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2)

1. 大人小兒富貴貧賤不同辨

瘡疹之症,自王公以至庶民莫之能免者,天下之人莫有不本於父母,均是人則均是毒矣。有輕有重,有疏有密,何也?蓋失精血者,治合異乎嬰孩,粱膏飫者,療莫同於藜藿。且如小兒變蒸未周之時,臟腑尚脆,氣血尚少,其疾則多胎毒也。至於能食,則有傷食之症矣。大人天癸方動之時,欲火未淫,天真未耗,其疾則多內傷也。

至於相感,則有陰虛之症矣。飯藜藿者,負飢渴勞役之傷;飲膏粱者,發痰火積鬱之病,一旦有瘡疹之症,當相兼而治之也。故治嬰孩則急於解毒,常恐其不勝,而大人則兼氣血之虛以治矣。治貧賤則急於解表,惟恐其難出,而富貴則兼表裡之虛以治矣。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不虛不實,守以待之,此治痘之要也。

白話文:

【對於大人和小孩,富人和窮人在面對疾病時的不同處理方式】

皮膚病或出疹的情況,無論是高貴的王公貴族還是普通的百姓,沒有人能倖免。因為每個人都是從父母那裡遺傳而來,所以大家都可能受到疾病的影響。但為什麼有的人病情輕微,有的人病情嚴重,有的人病症間隔時間長,有的人卻頻繁呢?

這主要是因為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對於嬰幼兒來說,他們的臟腑還很脆弱,氣血尚未充盈,因此他們的疾病通常是由胎毒引起的。等到孩子開始吃東西,就會出現因過度飲食導致的問題。而成年人在性能力開始活躍的時候,如果慾望過度,真元未被浪費,他們的疾病通常是由內傷引發的。

等到情感因素介入,就會出現陰虛的情況。長期食用粗糧的人,容易受到饑餓、口渴和勞累的傷害;而經常享用美味佳餚的人,則容易引發痰火和鬱悶積聚的問題。一旦發生皮膚病或出疹的情況,應當綜合考慮治療。

因此,治療嬰兒時,應該迅速排毒,因為擔心他們可能無法承受。而在治療成年人時,則需要同時考慮氣血虛弱的問題。治療窮人時,應迅速解表,因為擔心疹子不易冒出。而在治療富人時,則需要同時考慮表裡虛弱的問題。虛弱的就補充,過盛的就排泄,既不虛弱也不過盛的,就耐心等待,這是治療痘疹的重要原則。

2. 升麻葛根湯辨

或因痘瘡一見紅點,便忌葛根湯,恐發得表虛也。人皆信之,愚獨謂其不然。按本草,升麻解疫毒,又升陽於至陰之下,以助發生之氣。痘乃疫毒,得此解之,令其升發,決無下陷歸腎之症矣;葛根能解熱毒,疏通榮衛之氣,使瘡易起發,無伏無陷;芍藥養陰,陽勝則陰虛,痘本陽毒,真陰受傷,非此不可;甘草能解諸毒,瀉邪火,猶不可缺,是皆痘家切要之藥,宜常用之,豈有發得表虛之理,遂置之弗用也耶?但謂一見紅點,磊落輕疏者,為毒少,不須再服。苟痘稠密,其毒太甚,安可棄之不用耶?!

白話文:

有時候看到出疹子一出現紅點,就避免使用升麻葛根湯,擔心會使得體表更虛弱。大家都相信這種說法,但我認為這並不正確。根據本草記載,升麻能夠解除瘟疫的毒素,並且能將陽氣提升到極度陰虛的狀態之下,來幫助生長髮育的氣息。疹子就是瘟疫的毒素,得到升麻的解毒作用,讓它昇發,絕對不會有向下沉淊,進入腎臟的病症;葛根能解除熱毒,疏通營衛之氣,使得疹子容易生長出來,沒有潛藏和沉淊的情況;芍葯能滋養陰氣,當陽氣過剩時,陰氣就會虛弱,疹子本來就是陽性毒素,真正的陰氣受損,沒有芍葯是不行的;甘草能解除各種毒素,排除邪火,更是不可或缺,這些都是治療疹子非常重要的藥物,應該經常使用,怎麼可能有導致表面虛弱的道理,因此就不再使用呢?但是,如果一出現紅點,且稀疏輕微的,代表毒素較少,就不必再服用。但如果疹子密集,毒素過多,怎麼可以拋棄不使用呢?

3. 瘡疹順逆辨

古者著書,有泛語其概者,有直道其實者,以意逆志,不以詞害意可也。錢氏小方脈之祖,醫中之聖,無出其右者宜,若所著之論,更無可議矣。然亦有未可盡信者,或泛語其要概,或後人補之者也。

如雲:先發膿疱,後發疹子者,順,脾肺相生也:先疹子後斑子者,順,心脾相生也;先發水疱後發疹子者,逆,肝克脾也;先發膿疱後發斑子者,逆,心克肺也:先發膿疱後發水疱多者,順,少者,逆,肝多肺少,木乘金衰也;先水泡後斑子多者,逆,少者,順,子衰母旺則順,水衰火乘則逆也。此皆泛語其概耳。

其曰:凡痘疹只出一般者善,此則直道其實者也。夫四毒之發,各有其時,膿疱最酷,疹次之,水疱又次之。斑為輕,分作四番,其毒則微,一併夾出,其毒則甚矣。如雲春夏為順,秋冬為逆。春膿疱,金剋木也;夏黑陷,水剋火也;秋斑子,火剋金也;冬疹子,土剋水也。

此亦泛語其概耳。其曰黑者,無問何時,十難救其一二,此則直道其實者也。蓋四者之毒,常乘天地不正之令而發,乃疫癘之氣傳染相似,時亦不得主之也。又云:冬月腎旺,又盛寒,病多歸腎變黑,此則後人因秋冬為逆,而杜撰以補之者也。錢氏謂春夏為順,秋冬為逆者,蓋以瘡疹屬陽,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從其氣則順,違其氣則逆,不過欲,人常和暖,而從春夏之比,未常拘定某症,必某時為順也。即如冬月變黑之說,則凡冬月皆屬腎,無分輕重,皆變黑而死。

天地之氣,必不如是之隘,錢氏之意,亦不如是之拘也。但曰冬盛寒,腠理閉塞,氣血凝滯非和暖,瘡難成就可也,何必以變黑歸腎,獨生於冬乎?彼夏盛熱,腠理開張,氣血淖澤,亦有變黑歸腎而死,何不云夏有黑陷乎?設云夏火旺,腎不主事,則夏黑陷為逆之言,又何自而取乎?況黑陷為逆,四時皆然,亦不獨在於夏也。吾固知非錢氏之言。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信哉。

白話文:

古代醫學著作中,有些是概括地描述,有些則直接陳述事實。理解這些內容時,應揣摩作者原意,避免因為字句而誤解本意。錢乙的《小兒藥證直決》被視為醫學經典,他所提出的理論無可爭議。然而,其中有些觀點未必完全可信,可能是概括地描述了重點,或是後人的補充。

例如,如果先出現膿皰再發疹子,這是順序正常的現象,代表脾臟與肺部相互調和;反之,如果先出現疹子再發斑疹,也是順序正常,顯示心臟與脾臟之間的和諧。然而,如果先出現水皰再發疹子,則是逆序,表示肝臟過度影響脾臟;同理,先出現膿皰再發斑疹,則是逆序,心臟對肺部造成不良影響。另外,先出現膿皰再大量出現水皰,是順序正常,但數量少則為逆序,顯示肝臟活動較強而肺部功能較弱;先出現水皰再大量出現斑疹,是逆序,少量出現則為順序,子臟衰弱而母臟旺盛為順序,子臟衰弱且受制於母臟則為逆序。以上都是概括地描述。

他指出,無論是膿皰、疹子或水皰,只要一次只出現一種,就是良好的情況,這是一個具體且明確的描述。四大類毒素的發作各有特定時間,膿皰最嚴重,疹子次之,水皰再次之。斑疹是最輕微的,如果分批出現,毒性會較低,但如果同時大量出現,毒性就會變得非常強烈。他提到春夏為順,秋冬為逆。春天出現膿皰,代表金剋木;夏天出現黑色凹陷,代表水剋火;秋天出現斑疹,代表火剋金;冬天出現疹子,代表土剋水。

以上同樣是概括性的描述。他還提到,無論何時出現黑色,十之八九無法救治,這是一個具體且明確的描述。四大類毒素通常在天氣異常時發作,與瘟疫傳染類似,並不由季節決定。他提到冬天腎臟功能旺盛,加上嚴寒,疾病多轉向腎臟,導致黑色症狀,這可能是後人因為秋冬為逆序的觀點,而補充進去的內容。錢乙認為春夏為順,秋冬為逆,因為瘡疹屬於陽性,春夏為陽性季節,秋冬為陰性季節。順應季節氣候則為順序,違反則為逆序。他的意思是希望人們保持溫暖,以適應春夏的氣候,而不是限定某種病症必須在特定季節才會順序發展。例如冬天出現黑色症狀的說法,並非所有冬天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病情輕重不同,結果也會有所差別。

天地間的氣候變化並不會如此狹隘,錢乙的觀點也不會如此侷限。他只是提到冬天嚴寒,皮膚毛孔閉塞,血液循環不暢,如果不保暖,瘡疹難以痊癒,何必將黑色症狀歸咎於腎臟,認為只有冬天才會發生呢?夏季炎熱,皮膚毛孔開放,血液流動順暢,同樣也可能出現黑色症狀,為什麼不說夏季也會有黑色凹陷呢?如果說夏季火旺,腎臟功能降低,那麼夏季黑色凹陷為逆序的說法,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況且黑色凹陷為逆序,四季皆有可能,不僅限於夏季。我敢肯定這不是錢乙的原話。

孟子曾說:“如果全盤相信書籍,倒不如沒有書籍。”確實如此。