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九 (4)
卷之九 (4)
1. 治痘凡例
凡痘子出盛咳嗽者,此肺中有火,或咽喉有瘡作癢也,只用甘桔湯(七)加牛蒡子多服良。如唾涎帶血,此咽中瘡或齒縫中出也,不須妄治。
凡痘子黑陷,古方用穿山甲者,取其穿腸透膜而善走也;用人齒者,取牙齒乃骨之餘,腎主骨,可以入腎也。此二物者,但借為嚮導解毒之劑以施治則可,若單用之,何濟於事哉?有用燒人屎者,蓋屎大解疫毒,痘乃時疫所發,故宜用之,若加入發表和中解毒湯尤良。
凡痘子已出之後,最怕泄瀉,恐脾胃虛,裡氣弱,不能助瘡成就,反致倒陷,以理中湯(三十四)、肉豆蔻丸(四十一)合而治之。如泄久不止,瘡癢塌,手足冷,寒戰咬牙者,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主之。
凡痘子,寒戰、咬牙、足冷者,惡候也,急用陳氏之法救之。瘡壞者勿治。
凡病痘者,瘡本稠密,轉動之間,身體振搖者,此一身被瘡所困,不能支持,轉動艱難之狀,斷不可便作寒戰,妄投熱藥也。有隻咬牙者,此心肝二經火旺也。蓋肝虛咬牙,心熱者亦咬牙,勿便作不治論。
凡痘子已熟,不肯結痂潰爛者,其人必不能食,或曾吐瀉,脾胃虛弱也,內服十全大補湯(三十六),外用敗草散(八十)主之。如大便不通,此內熱也,用膽導法(五十)以去其結糞,外以天水散(九十四),蜜水調刷,以解肌表之熱。
凡痘子收後,目癮澀羞明,或淚出者,此肝火虛旺也,洗肝明目散主之(九十五)。如目中翳膜遮睛者,蟬蛻散(九十六)主之。
凡痘子收後發癰毒者,要分經絡,論氣血多少而治,不可妄用利藥,宜大補氣血,蓋此時氣血已虛,十全大補湯(三十六),忍冬草主之,外用敷貼,敗毒膏(九十七)主之。
凡痘子用藥,須分氣血虛實、毒氣盛微而治。故灰白者、不起發者、癢塌者、吐利者、寒戰咬牙者、手足冷者,皆氣虛也,宜用補氣之劑;瘡乾者、不紅活者、膿水少者,皆血虛也,宜用補血之劑;稠密者、掀腫者,皆毒甚也,宜用解毒之劑;陷伏者,氣血解毒兼治。
凡用補氣,宜四君子湯,如瘡帶濕,或有自利,用之可也。若瘡乾者,白朮燥津液,茯苓滲津液,或便秘實者,不可用。
凡用補血宜四物湯,如瘡干或色太嬌,用之可也。若能食者,生地泥膈,白芍收斂腸胃,必不可用也。
凡解毒不過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連翹、牛蒡子、升麻之屬,俱用酒製,恐其寒涼反損脾胃也。若欲行表,須少加桂枝,他如紫草、山豆根、葛根之類,則不必用酒製矣。
凡用解毒藥,要別臟腑,分陰陽而治之。如黃連解心火,黃芩解肺火,梔子解肝火,黃柏解腎與三焦火,石膏解脾胃火,木通解小腸火,黃柏又解大腸火,連翹、牛蒡子解瘡毒火,山豆根、紫草解痘毒火,升麻解疫毒火,各有主治不同也。又歲半已上屬陽,心肺主事,宜黃柏梔子多用之。
白話文:
治痘凡例
痘疹盛發伴咳嗽,是肺中有火,或咽喉生瘡作癢,可用甘桔湯加牛蒡子,多服效果更好。若唾液帶血,是咽喉或牙縫中生瘡,不必亂治。
痘疹黑陷,古方用穿山甲,因其能穿透膜障;用人齒,因牙齒屬骨之餘,腎主骨,故可入腎。這兩種藥物,只是作為引導解毒的藥劑,若單獨使用,則無效。有用燒人糞便者,因糞便能解疫毒,痘疹是時疫所致,故可用之,加入發表和中解毒的湯劑效果更佳。
痘疹已出後,最怕腹瀉,恐傷脾胃,裡氣虛弱,不能助痘疹成熟,反而導致痘疹內陷,可用理中湯、肉豆蔻丸合用治療。若腹瀉久治不愈,痘疹瘙癢塌陷,手腳冰冷,寒戰咬牙,則用陳氏木香散、異功散治療。
痘疹出現寒戰、咬牙、腳冷,是惡兆,需急用陳氏方法搶救。痘疹潰爛者,不必治療。
患痘疹者,痘疹密集,轉動身體時,身體顫抖,這是全身被痘疹困擾,難以支撐,轉動困難的表現,切勿誤認為寒戰,而濫用溫熱藥物。僅僅咬牙,是心肝二經火旺。肝虛咬牙,心熱也咬牙,不要輕易認為不治之症。
痘疹成熟後,不肯結痂而潰爛,患者必定不能進食,或曾吐瀉,脾胃虛弱,需內服十全大補湯,外用敗草散。如大便秘結,是內熱,用膽導法排出宿便,外用天水散,蜜水調和塗抹,以解肌表之熱。
痘疹痊癒後,眼睛腫痛澀癢,或流淚,是肝火虛旺,用洗肝明目散。若眼中有翳膜遮擋視線,用蟬蛻散。
痘疹痊癒後生癰毒,需區分經絡,論證氣血多少而治療,不可濫用瀉藥,宜大補氣血,因為此時氣血已虛,用十全大補湯、忍冬草,外用敷貼敗毒膏。
痘疹用藥,須根據氣血虛實、毒氣輕重而治療。痘疹灰白、不發、癢塌、吐瀉、寒戰咬牙、手腳冰冷,都是氣虛,宜用補氣藥;痘疹乾燥、不紅潤、膿水少,都是血虛,宜用補血藥;痘疹密集、腫脹,都是毒盛,宜用解毒藥;痘疹陷伏,則需氣血解毒兼治。
補氣宜用四君子湯,若痘疹伴有濕邪或腹瀉,可用之。若痘疹乾燥,白朮燥津液,茯苓滲津液,或便秘者,則不可用。
補血宜用四物湯,若痘疹乾燥或顏色過於鮮豔,可用之。若能進食者,生地黃泥膈,白芍收斂腸胃,則不可用。
解毒藥不過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連翹、牛蒡子、升麻等,都用酒製,以免寒涼傷脾胃。若要發汗解表,需少加桂枝,其他如紫草、山豆根、葛根等,則不必用酒製。
解毒藥,要區分臟腑,辨別陰陽而治療。如黃連解心火,黃芩解肺火,梔子解肝火,黃柏解腎與三焦火,石膏解脾胃火,木通解小腸火,黃柏又解大腸火,連翹、牛蒡子解瘡毒火,山豆根、紫草解痘毒火,升麻解疫毒火,各有主治不同。又,歲半以上屬陽,心肺為主,宜多用黃柏、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