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十一 (4)
卷之十一 (4)
1. 解毒類
《聖惠方》治時氣發豌豆瘡,用川大黃半兩,微烘,以水一大盞煎服。
葶藶,味辛苦,氣大寒。
治肺壅上氣,咳嗽,喘促,痰飲,通利水道。走瀉為功,大降氣,病人虛者宜遠。
擇味甜者,以酒淘淨,曬乾,紙上微炒,研,入丸用。惟疹子咳不止宜之。
豬苓,味苦甘而淡,氣平,氣味俱薄,升而微降。入足太陽、少陰經。
解傷瘟疫大熱,除濕利水,治渴。
擇堅實內白者佳。去黑皮,瘡疹惟小便澀者用之。
澤瀉,味甘鹹,氣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入足太陽、少陰經。
治淋閉,逐膀胱、三焦停水,瀉腎邪,除濕行水,為最要之藥。
擇白淨者,刮去皮毛,治與豬苓同。
木通,味辛甘,氣平,氣味俱薄,陽也。
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治五淋,利小便,導小腸熱,出音聲,療耳聾,治鼻塞,散癰腫、諸結不消。
擇小者去皮用。凡痘疹小便不利者最宜之。如痘後發癰毒者,用木通節,酒洗,浸,曬乾。
瞿麥,味辛苦,氣寒,陽中微陰。
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決癰腫排膿,明目去翳。
摘去枝梗取實用。凡痘疹小便不利,與木通同功。
紫草,味苦,氣寒。
治傷寒時疫,發瘡不出者,利九竅,通水道。
經驗後方,治嬰兒童子患疹痘疾,用紫草二兩,細銼,以百沸湯一大盞泡,便以物合定,勿令氣漏放,如人體溫,量兒大小,服半合至一合。服此藥者,雖出亦當輕減。
擇肥嫩者,去蘆用之。如痘瘡,大便滑利者,勿用。
大戟,味苦甘,氣大寒,陰中微陽。
主行十二水,伐腎邪。
去蘆,泔水浸洗,曬乾。惟痘疹黑陷歸腎,大小便不通,腹脹煩躁者,宜以瀉膀胱之邪,非此勿用。
大青,味苦,氣大寒。
主療時氣,天行熱疾。解一切斑疹熱毒。
凡出疹子用之,痘子勿用。
射干,味苦,氣平,微溫。
止喉疼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消腫毒。行太陰、厥陰之積痰,使結核自消甚捷。勿久服,令人虛。
掘取新者,去根,切片,以甘草水浸,曬乾。瘡疹咽痛者用之。
菊花,味苦甘,氣平寒。
明目,養目血,去翳膜。
擇花黃味甘,應候開者佳。去枝葉用。主痘後目病。
木賊,味甘微苦。
主目疾,退翳膜,明目,益肝膽。
去節,以酒潤濕,火上烘用,治痘後目疾。
穀精草,味辛,氣溫。
主明目,去膚翳。
淡竹葉,味辛甘,氣寒。
涼心經,除煩熱,止渴。
擇節間有白粉者是。不可以山谷中生者為之。
桑白皮,味甘辛,氣溫。入手太陰經。
瀉肺氣有餘,喘嗽唾血,消痰止渴,去肺中水氣。
新掘取入土深東行者佳,出土上者殺人。刮去青黃薄皮,勿令皮上涎落,細銼,以蜜水浸透,曬乾,再浸,如此三次,炒黃色用。
白話文:
解毒類
《聖惠方》治療因時疫引起的豌豆瘡,用川大黃半兩,稍微烘烤一下,用一大杯水煎服。
葶藶味辛、苦,性大寒。主治肺部阻塞、上氣、咳嗽、呼吸急促、痰飲,能通利水道。其功效是瀉下通便,大幅降低氣機,但體虛者不宜服用。選擇味道較甜的葶藶,用酒洗淨,曬乾,用紙包著稍微炒一下,研磨成粉末,製成丸藥服用。疹子伴隨咳嗽不止者適用。
豬苓味苦、甘而淡,性平,氣味都比較淡薄,略上升而微下降。歸入足太陽經、少陰經。能解治傷寒瘟疫引起的發熱,除濕利水,治療口渴。選擇堅實內部白色的豬苓較好。去除黑皮,只有小便澀滯的瘡疹患者才可以使用。
澤瀉味甘、鹹,性寒,氣味都比較濃厚,沉降,屬陰。歸入足太陽經、少陰經。主治淋病閉塞,能驅除膀胱、三焦的停滯水分,瀉去腎臟的邪氣,除濕利水,是極為重要的藥物。選擇潔白者,刮去皮毛,用法與豬苓相同。
木通味辛、甘,性平,氣味都比較淡薄,屬陽。能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治療五種淋病,利尿,導瀉小腸熱邪,使聲音通暢,治療耳聾,治療鼻塞,散解癰腫、各種積聚不消的症狀。選擇小的木通,去除外皮使用。凡是痘疹小便不利者最適合服用。如果痘疹痊癒後又生癰疽,則使用木通節,用酒洗淨,浸泡,曬乾後使用。
瞿麥味辛、苦,性寒,屬陽中帶陰。主治關格不通,各種閉塞、結聚,小便不通,能攻破癰腫排出膿液,明目去翳。摘除枝梗,取其果實使用。凡是痘疹小便不利者,與木通功效相同。
紫草味苦,性寒。主治傷寒時疫,瘡疹不能外露者,能通利九竅,通利水道。經驗方:治療嬰兒兒童患疹痘疾病,用紫草二兩,切碎,用一大杯沸水沖泡,用東西蓋好,不要讓氣體洩漏,保持體溫,根據兒童大小,服用半合到一合。服用此藥後,即使出疹子也應該減輕。選擇肥嫩的紫草,去除根莖使用。如果痘瘡大便稀溏,則不要使用。
大戟味苦、甘,性大寒,屬陰中帶陽。主治通利十二經的水液,瀉去腎臟的邪氣。去除根莖,用淘米水浸泡清洗,曬乾。只有痘疹黑色凹陷,歸屬於腎臟,大小便不通,腹脹煩躁者,才可以用它來瀉去膀胱的邪氣,除此之外不要使用。
大青味苦,性大寒。主治時疫,天行熱病。能解一切斑疹熱毒。凡是出疹子可以使用,痘瘡則不要使用。
射干味苦,性平,微溫。主治喉嚨疼痛、咽喉腫痛無法說話,能散結氣,消腫毒。能運行太陰、厥陰經的積聚痰飲,使結核自行消散很快。不可久服,會令人虛弱。掘取新鮮的射干,去除根部,切片,用甘草水浸泡,曬乾。瘡疹咽痛者可以使用。
菊花味苦、甘,性平寒。能明目,滋養眼睛的血分,去除翳膜。選擇花朵黃色、味道甘甜,應時開放的菊花較好。去除枝葉使用。主治痘疹痊癒後的目疾。
木賊味甘微苦。主治目疾,消除翳膜,明目,益肝膽。去除節,用酒潤濕,用火烘烤後使用,治療痘疹痊癒後的目疾。
穀精草味辛,性溫。主治明目,去除膚翳。
淡竹葉味辛、甘,性寒。能清熱涼心經,除煩熱,止渴。選擇節間有白色粉末者為佳。不可以山谷中生長的淡竹葉代替。
桑白皮味甘、辛,性溫。歸入手太陰經。能瀉去肺氣過盛,治療咳嗽、吐血,消痰止渴,去除肺部的水氣。新掘取的,埋在土裡較深、長在東面的桑白皮較好,從地上挖出的會殺人。刮去青黃色的薄皮,不要讓皮上的黏液掉落,切碎,用蜂蜜水浸泡透,曬乾,再浸泡,如此三次,炒至黃色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