小,關鍵在於判斷它的良性和惡性。大瘡瘍可能存在生機,而小瘡瘍則可能預示死亡。雖然大小易於判斷,但良惡卻難以分辨。不瞭解良惡,又怎麼能知道吉凶呢?因此,辨別良惡至關重要。

良性瘡瘍大約有五種徵狀:

  1. 起居安適,沒有煩躁不安的表現
  2. 大小便正常,沒有各種痛苦
  3. 服用藥物後效果明顯,腫脹容易消退,膿血不多
  4. 精神清爽,說話聲音響亮
  5. 食慾旺盛,消化良好,口不太乾

如果出現這五種良性徵狀,即使瘡瘍看起來很大,但實際上病情較輕,預後良好。

惡性瘡瘍大約有七種徵狀:

  1. 口渴難耐,飲水不斷,煩躁不安,腹中時常疼痛,口中時常咳嗽,大便腹瀉,小便混濁
  2. 膿液少而血液多,不腫但疼痛,皮肉腐爛,臭氣難聞,瘡口向下凹陷,周圍擴張
  3. 呼吸急促短促,不能平息,恍惚不清,好像看到鬼怪
  4. 黑眼球縮小,白眼球青赤,經常斜視或上視
  5. 手足不知所措,精神昏暗,面部發黑
  6.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不能進食
  7. 聲音嘶啞,面部腫脹,鼻子發黑,嘴脣發青

如果出現這七種惡性徵狀,即使瘡瘍看起來很小,但實際上病情較重,預後兇險。

凶者多死,吉者多生,雖然生死何常之有,往往吉變為凶,生變為死,大約皆酒色害之也。夫吉兆既可變為凶,豈凶徵獨不能變為吉?生兆既可變為死,豈死徵獨不可變為生?要在人善於悔悟,而調理又得其宜,亦可挽回於萬一也。夫調理者,慎勞絕欲居其半,節食擇藥亦居其半也。

倘病人心自悔悟,而藥餌亂投,恐非轉凶起死之法。大約瘡瘍惡症,脈無止歇而有胃氣者,必可救援。故一現惡徵,急用參、耆以救之,則胃氣不亡,可變凶為吉,轉死為生也。惟是惡徵之現,皆胃氣欲絕也,吾欲使絕者不絕,參、耆必宜多用,斷不可畏首畏尾,而些少用之也。

白話文:

命運多變,看似凶險的,往往會走向死亡;看似吉利的,反而會帶來生命。雖然生死本是無常,但吉兆變成凶兆,生兆變成死兆,大多是因為縱慾過度。既然吉兆可以變成凶兆,凶兆又為何不能變成吉兆呢?既然生兆可以變成死兆,死兆又為何不能變成生兆呢?關鍵在於人要懂得悔悟,並採取合適的調理方法,或許還能挽回局勢。

所謂調理,一半在於克制勞累和慾望,另一半則在於節制飲食和選用藥物。

如果病人自己悔悟,卻亂投藥物,恐怕無法轉危為安。一般而言,患有瘡瘍惡症,脈搏無力卻還有胃氣的病人,都還有救。因此,一旦出現凶兆,就要及時用人參、黃耆來救治,這樣才能保住胃氣,從而化凶為吉,起死回生。不過,凶兆的出現,正是因為胃氣快要耗盡,而我們要讓它不至於耗盡,就必須大量使用人參、黃耆,絕對不能猶豫不決,只用少量的藥物。

2. 瘡瘍經絡論

五臟七腑各有經絡,臟腑之氣血不行,則臟腑之經絡即閉塞不通,而外之皮肉即生瘡瘍矣。然經絡隱皮肉之內,何從知之?然內有經絡,外有部位,部位者,經絡之外應也。如瘡瘍生於頭頂,即屬足太陽經之病,蓋頭頂乃膀胱之部位也。生於面,即屬足陽明經之病,面乃胃之部位也。

生於頸項,即屬足厥陰經之病,蓋頸項乃肝之部位也。生於肋,即屬足少陽之病,蓋肋乃膽之部位也。生於手足心,即屬手少陰經之病,蓋手足心乃心之部位也。生於背,為諸陽。生於腹,為諸陰。臂膊即手之三陰三陽經之所行,股脛即足之三陰三陽經所屬。七竅者,五臟之竅也。

白話文:

五臟七腑各有其經絡,當臟腑的氣血運行不暢時,其相應的經絡就會阻塞不通,而外在的皮膚肌肉就會生瘡瘍。然而,經絡隱藏在皮肉之下,我們如何才能得知呢?其實,內有經絡,外有部位,部位就是經絡在身體表面的對應位置。

例如,瘡瘍生於頭頂,就屬於足太陽經的病症,因為頭頂是膀胱的部位。生於面部,就屬於足陽明經的病症,面部是胃的部位。

生於頸項,就屬於足厥陰經的病症,因為頸項是肝的部位。生於肋骨,就屬於足少陽經的病症,因為肋骨是膽的部位。生於手足心,就屬於手少陰經的病症,因為手足心是心的部位。

生於背部,屬於諸陽經。生於腹部,屬於諸陰經。臂膊是手的三陰三陽經所經過的地方,股脛是足的三陰三陽經所屬的位置。七竅,是五臟的竅口。

生於目,乃肝經病也。生於耳,乃腎經病也。生於鼻,乃肺經病也。生於舌,乃心經病也。生於口,乃脾經病也。不可據之外部位,以知內之經絡臟腑乎?雖瘡瘍因氣血之凝滯而生,原無定位,然凝滯於何經,即生於何經之部位,安可不即治於是經乎?或曰:跌僕刀傷,蟲獸爪損,亦能成瘡,豈皆經絡之凝滯耶?然既傷損於是經,別治他經,恐難奏效,何如專治是經之為親切乎。獨是經絡有氣血多少之異,氣血多者,易於成功,氣血少者,難於建績,又當分別之也。

若三焦、若心經、若肺經、若膽經、若腎經、若脾經,此六經,皆氣多而血少,非補血,則未潰不能化,已潰不能消也。若包絡、若小腸、若膀胱、若肝經,此四經,皆血多氣少,非補氣,則未潰不能散,已潰不能生也。若胃經,則氣血俱多,初可用消,而終亦必佐之以補氣血,則收功自速矣。

部位既明,經絡無錯,自然用藥得宜,無憂猛浪之誤治也。

白話文:

眼睛出現問題,可能是肝經有病;耳朵出現問題,可能是腎經有病;鼻子出現問題,可能是肺經有病;舌頭出現問題,可能是心經有病;嘴巴出現問題,可能是脾經有病。難道我們可以根據外在部位,就能直接了解內在的經絡和臟腑嗎?雖然瘡瘍是由於氣血凝滯而生,本來沒有特定的位置,但是凝滯在某條經絡上,就會在該經絡所屬的部位出現,难道我们不应该针对这条经络进行治疗吗?

有人可能会说:跌倒、刀伤、虫兽爪伤,也會造成瘡瘍,难道都是經絡凝滯造成的嗎?但是既然伤损了这条经络,再去治疗其他经络,恐怕很难见效,为何不直接治疗这条经络来得更有效呢?

只是,每条经络的气血多少有所不同,气血充足的,更容易成功治疗,气血不足的,则很难奏效,我们也要分别对待。

例如三焦经、心经、肺经、胆经、肾经、脾经,这六条经络,气血都比较多,但血相对较少,如果不补血,那么溃疡就不能化解,已经溃烂的也不能消退。

包络经、小肠经、膀胱经、肝经,这四条经络,血都比较多,但气相对较少,如果不补气,那么溃疡就不能散开,已经溃烂的也不能再生。

而胃经,气血都比较多,一开始可以用消散的方法治疗,但最终还是要佐以补气血,这样才能迅速见效。

部位明确了,经络也找准了,自然用药得当,就不会出现胡乱治疗的错误了。

3. 瘡瘍內外論

瘡瘍之生,《內經》雖言營衛之氣血不行也,然而營衛之氣血不行,實有其故。有外傷而氣血不行者,有內傷而氣血不行者,有不內不外之傷而氣血因之不行者,亦不可不辨也。夫外傷者,傷於風、寒、暑、濕、燥、火之六氣;內傷者,傷於喜、怒、憂、思、驚、恐、悲之七情也。一有所傷,則臟腑之氣血不從,逆於肉理,變生癰腫矣。

但天地之六氣,無歲不有,人身之七情,何時不發,乃有病有不病者,何也?蓋氣血旺而外邪不能感,氣血衰而內正不能拒,此所以六氣之傷,傷於氣血之虧,而七情之傷,亦傷於氣血之乏也。然而,傷於外者輕,傷於內者重。輕者其勢反重,重者其勢反輕,疑似之間,最難辨識。

白話文:

瘡瘍的產生:

《內經》中雖然說瘡瘍的產生是由於營衛之氣血運行不暢,但營衛之氣血不暢的原因卻有很多。有因外傷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的,有因內傷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的,還有既非外傷也非內傷,卻因其他原因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的,這都需要仔細分辨。

外傷是指受到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的侵襲;內傷是指受到喜、怒、憂、思、驚、恐、悲七情所傷。一旦受到外傷或內傷,就會導致臟腑氣血運行失常,逆行於肌理,從而產生癰腫。

然而,天地間六氣無時不在,人身七情也時時發動,為何有的人會生病,有的人卻沒有生病呢?這是因為氣血旺盛的人,外邪無法侵犯;氣血衰弱的人,內在正氣無法抵抗。所以,六氣所傷,往往因為氣血虧損;七情所傷,也往往因為氣血不足。

然而,外傷的影響較輕,內傷的影響較重。外傷雖然輕,但其反彈的力量較大;內傷雖然重,但其反彈的力量較小。這兩種情況互相交織,難以分辨,是最難識別的。

吾何從而辨之乎?吾一辨之於脈,輕而反重者,陽症也,右手寸脈必浮大而洪數;重而反輕者,陰症也,左手寸脈必沉實而細數。吾再辨於形,輕而反重者,表症也,其瘡口必掀突於外;重而反輕者,里症也,其瘡口必平陷於內。似乎陽與表易治,而陰與里難治也。然而,瘡瘍總宜急散,散之急則陽、陰、表、里皆能速愈也。

至於不內不外之傷,較六氣之傷、七情之傷為少差等耳,宜乎不藥有喜。然而世人之氣血,未必皆有餘者也,況加之損殘其肌膚,戕賊其肢體,則已傷復傷矣。吾恐損者不易續,而缺者不易全矣。必須補其氣血,使營衛之調和,滋其臟腑,俾經絡之安逸,即有毒氣,自然消化於烏有矣。

白話文:

怎麼判斷病情呢?首先看脈象,脈搏輕而反重的是陽症,右手寸脈會浮大而跳動頻繁;脈搏重而反輕的是陰症,左手寸脈會沉實而跳動緩慢。再看外觀,輕而反重的屬於表症,瘡口會凸起於外;重而反輕的屬於里症,瘡口會平陷於內。似乎陽症和表症容易治療,而陰症和里症難治。但瘡瘍總是應該儘快消散,消散得快,陽、陰、表、里都能快速痊癒。

至於不內不外的傷害,比起六氣侵襲和七情鬱結的傷害,要輕微一些,不藥而愈也是有可能的。然而,世人體內的氣血並非都充盈,更何况再加上損傷肌膚、損害肢體,就如同雪上加霜。我擔心受損的部分難以修復,缺損的部分難以完整,必須要補充氣血,使營衛調和,滋養臟腑,使經絡安逸,這樣就算有毒氣,也會自然消失不見。

4. 瘡瘍火毒論

瘡瘍之症,皆火毒症也。但火有陽火、陰火之不同,而毒有陰毒、陽毒之各異。夫既曰火,則火勢燎原,救之烏可緩乎?惟是陽火驟而烈,陰火緩而酷。夫火雖有驟緩,而至於炎燒,其禍則一也,故救焚俱不可遲。一見人生瘡瘍,無論是陽是陰,當速為撲滅,則隨手奏功。無奈世人視為平常,因循懈怠,以至輕變為重,陽變為陰,往往潰壞決裂而不可救療。

或曰陽火驟,似乎難遏,陰火緩,似乎易圖,何其酷烈反勝於陽火乎?蓋天下陽毒易防,而陰毒難防,瘡瘍火毒,又何獨不然。且亦知瘡瘍之火毒為何毒乎?乃龍雷之火,鬱而出於木中也。夫龍雷之火,藏於地中,天氣鬱勃,火不能藏,往往發越於外。

白話文:

瘡瘍的病症,都是火毒造成的。不過火有陽火、陰火之分,毒也有陰毒、陽毒之別。既然是火,那火勢就會像野火一樣蔓延,救治它怎麼能延誤呢?只是陽火來得快,燒得猛烈,陰火來得慢,但燒得更厲害。雖然火有快有慢,但一旦燒起來,造成的傷害都是一樣的,所以撲滅火勢都不可延誤。一旦看到人生了瘡瘍,不論是陽火還是陰火,都要馬上撲滅,這樣就能立即見效。可惜世人把它當成小事,拖拖拉拉、懈怠懶散,結果輕微的病症變成嚴重的病症,陽火變成陰火,往往潰爛破裂,就沒辦法救治了。

有人可能會說,陽火來得快,似乎很難阻止,陰火來得慢,似乎比較容易應付,為什麼陰火反而比陽火更厲害呢?因為天下陽毒比較容易預防,而陰毒比較難預防,瘡瘍的火毒,又怎麼會例外呢?而且你知道瘡瘍的火毒是什麼毒嗎?它就是龍雷之火,從樹木中鬱積出來。龍雷之火,藏在地底下,天氣悶熱,火藏不住,就常常從外面發出來。

然而,龍雷之火又藏於木中,非破木焚林,而火不得外泄,其所出之處,有焚燒屋廬者,有殛死人物者,苟攖其鋒,多成灰炭,其毒為何如乎?人之生瘡瘍者,雖因氣血之不和,而不和者,乃氣血之郁也。五臟六腑之氣血,皆能成鬱而生瘡瘍,其實無不因肝腎二經之郁以成之也。

肝腎二經屬陰,皆有龍雷之火,火鬱之極,必變蘊而為毒,火為陰火,則毒亦陰毒也。陰毒不發則已,發則衝擊禍害,有不可勝言者,此毒之所以酷烈也。夫陽毒尚有養癰之患,而陰毒尤禁養癰者,以其潰壞決裂,有百倍於陽毒也。可見陰陽瘡瘍,俱宜急早治之。但治法不同,又不可不分而治之也。

白話文:

然而,龍雷之火隱藏在木中,若不破除木頭,焚燒森林,火就無法外泄。一旦它找到出口,便可能焚燒房屋,甚至致人於死。如果有人觸碰它的鋒芒,多半會化作灰燼,其毒性可想而知。

人體生瘡瘍,雖然是由於氣血不和所致,但氣血不和的根本原因,在於氣血鬱結。五臟六腑的氣血,都有可能鬱結而生瘡瘍,但最終都源於肝腎二經的鬱結。

肝腎二經屬陰,都蘊藏著龍雷之火。火鬱結到極點,必然轉化為毒素。由於是陰火,所以毒素也是陰毒。陰毒不發作則已,一旦發作就會造成巨大的禍害,其嚴重程度無法形容,這就是陰毒之所以如此厲害的原因。

陽毒尚且有養癰的風險,而陰毒更不能養癰,因為它會潰爛決裂,其危害程度是陽毒的百倍。由此可見,無論是陽性瘡瘍還是陰性瘡瘍,都應該及早治療。但治療方法不同,不可不分陰陽而治。

大約治陽毒之瘡瘍,宜散重而補輕;治陰毒之瘡瘍,宜散輕而補重。總之,陰陽火毒,非補則火不肯滅,而毒不易消也。但分輕重以用藥,而萬不可單用散劑以治瘡瘍。苟不辨別其陽火陰火與陽毒陰毒,而止用攻堅表邪之味,吾恐火未必退而氣先失,毒未必化而血先涸矣,安得不夭人性命哉!

白話文:

治療陽毒引起的瘡瘍,應該多用散寒解毒的藥物,而補益氣血的藥物用量要少;治療陰毒引起的瘡瘍,則應該多用補益氣血的藥物,而散寒解毒的藥物用量要少。總之,無論是陰火還是陽火,無論是陰毒還是陽毒,都需要補益氣血,否則火氣無法消除,毒氣也難以消散。但用藥時要分清輕重,不能只用散寒解毒的藥物來治療瘡瘍。如果不能分辨清楚是陽火還是陰火,是陽毒還是陰毒,就只用攻破表邪的藥物,我擔心火氣可能還沒退,氣血就先受損了;毒氣可能還沒消散,血液就先枯竭了,這樣豈不是要夭折人的性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